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君万不可轻启战端啊,战乱一起,冯翊郡这大好形势将毁于一旦。”

    由于情绪激动,杜甫的声音便不自觉的提高了,一声使君惊得左右百姓回头看向这一老一少两位。

    百姓们看清了奇谈怪鱼原来出自身穿布衣的一老一少,都不禁嘲笑他们。

    “猪肉摊子上要搭台唱戏吗?哪里来的使君,明府……”

    “就是,就是,使君明府能来吃猪肉?俺还说天子摆驾亲临呢……”

    在众人充满鄙夷和嘲讽的目光中,秦晋和杜甫付过账以后落荒而逃,既然被人当做了怪物,他们自然也就失去了相对平静的环境来讨论军政问题。

    秦晋没有向杜甫解释具体原因,只交代他必须重处那些闹事的军卒,一个都不能轻饶。

    当日,三颗血淋淋的首级就被挂在了同州城东门的旗杆之上,其下张贴布告,三个贼人当街殴打百姓致死,处枭首执行,以儆效尤。至于剩下几名帮凶在鞭笞之后,全部关入大牢,监禁到死!

    杜甫本想关一阵子就可以放了,但秦晋却认为,饶了这些人的性命已经是手下留情了,绝再不能再手软,于是便提出了这个监禁到死的建议。总而言之,就是这些人即便不死,也要在大狱里度过余生了。

    次日一早,卢杞携裴敬求见秦晋。秦晋一反常态,接见了被投闲置散的裴敬。

    裴敬在郡守府中佐吏的引导下往后堂而去的路上,心中不免砰然兴奋,原本只是想碰碰运气,想不到使君居然肯见他了。这是个好兆头,没准今日见面之后,就可以重返军中了。

    寒暄落座之后,秦晋直接提起了皇甫恪得寸进尺的问题。卢杞愤愤然道:“皇甫恪不知进退,大不了和他决死一战,彻底打败朔方叛军,擒了皇甫老贼,看他还猖狂不猖狂!”

    卢杞说的当然是气话,秦晋的策略他再了解不过,保持现状才是根本。但总这么示好就等于示弱,皇甫恪就是看准了这一点,觉得吃定了神武军,因此才这么肆无忌惮的行事。

    “使君,末将以为,此时不宜与皇甫恪开战,应该在开战之外另寻办法,让皇甫恪受到教训!”

    秦晋点了点头。

    “这也是秦某今日见你的原因!”

    闻言,裴敬喜出望外,激动的心脏几乎要从胸膛里蹦了出来。他两次连累神武军险些跌入绝境,恨不得立即就有一次能够一雪前耻的机会,就算刀山火海也愿意去。

    “皇甫恪不足为惧,断了他的后路,自然就无法猖狂!裴敬,你敢代秦某去一趟蒲津吗?”

    裴敬稍一愣怔,继而又决然道:“使君有命,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秦晋又道:“蒲津现在算得龙潭虎穴,但也不至于赴汤蹈火,这个艰巨的重任,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使君之意,让裴二以密使之名去刺杀皇甫恪?”

    如果是这样,且不说在重重护卫下,烧掉皇甫恪的几率有多大,即便裴敬成功刺杀了皇甫恪,也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纵使卢杞再冷血,他和裴敬毕竟有着多年的情份,不免有几分恻然。

    裴敬却哈哈大笑,笑的流出了眼泪。

    “只要能一雪前耻,死亦无憾!”

    “你们两个都想歪了,我从来都没打算刺杀皇甫恪。裴敬去蒲津乃是以朝廷使节身份与皇甫恪谈招安条件的,不过须得顺便教训一下安贼的密使……”

    裴敬与卢杞俱是一惊,继而又喜形于色,如果能够成功杀掉安禄山的密使,皇甫恪以之为筹码的后路自然也就断了,到那时只有乖乖与神武军合作一条路可走。

    “皇甫家与裴家累世交好,皇甫恪素来以重情信义闻名,裴敬此去当无大碍!”

    卢杞数着皇甫家与裴家交好的往事,觉得让裴敬去蒲津的确是个好主意,只要不是对皇甫恪人身造成威胁,皇甫恪势必不会杀掉世交家中的后生小子。秦晋自然也是出于此种考虑,才重新启用了裴敬。

    这段时间以来,秦晋之所以一直将裴敬投闲置散,并非是要放弃裴敬,而是要让他痛定思痛,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究竟在哪里,往后才不会重蹈前车之鉴。

    ……

    长安京兆府,韦济正了正衣冠,大踏步进入正堂,一众佐杂官吏早已躬身候着,等待长吏训话。然则,韦济却只淡淡说了一句:“自今日始,诸位就要在韦某麾下做事了,都下去吧,各归各位!”

