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让这口号的杀伤力大为削减。

    从这点看,只要无恤拿下了大野泽周边,处理好民生问题,那盗跖便再无复起的可能,因为流寇注定会被国人唾弃,被历史淘汰。

    最后,阚止好奇地问道:“不知司寇最初送去的那份手书里,究竟写了什么,能让柳下跖态度转变如此之大。”

    “无他,我与柳下跖其实极其相似,他是柳下氏野合私生的庶子,入鲁城后受尽三桓白眼,最后被季氏驱逐,不得已而落草为寇。而我也是赵氏庶孽,十多年来受尽冷遇,一朝雌飞,却被奸佞嫉妒之徒构陷,如今也漂泊在外。大概是我信中某句话刚好让他动心了罢,唯有庶孽子,方能理解庶孽子的处境和雄心……所以不管真假,他目前至少放下了对抗的姿态,愿意尝试着与我合作一番,若是合适,说不准还能一同对付共同的敌人,做一番事业。”

    阚止尝试着追问道:“什么话?”

    无恤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卫国对晋的背叛,其实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卫侯元自觉在荧泽之会上由晋国卿大夫主盟,吃了亏受了辱,窝了一肚子气。晋国对卫的苛刻由来已久,和齐侯对他的亲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于是他回到濮阳帝丘后便打算叛晋投齐,只是齐国初败,再征兵作战得到第二年,所以才隐忍了下来。

    谁料一忍,便是一整年的时光。

    所以当齐国攻夷仪的消息传来时,卫侯是欣喜若狂的。

    但他又担心大夫们反对,因为卫国的卿大夫与晋国利害关系牵涉极深,卫人的庄园和晋国占据的淇澳之地犬牙交错,当年的孙行林父甚至带着土地直接投晋,至今都没索要回来。

    卫侯元无奈,只得再度请教在荧泽之会上帮他保全了脸面的大夫王孙贾。

    其实卫侯虽然偶尔精明一回,但才干只是平平,他因爱好男宠而多猜忌,且脾气暴躁,待民众昏乱无道。卫国之所以在他继位后国势稳固上升,是因为他和齐侯一样,在昏庸无道的同时。也有知人善任的一面。有孔圉接待宾客(就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文子)。祝佗管理祭祀,王孙贾统帅军队。这便是如今拉动卫国的三匹骖马和服马。

    机智多谋的王孙贾生出了一个主意来,他让卫侯停止朝会,搬到郊外的行宫去住。这是当年卫侯元继位之初国内发生判断避难的地方,此举有特殊的含义,于是大夫们十分奇怪,纷纷前来询问是什么缘故。

    一打照面,卫侯的打扮就吓了他们一跳居然穿着军败或者国丧才穿的素稿素冠!

    在这诡异的气氛里,卫侯便把去年荧泽之会上,所受晋国人的侮辱和不平等待遇告诉他们。面色戚戚地说:“寡人深知有辱社稷,对不住先君康叔、武公、文公,无颜再占据君位,二三子还是改卜太子为嗣君,寡人愿意避于新台。”

    大夫们都愣住了,国君撂挑子不干了,这算什么事?

    他们深知这位男女通吃的国君看似糊涂好色,实则精明着呢,这二十多年来的权臣们。不都被他收拾了么?何况和宋国的婚事好容易软磨硬泡定下来,还指望着那边将公女嫁过来呢,这边的国君却公然退位,那该如何是好?总不是让宋国公女转嫁新君吧!卫国现在夹在齐、晋两大国之间。就指望处好和南面宋国的关系,好多一份依仗。

    和宋国一样,卫国虽然大小判断不断。甚至出过石蜡杀君,还有“政由宁氏。祭由寡人”的情况,但一直保持着尊君的传统。卿族虽然强大,还与外国勾结,但却不敢擅权。

    于是卿大夫们纷纷劝诫说:“这是卫国的祸患,哪里是君上的过错?”

    卫侯也本就是假意以退位威胁诸大夫,于是继续说道:“去岁的苛刻盟约也就罢了,可如今还有使更人担心的事,如今齐晋构难,晋国怀疑卫国将叛,于是派行人对寡人说:定要卫国太子与诸卿大夫之子为人质!”

    大夫们迟疑了片刻,虽然对晋人的逼迫有些不满,但还在接受范围内,到时候派庶子跟着太子去新绛为质,他们和晋国六卿多多少少有些关系,对方还能不照顾一二?

    于是便说:“若是此举有益于国,太子应该担当此任,臣下们的儿子岂敢不背负着马笼头和马缰绳追随骥尾?”

    王孙贾在旁冷笑道:“晋人索要的,可是诸大夫的嫡子,而非庶子!”

    大夫们哑然:“真是如此?则过矣……”

    王孙贾又蛊惑道:“不止如此,晋人借口要制作大量兵器甲胄,要濮阳所有的工匠商贾都迁徙到朝歌、邯郸、柏人去,卫的两军和国人也要为晋三军服役,去夷仪填沟壑!”

    大夫们有些愤怒了:“晋人岂敢如此!”

