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朝天子自太宗开始就被周边的番邦小国共推为天可汗,李亨现在虽然是个落难天子,但天可汗的帽子也没打算就此扔掉。换言之,越是处在不利的处境,便越是看重这些虚名,让他以天可汗之尊向吐蕃人行贿买通边境安宁,这等屈辱之事,是绝难做到的!

    李辅国道:

    “陛下,文皇太宗尚与突厥人有便桥之盟,陛下焉得不能?”

    “此事休要再提!”

    李亨坚决的挥手,厉声拒绝了李辅国的建议。

    见状,李辅国心下窃喜,他早就知道李亨不会答应的,只有过了这一步,接下来才好抬出另一个办法。

    “陛下若以为此举不妥,奴婢还另有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说!”

    由此,李辅国便建议李亨以郭子仪为陇右节度使,到地方上和吐蕃打几次硬仗,让他们知道疼了,自然就不敢再生轻举妄动之心!

    李亨听了以后喜形于色,却不置可否。

    次日一早,李亨再召来重臣商议,却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建议。秦晋与寿安长公主晚婚还有不到十日之期,如果届时还没有高适的军报,便以郭子仪亲赴淮南,以备不测。至于吐蕃的隐忧,便以宰相魏方进为正使,李辅国为副使,送去财帛牛羊,包括女人,买得边境至少三年平安!

    这个想法一经宣之众人,李辅国登时就傻眼了,他万万想不到,郭子仪被调出了长安,而自己也被调出了长安,而且还是到吐蕃那种苦寒之地,一路上危险重重,是否还有命回来都不一定呢!

    李辅国本能的想拒绝,可他又不敢,如果敢有一字半字的推脱,只怕自此以后就难以得天子如此宠信了!是以,尽管有一千个一万个不乐意,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众臣里唯一一个被不幸牵连进来的也只有魏方进一人。

    魏方进原本已经不问政事军务,突然间得了出使吐蕃的差事,一双老眼居然登时放光。秦晋看在眼里,暗叹,魏方进终究不是甘于寂寞人。只是天子因何在一夜之间就有了这种决断,仍令他觉得意外。

    出人意料的是,崔涣并没有反对这种近乎于自取其辱的法子,反而还跟着推敲,完善一些细节。

    “陛下深谋远虑,臣感佩之至。此一去当软硬并用,恩威并施,才能使吐蕃人感念我大唐之恩德,和不可轻犯之军威!”

    说实话,李亨在做出这种决定时,已经想过会遭到重臣的反对,可结果竟是轻易就得到了支持,就连以耿介爆裂著称的崔涣都深表赞同。

    “崔卿所言老成谋国!只这威又如何并施呢?”

    “陛下只须遣一万精兵,随使同行便可。吐蕃人并非如我大唐一般实行郡县制,全国兵马皆有朝廷一体节制提调,其兵马多是各部落临战集结而成,所以各部落间也必然各怀心思。既得财货之利,吐蕃各部落的野心**也将随之消减,吐蕃副相玛祥仲巴杰纵使还有强攻之心,各部头领也未必愿为其卖命,做火中取栗……”

    崔涣自昨日回去以后,当即整理数月以来所有关于吐蕃的军报,这才发现,吐蕃实际上已经在陇右至河西一带调集了近十万大军,这几乎相当于吐蕃的全部兵力。如果倾举国之兵,若说吐蕃人没有攻唐之心,那才是天大的谎言。

    明了之后,崔涣暗自汗颜惭愧,如果不是秦晋多心,他险些就忽略了这即将到来的危险。

    ……

    江南东道,江宁。李璘在夺取广陵以及江南诸郡以后便驻兵于此,胜利来的太容易,以至于使他认为皇位距离自己已经只有一步距离。

    他所要做的就是先于皇兄李亨克复洛阳,乃至于直捣安禄山的老巢范阳。

    为了彻底定计,李璘特地将他麾下的几大江陵从各地招至江宁,季广琛、浑惟明等人深表赞同,认为李璘此举当是顺天应人。

    自从他们在广陵等地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以后,赶来投奔的各地**也日渐多了起来,反对永王的人马也只剩下了李成式和李希言等寥寥数支,并且都已经是残兵败寇,只凭借着长江水道复杂在负隅顽抗。

    就在众人厉兵秣马,雄心壮志之时,一则消息随着一骑飞驰,传入江宁,朝廷的援兵到了!

    对于季广琛等人而言,这早就在意料之中。但李璘陡闻之下竟紧张不已,声有颤抖的询问:

    “朝廷,朝廷派了谁来?带了多少兵?”

    “淮南节度使高适,据传领兵十万,至于具体数目多少,并无确切数字!”

    “这,这怎么可能?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季广琛思忖一阵,道:

    “永王勿忧,臣认为朝廷并没有如此多的兵马交给高适,这十有八。九是故布疑兵之计!”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骄兵必败的道理本王还是知道的,如果高适当真带来十万兵马,将军又该如何应对?”

