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系,所谓的“另结新欢”完全是某不良媒体断章取义、造谣生事,并将委托专业人士代为追究其法律责任云云。
虽然几位当事人都矢口否认,可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这有图有真相,你们还红口白牙地狡辩,真拿大伙当白痴了?
于是,就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整件事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件事,开始加入到这场关于职业素养与人性道德的大辩论中来,其始作俑者杨昆童鞋却反而彻底地销声匿迹了。
不是他不感兴趣,而是一开始压根就没听说。
他自己不踢球,也不看球,对甲a联赛什么的更是提不起丝毫兴趣,不关注这方面的消息也不为怪。
再有一点,他对于那位球星的绯闻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当时跟那位青年记者提及此事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转移仇恨、摆脱麻烦,所以那天只随便提了一嘴,便被他抛到脑门后面去了,就连这则新闻本身,也是事发好几天之后,才从身为铁杆球迷的何其强口中听到的。
把近几天的报纸挨个翻了一遍,老怀畅慰的同时,杨昆也很期待,倘若让那婆娘知道这件风波的起因就在于她的一时嘴快,其脸上的表情该是多么的精彩纷呈?
第922章 :趋之若鹜()
兴灾乐祸之余,杨昆也在分析此次“出轨门”对彼此造成的影响。
对于那位身处漩涡正中心的国安球星而言,形象大损、人气暴跌等负面影响是肯定的,以现如今人们对于感情背叛的低包容度,搞不好其职业生涯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想到这帮球星拿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薪却不知自勉,整天价花天酒地、赌球泡妞不算,还和足协那帮贪官污吏们沆瀣一气、上行下效,将好好的甲a、好好的国足折腾到多年后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的地步,杨昆实在是连半点同情、怜悯、自责或内疚的心情都不看。
至于他的那位歌手女友,难免也也被这次风波搞得焦头烂额,但正如杨昆一向坚持认为的那样,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事对她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吸引大众眼球、博取同情心的绝佳机会,毕竟她本人在这次出轨门中扮演的是受害者的角色,倘若运作得当,就此因祸得福,人气不降反升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在杨昆看来,想借丑闻炒作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准,要操控舆论的导向朝着有利于已方的方向发展,做到既迎和大众窥私的心理,又不能彻底丧送自己的公众形象,个中微妙之处,一般人很难准确把握,假如没有专业的幕后推手和智囊从旁出谋划策,像她那样智商、情商两缺的主儿,肯定玩不来这么高层次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引申开来,假如她能及时吸取教训,毅然决然地和那位风流成性的男友断绝关系,也不至于和其厮守十余载,连娃都生了,却始终连个正经的名分都捞不着,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为情所伤,只落得个黯然分手的下场。
当然了,像这些还没发生的事情,现在谁也说不准,至于眼下对方会不会采用同样的手法反击,杨昆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首先一点,对方现在自顾不暇,即便猜到这件事是他在背后捣鬼,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倒打一耙。
其次来说,虽然他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他本人一向行事低调,又算不上什么公众人物,对叶小换的保护也相当到位,即使其个人身份曝光,估计也引不起媒体太大的兴趣。
要说唯一的隐患,恐怕就在和靳巧儿的关系上了,不过她现在的名气还相当一般,两个人的关系也才维持了短短几天,曝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过老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发布会那天,杨昆机智地祸水东引,连消带打地将在场记者对自己的关注转移到了那对明星组合身上,整个“出轨门”事件的报道中也看不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但他作为一名“新晋优秀音乐创作人”的身份还是不可避免地通过各个渠道扩散了出去,从而也引来了一些后遗症。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杨昆这几天接到的陌生电话要比以前要频繁得多。
对于类似的“骚扰”,杨昆并不陌生,事实上自上一次红星音乐的合辑发布会后,他就一直在疲于应付各大唱片公司的邀请,只是看他坚决不肯甩开红星音乐另起炉灶,那些唱片公司的老板、主管才渐渐淡了拉拢的心思。
此次的情况又有不同,就杨昆接过的一些陌生人来电中,大部分都是些认识或不认识的、出名或不出名的歌手,其目的也惊人地相似,就是想找他写歌。
当下的京城音乐圈有个半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几个著名的词曲作者之间联手搞了个松散的同盟,基本上垄断了当前的作品市场,大有想让谁红就让谁红的架势,歌手的声名地位达不到一定层次的,根本就进不了人家的门,更别说从人家手里要作品了。
对于这些急于成名却找不到好歌唱的北漂族、酒吧歌手们而言,《小苹果》的横空出世,带来的不仅是一夜爆红的励志故事,其完全不同于当前主流音乐的流行理念,无异于在他们眼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原来mtv还可以这么拍的!”
