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完美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偏差。

    要走之前,埃隆·马斯克忽然给李牧打来电话,说想问问李牧最近有没有时间,他想仔细跟李牧汇报一下关于之前考察过的那个用18650电池组研制新能源汽车的极客项目。

    李牧直接对他说:“这样吧,你收拾收拾,明天跟我一起去趟剑桥,我们可以在飞机上慢慢聊。”

    埃隆·马斯克愣了愣,随后说:“那行吧,我安排一下工作,明天跟你跑一趟。”

    李牧说:“我待会儿让紫薇把起飞时间告诉你。”

    ……

    公务机飞赴马萨诸塞州的路上,埃隆·马斯克坐在李牧的对面,在小型会议桌上摆满了一大堆的材料,对李牧说:“李总,我对那个电动汽车的研究项目做了一个尽调,总体来说,我对他们这个项目非常看好,觉得可以认真的搞一搞。”

    李牧问他:“具体是哪里让你很看好?”

    埃隆·马斯克说:“主要是思维模式,以及技术上的可行性。”

    说着,埃隆·马斯克又介绍道:“电力驱动有很多优点,环保是一方面,廉价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电力驱动的车,很容易在性能上取得突破,而如果使用铅酸电池,能量密度小、电池重量大,会在续航、动力以及电池寿命上有很大的损失,而这个团队另辟蹊径,他们采用18650锂电池制作成电池组,能量密度高、重量轻而且寿命比铅酸电池至少高出三五倍,所以在这种技术条件下,电动车的续航、重量、动力以及电池衰减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李牧问他:“用这种技术造车,充满电能跑多远?”

    埃隆·马斯克说:“他们现在已经在框架车上做实验了,如果电池组密度大一些的话,续航里程突破三百英里不是问题。”

    “充电呢?”李牧问:“这样的车充满电需要多久?”

    埃隆·马斯克说:“如果充电设备的电流足够大,六到八个小时可以充满电,这样的车子,将非常适合中产阶级使用,续航能力足以应付他白天的行驶需求。”

    李牧点了点头,看来特斯拉本身在电池上的技术现在就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这样的话,如果给予足够的投资,项目具备快速启动的能力。

    不过,上辈子特斯拉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的限制,所以李牧问埃隆·马斯克:“如果我们投这个团队,那么生产环节怎么解决?”

    埃隆·马斯克立刻说道:“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生产线。”

    李牧摆摆手:“你说的这个团队,充其量就是个汽车行业的理论家,他们研究电池、研究电池管理、充放电控制以及电机驱动、制动能量回收这些就已经把摊子铺的非常大了,自己再建生产线,怎么能搞得过来?”

    埃隆·马斯克说:“是这样李总,如果我们投资这个项目,首先要先把您刚才说的那些研发工作都做完,然后造出样车,我的想法是,造出样车之后,我们就可以先在硅谷预售,这样可以先吸收一批订单与资金,然后我们着手建立一个中大型的生产线,来加速我们的生产工作。”

    李牧无奈的说:“埃隆,这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谁创业要一竿子捅到底的?想开西餐厅不需要自己养牛,跟养牛场合作,或者干脆收购一家养牛场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说着,李牧又道:“如果这套电动的解决方案可行,那我就直接在华夏收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到时候我们这个汽车公司就要分两部分,一个是你现在接触的这个研发团队,他们将来全面负责电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另一个是我说的汽车制造公司,也就是未来的制造团队,他们将负责汽车硬件的开发与生产,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再收购一家电池研发和生产的公司。”

    埃隆·马斯克说:“李总,这样的话启动成本就太高了,而且风险太大……”

    李牧问他:“你觉得用你说的那种方法,这家公司要做多少年才能真正起步?五年后能交付第一辆车吗?八年后能交付一百万辆车吗?”

    “这个……”埃隆·马斯克一时语塞。

    李牧说:“你知不知道华夏有一家汽车企业叫吉利?”

    “不知道……”

    “那你可以了解一下,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当初是抱着‘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心态决定造车的,他们1997年决定造车,1998年第一辆车就下线了,你得有这样的魄力,才能把这件事情做起来,如果你想用七八年的时间去慢慢把它养起来,那我觉得你就可以不用做了,因为到时候就算你好不容易养起来了,也会千疮百孔、出现各种问题,今天可能是产能不足,明天可能是现金流不足,再后天可能就开始一天亏损几百万了,而你作为一家造产品、卖产品的公司,产能越不足,你现金流就越跟不上,亏损也就越大!”

