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嘴里这样说着,沈全却是个最心软不过的性子,向来有几分怜弱惜贫,犹豫了一会儿道:“原本只怕继婶子不善,才想着瑾哥儿还是敬而远之的好。如今既知晓她是个明白人,到底是长辈,是不是多敬着些?”
沈瑾闻言,有些犹豫。
这些日子,为了防止沈源给大家添乱,沈瑾将四房内外一把抓,行事颇为霸道,真要细究起来算不上孝道。家人仆妇那里,因为小贺氏不当家,确实少了几分畏惧恭敬。毕竟小贺氏只是填房,又有个已经成年的继子在这里,仆妇们只当两虎相争,自然觉得沈瑾稳胜,才有了选择。
沈瑾知晓小贺氏处境为难,也教训过几次下人,因为他不放手管家权,也没人将他的话当真。可要是让他将家务就此放手,沈瑾也放心不下。
沈瑞旁观者清,看出沈瑾犹豫,道:“等官司完了,瑾大哥就要回京,到时候内外事还是要继太太操心。这几日,就让她继续享几日清福吧。至于其他的恭敬,瑾大哥还是掂量着,照我说,宁可客客气气疏离,彼此都小心着周全,也比亲近了生出别的事情好。”
既然小贺氏心存顾虑,行事小心周全,就让她继续周全下去好了;真要让她当家作主,再得寸进尺生出别的念头来,只会给沈瑾添乱。
长幼尊卑,只要小贺氏在沈瑾继母的位置上坐着,就不是真正的弱者。真要是凭借着辈分对沈瑾指手画脚,对沈瑾来说,即便能解决,也是隐患。
另有个不好言说的理由,就是小贺氏与沈瑾年岁相仿,沈源又是个混不吝的,如今父子两人已经撕破脸,要是沈源拿这个说事,即便沈瑾清白无瑕,也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小贺氏到底有没有算计不好说,沈源这里确实最好提前预防三分为上。
沈瑾听了沈瑞的话,先是一愣,随即苦笑,点了点头。
沈全则是不赞成的望向沈瑞,有些话别人说的,沈瑞却不好说。幸好沈瑾没有误会,否则这些话传出去就是沈瑞见不得本生亲长好,有挑拨离间的嫌疑。
沈瑞对沈全安抚的笑了笑,四房只要沈源还在,就是个大坑,自己是出来了,沈瑾这个“独子”却没有机会出来了,能提点就提点两句吧。
第五百四十五章 明镜高悬(二)()
三日后,松江知府衙门大堂,沈家的案子正式开审。
堂上,是京城来的钦差为主审,江苏学政、松江代知府为陪审。因为松江前任知府赵显忠“诬陷”沈家“通倭”人证物证俱全,所以沈家少了“通倭”嫌疑,反而成为苦主,沈渊、沈理、沈瑾三位在职官员也无需规避,得以在堂上得了座位旁听此案。
就算是江苏学政,对于沈家叔侄旁听之事也无异议。他虽与贺家有姻亲,可与沈家也有旧,且与沈理还有同年之谊。在贺家冤枉的情况下他乐意帮贺家一把,可也没有与沈家死磕的意思。
因为是公开审案,堂下自有百姓围观。说是“百姓”不错,可也不是寻常百姓。除了沈家各房头都有人在之外,剩下的就是松江各族各姓的当家人。这样影响松江未来格局的大事件,有几个人能耐下心在家里等消息?
要知道,今天的案子除了沈贺两家的恩怨之外,还有个章家在?要说之前贺家算计沈家时,其他人家不乏旁观落井下石想要趁机占个便宜的。之前的贪婪之心,是冲着沈家,如今则是冲着沈家与章家。至于与章家一脉同源的陆家,别说是保全章家,说不得也要接受沈家的报复,那就别怪其他人跟着喝汤。
贺五爷扶着贺老太太站在人群中,看着堂上坐着的“三沈”,眼中忍不住带了绝望,有些站不稳。贺老太太到底是人老成精,手中拿着念珠,低声喝道:“镇定,怕什么?”
官司不怕输,怕是是输了之后会如何,要是沈家能顾念姻亲情分适可而止,她自是没有什么话说;要是沈家想要借此覆灭贺家,那她也不能任由子孙被践踏。钦差与沈家的渊源在前,沈家的在职官又接连回来为沈家撑腰,这场官司本就对贺家不公。
陆老爷放心不下章家,也在人群中。眼见着贺老太太母子的反应,陆老爷不免多想三分。要知道贺二老爷的罪名,除了“诬陷”,还有杀人灭口的罪名,杀人者死,贺老太太就不担心?贺家莫不是还有什么其他倚仗?
陆老爷颇有见识,又见贺老太太的目光多在主审王守仁身上,略有思索,发现了关键。这官司打着,不管结果如何,要是贺家肯认了就认了,要是不肯认,钦差与沈家的关系就成了贺家翻案的关键。
不过,待看到堂上坐着的“三沈”,陆老爷提着的心又放了回去。贺老太太能想到的地方,沈家诸人想不到?王守仁与沈瑞师生关系不是秘密,沈家会让这个成为把柄?或许沈家在京城的能量比想象中的还要大,要不然怎么会选派了这样一个钦差下来?
