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消息无异于在安静的池塘里投下了一颗大石头,惊起了千层波浪。

    卫国可不是莒、邳等蛮夷小邦,而是六百年前天子亲自册命的东方伯长!虽然现在国家衰败,但在历次盟会上,从始至终都占据着政治大国的地位。

    现如今,卫国也濒临灭亡了?

    刘公和郑伯张了张嘴,有意阻止,但却发现自己有心无力。因为卫国早在五年前就已经是赵国的傀儡了,赵伊任卫国执政,几乎独擅卫权。卫国一直作为赵国与齐国的缓冲而存在,既然齐国已经三分,那卫国这个缓冲的傀儡,也就可有可无了。

    在赵氏的逼迫下,卫侯被迫演了这一出戏,他的说辞跟之前赵氏取代晋国时如出一辙。赵无恤也不谦逊,三度辞谢后欣然接纳,由此,赵国正式吞并卫国,卫侯离开濮阳,保留诸侯的身份到楚丘居住,而赵国的官吏也已经备好了官印,只等着去卫地上任了!

    至此,整个东方几乎被赵国连成一片。

    “吞卫一事,无人敢公然反对。”张孟谈在宴会上观察着诸侯们的神情,见无人起来叫板,不由松了口气,但他心里又有另一个疑问,那就是赵侯到底要如何处置卫地,是纳为郡县?还是继续让赵伊统治,作为他的领地?

    除了卫国以外,莒国、淮北,都是远离赵国统治中心的飞地,直接建立郡县的话,就算让张孟谈自己去管,他也没信心短期内将治理好,若是处理不当,这些地区可能会叛乱不断。

    当然,他最想知道的,是赵无恤对鲁国作何打算,兼并?维持现状?设法分封给长子?

    但他没有把这种担心明说出来,为臣之道,要事事操心,却不能面面俱到,要留出空间让君主发挥。而且张孟谈知道,赵无恤心中自有一套分配方案。

    果然,赵无恤看出了张孟谈的隐忧,便对他说道:“此番盟会,只论国与国之间的疆域分割,至于赵国内部如何治理地方,那是之后再议的事。”

    随即他又自嘲道:“孔子曾经点评过两位霸主,说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我呢?在诸侯眼中,大概是贪得无厌了。”

    然而这世道,已经不再是温文尔雅的礼乐盛世了,唯有对疆域的贪婪,才能够造就前所未有的大国,让中原无限趋近于统一!

    在疆域分割得差不多后,赵无恤便带着新旧诸侯,一起在黄池会盟坛上举行歃血仪式,确立新的华夏秩序,以赵国为尊的秩序!

    ……

    周礼规定:“凡盟礼,杀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违,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歃血就是口含牲畜鲜血,以示如违约背叛盟友,将遭神的制裁,命如此牲。

    作为盟主,赵无恤自然是执牛耳者,并宣读誓词曰:“凡兹同盟,皆供职于王室,服从赵国之法,毋相攻。有背盟者,明神殛之;殃及子孙,陨命绝祀!”

    诸侯也依次登位,衣冠济济,环珮锵锵,此刻听着这盟辞,作为赵国铁杆盟友的宋公子商首先在母亲南子的示意下拜倒,用稚嫩的嗓音大声说道:“伯主之命,小子敢不敬承!”

    随后是燕国、鲁国、中山国、陈国、蔡国、胶东、淄川、胶西、郯国等。

    秦伯、郑伯等隐隐觉得这誓词不对,但此刻有赵兵将会盟坛团团围着,若是不从,轻则被囚禁,重则伤了性命,他们想了想,还是忍了下去,跟着三呼道:“伯主之命,吾等敢不敬承!”随即各自歃血为信。

    台阶上下,站着的赵国朝臣武士们一起跪下,山呼道:“伯主之命,重如泰山,凡有所命,臣等誓死相随!”

    整个黄池,都回荡在这回声里,赵无恤嘴角沾着殷红的牛血,他站在这天下的最顶端,高高举起了手,大声说道:“无恤不才,愿与众诸侯携手,弭兵中原,重铸华夏秩序,继桓文之治,开万世太平!”

    是夜,赵无恤再度大宴诸侯,但天子再度以身体不适为由缺席了,经过这几日赵国打着伯主的名号,对征服领地的大肆吞并,周王肯定极度后悔轻易让赵无恤得到霸主之位。

    宽敞的明堂上,赵国雍人做的美酒佳肴摆满了案几,舞乐在堂下奏响,诸侯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虽然都是美食,因为心里有事,却都味同嚼蜡。也唯有赵无恤人逢喜事精神爽,平日很少贪杯的他,竟然一喝就是半斗米酒……

    米酒度数不高,跟后世啤酒差不多,但若是喝的多喝的猛,一口接一口下肚,一样是会醉的。

    赵无恤就醉了,这是他有这一世第一次如此狂醉。

    他那平天下的“大志”已经得逞了一半,虽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但途中些许的松懈和休憩,也是可以理解的。男人的梦想,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赵无恤也不例外,他毕竟是凡人一个,会得意,会骄傲,这份心情在米酒的酝酿下,在宴会进入**时正式爆发出来了。

    乐官的指头拂过琴弦,整个宴飨上充溢甜美的音律,但赵无恤却一挥手,让他们停止,又再挥手,将翩翩起舞的宫女尽数驱散。

    顿时,喧闹的殿堂便寂静下来了,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地看着赵侯,想知道他要说什么或做什么。

    赵无恤举着犀角杯,扫视殿内众人,说道:“今日良宵美景,不可无酒,亦不可无乐,但凡俗舞乐,怎能配得上这次盟会?故寡人欲观诸侯之舞乐,可乎?”