    埃隆·马斯克当初投特斯拉,第一轮才投了几百万美元,几百万美元的投资就要造汽车,说出去是简直如玩笑一般,由此可见,当时的特斯拉起步速度有多慢,几乎是用打火机炖佛跳墙。

    在李牧想来,如果今天要投特斯拉这个项目,那今天把特斯拉的创始团队拉拢过来,明天就得先锁定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再加大资金投入,等于是两台大功率炉子一起炖一锅佛跳墙,速度自然会几何倍提升。

    到时候两边资源一整合,特斯拉轿车很快就能像下饺子一样噼里啪啦的从生产线上开下来,订单生产跟不上?交车期限一拖再拖?不存在的!搞不好两三年之后,特斯拉就成街车了。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从上游的上游扼住上游() 
    飞机上,李牧给埃隆·马斯克规划了电动汽车项目的整体路径。

    第一步,李牧与他以7:3的比例共同投资五千万美元,成立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五千万美元的一部分用来收购他正在跟进的那个研发团队,要连公司带成果专利带团队全部拿下,剩下的用作这个团队的研发经费;

    这个团队接下来的重点公关方向,就是锂电池组的相关技术,其次是驱动电机技术,再次是周边配套技术;

    第二,埃隆·马斯克需要成立一个专业负责汽车研发的团队,一边着手设计新能源汽车的框架、底盘、安全性以及空气动力性,一边对华夏国内几家民营汽车企业进行深入了解,为接下来的收购做准备;

    收购有两种选择,一个是直接收购国内的汽车企业,再一个是收购汽车企业的生产线,前者需要的资金体量比较大,如果到时候资金充沛自然没问题,如果资金没那么宽绰,就选择收购生产线,很多国产车企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产能没办法全开的情况下,几条生产线挤压一下,腾出一条生产线来变现也不是没可能,对李牧这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来说,有一条低端生产线,也比一切从头来过要好得多;

    第三,李牧特别要求埃隆·马斯克在运作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放弃自己对逼格的盲目追求,不要一上来就造单价十万美元级别的新能源汽车,造那么贵的玩意,起初两三年除了卖给互联网行业的装逼犯,还能卖给谁?

    埃隆·马斯克没办法理解造车是四个轮子加沙发这种“大道至简”的理念,他觉得汽车和运载火箭一样,是现代工业成就的结晶,要造一辆好车,有太多太多的地方需要努力,所以他对李牧说:“李总,我希望我们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是一款优秀的、杰出的甚至是划时代的产品,它甚至有可能在3。5秒内就从0加速到60英里,它的动力强劲、行驶安静、操控智能,充满未来感……”

    李牧问他:“你知道这世界上最赚钱的汽车企业是哪家吧?”

    “知道啊。”埃隆·马斯克说:“丰田。”

    李牧点点头,问他:“丰田为什么最赚钱?今年的企业排行里,他的营业收入比通用和福特都要低,但是净利润shi通用的几十倍,福特净利润甚至是负数,大众虽然很赚钱,但是利润率和净利润都要低于丰田,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埃隆·马斯克微微一笑,说:“李总,丰田整个集团的运作比其他汽车企业更加灵活顺畅,而且高效,对市场需求的捕捉也非常精准,对消费者来说,产品契合程度高。”

    李牧反问他:“你觉得,你要造一辆十万美元级别的电动汽车,对市场需求的捕捉精准吗?与消费者的契合程度高吗?”

    “这个……”

    埃隆·马斯克有些语塞,但他心里对李牧的说法依旧是不愿采纳的,他明白李牧的意思,无非就是放低身段、放低门槛,然后把低门槛的新能源汽车卖到全世界,这或许确实能让新能源汽车拥有更多的受众,但它还是缺少了石破天惊的冲击感,如果造出来的产品不够优秀,对他来说就丧失了很大的动力。

    李牧也看出他的心情,淡淡的说:“我不反对你想造一款顶尖的新能源跑车的念头,你完全可以让这个团队在将来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毕竟有更高规格的技术积淀总是好的,我们可以随时向下兼容,但是,你不能把企业的将来寄托在一款不够接地气的产品身上,所以在主力车型的选择上,你必须降低定位,把更多的产能,用作批量制造更廉价的商品。”

    埃隆·马斯克点了点头,说:“好的李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李牧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但不知道他是不是认可自己的观点,不过管他呢,先让他把摊子支起来,如果将来他执意要走上辈子特斯拉走过的老路,那自己绝对不会允许。

    随后,李牧岔开话题,提醒他道:“既然决定做新能源,很多事情你现在就得提前抓起来了,否则将来很容易被其他人扼住喉咙。”

    埃隆·马斯克下意识的问:“你指的是?”

    “电池。”李牧说:“我不知道你说的那个团队,能够把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