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溪知晓朱厚照的性格,就有意识地写武侠小说给他看,潜移默化中,给朱厚照灌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同时根据朱厚照喜欢出风头的秉性,给他说及一些历史上的战争,教给他一些兵法韬略,让朱厚照自己琢磨如果把他放入历史中,能否取得卫青霍去病李靖等人的功业。

    朱厚照每次都会认真学习,所以后来弘治皇帝抽查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居然会兵法韬略,吃惊之余高兴不已,这也是当初将沈溪从东南调回京城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沈溪特意为朱厚照准备了沙盘的设计图纸。

    这些沙盘的设计图纸是沈溪根据实战编撰出来的,一草一木一条小河一个古井一条道路都有替代品,同时在配套的书籍中,将历史上著名战事的水文地理、山川走向以及兵马布置、调动等进行明确安排。

    朱厚照在东宫闷了很久,终于从箱底里发现沈溪提供的设计图纸,好奇之下让随身太监依样画芦路将沙盘制作出来,他惊讶地发现,沙盘中一个个“小人”,或者是由小人构成的方阵,再加上城池、山峦、河流、沙丘等地形位置,赫然就是一个现实世界。

    发生在书面上的战争,通过沙盘立即变得立体直观起来,朱厚照从最初对照兵书排兵布阵时的好奇,到随意调动兵马宛若亲临战场的喜悦,沉溺其中,一时难以自拔。

    “太子殿下,时候不早,您该用膳了!”张苑站在旁边,打量朱厚照半天,也不知道这用泥土堆砌的东西有什么好玩的。

    一个熊孩子,对着拼接起来好似七巧板一般的东西,成天在那儿摆弄不休,手里还随时拿着一本书,那书上画着一些图案,每次朱厚照都会按照书上的内容,先将地形摆好,再将草木河流以及城池等镶嵌其中,然后将兵马按照书中描述进行布置。

    书中记录的,是沈溪精心设计的不同攻击和防守阵型,很多战事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沈溪无法教授熊孩子实战,只能先从“纸上谈兵”开始。

    沈溪的纸上谈兵,不同于这时代那些书呆子凭空臆测,对于战场的随机变化理解得很清晰,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让朱厚照做出选择。

    比如,是进攻还是防守,在敌人撤兵的时候是进行追击还是继续固守,每一种战略后面,沈溪又会做出不同假设,就好像一道道逻辑思维题,让朱厚照沉浸在这种每次都有多个选择,每种选择都会有不同结果的脑力游戏中。

    如果选择失误,刚开始只是损失部分兵马,或者是自己在战场上的某个方面遇到麻烦,可随着手里的兵马损失过大,沈溪会按照时间轴,让虚拟的对手发起“总攻”,那时如果朱厚照在之前的战事中并未歼灭足够多的敌人,就会陷入很大的被动,最后兵败垂成。

    朱厚照原本沉浸在武侠小说中,根本没留意到有这么好玩的东西,等他发现后,玩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甚至比之前看武侠小说还要投入,甚至白天上课时,也在纸上写写画画,推算每种战场局面下自己能保留的兵马是多少,做出怎样的攻防选择才是正确的。

    张苑原本是叫朱厚照去吃饭,可当他发现朱厚照正对照沙盘研究兵书,以至于整个人都在发呆时,感觉不可思议,心想:

    “这又是沈溪给他准备的东西……为什么我那侄子,每次拿出的玩意儿都能让太子如此沉迷?沈溪设计的玩具就如此有魅力?”

    “我知道了!”

    朱厚照突然兴奋起来,站起身,继续在沙盘上演示自己的想法。

    张苑凑近沙盘看了一眼,依然不明白演示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不过张苑很懂得拍马屁,赶紧恭维:“殿下选择的一定是对的。”

    “你知道什么?这是本宫的最新发现,原来这场战事,就是当初的土木堡之战啊!”朱厚照瞥了一眼书里的地图,兴奋地挥舞了一下小拳头,小脸红扑扑的,显得神采奕奕。

    张苑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土木堡之战,他根本就不明白与眼前的沙土有何关系,不过他最近倒是听说一件事,沈溪这会儿领兵驻扎的地方就是土木堡,而且陷入重围,几乎没机会逃生。

    因为满朝上下都在议论,连宫里的太监也都众说纷纭,张苑听到不少秘闻,他将自己探听来的消息都告诉了朱厚照。

    朱厚照毕竟不再是稚子,有了一定的头脑,他在那本战术图解书中扒拉半天,终于将类似沈溪驻守在土木堡之中、陷入重围的一章给找了出来,这会儿他好像取代沈溪,独自面对鞑靼人数万大军。

1162。第1158章 来不及() 
紫禁城文华殿偏厅,七位顾问大臣汇聚一堂,商讨军政大事。

    之前商讨一整天,都是按照既定流程办事,没什么新意。结果才散会一个多时辰,就有新议题了。

    居庸关守将李频,上报朝廷出动援军两千余众增援土木堡,其得到的军令不是朝廷下发,而是由沈溪这个延绥巡抚直接开出的调令,让朝中的大佬们大出意外。

    建昌侯张延龄并非七位顾问大臣的成员,但他跟兄长一起统辖京营,此时同在文华殿内。

    听到熊绣的阐述,张延龄心想:“沈溪这小子不甘心引颈就戮,居然擅自调兵!?原本死后还可以追封个功臣,使得家族荣耀,但出了私下调兵这事儿,足可让你身败名裂,不是功臣反而是罪臣。这小子简直是自找麻烦!”

