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指着石头山和金陵山之间的那小邑,煞有其事地说道:“是故臣用望气之术一看,再演算此地的方位后,便知此乃王气!”

    “王气?”

    白公胜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子置往日聪慧机警,却为何如此糊涂,偏信卜筮?若是此地真的有王气,修建了此邑的阖闾为何会在战场上被人砍了脚趾而死?夫差又为何会身死国破,社稷覆灭,为天下笑?若是这王气应的是东南方的勾践,勾践已主动去除王号,甘居赵、楚之下了,如此说来,这所谓的霸王之宅,又应在谁身上?”

    高赦呵呵一笑,拱手道:“主君才是一叶障目,未见泰山啊,这王侯的紫气,还有这霸王之宅,当然是应在您身上了!”

    ps:晚上还有一章

第1169章 自古谁能辨忠逆?() 


    “臣不单会望气,还能识人面相,当初臣来到淮南,先隐匿于街巷,待主君路过时,窥探主君容貌。却见主君面丰耳正,双臂修长,须直而密,鼻梁如鸟喙,此乃凤颜,嘴阔有力,神韵内收,精气极旺,有气吞山河之气魄,此乃王侯之相也。主君的面相,颇似当年的晋文公,虽然前半生多有坎坷,但后半生当顺风顺水,尊贵无比!也因如此,臣才愿意投入到主君幕下效犬马之劳。”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今日主君又途径此地,见紫气西来。要知道,这冶邑除却风水极佳外,虽然看上去很小,但主君请看,大江当其前,西有石头山为屏障,东有金陵山为倚重,凭高据深,形势独胜,是作为都城的好地方!君乃游凤,恰遇霸王之宅,这不是巧合,是昊天的安排啊!”

    高赦在滔滔不绝地蛊惑着白公胜,但白公胜似乎不为所动,冷笑道:“子置,以你的谋略,当不至于劝我学当年周携王起兵自立之事吧?”

    周携王是周宣王次子,在骊山之难后周平王东迁,他却留在宗周,自立为王,与周室分庭抗礼,造成了两个周王并立十余年的局面,最后被晋文侯所杀。

    白公胜不是傻子,虽然他坐拥淮南、群舒、丹阳三四十万人口,水陆兵卒三万,但相对于整个楚国而言,依旧十分弱小。更何况他的地盘北有强赵,东南两面有勾践,在这里割据自立,无异于四面受敌,自寻死路,若是高赦用这么漏洞百出的计谋来劝他,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

    “汝究竟是何人,竟欲置我为死地!”

    白公胜的剑应声出鞘,横在了高赦的脖颈前。

    谁料高赦面对闪烁寒光的利刃,却浑然不惧,反倒向前走了一步,笑道:“臣的心是红是黑,主君莫不如亲自剖开看看?但臣就算要死于此地,也得将话说完。若是单凭淮南,自然不可,但若主君成了楚国的王呢!?”

    白公胜一愣,高赦却已经抓住机会说了下去。

    “郢都捱不过国人对主君的爱戴和敬仰,不得已召主君入郢为左尹,倘若主君以为这样便是顺利推行淮南的新法,那便大错特错了。主君想必早已认识到,郢都的贵人们已经腐朽不堪,依附在楚国身上喝了几百年血,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手头的利益又岂能说放弃就放弃?主君入郢后,必然会面临重重阻力,与芈姓贵人们起无数冲突,若是闹大了,令尹也不得不在主君和楚国的亲贵之间做抉择,到时候,变法一事必然功败垂成!”

    “楚国的朝堂,已经从头到尾烂了,唯独淮南这片枝叶在主君主事下还是崭新的,倘若主君能移花接木,取而代之,成为楚国的王,如此方能让楚国重现生机!”

    白公胜将剑收了,沉吟不语,高赦继续鼓动道:“依臣看来,主君不如借口献俘,带着大军归郢,然后伺机控制楚王,尽杀楚国旧贵,再逼迫令尹、司马行废立之事,正式称王。主君本来就是故太子之子,楚平王嫡长孙,既然昭王一系幼弱无能,主君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何不可?如此一来,则楚国内外均为主君之壤土,可以做的事情,岂不是比区区县公、小小左尹更多?”

    “到时候继续以江汉为基础,推行新法,同时开始经营冶邑,在这里建立一个陪都。这冶邑外连江淮,内控湖海,舟车便利,田野沃饶,实为东南要会,经营四方之本,到时候郢都为头,冶邑为尾,整条大江乃至于江东越国都将为主君所有。也只有整合南方,主君方能与赵侯平起平坐啊!到时候西引荆楚之固,东集吴会之粟,以赵国之强,也不敢贸然行兼并之计。”

    白公胜缄默良久,左思右想后,依然对高赦的计策嗤之以鼻,认为风险太大。

    “按你所说,纵使侥幸成功,楚国至少要陷入数年大乱,赵无恤哪能如此好心,给我留出如此长的时间?到时候兄弟阋墙,外辱已至,我便是楚国的千古罪人!”

    他的声音很大,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何况我王孙胜之志,仅仅是做一位如同孙叔敖一般的好令尹,让楚国恢复强盛,而不是要做居心叵测的斗椒!”

