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完美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清雅之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海康威视最大的技术优势是在编解码技术以及后端储存产品,这两个方面他们都有52所原本的技术沉淀,所以研发实力非常强大。

    但是,海康威视也有它的尴尬之处:它现在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军前端摄像机市场,也就是说,它现在是造不出摄像头来的,而摄像头,是天网系统规划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也就是说,收购了海康威视,李牧要么投钱给海康威视研究前端摄像机,要么干脆再收一家主做前端摄像机的企业,进来跟海康威视互补。

    所以,海康威视整体上还算是一家高新技术研发企业,并非硬件生产企业,主要的定位是做安防监控领域中部分细分领域的方案供应商,还没有实力打通所有软硬件、前后端,成为安防监控研发、生产、推广、销售一条龙的公司

    针对这样的情况,三人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达成共识:以海康威视现在情况来看,企业估值不能高于五千万。

    丁正林彻底了解清楚李牧的所有架构规划,以及五千万的心理价位之后,对李牧说:“李总,有一个问题,海康威视和52所都是国有企业,他们的目标是在市场上找发展机遇,所以他们的眼光应该还是很长远的。”

    说到这里,丁正林又说:“在我看来,海康威视现在缺的是可以投入企业运转的资金,而不是变卖企业后的那点现金,所以我们如果想成立一个牧野威视来并购他们,就得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行,单纯为了钱,他们是很难答应的。”

    李牧点了点头,说:“想并购那些一塌糊涂的传统国企并不难,但是想并购海康威视这种有长远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国企确实不容易。”

    丁正林说:“咱们现在没有什么与安防监控领域有直接关系的技术储备,所以我们现在能拿来投入到牧野威视的有效资源很少,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不够,恐怕很难真正打动海康威视和52所,得想办法加强我们对他们的吸引力。”

    李牧微微一笑,说:“你说的对,所以我们得深入分析海康威视的需求,然后对症下药。”

    “打个比方,海康威视缺钱是第一位,所以我们如果给他五千万的估值,还想让他心甘情愿并入牧野威视、并且只占牧野威视20%股份的话,就得先把未来牧野威视的估值填充到两个亿,这是前提,如何填充这两个亿的估值,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丁正林说:“倒是有一种可行的资本操作模式,我们可以先成立牧野威视,并且在牧野威视的账上趴两个亿的现金,这样一来,牧野威视的市值就是两亿现金,海康威视如果愿意被牧野威视并购、拥有整合后牧野威视20%的股份,到时候,牧野威视就拥有两亿现金的硬资产,以及海康威视五千万的软实力,加在一起就是两亿五千万的估值了。”

    林清雅也点头说道:“我觉得丁总说的办法很可行,海康威视缺钱,这两亿现金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这意味着一旦他们加入我们,他们所有的研究领域都将有大笔资金注入,让他们有更快的发展;如果不加入我们,就只能继续吃糠咽菜、勒紧裤腰带发展,你们觉得他们会不会心动?”

    李牧略微思忖,开口说道:“直接注册公司、趴两亿现金有些过于简单粗暴了,我个人感觉,如果我们直接拿两亿现金做吸引的话,一旦海康威视答应,因为我们对这个行业不具备深入了解,将来这笔钱的使用权基本上就由他们做主了,这样一来,以后我们跟他们之间的天秤也很难维持,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制衡海康威视的团队。”

    林清雅和丁正林也很赞同李牧的担忧,自己不懂一个领域,还要一下子拿出两亿资金给懂行的人做事,这对出钱的资方来说,确实太不可控了,风险很大,就算是风投,也会先投个一两千万的a轮看看成效,再决定是否追投。

    大家一下子陷入沉默,每个人都在思考着究竟该如何在搭建自己的盘子、吸引海康威视加入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自己未来对整个盘子的基本盘掌控。

    想了片刻,李牧灵机一动,率先打破沉默,说:“海康威视现在的优势不是集中在编解码技术以及后端储存产品上吗?那我们就收购一家有足够实力的、单纯的摄像设备制造企业,把它拿进来作为填充两亿市值的一部分,剩下的再拿钱补,这样一来,如果海康威视答应加入,我们就有了一个摄像设备制造团队跟他们互相配合又互相制衡,借此来保持一个基本平衡,而且,盘子里多了前端设备制造的环节,对海康威视的吸引力也会增加。”

    两人眼前一亮,都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自己不懂,又怕懂行的脱离掌控,最好的办法就是再找个懂行的跟他相互制衡,如果这个懂行的跟另一个本身又没有职能冲突,反而还能前后互补,那就更完美了。