    季广琛沉默了一阵,直言相告:

    “若果真有十万大军,我军便当依托江宁地利以守为攻,若不能力敌,就只能先避敌锋芒,寻机再战!”

    永王麾下虽然也号称有十万精锐,但真正的可战之兵也就五万之数,高适假如真带来了十万人,季广琛并无必胜把握,但他十分笃定,朝廷不可能在江南投入这么多人,也没有这么多兵马可征调。

    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永王的兵马没有完全控制长江水道,李成式和李希言凭借着复杂的水道与之顽抗,所以长江天堑并不能被充分利用,这也是季广琛所算计在内的,否则别说十万人,就算二十万人,想要轻易的渡江南下也非易事。

    高适没有人马的优势,又是远道而来,师老兵疲,就算再加上李成式、李希言那些残兵败寇,季广琛相信,击败他们也只在眨眼之间!

第六百七十四章 :朽木难堪任() 
江南东道,瓜步洲。淮南节度使高适与淮南采访使李成式、吴郡太守李希言聚在一堂。周围的条件很是简陋,兵不满万人,粮不过五日。二李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朝廷派的援兵盼到了,可数一数高适随行的人马至多也就一千人,一干人本来热络的心立时就冷了下来。

    现在永王李璘的势力渐渐坐大,从江陵到广陵连着半条长江都要落入其掌握之中,难道朝廷以为派了个节度使再加上一千人就能平定江南叛乱?

    高适绷着脸,目光从李成式和李希言的脸上分别扫过。他又岂能看不出这两位的失望之色?但天子既然对他委以重任,便要竭尽全力而为。

    “永王坐镇江宁城,其爪牙则分布在广陵、吴郡等地,高适以为,只要出兵就得集中全部兵力,直捣江宁,拿下永王,余者叛军将作鸟兽散!”

    李成式并不想与高适为难,但高适的这个主意也确实过于蠢了,这不就是以卵击石吗?

    相比之下,李希言的性子则桀骜的多了,直言不讳的质疑道:

    “高节帅莫不是在说笑?我与采访使的人马加起来也不满万人,难道高节度会撒豆成兵的本事不成?”

    高适没有带兵来,随行的一千人连塞个牙缝都不够,也难怪李希言对他没有好脸色。

    瞬息间,正堂内的气氛就尴尬了,李成式咳嗽了几声,打算打打圆场,缓和缓和气氛,谁知高适却直接请出了天子符节。

    “天子符节在此,李希言、李成式上前听命!”

    居然直接动用了天子符节来压制二李,李希言瞪了瞪眼睛,忽觉正堂外寒气逼人,似有刀枪碰撞之声,猛然惊觉,这高适竟在不知不觉间就控制了正堂北外,恐怕但又不从者就会被当场缉拿格杀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只会被高适栽以叛逆之名,从此名列叛将之册,这是李希言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只能闷声应了声诺。

    瓜步州内的残兵当夜便倾巢而出,直扑江宁城周边。不过一夜的功夫,江宁守军忽然发现,城外竟漫山遍野的都是唐。军,目力所及之处旌旗密布,人头攒动。

    当永王李璘得报时,他正在用早点,一开始还兀自不信。直道江宁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寻常人马没有十万众,休想围城。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李璘当即召见季广琛等部将人与其一同到城上去查勘敌情。

    季广琛与浑惟明等人尚未离开江宁返回地方,跟着李璘一同登上了江宁城墙。江宁城的规模并不大,规模可比上县县城,但也足有两三丈高。李璘把着女墙向外望去 ,入眼旌旗密布,东南风阵阵刮过,树木枝叶与数不清的旗帜一同摇摆,竟看不透城外山林间究竟藏匿了多少人马。

    见到此等情形,李璘的心又悬了起来,手竟不由自主的瑟瑟发抖,他忽然想起了皇兄坚守长安的战绩,居然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全歼了孙孝哲的二十万叛军,难保不会对江南大兵压境。

    昨日季广琛的话言犹在耳,如果朝廷以十万人马围攻江南,则须避敌锋芒,虽然没有明说但谁都看得出来,这就是打不过啊!

    李璘沿着城墙上甬道一路向东走,以观察的更加全面,但不知是否心中忧惧的缘故,竟一不留神脚下打绊,整个任顿时就摔了个狗啃屎。

    这一摔可是当着城墙上全体将士的面,跟在李璘身后的季广琛都不忍目睹,扭开头去,心道:永王这一回算是丢人丢到家了!

    丢人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对军心的动摇,堂堂永王竟被城外的疑兵吓成这个德行,让抛却生死跟着他的将士们怎么看?

    对于季广琛这种身经数十战乃至上百战的老将而言,一眼就能看出城外看似规模浩大的伏兵虚实。入眼处大多是山林与旌旗互相掩映,真正的军卒却没见几个,这明显有故布疑兵之嫌。

    打仗有一半打的就是心理战术,哪个先失了方寸,便先输了一半。

    可永王现在就被吓的几乎破了胆,往后的艰难险阻,他又能顶住几回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