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说:这个汉帝封的,哪能说辞就辞的,要不这样,你领一支兵马去平叛立功,怎么样?
刘备说,袁术还有余党未灭,袁术称帝,这个不承认汉室朝廷,是诛九族的罪,每想到这件事,就彻夜以眠,假如曹公有心,给我一支兵马,现在袁术败亡,又想北上去投袁绍,我去截住袁术的去路,我是刘氏皇室宗亲,好让我立点功劳,让我这个左将军,豫州牧做的心安理得,也给曹将军,汉帝长长脸。
曹操一想,刘备也没有立什么功劳,曹操军阀集团都是凭军功晋升官职的,自己下属肯定有看不起刘备,跑到刘备那里指桑骂槐,即然刘备这个人也算是个人才,不用也浪费,给他几千兵马,让他去收拾袁术余党也情有可原,几千兵马翻不起大浪,大不了,这些兵马打没了。
曹操当时就答应了,刘备就领着三千兵马,带着关羽,张飞,就去打袁术了。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曹操传(十四)()
刘备跑路了,郭嘉得知消息后,马上就来见曹操。
郭嘉说:刘备这个人是个英雄,有沉府,这个人不能放,将军怎么就把刘备给放了?
曹操说:刘备说自己无功不授高位,请命攻征剿袁术余党去了,这没有什么不妥。
郭嘉说:刘备志不在此,这个人有龙虎之姿,能拢人心,只是现在没有根据地,有了根据地,就很难收拾他。
曹操说: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吧?刘备都不是吕布的对手,怎么会是我的对手?
郭嘉说:主公的敌人有袁绍,刘璋,刘表,孙策,此时四面环敌,将军现在又纵虎归山,如果我们与袁绍开战,这个人攻打我们后方,抢汉帝,我们就两面受敌。
曹操一想,郭嘉说的有道理,放都放了,没有理由再招回来。
曹操问,你有什么计策。
郭嘉说,将军你找个借口,就说咋们先不收拾袁术,下诏给孙策让他去收拾袁术,让他们打的两败惧伤。
曹操说,假如刘备不肯回军呢?
郭嘉说,那就证明刘备心怀不轨,刘备肯定会想夺回徐州,你给徐州刺史车胄写封信,就说刘备有反意,你叫车冑把刘备诓进城里,埋伏刀斧手,直接剁了就可以了。
曹操说就怕车冑不是刘备的对手。
郭嘉说主公可以再派曹仁兵马去徐州,以防刘备偷了徐州城。
曹操说就依你的计策。
结果怎么样,刘备偷了徐州城,杀了车冑,打败了曹仁。
曹操这时候也没空,因为朝廷发生了一起惊天的大案,衣带诏。
曹操迎汉帝196年,发生衣带诏199年。
董卓入京被吕布杀害,也是三年,郭李挟天子败亡也是三年时间。
如果不是曹操机灵,当时可能也会被国舅董承和十几个朝廷重臣谋害,谋害曹操的方法是毒药,杀害董卓的是王允的美人连环计和离间计,离间郭李的相疑离间计,曹操有防备,而且曹操军阀的架构组成是很忠诚的,有磨合,有感情。
即然离间计行不通,那就使用毒计,策反御医,先毒死曹操,然后夺取军事控制权。
曹操为什么要将汉帝接到许都,而不是重建洛阳或定都长安,第一点考虑的战略位置,第二点考虑到安全问题,第三点考虑到政权问题。
兖州是曹操的大本营,曹操在兖州平叛,经营人脉,声望,资源都是丰常充足的。
即然有了董卓,郭李的前车之鉴,曹操是非常防备朝臣的,遍布耳目,安插卧底,朝中一言一行,朝臣一举一动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
刘备的提前出逃,也是因为董承找刘备密谋行刺曹操的事情,刘备不能呆在许都,呆在许都就会有生命危险。
董承是汉帝的国舅,汉帝写了一封血诏,共诛曹操,上面有十几个朝臣的签名,这个血诏被董承藏在腰带里。
衣带诏签名的朝臣肯定是有曹操的卧底的,曹操大概会陪养几个人专门跟自己对着干,打入敌人内部,让汉帝以为这些人说曹操坏话的都是忠诚自己的。
这就是曹操的聪明之处,衣带诏事件后,曹操杀了董承,杀了皇后,控制了整个朝廷。
也有人说这是曹操用的阴谋诡计,一切性解决掉那些不安分因素,控制权柄,博取同情,这种说法也是站得住脚的。
袁绍已经收拾了公孙瓒,得幽,冀,并,青四州之地,带甲百万,战将过百,谋士数十人,曹操刚收拾了吕布,也有三州之地,但是这三个州人口,地盘不及袁绍的一半,急需休生养息,发展壮大。
袁绍是不会给机会曹操的,朝廷有隐患,四面环敌,其他诸侯随时可能会进攻许都,这个时候曹操只有发动一场阴谋,解决掉潜在的内部危机,团结对外,迎接与袁绍的大战。
第一点:大战前夕,要解决朝廷内部潜在危机。
第二点:安抚其他诸侯。
第三点:稳定大后方。
公元200年曹操以国舅董承谋害为由,杀害皇后,国舅及数十员朝廷重臣,引起公怒,袁绍起精兵十万号百万,兵进延津随时准备发动对曹操的战争。
当时的曹操兵马不过十万,这几年,年年打仗老弱病残也多,精兵不满万人,兵乏粮缺,当时收到袁绍起兵的消息,曹操也是害怕。
曹操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袁战争,郭嘉提出十败十胜论,深合曹操之意,曹操最后决定整兵迎战袁绍。
袁绍发动战争的借口也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曹操欺君枉上,滥杀朝臣。
第二点:截杀袁术。
第三点:迎汉帝,振朝纲。
曹操并没有马上迎战,而是提着大军转头去攻打刘备,刘备哪里是曹操的对手,一听曹操来打他,吓得逃得妻离子散,最后关羽被擒。
刘备逃往青州,青州刺史袁谭,也就是袁绍的大儿子,亲迎刘备,又将消息告诉袁绍,袁绍出城百里相迎,对刘备非常的客气。
袁绍,袁谭为什么对刘备这么客气?
