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
吃早饭时,杨昆问起小叶子昨天下午为什么没去家里。
她的官方回答是:虽然你提出的权宜之计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危机依然存在,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叶妈妈不会在午饭时间过来突击检查,本着保险起见,本姑娘决定老老实实地在学校里猫几天,避过风头再说。
:在此期间,谢绝骚扰。
听完她的话,给杨昆的感觉除了郁闷之外,隐隐还有那么点解脱的意思。
这段时间在忙饭店开业的事,情场商场难以兼顾,也怕不经意间冷落了小妮子。
另外一点,从小叶子上次的表现来看,她对于“帮小鸡搓澡”这种羞人的事多少有些抗拒心理,还需要一定的“心理辅导”,才能完全放下女孩子的矜持和羞涩。
因此,虽然很享受和她在一起时的无忧无虑和单纯、甜蜜,但能看不能吃……长此以往的话,昆哥不得不为他老人家的前列腺表示担忧。
赶在打预备钟前,杨昆和韩学彬再次溜出了校门。
刘小亮多少还有点正经心眼,加上家教甚严,不敢整天撵在他们屁股后面瞎混。
回家看了会录像,耗到9点半左右,杨昆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到县农行去拜会胡科长。
看过他带来的营业执照、房屋租赁协议,以及记录着每一笔投资的清单和各种票据,胡科长表示抵押贷款的难度不大。
唯一的麻烦之处在于,用作抵押物的饭店尚未正式营业,资产评估和收益预期方面的手续暂时还没法进行,毕竟就算是走过场,好歹也要有个走过场的样子。
杨昆对此表示理解。
他知道,有了胡科长的亲口承诺,这单抵押贷款基本上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至于这笔款项何时到账,迟一天或早一天,无关大局。
参考筹备饭店的这段时间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像选址、租房等前期准备工作,完全可以在不动用大笔现金的前提下先行运作起来。
关于两家分店的位置,杨昆已经有了具体的目标。
第一选择当然是自家的店面,不过既然母亲有她自己的想法,杨昆也只有另谋出路。
第139章 :热情过度()
杨昆相中的是县公安局大门东侧那幢三层高的商用楼,今年上半年刚建成并投入使用,临街的门面只租出去三分之一,凭他和周学礼的关系,以较低廉的价格将剩下的店面全租下来应该不成问题。
唯一的难处在于,如何说服现有的租户们,将其相对比较分散的门面搬迁到一起,方便他将剩余的门店打通集中使用,这个小问题关系着饭店的营业面积和规模,因而需要和县局的主管人员详细面谈后才能下决心。
第二家分店,他准备开在东环路和南环的交叉口,县交警大队正对面。
选择这个位置的原因,一来这里是南来车辆进入易阳县城的必经之路,二来随着这几年县城规划的发展,原本集中在城区内的计生委、教育局、粮食局、石油公司、建筑公司等一部分职能部门已经逐步搬迁到环城路两侧,以勤政街和环城路为十字中轴线的政治、经济中心区域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
按照杨昆的计划,等南环路口和勤政街的分店相继开办起来之后,加上已有的开发区总店,基本上就能将全县最具消费能力的区域全部覆盖在内。
从农行出来,杨昆步行去了公安局。
租房这种小事没必要直接劳烦日理万机的周大局长,他直接找到了于昨晚有过一面之缘的办公室主任老李。
老李这段时间的日子有些不太好过。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像办公室主任这种相当考验办事能力的职位,一般的领导都会安排成自己信得过的人选。
老李自认算不上周局长的心腹,而且周学礼初到易阳那段时间,他曾对这位空降的副局长能否顺利扶正表示出一定的怀疑态度。
虽然随着风向越来越明确,他也开始积极向周学礼靠拢,但对方会不会对他以往阳奉阴违的做法心存芥蒂,老李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
因而这段时间以来,李主任在局里表现得相当活跃,像周学礼昨天招待老同事的饭局,本来并没算上他的份,也是他厚着脸皮毛遂自荐去的。
杨昆在饭桌上的表现,以及周局长对他亲密态度,李主任都一一看在眼里。
也正因此,当杨昆出现在局办门口时,李主任既惊且喜。
听到他的来意,李主任当即拍着胸脯表态说,这种小事,包在他身上。
按他的说法,除了租金数目需要请一把手亲自定夺之外,其它细节,原本就是他李主任份内的差事。
至于那几家已经签过合同、预缴了一年房租的租户,李主任的原话是:“都是局里同事的亲戚,自已人好商量,反正大门西侧那排平房还空着好几间,改天给他们打声招呼,让他们搬过去就是。”
对于李主任有些热情过度的反应,受宠若惊之余,杨昆心里有点犯嘀咕。
怎么看他的态度,像是反过来求自己办事似的?
