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已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斗争”经验,这不,一听说沈少卿又惹了麻烦,也不管责任是否在他身上,先发动了手头的关系帮他平了事再说。
除父母的溺爱、呵护之外,沈少卿平时交的那些狐朋狗友也没少给他灌输“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之类的歪理斜说,因而对于可能的调查和指控,这小子早就做好了顽抗到底的思想准备,除承认和杨昆、方书明、候卫华等人认识外,对相关涉案情节一概矢口否认,甚至反咬一口说他们挟隙攀诬,至于会不会因此而影响到沈、方两家多年的交情,也是顾不了那许多了。
话说回来,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和牢狱之灾相比,区区世交又算得了什么?
对于专吃这碗饭的办案人员们来说,类似的情况早已是司空见惯。
沈家不配合调查,没关系,拒不承认犯罪事实,也没关系,咱们天天跟各种犯罪分子打交道,论斗争经验,可远比你沈家丰富得多,你不就是想玩个缓兵之计,大事拖小、小事拖了么,那咱们也不心急,隔三岔五地往你家里发张传票,三天两头派人到你公司里搞个情况调查,搅你个鸡犬不宁、四邻不安的,倒是看看谁先沉不住气。
总之一句话,跟你丫耗上了。
两下里僵持的同时,杨昆也没闲着。
看在李颖的份上,他可以不追究方书明的责任,却没打算就这么轻易放过沈少卿。
想想这小子骚扰孙研的行为,再联想到这小子怂恿方书明栽赃给他的动机,用其心可诛来形容他都嫌客气的。
至于惩治这小子的手段,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
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胖揍丫一顿,最低标准也得是生活不能自理,十天半月下不了床,不过在杨昆想来,只是一点皮肉之苦的话,未免太便宜了这孙子,而且以他现在过亿的身家,再撸胳膊挽袖子跟人动手也显得太跌份,还容易把自己也折进去,假手于人的话就更不解气了。
打蛇要打七寸,沈大少敢如此负隅顽抗,所倚仗的不就是沈家那点还算说得过去的家底和人脉么,杨昆就决定从这一点下手,给这小子也包括他那对教子无方的爹妈一个印象深刻的教训。
打定主意之后,他前脚从派出所销了案底出来,后脚就一个电话把卫双龙召到了京城。
第976章 :职业打假()
之所以选择卫双龙而不是跟随杨昆时间更久的邵兵来办这件事,一来是因为邵兵正在甘、陕、蒙等地奔波,为飞速扩张的喜羊羊连锁店寻找优质肉源,二来在上次私下里调查邺河市卫生局长严顺开的过程中,卫双龙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其性格也灵活多变一些,比邵兵更适合干这种私活。
再有一点,在被杨昆着重培养了一段时间之后,邵兵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已经由一个单纯的生活、安全助理上升到了可以独挡一面的将才,再抓他来搞这种台面下的勾当就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了。
对于自家这位老板有事没事就爱兴师动众,专门损人、从不利已的特殊“癖好”,卫双龙早已习以为常,接到通知以后,二话不说,带了几个眼皮子活心眼也活的年轻人,连夜驾车赶到了京城。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信息采集以及针对性调查等方面,卫双龙的确拥有旁人难以企及的天赋和能力,短短的一天半时间里,就把沈家的大致情况摸了个差不多。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除借助沈父工作上的便利,承揽了一部分中、小学的校服订制、文具供应等业务外,沈家的生意主要还是集中在体育服装、器械方面,其中在前门、西单和海淀学院区各开有一家规模不小的精品专卖店,主营耐克、阿迪、卡帕等进口名牌运动服装、鞋袜及球类、护具等体育用品。
卫双龙的工作做得很细致,不但摸清了沈家每处店面的地址、经营范围、负责人等基本情况,还将其名下经营的各个品牌的主打产品各买了几件回来以供参考。
以杨昆的经验之丰富,一眼就能看出这堆名牌运动服装、鞋袜中掺杂了不少山寨货。
就当前国内常见的山寨名牌运动服装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改头换面,在商标、品牌名称上稍作改动,和名牌货的相似程度达到七、八、成左右,以起到鱼目混珠的目的;另一种干脆就是红果果地假冒,直接在自己的产品上打上人家的牌子以牟取暴利,从沈家的店面里买来的这批货则明显属于后者。
客观地说,手头这批山赛货的质量还算过得去,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小手工作坊能仿出来的,其用料、做工方面也都比较考究,唬弄唬弄喜欢追求名牌又不够内行的学生党绝对不成问题。
据杨昆推测,这些冒牌阿迪、耐克很可能是出自于南方那些稍微上些规模的服装加工企业,事实上为了进一步压缩生产、运输成本,提高利润率,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厂商销往国内的服装基本上也都是从江浙一带找服装厂贴牌代工的,那么从相同的渠道中采购货源,再贴上这些名牌厂商的标签自行销售,无形中便可以省去被其盘剥的这部分高昂的品牌附加价值,从而赚取到数倍于正规品牌代理行为的利润。
从商人逐利的角度来说,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换成杨昆自己,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不排斥采用这种手段,但那是在创业初期,为了迅速完成资本积累,像沈家的生意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再像这么贪心不足,不知珍惜羽毛的话,落到他这样的有心人眼里,不免就成了可供利用的把柄。
卫双龙是个识趣的妙人,看杨昆眼中露出阴谋得逞的狡黠神色,便恰到好处地问道:“怎么办,到工商部门举报他们?”