    李牧盘算着说:“这样一来,再加上我们牧野科技的软件研发团队,我们手里就有三个团队了!内部平衡会更加稳固。”

    “摄像设备制造团队来负责天网系统的前端摄像,海康威视来负责天网系统的中后端解码和储存,牧野科技的开发人员来负责整个天网系统的软件支撑,三个团队整合起来之后,未来的牧野威视就能够拥有从前端摄像到数据处理、传输再到数据存储的整条产业链,所以牧野威视的前景,比海康威视自己苦苦挣扎要大得多,海康威视自己应该也能看得出来。”

    丁正林说道:“李总,既然这样的话,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牧野科技的推广资源以及淘宝的销售渠道也拿进来,作为对未来牧野威视的补充,相信对海康威视的吸引力会更大。”

    李牧点了点头,道:“很好,有前端、有支撑、有资源、有渠道、有资金,把这五点搞定之后,我们就算是把整个安防监控产业里、除了海康威视这个中后端之外的环节全给配齐了,到时候只要把海康威视也整合进来,立刻就能够直接打造出一个成熟、完整并且足够先进的产业链条,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天网监控系统给搞出来。”

    林清雅急忙开口道:“我这里有之前整理的几家摄像设备生产商的资料,国内最大的几家生产企业基本都在深市,要是我们先把生产企业收入囊中,对海康威视就更占主动权了!”

    李牧乐道:“事情来得突然,准备的也太仓促,所以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的面面俱到,既然已经跟海康威视的人约好了,那我今天就先给他们画个大饼吧!”

    ……

    ps:抱歉,有点事耽搁了,今晚只能一更,明天补上!

第976章 不是融资,而是并购() 
海康威视对即将与李牧进行的会面颇为期待。

    李牧眼下对华夏互联网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而且他自从在互联网行业崭露头角开始,就没有任何为人所知的污点,而且李牧是积极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幕后推手,让互联网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更为全社会所重视,所以对互联网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来说,他们对李牧本身就有天然的好感。

    海康威视期待着能与李牧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合作,因为李牧代表了互联网领域巨大的资源及影响力,与他合作,企业的发展能够得到极大地促进,这一点看看神舟电脑就知道了,他们现在的发展速度,已经进入了暴走阶段了。

    谁都想搭上李牧的顺风车,海康威视也是一样,他们亲眼见证了神舟的崛起,同为着力于硬件的企业,他们期待着能够成为李牧大生态体系下的第二个神舟电脑。

    正因为公司上上下下对李牧的满心期待,所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大名鼎鼎的李牧,已经把锋利的獠牙伸向了自己这个刚成立不久的冷门企业。

    这次海康威视派来与李牧碰面的代表,是赵贤良的老同学钟鑫华,之所以让他来代表整个海康威视,甚至整个52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跟赵贤良是老相识,而且李牧会过来谈合作,也是因为赵贤良在其中牵线搭桥,有这层关系在,钟鑫华自然是最适合与李牧面谈的代表。

    钟鑫华提前很早就在西湖边定下了一家以茗茶以及江浙点心闻名的茶楼,第一次见面,李牧与他定的是私下先碰面聊一聊大概方向,如果大方向ok,双方再带团队坐下来深入探讨。

    下午五点半,李牧在约定好的茶楼内见到了钟鑫华,

    钟鑫华与赵贤良年纪相仿,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

    不过他跟赵贤良这种在商场摸爬滚打二十年的人不同,他从大学毕业,就埋头做了二十多年的科研工作,所以整个人看起来比赵贤良更显老几分,两鬓间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整个人给李牧的感觉就是三个字:不起眼。

    穿着不起眼、身材不起眼、长相与气质也都不起眼,钟鑫华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而不是一个科研人员。

    不过钟鑫华对李牧倒是非常熟悉,因为看过李牧太多的采访以及事迹报道,他第一次见就一点也不觉得陌生,反而觉得李牧这个人确实如媒体宣传的那样,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成功人士的气场,年纪虽小,但是气势上完全把自己秒成了渣。

    有些紧张的钟鑫华与李牧握了握手,两人对面而坐,他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起这个传奇般的年轻人,感觉他和电视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人很随性,而且一见面,就主动叫自己钟叔叔,倒是让自己有些受宠若惊了。

    李牧和钟鑫华先是客套一番,随后并没有立即直入正题,而是围绕两人唯一共同认识的人,也就是赵贤良,随意闲聊了几句。

    钟鑫华很好奇李牧怎么会跟大他二十多岁的赵贤良认识,而且两人从事的领域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按理说很难有交集才对。

    因为钟鑫华是赵贤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