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红袖毕竟还是小姑娘,见不得离别,自己躲在远远的地方偷着抹眼泪。张慕癞瞧见,也不好过去相劝。终究是神女有情、襄王无意,没那份心思就尽量少招惹人家,不要平白辜负了少女心意。
眼看着梁红袖跟着王永年等人渐行渐远,蓦然这个姑娘远远的奔了过来,离着很远挥手甩过一团物事,张慕癞趁机又做了个鬼脸,惹得梁红袖破涕为笑,说了句“大坏蛋,送给你了,别丢了。”转身离去,这回可是真的走了。张慕癞打开看去,却是红袖随身携带的鬼影鞭。这正是“赆别临歧裹泪痕,最难消受美人恩”。
穆森从外面跑回来,没送上红袖姑娘,颇为遗憾。张慕癞问道:“你火急火燎地跑回来,就为了这点事儿?”
穆森一拍脑袋说道:“差点忘了,师长。我们发现了一个官家盐库,里面堆满了盐。这下子我们再也不用为盐发愁了!”
穆森发现的是公合长盐号的盐库,作为黔西北最大的食盐集散地,里面储存了至少数十万斤的川盐。望着堆积如山的盐袋子,张慕癞这个后世人也忍不住咋舌。
黔省这个地方并不产盐,主要供应来自邻省。有句俗语叫“川盐减则黔省不知味”,说的就是黔省主要食盐供应来自川盐,一旦川盐出现减产,则黔省的老百姓都吃不上盐。更多的则是由于投机商囤积居奇抬高盐价,人为造成的价格虚高。
张慕癞回到师部,电报请示周军团长,要求将这些盐巴留足红8军团食用的以后,全部分给周围的穷苦百姓。不多时周军团长回复,“可”。
当天下午,难得的晴天。在张慕癞派出骑兵团的大力宣传下,瓢儿井和周遭十里八乡的贫苦百姓数千人陆续云集到公合长盐号附近。
赵新城搬来两个盐包摞在一起,形成一个简易平台,然后和警卫战士们围在张慕癞周围做着警戒。
张慕癞跳上盐包,看着黑压压的人群说道:“乡亲们,你们好。你们冒着烈日、从十里八乡赶到这里,辛苦了。我们今天就要把这里的盐巴分发给大家。”人群中发出一阵骚动。
“是,你们没听错,我们的宣传人员也没说错。这里的盐巴都将分给大家,而且都是无偿的,不要钱的”
人群嗡的一声炸开了锅,大家似乎不相信果真有这样的好事情,议论纷纷。更多的人渐渐停止了议论,开始翘首企盼起来。
“我们红军,从遥远的赣省一路跋涉来到黔省,来到瓢儿井,就是为了要让穷苦人都过上好日子。我们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无数的穷苦出身、无数的热血青年汇聚成了我们今天这支队伍。
红军来自百姓,是为了穷人而战,所以不怕流血牺牲。然而单靠我们这些人是推翻不了这个腐败的国民政府的。需要更多的穷苦兄弟加入红军,让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这样才能早日实现这个理想,才能让更多的穷苦大众吃的饱、穿得暖,不再受人欺负。所以我们真切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参加红军,为咱们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战。”
看着雅雀无声的人群,看着人们眼睛里露出的那种渴望的目光,张慕癞被深深震撼了。这就是华国数千年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民众,他们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剥削和压迫,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了填饱肚子、裹暖身子而奔波。然而他们也有渴望,也有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样的一群人一旦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便是排山倒海的力量。
看着一些商人打扮的人也在队伍之中,张慕癞又趁机宣传了一下党的民族工商业政策。不等群众不耐烦,张慕癞便结束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我宣布,分盐正式开始!请大家自觉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放心,这么多盐巴,足够每个人都能分到上百斤的了!”人群自觉地排成了两条长龙,没有一个人插队和闹事儿。谁敢闹事儿啊!开玩笑,没见那两侧彪悍的持枪红军战士么?那可是杀过人的家伙,远远地就能感觉到一股子煞气。
随后的分盐任务交给了山地团,张慕癞带着一部分九纵人马会同骑兵团悄悄地出发。
张慕癞的这番讲话和随后的分盐行为让整个红8军团在这里找到了苏区的感觉。在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的影响下,瓢儿井工商界自愿筹集3000大洋捐献给红军作军饷。不大的瓢儿井地区就有300多人踊跃参加红军,部队特地做了新军装800多套,补充了一批军需物资,在瓢儿井地区安心地休整了三天。
田水根找到师部,他是把自己的大儿子送到了红22师,指名道姓要让他跟着张慕癞师长参加红军。刘政委看他态度坚决,小伙子身体状况还不错,因而就代张慕癞收下了这个新战士。
第十六章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第一节星火支队的成立
带着骑兵团战士们回返的时候,张慕癞不经意地问道:“新城,那个韩作彪呢?怎么没见。”
“报告师长,这家伙跟着咱们一起发起进攻,不慎被流弹击中,死了。”
“哦,够倒霉的了,不过也算是为革命做了点贡献,就不追究别的了。”
两人相视一笑,不再讨论这个家伙。其实心里明镜似的,红军不允许随便杀俘,留着这家伙早晚也是个祸害,还不如处理掉呢。战场上兵荒马乱的,死个把人太正常了。阴曹地府的某个家伙痛哭流涕,“阎王爷,您要为我做主啊!我是被冤杀的呀!不是说好的优待俘虏吗!”阎王爷勃然大怒,“哦,那我先让那些被你坑死的人跟你算算老账吧!”
