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期过长,从立项到研讨再到市场调查,再不厌其烦地试验、改进、选型,拿出产品之后还要考虑推广、做渠道、售后服务……我不是说这么做不好,但对于vcd这个项目来说,不太合适。”
章亚琼有点好笑地问:“那依你的意思,我们要做影碟机的话,该怎么做才合适?”
杨昆用力摇头,“不是怎么做才合适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应该做。”
这话就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了。
章亚琼的眼神有点冷,“照你这么说,包括三星、索尼这些传统电子巨头在内,大家在影碟机这个行业上的选择和尝试都是错的?”
杨昆毫不避讳地点点头,“至少在目前来看,是这样。”
章亚琼垂下眼神,问:“为什么?”
杨昆说:“定位错误。”
章亚琼说:“错在哪?”
杨昆说:“自身、产品、市场,兼而有之。”
章亚琼说:“说详细点。”
杨昆说:“大公司真正的优势,在于技术上的领先性及其产品的高附加值,vcd虽然是一款划时代的视听产品,但要和cd、ld相比,其自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组装的门槛更低,一个工人,一把螺丝刀,一天就能组装个十台八台,贵公司放着自己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不顾,偏去屈尊纡贵地干这些蓝领工人的活,不是舍本逐末么?”
章亚琼的表情为之一缓,“你的意思?”
杨昆说:“影碟机行业刚刚起步,产能、销量有限,看起来利润不薄,但等到市场成熟、饱和的时候,组装成品的加工利润将被压缩至极限,真正的利润大头,在于机芯、解码板这件核心元器件的高附加值,以及解码、控制软件的更新换代。”
说到技术优势和高附加值,章亚琼是不折不扣的行家,这些观点都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不足为奇,是以她只微微点了下头,“继续。”
杨昆接着说道:“在我看来,以飞利浦的实力和整体产业布局,完全可以放弃在vcd整机生产上的尝试,改为扶持一两家有实力、有想法的整机组装企业比如说我们,从而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到机芯技术的更新乃至行业标准的制订上来,而且对于章总自已来说,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
章亚琼微微一怔,“这话怎么说?”
杨昆说:“就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销售来看,面对来自索尼等日系厂商的全面竞争,包括贵公司在内的欧美电子巨头们的日子似乎都不太好过,特别是在亚洲,失去了地区贸易壁垒的保护,别说日本本土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娱乐产业市场,就连港、台、东南亚市场,飞利浦的市场产有率也排不进前三吧?”
这一点也是行业共识,章亚琼并不否认。
杨昆进一步提示道:“假如章总真的采纳了我的建议,并说服总公司沿这个方向发展下去,那么,在各主要竞争对手都在忙于开发vcd整机,并为之倾注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人力的时候,贵公司一声不响地在核心技术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等到对手们反应过来时,那种场面将是何等精彩,还需要我多嘴来形容么?”
话题进行到这种程度,已经超越了vcd市场会不会火的疑问,上升到了在这个市场真正火起来之前,早一步进行整体产业布局的战略高度。
章亚琼并没有为他画出来的这张饼而垂涎三尺,只是顺着他的话头问道:“你说的核心技术是指什么,行业标准么?”
杨昆说:“为什么不呢?vcd的主要技术依据是什么?mpeg解压缩技术嘛!现在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这么快,谁敢保证以后不会出现mpeg-2、mpeg-3甚至更高的版本?”
说到兴头上,杨昆就有点刹不住车,指指章亚琼放在桌面上的手提电话,说:“就国内目前的形势来看,gsm数字网络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成为可能,那么设想一下,在不远的将来,移动通讯和视听娱乐有没有可能以某种方式结合到一起?比方说,用手提电话看电影、听音乐,甚至是通过数字摄像头进行远距离、面对面地聊天?”
