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照愣了愣,这才意识到自己还在上课,但看小说看得物我两忘,把跟前还有个东宫讲官的事情给忽略了,他羊羊下吧,笑着说道:“王先生,我是说今天有些燥热,不妨就先休息,让我进后殿去喝口茶再说!”

    朱厚照把最后一册《笑傲江湖》看完,想换下脑子,也不等王华首肯,起身就往寝殿方向跑去。

    太子不在,王华只能当作课间休息,他走到太子书桌前,拿起桌上那本连书皮都没有的书籍,放在手上端详半天,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这是何等书籍?”王华有些糊涂了。

    读了半辈子的书,又当了半辈子的东宫讲官,五十多岁的王华平日所见到的书籍都是经史子集,从来没见过说本,更没见过完全用白话写成的武侠小说。在他看来,这书上基本都是俚语、俗语,而且内容不明所以,什么武林人物围攻恒山派,又什么到华山后山洞窟学习武功,完全是恩怨纠葛,看了一会儿便将书放下来,无奈摇头:“完全不知所谓!”

    王华心中无比诧异。

    太子好端端的,怎么会看这种书籍?他确信皇宫中的藏书不会有这种满是粗俗俚语的书籍,肯定是有人从宫外带进来的,书籍上的文字非常小,排版整齐,并非是毛笔书就,一看就是印刷字体。

    王华是对教育太子尽职尽责之人,将书揣进怀里,准备回去后找梁储、杨廷和等人商议后再做决定。

    不多时,朱厚照从寝殿那边出来,怀里鼓鼓囊囊的藏着好几册书,他坐下来,笑道:“王先生,我们继续讲吧,哈,今天天气真好啊。”

    王华故作不知,继续讲课,而朱厚照则埋头看书,连之前那册《笑傲江湖》也忘在脑后。

    到了下午下课,朱厚照想起来要找张皇后拨给他宫里的“小姐姐”探究一下男女沟通的问题,连之前带到课堂上的几册《天龙八部》一并落下,又被王华逮个正着。

    王华回家之后,把这几本书研究了一下,等大致读过,气愤不已。

    “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东宫中竟然有这种污秽书籍,公然谈及男女之事,可耻可耻!”王华对《笑傲江湖》最后一册的内容没太大意见,故事没开头,上来就是打打杀杀,结尾似乎是结庐归隐,颇有些佛教看破红尘的意味。

    但王华对于《天龙八部》中描写的段誉与钟灵差点儿苟合的描写非常气愤。

    儒家讲究礼教大防,对于男女交往有着严格的规定,天理伦常绝对不可悖逆,对于书中种种荒淫无耻,王华绝对不能接受。

    王华决定给这两本书列出几条大的罪状来,自己一个人可能势单力孤,于是决定将梁储等人叫来一起商议,同时调查这些书籍的来历,狠狠惩处将书带到皇宫的始作俑者。

    就在王华准备将此事上报弘治皇帝时,朱厚照却在纳闷,我白天明明带了几册书带到课堂上,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

    朱厚照发动整个东宫的人寻找,结果没有任何发现,最后张苑无奈地说:“太子莫不是落在园子里,被谁拾走?”

    “大胆,谁敢拣本宫落下的东西,他是活的不耐烦了。你们继续给本宫找,找不到不许睡觉!”朱厚照气呼呼道。

    太子有命,那些太监和新来的宫女硬撑着足足找了一晚上,到第二天朱厚照醒来后仍旧没看到书,他才接受心爱的武侠小说失踪的事实。

    “算了,反正《笑傲江湖》我看完了,丢失的不过是最后一册,《天龙八部》虽然遗失比较多,等回头让沈先生再送我几册就是。”

    朱厚照倒是“洒脱”,既然没找到也就不找了,但他却不知,因为他的这些武侠小说,屁股要面临一场灾难。

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报告() 
就在朱厚照沉溺在沈溪的武侠小说中不能自拔时,王华已经联系梁储、杨廷和,仔细研究所得的几册《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中的内容,列出几条罪状,准备上书弘治皇帝揭发此事,由朱佑樘亲自发落。

    王华亲自草拟奏本,所列罪状主要有三:

    一是书中江湖草莽之人不遵王化,结党对抗官府,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二是贬损儒学正统,其主人公身为大理王子却不学无术,不遵从儒家思想好好治国,竟然浪迹江湖,还得到许多奇遇,于教化无益;三是内容道德败坏,男女主人公不经三书六礼而私定终身,虽然最后关头悬崖勒马,但差点犯下人伦大错,实在不堪入目。

    等奏本草拟好,王华等人却犯了难,虽然他们在朝中地位很高,但如今弘治皇帝很少开大朝会,每天只是简单把内阁成员和六部堂官招到乾清宫议事,他们这些东宫讲官很难面见天子。而冬天又不进行日讲,如何递交奏本成为了难事。

    当然,奏本可以通过通政使司上奏,经过层层审核后交由皇帝发落,也可以找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在朝堂直接上奏皇帝。