“那算了,阎王爷,我认倒霉。”
部队打了大胜仗,从上到下一片欢腾。回到瓢儿井的骑兵团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田水根老汉来看儿子,正好遇见了回到师部的张慕癞,又是连声感谢。张慕癞不悦地说道:“田老爹,军民本是一家,何必这么客气呢!再说了,您把孩子送到我这里,就是对我们红军最大的信任和肯定,更是对我张慕癞的支持。
孩子在我这儿您就放心吧!我会像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来培养锻炼他。等将来革命胜利了,一定让他风风光光地回来看您。到了那个时候,您就可以安安心心地享福喽!”
“那感情好啊!冲着你这番话,我和我家孩子他妈都要硬朗地活着。”田老汉乐的合不拢嘴,连声说道。
在张慕癞救援黔北游击队期间,红8军团21、23两个师相继从瓢儿井出发,西进到八堡。
刘政委看到张慕癞回来,指着手里的电报对他说道:“张师长,周军团长他们已继续西进了,要咱们抓紧时间跟进。”
张慕癞考虑一下,对刘政委说道:“连日行军作战,骑兵团战士们都很疲惫。况且周围敌人几乎被咱们肃清,环境相对安全,我看22师就在这儿多休整一段时间,把战士们的身体和精力都调整到最佳状态后再出发。以22师的行军速度,落后一段路程没关系,很快就能撵上。何况咱们跟在军团总部后面,还能保障后翼安全。你就这么向周军团长请示一下,看看能不能同意咱们的建议。”
不多时,刘政委从电讯室回来,给张慕癞一个肯定的点头,张慕癞知道这事儿成了。
如今的瓢儿井,百姓们受了红22师天大的好处,分得了以往做梦也没有想过数量众多的食盐,对待红军那真是像自家亲人一般。更何况张慕癞要求红军战士在训练休息之余,主动去百姓家中挑水担柴,照顾那些鳏寡孤独的老人,更是赢得了百姓的爱戴。用张慕癞的话说,就是军民鱼水情谊。
刘世元政委也没闲着,指挥政工人员深入十里八乡开展访贫问苦、减租减息活动。对那些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则施以革命的手段。一些没收来的田地被重新分配,很多以前没有土地的农民第一次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就连田水根,因为东家被几户曾经被弄得家破人亡的农民揭发举报吃了枪子,破天荒地分得了4亩田地,整日里蹲在自家头,盘算着种点啥划算。
翻身农民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纷纷将自家的孩子送到部队上要求参军。就连田水根,也要把小儿子送过来。张慕癞仔细考虑后拒绝了大家的要求。
穆森很是不解,问道:“师长,别的部队都天天张罗着扩红扩红,壮大力量,你怎么还把送上门的战士往外推呢?”
“咱们先前已经扩过一次红了,而且21、23师路过的时候也没少招人,已经达到当地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如果再这么招下去,等咱们走了,家里一下子失去这么多壮劳力,老百姓的日子会更加艰难。况且咱们还要在这里留下些种子,等将来咱们再回来的时候,也好有个照应。”
刘政委也是非常赞同,他说道:“张师长想的比较长远,咱们确实不能涸泽而渔。我建议将这些后申请加入红军的青年人编成一队,选派优秀的战士去训练他们。正好咱们一路也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用不上的都可以留下来把他们武装起来,也免得咱们走了之后,白狗子和地主武装杀回来,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对,我就是这么打算的。咱们走到哪里,争取就把种子播洒到哪里。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只要种子在,终究会生根发芽的。”
听说不用和部队一起出发,更多的百姓把孩子送到这个临时成立的民兵支队上接受训练,就连田水根也跟着小儿子站在队列当中,认真地听着红军教官的讲解。张慕癞特意叫人做了一面红旗,绣上华国工农红军22师星火支队的字样,庄重地将旗帜授予选出来的队长杜雄飞手上。
这是一个因伤截去了一只右脚的红军战士,年纪虽然不大,但是战斗经验丰富,是从苏区一路长征过来的老兵,张慕癞特意做通他的工作让他留了下来。
杜雄飞拄着拐杖,用一只手接过军旗,向张慕癞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