    此言既出,满堂皆惊。

    舞乐并不是舞者的专利,这时代但凡贵族君子,诗、乐、舞是必修的课程,而霸主让来朝聘的诸侯为自己跳舞吟诗,更是常态。当年晋平公继位时,晋侯与诸侯宴于温地,晋国执政荀偃就曾使诸侯起舞,还规定说:“歌诗必类。”所吟唱的诗要与所跳的舞相配合,以此来看诸侯是否心服口服。

    今日赵无恤身为九命侯伯,如此要求,倒也不算过分。

    但诸侯们面面相觑,迟迟没有人站出来。

    既然他们不主动,那处于薰醉状态的赵无恤便直接点名了。

    “秦伯!”

    不知是故意的,还是随便一点,脸色微红的赵无恤指着排位比较靠前,一直滴酒未沾的秦伯盘,大声说道:“寡人窃闻秦伯好音,而秦人的缶器更是一绝,今日宴飨,请为寡人击缶!”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1116章 对酒当歌() 


    缶,也就是类似于瓦片的打击乐器,虽然看上去很简陋,但却是秦人的最爱。秦伯盘也不例外,平日没事就会把玩把玩,但是可今夜,他却万分不想拾起手边的金击。

    “请秦伯为寡人击缶!”

    赵无恤的声音再度传来,相比之前又加重了几分,这不是商量,不是请求,而是**裸地命令!既是大宗之主对于小宗的命令,也是伯主对盟邦的命令。

    秦伯盘面露难色。

    在秦伯看来,他身为大国诸侯,这众目睽睽之下,公然为赵无恤击缶,如同其奴仆乐官一般,传出去实在是太伤尊严了,他从小到大何曾受过这种气?想要不从,但是话到嘴边,却又迟疑了。

    伯主命诸侯歌舞奏乐,其实是有先例的,当年晋平公继位时诸侯朝聘晋国,众人便在堂下为晋平公表演歌舞,当时齐国的太子因为舞蹈与诗词不应和,被晋国执政中行偃认为是“有异心”,齐天子遂仓皇逃归齐国,差点引发了晋齐战争。

    因为不论诸侯在自己国家里多么尊贵,在盟会时,他们都低伯主一头。如今赵无恤初为霸主,其势正盛,其心正傲,而黄池驻扎着万余赵军,矛尖都顶在众诸侯身后呢,试问谁敢在赵国的地盘让他觉得自己“有异心”呢?

    想到在雍都每日以泪洗面等待自己的夫人,想到自己还在赵国为质的儿子,秦伯盘终于还是胆怯了,没敢当众翻脸,只能乖乖拾起金击,一手按着缶,一手等候赵侯的号令,想随便敲上几下草草了事。

    然而天不遂人愿,赵无恤可不想轻易放过他,其目光再度扫过诸侯:“只有一个缶声,是不是有些单调了?”

    这一下,众人都知道赵侯是认真的,而不是随口说说。想要在这个场合里讨好赵无恤的人太多,刚刚被抬举成淄川伯的齐公子瑁自愿出来为赵侯吹笙,吴国太宰伯嚭素来号称多才多艺,他也愿意为赵无恤鼓瑟,加上秦伯盘的缶,一个临时的乐队便组建完毕。

    有乐自然就少不了舞,巴国使者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愿意为赵侯献舞。

    巴国历史悠久:“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太葜即上古时代的伏羲,后照为巴人始祖,巴国世居西南,但离中原并不远,顶多在汉水流域。他们在夏代是“巴方”,殷商时是“巴甸”,向殷商纳贡,因为内乱,君位空悬,便被周人派了位姬姓的公子来做了国君,从此开始了姬姓巴国的历史。等到殷商倒台时,巴国参加了周人的同盟,在牧野之战里充当前锋,作战英勇,“前歌后舞”地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

    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然而在平王东迁之后,巴国已经和中原断了联系,稀少的周人遗民也被巴族同化,崇拜白虎,用柳叶剑。五百年来,他们只是跟秦国、楚国有些来往,再未参与过诸侯盟会。

    然而在赵国降服秦国,控制上洛地区后,无缝不如的赵国商贾才重新找到了这个国度。春秋末期,巴国的主体依然在汉水中游,也就是后世的汉中安康一带,还没有被楚国逼得远走川东,距离上洛并不算远。

    这是巴国五百年来第一次被邀请参加中原盟会,他们商量后派了一位会说秦国方言的武士前来,性格淳朴的巴国武士在这种场合里十分兴奋,见赵侯有雅兴,便主动出来献舞。

    赵无恤很高兴:“东南西北,中夏四夷济济一堂,真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这一下,乐与舞都齐了,只缺一首好诗,来为这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