    王华不想把奏本交通政使司,因为有很大可能奏本会石沉大海,要知道他所奏的事情,是太子平日生活中的琐事,几乎相当于打小报告。太子看那些不三不四的书,他们这些做先生的也有过错,同时这种事张扬开对皇帝和太子的脸面也不好,所以还是找人代为传达上奏更为妥当。

    王华首先想到同乡谢迁。

    谢迁这几年风头正劲,尤其在刘健和李东阳相继告假不上朝时,谢迁隐隐成为当朝首辅,王华心想跟谢迁打好关系,或许对自己将来入阁有帮助,就想请谢迁帮忙,同时想给谢迁一个“立功”的机会。

    王华派人给谢迁送拜帖,花了三天时间才见到大忙人谢迁。等谢迁把王华带来的书籍和奏本内容看过,当即拒绝王华的请求。

    谢迁摇头道:“德辉,请见谅,我近来朝事繁忙,无暇替你转呈,你寻他人为好。”

    在朝廷这么多大臣中,谢迁是有名的老奸巨猾,人称尤侃侃,完全是一只笑面虎,最善长的便是经营人情世故。

    弘治皇帝如今身体有恙,最看重太子的课业,此时应该做的是变着法让皇帝觉得太子勤奋好学,将来可以成为有为明君,结果你却打小报告说太子上课的时候看课外书,等于是在皇帝面前找不自在。

    至于太子看的什么书,谢迁并不是很在意,他没想过这事跟远在几千里外的沈溪有关,如果知道的话,更不会出手帮忙了。

    王华并非不懂分寸之人,谢迁虽然比他小两岁,但却是会试录取他的房师,两人算是师生关系,尤其如今谢迁掌管内阁,王华看出谢迁不想惹麻烦,当即告辞。

    王华回到家中左思右想,只好去求另一位至交好友,也是大明有名的“李公谋”的李东阳。

    这一年多来,李东阳隔三差五就请假,主要是他晚年丧子心里不痛快,导致身体每况愈下。但年后这段时间,弘治皇帝特许他刚过继的儿子进国子学,前途光明,李东阳为报“皇恩”,就算“带病”也要回到朝堂做事,结果碰上王华上门来举报太子上课读闲书。

    李东阳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他可没谢迁那么世故,得知此事后,详细问明,直接把奏本和几册闲书留下,表示会在朝堂上奏的时候提及此事。

    这天正好弘治皇帝在乾清宫召集重臣议事,主要是讨论三边总督人选。

    对此弘治皇帝这几天也很头疼,西北哈密一线,瓦剌人屡屡寇边,风声鹤唳,朝廷早就说要出兵给瓦剌人一个教训,结果仅有的一次小规模出击并未取得大的战果。在马文升、刘大夏老迈后,竟然没一人能稳住西北局势,殊为可叹。

    朝堂上正在商议,李东阳看了谢迁一眼,这会儿刘健告病在家,内阁大学士只有他二人。

    李东阳倒没有嫉妒谢迁的意思,只是觉得谢迁气定神闲,有些反常,看情况谢迁心中已经有合适的人选。

    就在这时,站在另一边的兵部尚书刘大夏出列禀奏:“陛下,老臣以为左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杨一清,近两年主管西北马政,革除地方弊病,功不可没,可领三边军务提调,镇守西北!”

    马文升把杨一清给抬出来,很多人不赞同让这个未来的首辅阁老出来主持三边,主要是杨一清为人耿直,经常与权贵作对,头年里曾弹劾武安侯郑宏,就连弘治皇帝对此人都有些不喜。

    但既为刘大夏提出之人选,朱佑樘总要给几分面子,没有反驳,当下询问李东阳和谢迁的意见。

    李东阳对杨一清没什么看法,并未说什么,谢迁对此却很赞同,一看就知道谢迁跟刘大夏曾经商议过此事。

    见两位心腹大臣都同意人选,朱祐樘当即点头:“既如此,便以左副都御史杨一清暂时协领三边军务,至于陕西巡抚,有何人选?”

    杨一清升位,那他本来的位子就需要人填补。

    谢迁出列:“陛下,臣以为山西右布政使王琼,近年来治理漕河有功,可擢为陕西巡抚,以示陛下隆恩。”

    听到“王琼”的名字,李东阳首先想到的是前任河南巡抚高明城,当年高明城在河南只手遮天的时候,右布政使王琼上京告御状,把高明城给参倒,但一转眼,高明城从河南巡抚调任京城为户部郎中,随即又升为侍郎,从那之后王琼多被打压。后来高明城于宣府兵败去世,王琼三年任满考评为上,本该调左布政使或者入朝为官,最后却因不被朝中重臣所喜平调山西为右布政使。

    这样的人,跟谢迁没什么私下来往,但谢迁却出人意料地提出调王琼到西北任职。

    陕西巡抚这位置非常棘手,仅仅只是三边总督的副官,还要受那些有公侯爵位在身的总兵官的欺辱,但却是晋升六部堂官的一条捷径。三边是大明对鞑靼和瓦剌战事最频繁的地段,一场战争下来,无论功过大小,朝廷为了彰显大明国威都会提拔不少人,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到西北履职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