    斗椒是楚国最大的公族“若敖氏”的族长,若敖氏的斗、成两家世代为令尹,几乎控制了楚国上下权柄,以至于楚庄王继位之初只能装作荒淫无度,三年不飞,三年不鸣。其中斗椒在楚庄王九年杀死政敌司马蔿贾后,知道楚王必然不会姑息他,遂率若敖氏族人发动叛乱,企图颠覆王权。叛军人多势众,席卷小半个楚国,斗椒也身先士卒,他的箭矢都射到楚庄王车上了,但最终被楚庄王镇定自若的指挥击败,若敖氏族几乎尽灭。

    自此之后,楚国的公族被赶出了权力中心,令尹、司马开始进入王子王孙更替担任的时期,但公族贵族们离开朝堂后,却在地方扎根,楚灵王虽然试图翦除却失败,楚平王靠着地方贵族的力量夺得王位,开始纵容他们,遂成尾大不掉之势。

    白公胜这是在表示,自己绝不会行叛乱之事!

    他揪着高赦的衣襟,厉声勒令道:“今日的谋逆之计,我左耳进右耳出,汝不可再言,否则,我手里的剑决不轻饶你!”

    “唯……”高赦本来就没指望一次就劝成功,能在白公胜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便已不错,索性见好就收。

    高赦退下后,白公胜站在江边,一会儿看着潺潺江水,一会儿又掉头看看夜幕中被两山所夹,龙盘虎踞的冶邑,心里思量开了。

    纵然他口口声声说要效仿孙叔敖,但要知道,孙叔敖生前极其简朴,死后,其后裔也只得到了江南的一小块卑热之田为封地,与孙叔敖的功绩颇不相符啊。

    但当初若敖氏若能成功,现在坐在楚王位置上的,还指不定是谁呢……

    于是到了次日一早,在白公胜上船启程前,他对当地的僚吏下令道:“此地已非吴地,当更改吴国时的城名,自此以后,此邑,就命名为金陵邑!汝等需扩建墙垣,将金陵经营成丹阳之地的主邑!”

    听着这番命令,站在一旁的高赦似笑非笑。

    其实昨晚他的那番话,白公胜是听进心里了,这位王孙本就不是一个忠臣,否则早就提剑将高赦砍了,哪还用等到下次?

    以他的急功近利的暴躁性格,也做不了不求身后功名的大忠孙叔敖……

    高赦希望,白公胜带着一份希望兴冲冲地西去,在郢都遇阻后,会考虑考虑自己的建议……

    ……

    到了四月份时,白公胜已经抵达郢都,他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在万众欢呼声和楚国贵族们的冷眼旁观中,正式成为“左尹”,助令尹子西处理国政,开始进一步推行“新法”。

    于此同时,勾践派出的使团,也跨越千里抵达了邺城,他那去王号,请求改封的意愿,也呈现到了赵无恤案几面前……

    ps:关于金陵一名的由来,里沿用唐代的《建康实录》记载“楚威王因山立号,置金陵邑”,而不是秦始皇埋金的传说。

第1170章 尺蠖之屈() 


    “勾践行事阴险而无耻,小子甚为不齿……”

    赵恒如此说着,一边抬眼偷看父亲赵无恤的表情。

    自打从成周归来之后,赵无恤开始长居邺城,一直以来经常在他亲征时镇守国都的太子赵恒便得到了解放。上个月赵无恤令赵恒代替自己巡视邺城周边的十二乡,增长见识,了解民生,如今赵恒刚归来没多久,赵无恤便又在处理政务时让他旁听,并时不时加以考校。

    君侯夫人乐灵子和太子太傅子夏都喜上眉梢,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君上在培养太子,毕竟他已经年满十六,距离及冠成人不远了。

    这一日,邺城长乐宫日居殿内,一场家宴之后,赵无恤让夫人和儿女们都退下,独留太子赵恒一人,询问他对于越君勾践去王号,请求改封一事的看法。

    在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勾践一些猥琐行为的不齿后,赵恒又道:“但既然越国主动服软,自称大禹之后,奉父亲为伯主,愿意归化于礼乐,这份心思不可断然拒绝。以小子看来,莫不如顺水推舟,让越国继承吴国的爵位,以勾践为越伯,何如?如此一来,赵国对江北的占领也能稳固,免得两国隔江对峙,反倒给了楚国机会。”

    “吾子的见解不错。”

    虽然赵无恤听得出来,这段问对,必然是被赵恒之师子夏猜到,给了赵恒一些指点,但能说到这份上,已经让赵无恤比较满意了。

    但总体而言,这种想法依旧太正,少了几分权谋者应有的机变,太子还是得多看多学啊……

    于是赵无恤便让笔吏上殿,起草文书。

    “予一人闻,自云梦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有扬越、有干越、有瓯越,均为荆蛮所并,百不存一。唯于越独存,有城郭垄亩,颇似中原。越君勾践,本为大禹之后,虽蔽在海滨,然心慕中原,愿去荆吴之僭号,归化于周室。其赤忱之心不可轻慢,册勾践为‘越侯’,承继大禹血食,为南方夷越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