倘若只有这一首歌也还罢了,不管哪个时代,乐坛从来不会少了“一首歌唱一辈子”的例子,可时隔不久,先是赵导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剧组推出片头、片尾及插曲用作剧集的前期宣传,其中的《没那么简单》和《放手去爱》的词曲作者正是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kun…ge”,紧接着又是田真的新歌《征服》高调发布,看作词、作曲,赫然也是出自于同一人的手笔,接二连三的重磅炸弹,怎能不让这些怀才不遇的歌手们趋之若鹜?
值得庆幸的是,杨昆在校庆晚会上演唱的《那些年》和《far…away…fr…he》仅在校园内被小范围地传唱,并没有形成正式的作品流传到社会上去,否则的话,他身为贸大在校本科生的身份也很难瞒过有心人的耳目,到时恐怕连407的门槛都要被人给挤破了也说不定。
面对这些慕名请他写歌的要求,杨昆是一概敬谢不敏,只是拒绝的方式不同而已。
像那些打着欢哥、田真或张林等朋友的旗号找上门来的,好言好语地推拖掉;各大唱片公司介绍来的,随便敷衍几句也就打发了;既不托熟人也不拉关系,开门见山地想拿钱买歌的,就一句话:“对不起,您找错人了!”
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怪,越是这样,越显得神秘,越是神秘,就越有吸引力。
实在是不胜其扰了,杨昆索性把手机一关,好集中精力来筹备自己的酒吧。
前世的他没搞过酒吧,不过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又有张林这位内行从旁参谋,更关键的是他手头不缺资金,指缝里随便漏点,便足以搞间像模像样的酒吧出来了,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他开酒吧的目的不为挣钱,但也不好一点心思都不花,倘若经营得太过惨淡,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话,他这“生意天才”的脸面又往哪搁?
第923章 :筹建酒吧()
要开酒吧,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是选址问题。
在杨昆看来,同属于服务性行业,酒吧和餐饮的性质其实也差不多,都是靠人气和口碑吃饭,越是同行扎堆的地方,人气越旺,生意也就越好做,只是眼下三里屯和后海一带的酒吧街都还没有形成气候,他也不想见天儿个来回跑,就准备在学校附近找个合适的地方。
入学两个多月以来,杨昆基本上已经把学校周边的环境摸了个差不多,经过简单的筛选、对比之后,他看中了位于学校西门以南约200米处、惠新东街上的一处店面。
之所以觉得这里最理想,一来是其使用面积超过300平米的店面够大够宽敞,二来其所处的位置也相当便利,离学校够近不说,门前的便道也足够宽阔,停个车什么的挺方便,摆上十几个露天吧座也不会影响交通,三来内部空间格局合理,有现成的办公室和财务室、仓库,稍加修整便能投入使用,用来开酒吧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经侧面了解,这栋临街平房原本是一家集体所有的服装商店,自去年因经营不善而停业后便挂出了对外出租的招牌,却不知为何一直闲置至今。
找到该商店产权所属的单位一打听,该单位的负责人告诉杨昆:租房可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对于用途方面也没有太多限制,甚至连租金和租期都好商量,但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在雇员的使用上,必须优先聘用原服装商店的十几名下岗职工。
这一点恰恰是杨昆所不能接受的。
哥们开的是酒吧,又不是养老院,你塞一堆四五大十的大叔大妈进来算怎么回事?
听完他的解释,那位负责人也明白地告诉他,看中这地方的也不只他一位,只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原有职工的安置等遗留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一到租赁合同谈得差不多的时候就总有人跳出来阻挠,否则也轮不到他杨昆来捡这现成便宜。
杨昆摇头苦笑,现成便宜?烫手山芋还差不多!
想想其实也不奇怪,以国人不患贫唯患不均的秉性,大伙都下了岗,谁也不比谁强几分,勉强还能相安无事,反正是公家的地方,闲搁着生锈也没人心疼,可等这地方真正派上用场了、能看到实打实的好处了,跳出来抢果子吃的时候就谁也不比谁慢一步,所谓众口难调,达不到大伙满意,不暗地里给你使绊子才怪。
想到这里,他心里先就打了退堂鼓,只是一时间也不好找到比这里更理想的营业场所,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问那位负责人,能不能由他出钱把这地方买下来。
按他的想法,那帮人敢跳出来闹,不就是仗着这里是公家财产,觉得里面有他们一份么?咱直接把这地方变成私人的,你们总不好意思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