陆老爷虽担心章家,可是却是盼着沈家赢的。大丈夫落子无悔,既是之前站了沈家的队,陆老爷就没有反复之意。
沈瑞与沈全也在堂下,沈全对沈瑞低声道:“族长到底是怎么想的?既是装病就装到底,既来了,又要死不活作甚?”
沈瑞顺着沈全所指望过去,不远处沈海拄着拐杖,身体摇摇欲坠,看着极孱弱模样,脸色却是冰冰冷冷,隐隐带了几分羞恼。
是了,平日再是端着族长身份又如何?公堂之上,有族弟族侄的座位,却没有沈海这个族长的位置。即便他是举人功名,身上捐着虚衔,平日里见官不跪,可也只是到此而已,同其他乡绅别无两样。
开审这前三日,沈海打发人请了沈渊、沈理好几次,两人都找借口推了,没有登门。虽没有直接撕破脸,可如今各房头都知晓宗房要与贺家和解之意,三房没有什么反应,五房郭氏却是放话出来,宁愿被除族,也不同意与贺家和解。
即便宗房有族长,能逼迫五房低头吗?他们能将沈玲除族,可将五房除族试试?五房可有个前途似锦的沈瑛在,是宗房不愿意得罪的,就算宗房狠下心来想得罪,与五房交好的二房、四房与沈理也不会任由宗房决断。
有五房发话在前,三房涌二老爷也终于说话了,要将儿子沈玲重新归入族谱,不过因官司即在眼前,到底什么结果还没有后续。
沈海知道自己这个族长,已经成为大笑话,可是他还是来了。他不知道沈理他们要追究到哪一步,实不放心在家里等着审判结果。
公堂之上,王守仁拍下惊堂木,两班衙役齐喊“威严”。
公堂之下的窃窃私语立时熄了,气氛紧张起来。
刑房刀笔吏已经执笔,旁听记录。
即便现下人人知晓沈家三子是被诬陷的,可案子依旧是从“沈家三子通倭案”开始。被告三人上堂,沈、沈琦是身穿镐素被搀扶上堂,沈玲的遗体是被抬上来的。
原告方,则是松江知府衙门,前任知府赵显忠随后上堂。
不过旬月功夫,赵显忠就老了十几岁,再不见过去的意气风发,原本略显富态的体型也瘦了下去,看着十分落拓。
沈“通倭”的证据是出首书童洗墨的口供一份,沈琦“通倭”的证据是出首姻亲郑六的口供一份,沈玲“通倭”的证据是沈玲本分画押的认罪书一份。除此之外,别无旁证。前两位证人,出首后先后“意外而死”
不说堂下人如何反应,就是堂上的学政大人也觉得这个案子荒唐。就凭着两份这样的口供,赵显忠就刑讯沈家三子,明显是为了推卸松江府被劫掠的责任,要将沈家三子的罪名落实。
学政大人身为学官,又是陪审,有资格也有义务为士子出声。待王守仁叫人将案子初步介绍后,学政大人就提出给沈氏三子验伤,追究赵显忠刑讯士子一事。大明朝是文人治国,凌辱士人是大罪。若是沈氏三子罪名落实,剥夺了功名可也刑讯,否则就是违律。
王守仁传松江府有声望的老大夫与仵作上堂,沈与沈琦的伤患都在明处,一个断腿,一个断手,当堂验看;至于沈玲,逝者为大,没有当众赤身**的必要,则被带到后堂验看。
堂上验看这两位,断腿的还罢,养上三五个月还有好的机会;断手的却是筋脉尽断,没有痊愈希望。等到老大夫说了诊断果,堂上堂下诸人多早已知晓,倒是并没有几个意外。只有学政大人,扫了堂下贺五爷母子一眼,脸色有些难看。
虽说来到松江之前,学政大人就见了贺五爷,原意在沈贺之争中护着现下弱势的贺家一把,可是却是在不违背良心与道义的情况下。沈与沈琦两个都是举人,进一步就是进士,即便学问一般,春闱无望也有资格直接做官,前提是身体齐全。断手断脚,身体有残,不仅是科举之路断了,捐官的前程也断送。
不管这个结果是赵显忠主使,还是贺二老爷主使,两人都犯了士林大忌。
就在学政大人沉思之时,后堂的仵作也将验看完毕,回到堂上,望着堂上堂下,面上带了犹豫。
沈瑞站在人群之中,叹了一口气。沈全涨红了脸,望向堂上的赵显忠眼中多了愤怒。
赵显忠看着仵作模样,带着几分惊慌望向堂上旁听的“三沈”。不管是年长的沈渊、沈理,还是年少的沈瑾,都是阴沉着脸,却是缄默无言,没有阻止仵作回话的意思。
赵显忠闭上眼睛,带了几分后悔与绝望。
王守仁对仵作道:“验看结果如何,速速禀来?”
仵作之前虽有风闻,可也只是风闻,如今亲自验看结果,不免担心沈家迁怒,带了几分小心道:“逝者身上伤三十六处,背部十八处,腿部五处,肋骨四处,双臂四处,颈部一处,腹下一处,双手两处,按照逝者痕身上痕迹,生前曾受杖刑”说到这里,顿了顿,道:“与腐刑,死亡原因是缢颈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