    除了张延龄幸灾乐祸,与会大臣大多生性谨慎,诸如刘健、马文升,他们担心的是出动援军后对居庸关防务的影响。

    虽说给沈溪派去的属于“预备役”,但在内长城一线遭遇鞑靼攻打之时,这些“预备役”兵马也可以派上大用场,沈溪此举在朝中大臣看来,有“僭越”嫌疑,擅自调兵,必须要拿出个对应的态度。

    英国公张懋环视殿内群臣一眼,说道:“延绥巡抚,从居庸关调兵,未经兵部许可,怕是不妥吧?”

    张懋没敢把话说得太满,因为他要试探在场大臣的反应,张懋清楚谢迁和马文升肯定会保沈溪,李东阳、刘健、张鹤龄则会站在踩沈溪一边,至于兵部侍郎熊绣则属于中立一方,两边都不会得罪。

    张延龄蹙眉:“公爷这话不对,沈溪的行为哪里是不妥,根本是罪大恶极!沈溪身为延绥巡抚,本为光复榆林卫城出兵,结果他出京一个月,尚未离开京师六百里,兵不过宣府,如今延绥已顺利收复,他尚停留土木堡,如今调动的又是隆庆卫兵马,于情于理,都该追究责任!”

    张延龄对于西北战事一知半解,只顾着攻讦沈溪,没有考虑太多。但像张懋、刘健这样的老臣,却清楚延绥巡抚这个职务有着怎样的定义……沈溪以右都御史领延绥巡抚,乃是刘大夏副手,征调兵马范围绝对不仅仅限于三边,为了达到对鞑靼作战胜利的目的,征调隆庆卫兵马帮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问题在于沈溪征调的兵马不是往宣府,而是往援土木堡,土木堡已荒弃,不在朝廷刚刚做出的军事防备体系之列。

    如果朝廷将沈溪这种调兵行为认定是抵御鞑靼入侵,那就合情合理,属于正常调兵;如若将沈溪的这种调兵行为当作是为解救自己危难而不顾大局,那就是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僭越。

    说白了要看朝廷怎么给沈溪定性,在大明,以成败来论英雄最恰当不过。

    在沈溪提前判断鞑靼人出兵计划,并且成功预言鞑靼主攻方向并上奏朝廷的前提下,沈溪的调兵合情合理,甚至被很多人看作是妙笔。

    问题在于沈溪的先见之明并未被朝廷采纳,朝中这些大佬可不愿承认是自己的懈怠才在战局判断上出现重大失误,他们只觉得沈溪是撞了****运,至于沈溪获得的战功,也被他们选择性忽略。

    如果现场出现一致声讨的情况,那即便沈溪调兵合情合理,也会被定义为不合法,必须问罪。

    从开始,就只有张懋和张延龄两个管军队的勋贵发话,旁人都在沉默中。

    谢迁没有出言为沈溪辩解,旁人也未落井下石,这会儿都在等别人发表意见,自己站出来说话,或者会显得包庇纵容,或者会显得小肚鸡肠,以文华殿中这些大臣的阅历,他们觉得自己没理由跟一个后生小子斤斤计较,虽然从官品上来说,沈溪并不比他们低多少。

    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一直旁观会议,静候给弘治皇帝传报的最后结果出炉,见场面有些僵持,他着急地道:“诸位大人,你们且说说,沈大人这调兵是该赞许,还是该定罪?”

    话本身没问题,但谢迁听了却很不乐意,当即问道:“萧公公,作何一定是嘉奖或者定罪?沈溪小儿虽在一些事上做得有欠周详,但却成功预判西北战局变化,预料到狄夷的走向,如今据守土木堡,以土木堡为凭据与狄夷一战,有何不对?”

    “即便朝廷准备放弃土木堡,沈溪小儿身处重围,又不能未卜先知,他所作所为全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即便不合规矩,但事急从权也不该定罪!”

    李东阳劝道:“于乔,切勿心急,想来萧公公也并非是有要追究之意。”

    萧敬连忙解释:“是啊是啊,谢阁老,沈大人在西北确实为大明立下功勋,我为他请功还来不及,怎会追究他的罪责?只是此事朝廷总要拿出个说法,陛下那边正在等着传信,诸位大人可不能这么不了了之……”

    在司礼监多年,萧敬对于大明这些文臣的习惯早就一清二楚,有事一退六二五,没事打哈哈,自然而然就可以把小事复杂化,又或者将大事简单化。

    萧敬发现自己不但要对皇帝鞠躬尽瘁,还要在这些重臣面前陪笑说和,当个日理万机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对他这样对权力无心之人,确实是一种巨大的煎熬。

    萧敬从未有过争夺权力的野心,只希望平平淡淡过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