    新任京兆尹态度不明,心不可测,一众佐吏官员都心有战战,忐忑不安。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京兆府内也一如朝堂,前任长吏去职,府中格局自然也要有所改变了。

    其实,韦济早有打算,京兆府的差事不好做,头上各方势力角逐,若是深陷其中必然免不了焦头烂额,因此揽权不如放权。再者,这个差事是秦晋花了数十万贯钱争取到的,自然就要受人之惠,忠人之事,将精力放在兼差的河渠使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韦济从不认为自己是秦晋的亲信,在他看来两个人是可平视而论的。既然自己领了秦晋的好处,接下京兆尹的差事,就必须达成秦晋所愿,全力为疏浚郑白渠奔走。

    而疏浚郑白渠,头一个绕不过的就是政事堂。只是,他入主京兆府使得杨国忠计划落空,又必然会横加阻挡,这就需要想一个万全的法子,使杨国忠的阻力降到最低。

    这也是连日来一直使他郁闷不堪的问题所在,思来想去也只能从一方面入手。首先,杨国忠是个可以收买的人,他本身而言并没有无法反复的底线,只要得利的诱惑足够,此人必然会乖乖入彀。

    可是,要想从疏浚郑白渠这件公事里,给杨国忠寻一个无法拒绝的好处,又实在让韦济伤透了脑筋。

    就在左右为难之际,潼关传来的消息,便如午后的闷雷暴雨,让弥漫长安的沉闷燥热之气陡而变的阴寒冷沥。

    而韦济就在这种陡然转冷的气氛中寻到了一丝机会,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疏浚郑白渠的公事将迎刃而解。

    这也是连日来一直使他郁闷不堪的问题所在,思来想去也只能从一方面入手。首先,杨国忠是个可以收买的人,他本身而言并没有无法反复的底线,只要得利的诱惑足够,此人必然会乖乖入彀。

    可是,要想从疏浚郑白渠这件公事里,给杨国忠寻一个无法拒绝的好处,又实在让韦济伤透了脑筋。

    就在左右为难之际,潼关传来的消息,便如午后的闷雷暴雨,让弥漫长安的沉闷燥热之气陡而变的阴寒冷沥。

    而韦济就在这种陡然转冷的气氛中寻到了一丝机会,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疏浚郑白渠的公事将迎刃而解。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为谁驱虎邪() 
说起来也是巧合,韦济的妻兄在中书省为郎官,无意中得知了哥舒翰打算征发聚集在渭南和栎阳之间的大批山东逃民。

    初时,韦济并不了解哥舒翰此举为何意,潼关一线的民夫不少,兵员亦有朝廷源源不断的调拨补足,而且随着大批陇右精兵的到来,兵力的多寡已经不再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还是韦济的这位妻兄有些才智,竟从中洞悉了哥舒翰的意图。

    “哥舒相公打算让这些山东逃民到潼关去填命啊!”

    “填命?”

    恶寒之下,韦济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聚集在渭南到栎阳之间的逃民他也深知内情,这些人原本是要逃到长安来的,但朝廷生怕动辄有十数万流民抵达长安,给京畿地方的治安带来不可逆转的威胁。

    于是,政事堂在商议之后,行文派兵将逃民尽数拦在了栎阳、新丰一线。二哥舒翰又不愿意负担十数万百姓的粮食,为了避嫌亦派兵大肆驱赶,直至渭南方才划下界限防范未然。

    现在潼关的局势骤然紧张,哥舒翰不想麾下的士卒有过多的损耗,于是便打起了这十数万逃民的主意。反正这些人也是无家可归的逃民,留在关中只能徒然耗费粮食,而且还是一大隐藏的不稳定因素,借此机会让逃民们去填命,则可一举二得。

    这虽然只是韦济的揣测,但念头一经冒出以后,他就毫不怀疑其中的可能性。

    韦济的妻兄又冷笑道:

    “杨相公也在为这些逃民的安置问题头疼呢,现在哥舒翰主动提了这个法子,正是雪中送炭,求之不得啊!”

    提及杨国忠,韦济忽觉眼前一亮,一个主意就在脑中成型。

    到了次日午时,韦济收拾停当之后,便轻装简从往杨国忠府邸拜望那位日渐掌握中枢的副宰相。

    杨国忠听到奴仆禀报,新一任京兆尹韦济求见,就本能的要拒绝。但话到嘴边,又想起了些什么,便又改了主意。

    韦济在来之前,早就将准备好的说辞演练的数十遍,连杨国忠各种可能的应答都一一事先预估好了。因此,在见到杨国忠之后,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引起了杨国忠浓厚的兴趣。

    山东逃民的事的确让他有点头疼,现在韦济提出了一个不使哥舒翰得逞,又能妥善安置这些逃民的法子。杨国忠觉得可以一听,至少要商议一下可行的几率究竟有多大。

    原本他只是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但随着韦济的深入解释,杨国忠已经怦然心动。因为,在韦济的说辞中,有一个人的名字令他的心跳骤然加速。

    “秦晋?你是说让秦晋负责山东逃民的吃食?”

    杨国忠难以置信的注视着韦济,想斥责他信口胡说,但又忍不住好奇之心,想要听听这个新一任的京兆尹,究竟有什么好主意。

    韦济这个人,杨国忠对他既无好感,也无恶感,原本是甚少有交集的人,现在因为他在京兆尹的位置上横插一脚,已经被这位天下仅次于天子最有权势的人隐隐记恨。

    深深的疑虑占据着杨国忠的脑袋,他当然知道韦济的京兆尹是秦晋花钱运作而来的,可韦济又怎么可能后脚就将秦晋这个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