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非他已经凑齐了数目?
仔细想想,杨昆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太大。
八成是张玉清觉得双方的关系还没处到可以随便张口借钱的份上,有点抹不下脸。
你张主任脸皮薄没关系,昆哥脸皮厚得很,你不好意思张嘴,哥们直接给你送家里去。
周六一大早,杨昆叫二叔替他从火锅城的账上取了3万元现金,用报纸包了,准备给张主任雪中送炭去。
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
虽然这笔钱是借不是送,不过单凭上次酒后的一句口头承诺,就这么直截了当地送上门去,除了显得有些太过热切之外,也容易伤人家的自尊心。
而且竞标的过程中只是动动笔,填填数字,不用现场抱着一堆真金白银往里砸,等到签订完协议、需要缴纳承包费的时候再谈借钱的事也不迟。
考虑再三,杨昆还是把钱暂时留在了家里,就这么两手空空地到张玉清家登门拜访。
张主任也住在一中的教职工住宅区,和已经赋闲在家的刘守印是房前后邻居,听到杨昆在外面叫门,猜到他应该是为竞标的事来的,热情地将他让到客厅坐下。
寒暄几句后,杨昆主动挑起话题:“上次忘了问竞标的细节,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流程?”
张玉清说:“报名的人比较多,学校领导的意见,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不致当面伤了交情,大家各自领号牌入场,采取暗标的形式,初步的计划是三轮竞标,按各自投标的金额,第一轮抽取前10名,第二轮留前3名,第三轮决胜负。”
杨昆闭着眼睛想了想,说:“这么搞的话,中间的操作空间不小,照我猜,这八成是王旭东的主意,只要打通了中间的关节,即便最后中标的不是他,只要他的报价比别人相差不多,负责唱标的人完全可以混淆视听,张冠李戴。”
第201章 :三人小酌()
张玉清面有忧色,说:“我也这么考虑过,只是要想以绝对优势胜出的话,花费的代价就太大了,很可能得不偿失,再说,你也应该能猜到,我手头的资金并不是太充裕。”
杨旨说:“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能不能顺利拿下来,全看张主任决心大小,钱上面不是问题。”
这句话等于给张玉清吃了颗定心丸,他终于彻底抛开了患得患失的想法,语气坚定地说:“好,就照你说的办,我也不跟你客气了,手头准备的确实不怎么充裕,等最后结果出来,看缺口大小,先从你那里倒借一部分,按银行贷款的标准给你算利息。”
杨昆笑了,“利息的事好说,关于竞标的事,咱们不妨再好好合计合计。”
听他言传身教地讲述了一番如何在竞标过程中察颜观色,揣摩主要竞争对手的心理价位和决心等方面的窍门后,张玉清看看日头近午,说:“难得上家里来一趟,我打电话问下你们高老师在不在家,叫他过来一块小酌几杯。”
杨昆欣然应允。
高峻峰毕业分配不久,还没结婚,没资格住进独门独院的北住宅区,暂时分在男生宿舍楼对面的单身教师楼里,一中装有程控电话,在各个领导办公室、教研组和住校老师的房间里都装有分机,张玉清拿起电话,拨了四位数的内部号码,那边接电话的正是高峻峰。
高老师所在的物理教研组归教导处管辖,张玉清算是他的正牌领导,领导相邀,加上听说前几天刚请过他的杨昆也在,自然没有推辞的理由,很快就步行过来,还特意带了瓶酒。
虽然事先没有商量,不过张玉清和杨昆都很有默契地只字不提竞标的事,只是边吃边聊,谈古论今。
高峻峰参加工作没几年,论城府比二人差得太远,对杨昆怎么会在周末跑到张主任家蹭饭吃有点想不明白,顺口就问了出来。
张玉清半真半假地解释了一句:“看小杨饭店生意做的红火,有点眼热,找他过来请教一下生意经。”
高峻峰工作敬业、负责,却不是思想迂腐的书呆子,闻言顿时来了兴趣,问杨昆:“我和张婧正琢磨着想谋个第二职业,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张婧是高峻峰女朋友,也是一中老师,去年刚分配进来,教高一地理,俩人经人介绍认识,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杨昆不答反问:“高老师的想法呢?”
