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昆的表现使不少人意识他,这个看起来比绝大多数应聘者还要年轻的毛头小伙子,才是真正当家作主的人。
看着鸦雀无声的人群,杨昆满意地笑了笑,举起手中的名单,朗声说道:“在宣布最终入选名单之前,我先跟大家通报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本店用工岗位有限,而报名的人数要多出好几倍,能走到这一步,证明大家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遗憾的是,我们不可能一次录用这么多人,所以,我在这里提前跟大家说声抱歉。”
“我想说的是,这只是一次工作机会,选上的,没必要欢呼雀跃,落选的,也不用太过沮丧,因为这只是第一次,在这里,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元旦前后,还有第二次招聘机会,届时,要录用的人员比今天多出一倍都不止。”
“所以呢,无论选上还是选不上,各位的资料,我们会予以妥善保存,当然,是在得到各位允许的前提下,我向各位保证,不会向任何第三方人员或单位泄露各位的隐私,这一点,大家尽可放心。”
话音未落,人群中便响起一阵此起彼伏的嗡嗡声。
杨昆面带微笑,静等着大家消化他刚才的话。
何平不动声色地凑到他跟前,悄悄问:“还有第二次招聘机会,怎么没听你说过?”
杨昆舌动唇不动地回答他:“不这么说,怕落选的人会闹事。”
何平无语了。
第109章 :招聘结束()
等人们议论的热情稍微平复之后,杨昆再次举起名单向大家示意,“现在,我宣布第一批入选的人员名单,念到名字的,请站到这边来,周素娟、张新梅……”
名单很快念完了,10男、15女,共25人。
这是杨昆和何平反复商议后得出的最终结果,比原计划多出5人,充分考虑到了有人半途而废的可能,即便最后满员上岗,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火锅和烧烤店之间自行调整。
按照杨昆对烧烤店的定位,对服务员素质的整体要求不算太高,只要形象说得过去,加上口齿伶俐,手脚利索,一般的年轻男女均可胜任。
因此,除了正在四下招募的烧烤师傅外,烧烤店的服务员、配菜工,杨昆准备等到临开业前一周再和火锅店的帮厨一并招聘。
虽然老丁打过保票,说到时会带一整班人马过来,不过杨昆认为还是有备无患的好,省到事到临头抓瞎。
抛开这些后话不提,杨昆示意叫到名字的25人稍安毋躁,对剩下的人说道:“到今天为止,这次员工招聘就正式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的配合,期待下一次合作,元旦前后,请关注我们的招聘宣传,谢谢各位。”
这个时代的民风还是相当纯朴的,虽然心里有诸般不满与无奈,不过看在一顿免费午餐,和杨昆温言软语相解释的份上,绝大部分人都表示了谅解,有些不舍地在店里驻足片刻后,纷纷散去。
撇下留在店外看热闹的几十人不管,杨昆拉开抽屉,拿出一摞打印好的协议,对一群兴奋莫名的少年男女说道:“这是正式的用工协议,各位的工作性质、时间、强度、假期安排以及工资、奖金、待遇水平全部包括在里面,我现在发放给大家,希望各位认真审阅,有疑问的地方,当场提出来。”
将用工协议发放到诸人手中后,杨昆走到门外,和二叔、何平站一起抽烟,闲聊。
15分钟后,他回到店里,问:“谁有疑问?”
一众男女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出声。
在现在的他们看来,这份听起来并不繁重的工作的待遇实在是……太优厚了!
杨昆点点头,说:“下面,我宣布两件事。”
“第一,回去和父母、家人再仔细研究一遍这份协议,没有异议的话,明天上午8。30,还是在这里,我们正式签约。”
“第二,签约之后,协议正式生效,也就是说,从明天开始,各位就算正式上班,开始记考勤,换句话说,各位明天就开始挣工资了。”
人群中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声。
“但是……”杨昆竖起右手食指,“请注意这个但是,第一个月的工资不会在下月初就立刻发放给各位,而是会在各位工作期满三个月后,折合到当月工资统一发放。”
“可能有人想问:为什么?我坦白地告诉大家,这是因为你们的整体素质离我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一段差距,所以呢,从明天上午开始,我会安排各位到市里的专业机构,接受为期20天的形体、礼仪方面的培训,这个时间也有可能延长,直到各位的表现令我满意为止。”
“在培训期间的食宿和费用不用你们操心,你们需要准备的,只是简单的个人行李,和一份渴望接受挑战的决心,我不客气地告诉各位,如果有人达不到我的要求,我会毫不犹豫地跟他解除聘用关系,当然,这个月的工资,我会一分不少地交到他本人手里。”
说完这番话,他环视四周,“有没有问题?很好,解散!”