章亚琼有点被他的异想天开吓到了。
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设想有一定的道理。
就章亚琼所知,别说遥远的将来,以当前的视听、通讯技术,要实现他说的这些应该不是很困难,当然,受生产技术和原材料成本所限,即使能够试验成功,相关的成果也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暂时无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
对错和可行性先不论,能站到这样的高度考虑问题,就不能再把他当成一个十几岁的大男生来看待,那样的话,对他、对自己的智商,都是一种污辱。
她终于明白,胡志高为什么要用“高瞻远瞩、雄才大略”来形容这个年轻人了。
而且她也明白,所谓的拿2000万采购机芯什么的只是借口,目的就在于骗她过来和杨昆见面而已。
她并不会因此而责怪对方,生意人做事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这种手段还算是比较温和的,更何况和杨昆的这一番长谈,也算是不虚此行。
章亚琼看向杨昆的眼神里,也多了一分显而易见的赞赏之意。
然而,赞赏不等于赞同。
仅凭他这一席话,就想推翻总公司做出的新品研发、推广战略,依然是天方夜谭。
回到本来的话题上,就苹果电子是否值得飞利浦全力扶持,章亚琼也暂时没有结论。
受职业习惯影响,她考虑事情更偏于理性,要说服她改变初衷,仅凭单纯的乐观预测还远远不够,她需要更多、更详实的数据,以及更加科学、客观的分析。
这一点,胡志高做不到,杨昆同样也做不到。
能做到的话,也就不叫前景预测了,那叫市场分析。
两人抛开那些过于长远的宏伟目标,将谈论的重点回归到本来目的上来,针锋相对的辩论了好久,见章亚琼始终不肯“屈服”,杨昆也觉得有劲没处使,略一思忖,建议道:“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咱们来个对赌协议怎么样?”
章亚琼一愣:“赌什么?”
杨昆说:“赌股票啊,赌大盘是涨是跌。”
章亚琼有点接受不了他这种跳跃性的思维,“咱们谈商业合作,跟股票的涨跌有什么关系?”
杨昆说:“在vcd生产方面,我们的厂房、产品、资金都不缺,我们做事业的决心,想必章总也能看到,唯一的顾虑,不过是商业眼光和对市场的预判而已,对不对?”
章亚琼点点头,“没错。”
杨昆说:“说到眼光,和vcd一样,我同样看好股市近期的表现,咱们就用这种方式,赌一赌我的眼光和预判能力如何?”
章亚琼饶有兴趣地问他:“怎么个赌法?”
杨昆说:“这样,章总也拿点钱出来小玩一把,股票涨了,算我赢,您向总部反映我们的情况,大家争取合作的机会;股票跌了,算我输,合作的事,延后再谈,您个人的损失,全部包在我身上。”
她敏感地捕捉到,他说的是“延后再谈”,而不是“就此作罢”。
从这句话里,大致也能体会到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
在这方面来看,他和胡志高的性格有点相似,却比对方多了分理性,少了分冲动。
就这样,被杨昆引导着,两个人谈论的话题和思路在股市和vcd之间跳来跳去。
给她的感觉,在股市上,杨昆的想法偏于感性、冲动,回到vcd的话题上,又变得理性、严谨,完全是两种极端。
如此强烈的思维反差,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第616章 :散财童子()
至于杨昆提议的赌约,怎么算,章亚琼也不会吃亏。
然而,面对杨昆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强烈的自信,她却没有失去原有的谨慎和防备,甚至忍不住再次怀疑,他的态度如此笃定,肯定有什么内幕消息!
果真如此的话,他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变相地收买自己?
她猜的没错,杨昆就是想给她送点好处,还不用他掏腰包,拿股民的钱借花献佛,连商业贿赂都够不上。
慎重地考虑了一番之后,章亚琼婉拒道:“我这人做事一向公私分明,个人好处和公司利益不能混为一谈。”
杨昆笑道:“这我相信,做不到这一点,您也到不了现在这个位置,我刚才也说了,我跟您打这个赌,是在不损害贵公司和您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目的就是用我个人的投资眼光,换一个事业发展的机会。”
章亚琼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抛开这个孩子气的赌约不谈,谈到这种程度,她心里已经倾向于帮他们一把了。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第一款vcd整机刚刚推向市场不久,消费者的反应还有待调查,要不要建议总部取消整机生产计划先另说,把机芯等产品的国内销售权抓在手里,对她本人而言也是利大于弊。
反复权衡之后,她顺水推舟地答道:“好,我就跟你赌一把!”
对方是答应赌了,可具体要赌哪支股票,杨昆却说不上来。
章亚琼以为他记不清股票代码,就建议到楼下的交易大厅现场决定。
临近中午,咖啡厅里的顾客也渐渐多了起来,杨昆和胡志高陪着章亚琼来到楼下的交易大厅,恰好遇见解伟、邵兵和卫双龙等人办完事回来。
他们告诉杨昆,除了他的2000万保证金之外,四家配资公司的第一笔协议款1000万也同时转入了股票账户。
再次走进大户室,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曲线,杨昆就觉得一阵阵眼晕,迎上章亚琼询问的眼神,他大手一挥,“我看好的是大盘,也不用选,您随便买,甭管哪支股票,只要跌了就算我输!”
章亚琼不禁开始怀疑起自己刚才的判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