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瑞叹了一口气;有些不知说什么了。
不管沈珏怎么思念松江的亲人;这宗法出继不是儿戏。沈珏既出继二房为嗣子;想要归宗也是妄想。就是宗房那边;为了在族人面前显示公正;也不会允沈珏归宗。
可是小二房这样的嗣父嗣母;也让人担心。
沈珏本以为沈瑞要训丨斥自己;早已准备一肚子认错的话;没想到他只是一味沉默;倒是让沈珏心里没底了。
“我之前估计是旅途劳乏败了胃口;才吃什么都不香;如今饿了这一回;算是尝到辘辘;是什么滋味儿;以后定是三餐按顿吃”沈珏“嘿嘿”两声道。
沈瑞抬了眼皮;看了他一眼;道:“你从南昌府出来前;二叔纳妾室了么
沈珏闻言一愣;不知沈瑞没头没尾怎么想起问这个。
他摇头道:“倒是有人送婢子;不过二老爷在外方正;全部心思都放在政务上;都婉拒了……”
沈瑞道:“二叔走时带的通房呢?”
沈珏神色古怪地看了沈瑞一眼;直言道:“这些长辈内闱之事;二哥怎么打听起来?二老爷的通房到了南边;就服侍二太太来着……”说到这里;有些迟疑:“不过在那边;二老爷并未在正房安置;一直在书房;那边也有两个服侍起居的婢子……”
沈瑞听了;虽有些失望;可也并不觉得意外。
沈洲是正统的读书人;在他眼中妻是妻、妾是妾、婢是婢。或许他还觉得;妻子芳龄不在;不添新妾就是情深意重、君子操守。至于暖床婢子;则是压根没当成内眷。
“二叔还不到知天命之年;有没有可能再添庶子?”沈瑞轻声问道。
沈珏却如同被雷劈了似的;猛地抬起头来。
沈瑞看着沈珏;沈珏的脸上有痛苦、挣扎、期盼;最后都化作了绝望。
他耷拉脑袋道:“去岁南下;路过松江时;我也曾问过太爷……市井新闻;五旬六旬老翁娶妾生子的也是常见;何况二老爷更年轻些;身子骨也不似大伯、三叔这样孱弱……太爷告诫我;勿要生了这个念头。二房人丁单薄;有生养的只有二老爷一个;后宅妻妾齐备;要是儿女缘厚;也不会就得了一双儿女;即便以后二老爷再纳新妾;侥幸生了庶子;既有我在;也轮不到庶子承房;否则过继就成了笑话。”
沈瑞因为现下身份是嗣子;对于民间各种承嗣纠纷也听到过些。
嗣子归宗的少;最主要的是宗法不是儿戏;各房头财产权不容混淆。
嗣子既是为了承继血脉来的;这过嗣之家有了亲生骨肉;想要让亲生骨肉继承家业;也是人之常情。可对于先前得了嗣子之名人来说;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则极为不公平。
为了保障嗣子权益;律法上早明确规定;后生子不能取代嗣子身份;家产依旧按照诸子均分的原则……
第三百零一章 改过迁善(一)()
等到晚饭时分;沈珏用了药;再次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周妈妈与毛妈妈都回来复命;沈瑞就先回了九如居。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生病可是大事;沈瑞虽照顾沈珏;可也不想将自己累病了。
他之前不让徐氏、三老爷等人在沈珏那里久待;也是担心他们传染上。
沈家的状况不禁想;一想确实令人揪心。
这家里老弱妇孺占全了;青壮一个都没有。不遇事还好;真遇到事情;感觉处处都要人担心。
沈瑞洗漱一番后;就直接去了正房。
徐氏脸上除了疲惫;还有难忍的怒气。
沈瑞见了;不免担心;忙道:“母亲千万别气得狠了;要不就是孩儿的不孝……追根溯源;本是我不该张罗这次宴请;还拉了三弟出来陪客……”
徐氏摇头道:“瑞哥莫要钻牛角尖;不于你的事。既是允你家中待友;就是没妨碍的……”
世人虽讲究孝道;重丧服;对于孝期规矩也苛严;可那主要是指直系子女孙辈服孝;要求不走亲戚、不访友、不宴饮、不拜年;至于学生不得下场应试;出仕者“丁忧”那更是礼法明确规定。
至于旁系与姻亲;则只是素服一项就是了。甚至不少人等到出殡后连素服也就去了;也无人真去挑剔。否则要是出身大族;亲戚多的;岂不是要一直服孝?
乔老太太虽是乔氏之母;却不是沈珏的祖母。
对于沈瑞来说;乔氏更是无服姻亲;除了去乔家祭拜时穿“浮孝”;出了乔家就可以去了。
乔氏拿嬉戏之事作沈珏;不过是借题挥。
至于沈珏昨日酗酒之事;母子两人心中默契;都闭口不提。那个要是摆在台面来;到底是沈珏的错处。沈珏身上没重孝;乔氏身上确是重孝。
“珏哥可好些了?又热了没有?”徐氏还是担心沈珏那边。
“未正(下午两点)时醒的;醒来就嚷着饿;吃了两碗粥;方才灌了一碗药;又躺下了。周妈妈与毛妈妈过去了;孩儿想着母亲会惦记;就过来禀告母亲。”沈瑞道。
至于担心沈珏晚上再热的话;沈瑞提也没提。徐氏不是大夫;跟她仔细说这个;除了让她担心;也徒劳无益。
徐氏听了;果然松了一口气。
“想吃东西就好。珏哥是个好孩子;这次……真是……真是没法说了……”徐氏叹气道。
沈瑞心中十分疑惑;既是三老爷上午怒气冲冲地过来寻徐氏做主;怎么就没有后情了?