虽然猜不透对方的心思,不过他也知道,李主任这么配合,肯定和周学礼脱不开干系。
不管怎么说,营业场所的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具体的协议内容,等李主任和那七、八家租户打过招呼以后再谈不迟。
对坐着聊了几句后,杨昆起身告辞。
听他说打算去建筑公司,李主任说:“局里正好有人去交警队办事,顺路捎你过去。”
看着他拿起内部电话跟小车班联系车辆,杨昆知道,办事是假,借机示好是真。
既然对方如此盛情,自然没必要跟他客气,况且建筑公司离公安局确实有点远。
在建筑公司门口下车,和司机摆手道别,看着切诺基警车驶进对面的交警大队,杨昆暗自琢磨,是不是该给自己弄个代步工具了?
好歹已经步入了暴发户的行列,整天这么甩着两条腿东跑西颠也不叫个事。
只是考虑到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手头的资金还不够宽裕,他还是决定过一阵子再说。
把买车的念头暂时压在心底,杨昆在易阳县建筑公司新建的办公楼下转了一圈。
5层高的建筑,一楼大厅的总面积约有400平米,临街的卷帘门上贴着对外招租的广告,办公地点则集中在二楼。
接待他的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只介绍了自己的姓氏,没提职务,不过从对方明显缺乏自信和气场的言行举止上,杨昆能判断出他多半做不了主。
他也没跟对方废话,直截了当地问:“我想租下一楼的大厅,这事该找谁谈?”
听到杨昆口中和他的年龄、相貌完全不相符的问题,中年人笑了,用略带讥讽的语气反问道:“你知道楼下大厅面积有多大?”
杨昆没笑,只是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开发区路口正在装修的那家饭店,三层楼加起来超过500平方,是我开的。”
中年人笑不出来了。
自国庆以来,易阳人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可能就数那家还没挂牌的饭店了。
从前期令人咂舌的高薪招聘,到中期不惜血本的豪华装修,再到眼下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种种出人意表的大手笔,吸引了无数人关注的目光。
就在杨昆进门之前,他还在跟同事们闲聊,猜测那家饭店会以哪种菜系为主打,价位会高到什么程度,一般老百姓能不能消费得起,背后的老板又是何方神圣。
忽然得知正主就坐在自己面前,怎能不令他为之目瞪口呆?
只是杨昆的年龄实在太具迷惑性,震惊之余,他还是多了个心眼,旁敲侧击地问了几个细节,才确定这个中学生模样的少年没有开玩笑,更不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跑到这来消遣他这位中年大叔玩。
他对杨昆说了句“请稍等”,然后出门去搬领导。
忽然想起“坐,请坐,请上坐”的典故,杨昆笑着摇了摇头。
建筑公司负责对外业务联系的副经理姓郭,长得白白胖胖的,戴一付金属框眼镜,眼睛不大,却挺有神。
乍一眼看到杨昆的相貌,郭经理也有些怀疑他的身份。
当杨昆从牛皮档案袋里拿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时,他的疑虑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第140章 :漫天要价()
一番你来我往的言语试探之后,郭经理报出了所谓的由“公司领导层集体商议、拟定”的租赁指导方案。
年租金5万,起租期限为三年,全部租金一次性缴清。
听到这个条件,杨昆毫不掩饰地皱起了眉头。
参照目前的货币价值标准,这个价位简直高得离谱。
以他和农信社签订的租房协议,面积比这里多出100多平方,租金却不到这里的一半。
而且从目前县城的整体布局来看,南环路口的位置与开发区相比并不占优,充其量就在伯仲之间。
和农信社签的协议就装在手头的档案袋里,不过杨昆并不打算现在就拿出来。
在付诸行动之前,他也算是做足了功课,除了三不五时地实地考察一番外,对于建筑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也进行过细致的侧面了解。
根据从王波等人口中听来的消息,参照前世的记忆,杨昆知道,随着这几年私人建筑队的不断发展壮大,民用、商用建筑项目市场被逐步分割、蚕食,建筑公司的日子过得可谓举步维艰。
虽然凭借着资质和规模的优势,建筑公司依然能拿到不少政府指定项目的工程,但在县财政连年吃紧的情况下,财政拨款不能及时到位,公司盈利的大头也只能停留在账面上,连转包、分包费也落不到实处,工资和奖金都不能足月发放,更别提偿还因建新办公楼而欠下的银行贷款,以及拖欠私人承包商的工程款了。
建筑公司自己盖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