杨昆微微一笑,摆手道:“咱们是正经商人,像这种背后捅刀子的缺德事,当然要找专业人士去做。”
卫双龙愣了一下,“专业人士?”
杨昆从昨天的报纸中随手抽出一份来,翻开头版,拍拍头条新闻的标题,“这位不就是了?”
卫双龙接过去瞅了一眼,“汪海,消费者打假维权第一人!”
提到这位汪海,可能很多80、90后的人都不熟悉,但在整个90年代中后期,这位的名字可是响彻全国,特别是在消费者维权手段还比较单一,打假也未能步入常态化、职业化的今天,当其从两副假冒索尼耳机的索赔起步,以“打假第一人”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顿时引起全国一片热议,几乎国内的每一家报社、电台、电视台都报道过其打假事迹,由此引发的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讨论之深度和广度,搁十几年后都属罕见。
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之举”,带给汪海的不只是丰厚的索赔回报,更有数不清的光环加身,像是第一位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设立的“消费者打假奖”获得者、央视《实话实说》第一期节目任特邀嘉宾、被媒体评为年度国内风云人物,并曾接受克林顿等外国元首的接见、褒扬等,可谓风头一时无两,所到之处,往往比那些当红歌星、影星更能牵动媒体工作者的眼球。
借这位职业打假人的刀,对付制假、售假的沈氏企业,无疑比杨昆亲自出马来得更加行之有效,杀伤力也更大。
虽然此前和汪海素未谋面,特殊的职业性质也决定了其行事低调、行踪不定,不过要联系上他也不难,随便翻开哪份刊登着相关新闻的报纸,上面都有随题公布的“汪海打假007”热线,一个电话过去,很容易就和这位打假英雄取得了联系。
杨昆提出的合作方式,是由他出资购买沈家的假冒名牌运动服,再由汪海的打假公司出面索赔,最后索得的赔偿金由双方平分。
汪海锐利的视线透过他那从不离身的墨镜,在杨昆脸上扫来扫去,“你能拿出多少钱?”
杨昆竖起右手食指,“一百万。”
对于一向自我标榜“以赚钱为手段,以打假为目的”或者客观一点地形容,应该是以打假为手段,以赚钱为目的汪海来说,这个条件简直不容拒绝。
(这一章是昨天就码完了的,传到后台却忘了发布,抱歉。)
第977章 :公布于众()
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之后,杨昆和汪海就具体的行动方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购假、索赔这一点上没有争议,双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在于整件事该如何收尾。
对于以此为业的汪海来说,打假、索赔与正义、公道之间没什么必然联系,说白了,这只是一种非传统型的商业行为,向工商部门举报也好、通过消协调解也罢,甚或是将售假企业告上法庭,都只是用来向其施压的手段,目的也仅在于利用企业普遍惧怕丑闻曝光的心理,从而在当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规定的双倍赔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索赔的金额。
而参照他以往的成功索赔的案例,在经过漫长的索赔、调解、庭审、上诉等过程之后,双方往往能够在私下里达成庭外和解,以一个彼此都可以接受的赔偿数额,来结束这场耗时耗力更耗神的心理战,你保全了名声,我得到了实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实现了“双赢”。
对于一门心思要搞得沈家名声扫地的杨昆来说,索赔的数额多少反而显得无足轻重,他甚至表示可以放弃自已应得的那部分赔偿金,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将沈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不法行径公布于众。
反复争论了将近一个小时,嘴皮子都磨得薄了几分,却始终无法说服杨昆改变初衷,汪海也只有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他的要求,毕竟人家才是金主,而对于“事业”刚刚起步不过半年的他来说,高达100万元的启动资金是个令人无法抵御的巨大诱惑,这笔钱甚至都超过了他此前经手的所有案例的案值总和。
达成最终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