作秋香那是昨晚的事;乔氏那里难道就说不得、骂不得?
长嫂如母;徐氏是长嫂;又是小宗宗妇;管教弟媳天经地义;徐氏怎么却连提东路不爱提起乔氏的模样?
要说徐氏无动于衷;这眉眼间散不开的郁气又怎么说?
“中午担心珏哥来着;用的不多;晚饭可要在母亲这里好好吃一顿。”沈瑞故作轻松道。
徐氏听了这话;却是露出不赞成来;皱眉道:“你如今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好好吃饭怎么行?是不是肚子饿了?何必要等到晚饭;先要了小食垫垫饥”
“又不是吃饭的点儿。要不母亲随我一起用?”沈瑞道。
徐氏看了沈瑞一眼;神色柔和;吩咐红云传话下去。
少一时;厨房就送来两碗菜肉小馄饨;汤是素汤;只在上面点了几滴香油
沈瑞原本不饿;看了这馄饨;倒是觉得口齿生津。
他亲奉了一碗与徐氏;见徐氏拿起调羹;才开始吃自己那碗。
一碗馄饨;不过十来个;沈瑞连汤带水都吃了个于净。
徐氏见他吃的香甜;本想要吩咐人再上一碗;又怕他现下吃了;晚饭饭点就吃不下。
等撤了汤碗;母子两个清水漱了口。
这时;就见红云进来禀道:“太太;管家来回话;在外头求见。”
徐氏看了沈瑞一眼;稍作迟疑;随后还是点头道:“叫他进来。”
沈瑞是沈家以后的当家人;有些事该知道也当知道。
红云应声出去;随后带进来沈家大管家。
仆随主形;这位大管家是沈沧幼时书童;后来是长随;最后成了大管家。同二管家的圆滑随和不同;大管家看着比较严厉;即便身为下仆可也自有气度
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沈沧虽不是宰相;却是六部正堂;在京城的文官中能排的上名号的;大管家这沈宅大管家常拿了大老爷的帖子;出入官衙宅邸;周身并不见卑微。
沈家上下;除了沈沧夫妇之外;其他人对这大管家也多礼敬。
他是上午奉命带了几个人前往南城;如今不过过去三个时辰;就回来复命;精于利索可见一斑。
大管家给徐氏与沈瑞见了礼;见沈瑞坐得稳;徐氏也没有打人下去的意思;就开始回话。
“赵氏已经招了;二太太两次共给她银子四百二十两;四两重的金手镯一对。二太太吩咐她打听京城内外批命灵验寺院……”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还让赵氏寻一包让小儿一时病弱的药……”
“赵氏打听了一圈;听到有两家寺庙都有大和尚对外批命;赵氏就叫她男人韩福生两下都送了银钱;城里柏林寺送了二百两;城下坊那家送了八十两;都对好了说辞二太太让寻的药她没地方寻去;也怕担于系;就包了一包豆粉给二太太……”
徐氏越听脸色越黑;沈瑞也听出不对劲来。
沈家小一辈四人;只有四哥称得上是“小儿”。
乔氏这是要做什么?
寻常人家一家的花费不过十来两银子;这四百二十两银子;加上四两金子;可不是小数目。
乔氏这是下什么棋?怎么是瞄准四哥的意思?
沈瑞一时还没想清楚;大管家已经从袖口中掏出几张纸;道:“这是赵氏与韩福生画了押的供诉;老奴随后去了两处寺庙走了一遭;这两处确实有赵氏供出的两个和尚。老奴安排人去试探了一遍;这确实是两个贪财妄言的和尚;手上不于不净;不过柏林寺里有昌国太夫人供奉的香火;这家住持是国舅府的座上宾;倒是不好轻动。”
红云从大管家手中接了供纸;奉给徐氏。
“还真是才女呢”徐氏看了一遍;冷笑道。
沈瑞已经将前后窜起来;明白过来乔氏的安排。
先要安排人偷偷下药使得四哥病弱;然后再引三老爷、三太太去寺院批命;这批命的结果自然就是乔氏想要的结果。
难道她就不知道三老爷有心疾;受不得悲喜惊恐?四哥落地体重不足;比照平常婴儿瘦弱;这精心照看一年多;才刚有了点能看的模样;真要被折腾一回;还有了好去?
想到此处;沈瑞也带了怒气。
徐氏瞥了沈瑞一眼;将手中的几张纸递给他:“二哥好好瞧瞧”
沈瑞接过看了;就见上面几句像偈语又像诗词的批语;看着倒是对仗工整;朗朗上口。
根据赵氏招认;这批语是乔氏亲自拟的;让赵氏背下来。
不过一琢磨意思;沈瑞不由嗤笑一声。
乔氏到底是内宅妇人;只当这样安排一番;为了四哥平安能养成;就能让三老爷、三太太心甘情愿地求了她抚养四哥;却将徐氏、沈沧都当成蠢蛋了。
这样的手段;沈瑞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