高峻峰说:“我们俩关起门来自个瞎琢磨,打算开家文印店,揽点打印、复印、招牌设计之类的小业务。”
杨昆想了想,说:“开文印店的确是个好主意,投资小、见效快,工作量不大,而且不受气候影响,挺适合当兼职来做。”
高峻峰摇头苦笑,说:“一台电脑攒下来就得上万,配置低一点也得大几千,打印机、激光复印机更不便宜,对于咱们年轻老师来说,几万块钱的本钱也不算小了。”
杨昆笑了笑,说:“随着技术发展,电脑硬件的更新速度会越来越快,换代间隔也会越来越短,就拿来说,80386到486之间隔了好几年,486到奔腾之间只用了一年半,所以我觉得,电脑这玩意贬值太快,只是单纯的文字处理的活,没必要追求太高的配置,486就完全可以胜任。”
高峻峰好奇地问他:“你学过电脑?”
杨昆这才反应过来,现在的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还属于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像一中也是从这一届高一新生才开办的电脑课,一周一节,没有配套的机房,大多数时间也只有上自习的份,因而别说学生了,稍微上点岁数的老师都不一定知道、主板和硬盘是什么样子,便随口解释道:“没有系统地学过,只是单纯地感兴趣,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刚才的话题道:“咱们说回文印店,以一个外行人的眼光来看,文印店的活计虽然轻松,但也要求一定的营业时间,高老师和张老师都有教学任务,平时还要坐班,恐怕没太多精力亲自照顾生意,也是准备雇人看店?”
高峻峰点点头,说:“确实是这么打算的。”
杨昆说:“这样就等于增加了人力成本,从营业收入方面来看,像复印身份证之类的业务只是守株待兔,要想做大,最好的办法,还得想办法拉拢固定的长期客户,如企事业单位的学习资料、发言稿之类的打印、复印任务。”
高峻峰微微皱眉,说:“暂时只是个初步构想,还没考虑到那么长远。”
杨昆摆摆手,说:“生意无论大小,都和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要通盘考虑,如果只是抱着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的想法,文印店的日常业务倒是完全可以胜任,想发家致富,还是得走大客户、大业务量的路子。”
高峻峰苦笑,“发家致富谁不想,可我刚参加工作才三年,本教育系统内的人都不认识几个,想跟那些企事业单位拉上关系,难度不小。”
杨昆也笑了,说:“事在人为,如果高老师真打算朝这个方向发展,人际关系方面,我倒是能略尽绵薄之力。”
高峻峰喜道:“那最好不过。”
杨昆又一改口风,说:“但有一点得提醒高老师,现在企业也好、单位也好,越来越追求办事效率,电脑化办公是大势所趋,据我所知,有不少单位已经配置或正在考虑配置自己的文印室,从长远来看,文印这一行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
听他一个半大小子张口“长远打算”,闭嘴“通盘考虑”,高峻峰不由觉得可笑,只是看张玉清在旁边听得全神贯注,知道自己虽然是杨昆的班主任,论起对他的了解,还远不如张主任来得透彻,便收起小觑的心思,认真地问道:“如果是你自己的生意,打算怎么做?”
杨昆说:“卖服务不如直接卖产品。”
高峻峰一下子没明白过来,“产品,什么产品?”
第202章 :达济亲友()
杨昆没有卖关子的意思,很直白地解释道:“卖电脑,卖打印机、复印机,以及相关的配件。”
高峻峰听得目瞪口呆,考虑了一会,苦笑道:“这个嘛……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想过,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你想想,一台主流配置的组装电脑就要上万,品牌机的售价更是接近甚至超过2万大关,更别说配套的打印机和复印机了,单只是凑齐这么一套东西开文印店,就已经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当商品卖……那得下多少本钱才够?”
杨昆摇摇头,说:“也没有您想像的那么夸张,一样弄上一两台摆在店里当样品,多搞些宣传资料、产品介绍之类的东西当幌子,拉到订单再进货,左手进、右手出,跟空手套白狼也差不多,同时还可以兼营一些文印的业务来维持日常开支。”
听到最后一句,高峻峰眼前一亮,“照你这么说,跟开文印店倒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只是主营的方向有别而已?”
杨昆笑道:“就是这么个意思,眼下县城已经有了好几家文印店,相应的打印业务也已被瓜分了不少,经营电脑的却是一家也没有,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块近似于空白的市场。”
高峻峰沉吟半晌,问:“具体怎么个操作方式?”
杨昆掰着手指头,条理分明地分析道:“先说电脑,单位采购方面,比较注重品牌和生产厂家,因此,争取一到两家品牌电脑的特许经销权是很有必要的,另外组装电脑这一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价格、维修方面的优惠和便利,虽然现在一般工薪家庭还承受不起这项支出,但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相信家庭和个人需求的业务量也会逐年递增。”
“货源方面,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接到订单再进货,可以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品牌电脑厂家发货一般在五到七天,散件组装的话,从中关村联系一两家固定的供应货,走铁路运输或汽车托运最多一天就到,像邺河市已有的几家电脑配件批发商,也是走的相同的路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