今天是周日,晚上有自习,在饭桌上和二叔、何平分配好各自明天的任务,杨昆放下碗,去学校上课。
其实在杨建军和何平等人的眼里,以杨昆表现出来的商业眼光和执行力,已经完全没必要再在学校里混下去。
杨昆也能猜到他们的想法,却懒得解释。
重活一次,总得做点自己曾经想做而没能力、或者说没机会做的事。
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让母亲幸福。
衣食无忧只是其中一方面。
杨昆知道,虽然母亲嘴里不说,心里还是盼着他能出人头地。
老辈子人的想法很单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是光宗耀祖,像他姐姐那样,甚至受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母亲对他的期望值还要高得多。
杨昆不是不喜欢学习,相反,他很喜欢接触并学习新鲜事物,前提是有利可图。
他曾经在一家电器维修门市当过半年多学徒,虽然没有刘学锋的悟性和水平高,也自发地钻研过空调、冰箱、冷库的制冷原理;
在饭店打工以及后来自己尝试着开饭馆时,他学着配菜、做菜、研究菜谱;
替人扛锅蹲号期间,他也没闲着,只用了一年多的功夫,就把几个江湖老鸟的看家本事掏了个差不离;
第二次出狱后,正赶上民营钢铁企业红极一时,他到南方一家轧钢厂打工,当过翻钢工、保管,一直熬到了供销处长这个一般情况下,私人老板非至亲不用的要职,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还算过得去的情商外,他在学习轧钢工艺、研究钢材价格走向、琢磨国家政策方面下的苦功,也给他加分不少……
也正因此,重活之后的杨昆,反而更加珍惜校园里的时光。
只不过,他坐在教室里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享受氛围,刻苦用功,基本上和他不沾边。
多活了几十年的他知道,以国内目前乃至以后的教学制度和体系,课本上的绝大部分东西,到社会上根本派不上用场。
所以,他并不准备就此休学不上,相反,他还想继续上下去,如果可能的话……不,是无论如何,至少也要上到大学毕业,一来满足母亲的愿望,二来弥补自己上辈子的遗憾。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他追求小叶子,并把她介绍给母亲认识,除了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心思单纯、活泼可爱的女孩外,也是想让母亲开心,同时填补自己感情经历的空白。
正因如此,不管是政教处主任,或是其它什么阿猫阿狗也好,谁敢拦着昆哥上学,昆哥就跟谁急。
第110章 :如愿以偿()
事实证明,杨昆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
刚进教室,刘小亮就抓住他的袖子,不无担忧地说:“今天政教处来班里查了三次勤,你都没在,小心老刘找你麻烦!”
杨昆冷笑,说:“他要不找我麻烦,我还觉得稀罕了呢,反正哥写了假条,爱查就让他们查去。”
刘小亮怒其不争地指指他的鼻子,说:“别怪我没提醒你啊,除了旷课以外,每个学期请假超过7天的学生,学校可有权劝退,你自个算算,已经请了多少天假?”
“这我哪能算得出来。”杨昆倒把这茬给忘了,他想了想,说:“加起来大概有……两天?”
刘小亮气得差点吐血,“才两天,你怎么算的?这要让你小学数学老师知道,打死你都是轻的!”
杨昆说:“也就高老师的物理课请过假,一个礼拜5节课,就算一节也没上,加起来也才两天啊,其余时间,我都直接旷课的……”
刘小亮目瞪口呆地看着他,“这要让老刘知道,够开除你百八十回的了!”
杨昆笑嘻嘻地说:“关键是以前的事他不知道啊,只要哥以后注意,以他的智商,想揪昆哥的小辫子,哼哼!”
韩学彬在一边愁眉苦脸地听着,忽然插口说道:“你倒是不太乎,可政教处这么个查法,以后谁还敢天天溜出去看录像?”
杨昆摇摇头,顺着他的语气劝道:“学彬,天天看录像,不觉得腻么?说句不中听的话,我是早就破罐子破摔了,你跟我们可不一样。”
刘小亮不干了,“你把话说清楚,谁跟你论‘们’的?”
杨昆不搭理他,继续对韩学彬说道:“从这次考试的成绩看,你数理化学得挺牛比呀,语文和英语再好歹努把力,考个本科不是手到擒来?”
韩学彬为难地撇撇嘴,说:“你不知道,我的数理化是家里人教的,打小也只对这方面感兴趣,哪怕一节课不听,成绩也差不到哪去,语文就不说了,可是英语……你就是拿喇叭在我耳朵边喊,听不了三句,我也准能睡着。”
杨昆乐了,“那你看外国片子是怎么看的?”
韩学彬说:“看字幕啊,不过话说回来,老外拍的枪战片是带劲,前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