    卫侯戚戚然道:“卫国在宗周时乃是诸侯伯长,晋国僻在戎狄之间,地位大不如我。可自从城濮之战后,卫国放下了文王之后的尊贵,对武王之后的晋国无岁不贡,晋人却屡次羞辱吾等。当年晋文公因为一点小过节,便想鸩杀先君成公,因为周室太医用量不多,幸而未死,但晋人又把我济西之田分予鲁国。”

    “这是旧怨,就说新近发生的事情,几年前的皋鼬之会,晋人为了拉拢蔡国,竟然将这等蔡叔叛逆之余歃血的位次排到了我卫国之前,若非子鱼大夫据理相争,寡人恐怕要受辱了。去年的战事,晋军在卫国横行劫掠,至少有两千余户的人口被掠走,赵氏庶孽子甚至占据了甄城,晋国则公然将此邑划给鲁国。这也就罢了,可现如今,太子,诸卿大夫之子,还有国人、工匠商贾,只要吾等拥有的,全都得去服侍晋国,仿佛寡人已经不再是独立诸侯,而是晋的一个县大夫!”

    卫侯说得义愤填膺,突然起身,去冠,拔出剑将案几一斩为二!

    “是可忍,孰不可忍!此等亡国灭社稷的屈辱,吾等决不能再答应,要依寡人的意思,如今齐国攻晋,不如叛晋投齐!”

    果然是为了这事!大夫们面面相觑,露出了迟疑之色。

    王孙贾圆场道:“莫不如先背叛晋国,发生危险再送人质,何迟之有?诸位大夫思之,若卫国背叛晋国,晋国伐我,会危险到何等程度?”

    虽然不知道卫侯和王孙贾信誓旦旦的晋国“苛刻条件”是否属实,但诸大夫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是一个不愿意,说不准就被被扣上叛国的帽子,所以都说:“卫国虽小,却也是五百乘之国,晋人即便攻打吾等五次,却依旧不可能攻破濮阳,还有能力作战。”

    于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公议便有了结果,卫国下了背叛晋国的决心。九月时,两军五百乘战车、两万余徒卒聚集在濮阳,等待最佳的时机动手。

    根据齐侯先前和卫侯接洽达成的密约,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晋军的动向。

    所以濮南那边,卫国只留了一师之众防守各邑。

    时间到了十月初,在晋国范氏、邯郸氏各自集结了六百乘、四百乘兵卒准备东进支援快撑不住的中行氏时,蓄势待发的卫侯也接到了濮南地区被盗寇滋扰,各邑间交通、通信断绝的消息……(。。)

    ps:感谢书友无尘&公子小白 ,神幻界,九天炎羽 , 柢步末日光 ,楼下的阿黄 ,宅杨 ,czdxh042408 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第400章 引蛇出洞() 
readx;ps:感谢书友天剑舞飘香成为本书堂主,随便扯扯啊成为本书舵主!第二章在下午

    十月初的一个薄暮,卫国濮南地巨野邑城东十来里处,距大野泽最近的一个小里外,田地上稀稀拉拉地散布着些妇人、孩童。

    冬日已至,秋粮早已收走,大部分进了邑中的府库,只有少量藏在庶民们的陶罐里。九月的时候战事又起,男人们被征召去邑里做更卒,甚至被调到了国都那边,只剩下妇人衣不蔽体,孩童蓬头垢面,念叨着征人何时归家。

    正如一手卫地民歌所唱的:“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不过她们首先要保证的,是父亲或丈夫兄弟归来后,不要在庐舍内看到自己和孩子横死的场景,再怎么苦,也必须咬紧牙关渡过这个寒冬。于是此刻便弯着腰在田中、垄上和起伏在野间的丘陵中搜找冬葵等诸般野菜,或者田鼠之类的小型活物。

    大野泽边上多为盐卤地,草丛和灌木不少,豺狼所嗷狐狸所居,没有太多人家和田地。为防遇到野兽,妇人们各带了武器,俱是些农家常用的耒耜之类。她们一边带着孩子细心地在野上搜寻野菜,一边时而起身抬头,警觉地向四面望上一望。

    这一带已经接近盗寇的活动范围,今年开春时他们才来抢过一波,那可怕情景和带来的伤痛犹在记忆中,不少人家的妇人还被抢了去,受尽侮辱后生死未卜。

    然而自从北边鲁国西鄙来了位“赵小司寇”后,沿着湖岸修建起了亭舍和烽燧,加上不时一场反击,盗患似乎有所减轻,卫国巨野邑的民众们也沾了光,过了个较安稳的秋天。

    就在妇人们见没什么收获,叹着气就要归家的时候,远处的涂道上却尘烟弥漫。打东边来了一支部队。共百来人,领头的几人单骑走马,剩下的多是衣着不统一,还扛着杂七杂八兵器的男子。且无旗帜,一看就不像邑兵,而是盗贼!

    当然,她们没有发觉,队伍后面还跟着行伍整齐的十余徒卒。正好将盗贼夹在中间。

    妇人们顿时大惊,虽然盗跖不鼓励杀伤和暴行,但无监督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得了?往常每逢盗寇袭来,她们都没少遭侵犯,此时看到路上有大队人马行近,顿受惊吓。孩子纷纷躲到妇人们的身后,妇人们亦惶恐害怕,有的护子心切,抱起孩子便往里中跑去,有的则按着孩子伏身野中。希望能不被来人发现。

    然而那支“盗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