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刘备有仁义美名,揽在旗下,有助提升自己名望,善待汉室宗亲的名声。
第二点:刘备是豫州牧,左将军,是一个没有根据地的皇亲,如果汉帝死了,袁绍可以立刘备为新的汉帝,做个傀儡皇帝。
第三点:袁绍图天下,就要拿下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而这两块地盘是最难搞定的,如果手上有王牌,不管是刘备,还是打败曹操得了汉帝,劝降就事半功倍,自己有生之年也许能做皇帝,刘备是一个好备胎。
综合以上几点,袁绍对刘备客气就变得理所当然,容易理解了。
当然汉帝还在刘备这个备胎也没有什么鬼用。
再讲曹操与袁绍打的这场官渡大战,我简单的讲讲。
袁绍有四将,也叫河北四庭柱,袁绍拟为股肱,颜良,文丑,高览,张颌,这几人出身就不介绍了,忠诚度是比较高的,武艺高。
袁绍是不会打仗的,他能打败公孙瓒,大概是公孙瓒是一介武夫,而打败公孙瓒主要的功劳还是田丰,审配和沮授几个人的功劳。
袁绍不这样么认为,在袁绍看来,自己功劳最大,武将功劳次之,那些谋士只是耍耍嘴皮子,功劳最小。
曹操传(十五)()
袁绍的性格是色厉内荏,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这是什么意思呢?
大概是说袁绍外表严厉,内心软弱,作为领导者,内心强大是必要条件之一,否则怎么面对失败和挫折。
外表严厉还好,一板正经,但作为领导者,袁绍是不合格,一个领导者应该是和蔼可亲,领导者建立威信,威严。
外表严厉给人印象的不可靠近,不敢讲真话。
好谋无断,喜欢思考,想主意找方法,但是下不了定论,这也是领导者忌讳的,今天想迎汉帝,明天想打阴曹操一把,后天想什么的,就想,但是不干。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也好理解,袁绍没有远见,想做一番事业,又吃不了苦,见赢头小利,奋不顾身。
即然袁绍是这样的货色,袁绍败亡就成了必然了。
即然是乱世,群雄逐鹿,称王称霸,作为最大的诸侯袁绍对付野路子的公孙瓒,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付曹操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如果说袁绍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者,那公孙瓒可能连领导者都算不上,只能算个匹夫。
袁绍创业初期,是很低调的,袁绍得了四州之地,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即使袁绍在官渡大战打赢了曹操,曹操无非退回颖川一带进行防守,再不济迁都,最终还是会取得与袁绍战争的胜利。
曹操对付袁绍用了哪些计谋?
第一计:反间计,离间袁绍与谋士,打仗时必用的计谋,攻战为下,攻心为上,离间计是战争的第一计。
第二计:欲擒欲纵计,斩杀袁绍大将。
第三计:远交近功计,至少曹操和袁绍大战时,孙策,刘表都没有来偷袭曹操大后方。
第四计:以逸待劳计,袁绍大军推向官渡,兵马数十万,每日军资粮草,消耗巨甚,拖长袁军后勤补给线,处处漏洞,处处是战机。
第五计:借刀杀人计,借袁绍的刀,杀自己的谋士,曹操太了解袁绍的性格了,随便写封信激将一下,袁绍就容易和自己谋士的主意产生巨大的分歧,袁绍产生了误叛。
为什么这么说,僻如我是曹操,我可以写封信给袁绍,袁绍兄弟呀,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吗?我们搞军事推演,你都不是我对手,你打赢公孙瓒,那是靠沮授,田丰给你出的主意,你是无能的,不是我的对手,还是早点收兵回去,免得自取其辱。
当然曹操是智慧非我能比的,肯定不只这一段,我就只写这么一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