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自笙窦的邑司马石曼一边扶着胄躲避箭矢,一边焦急地大声喊叫,直到见公孙驱已经失去了反应的能力,这才跺了跺脚,大声呼啸,将接过了指挥权。

    这之后,卫国人发动了一次反击,石曼将能收拢的兵卒部署为冲阵。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地方:戟盾布设在外层,足以防备四面射来的箭雨,而弓箭布设在里层,寻找一切机hui向周围反攻,他判断伏击者人数也不过千余,绝不会比他们多。他还任命了部分人斩除草木,从侧面广开道路,以便于转移。

    然而战局变化极快,前军是遭到弩箭攻击最密集的地方。大概在半刻连续不断的激射后,弩机的扳动声终于停了,地上已经尸横遍野,卫国人损失了三四百人。其余几乎人人带伤。

    然而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边,卫师狭长的中段被从林中冲出,持剑盾的武卒拦腰截断。盗寇们则在掷矛兵的率领下从后方的各个阴暗处嚎叫着冲向了后军。

    冷bingqi时代,甚至是直到一战、二战时。近程的刺刀搏杀依然是决定许多场战役胜负的重要方式。

    石曼就是这时候战死的。

    当老司马一剑杀死一个衣衫褴褛的盗寇后,一转身。田贲那迅捷的尖矛猛地掷出,刺向他的喉咙。他瞪大眼睛,奋力闪开并握住矛柄,用尽全力才让它仅仅擦破了皮肤,当他把手放在脖子上的伤口上时,鲜血从指间流过。

    又一个持矛和藤盾的敢死之卒哇哇大叫着冲了上来,这次石曼抓住他的手腕然hou扭过他的胳膊,矛与盾掉在了地上,石曼高高举起青铜剑,正要朝那人柔软的腹部斩下!

    但他的手指突然变得僵硬笨拙,他已经无法挥剑了。

    田贲再次站在他面前,他双手各有一矛,分别刺中了石曼的腹部和胸口,当他的手连带短矛抽回来时,它刺向的地方只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血窟窿,鲜血潺潺流出,红得发黑。

    石曼跪在了地上,他摸索着找到了另一个矛柄,试图拔出却无能为力,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每吸一口气都使他感到胸中痛苦。

    身后,一件重重落下的钝器砸碎了他的肩胛骨,他哼了一声倒在了血泊中。

    他没有感觉到下一次攻击,降临的只有无边寒冷……

    ……

    赵无恤骑在马上,也只有在对此习以为常的武卒中,单骑的地位才会高于行动不便的战车。可其他地方却不是这样,若赵无恤要观兵曲阜,为了让鲁人士大夫们不鄙夷他,他还是得跳下鞍鞯,老老实实登战车耀武扬威。

    啪踏啪踏,他操纵着马儿,迈着征服者的步伐走到了死伤惨重的卫国残兵中。

    当你见过数十次一百次惨烈战事后,心里残存的那份怜悯也会渐jian消退,他现在早没了两年前在成乡的患得患失,还有脆弱。

    青铜与鲜血,这时代的战与和永yuan少不了这两样东西,虽然无恤很想把前者换成镔铁。

    这场卫人坚强却无用反击的指挥者,笙窦邑司马石曼,死于两柄致命的短矛,它们直接从腹胸穿透而过,一看就知道是下手狠辣的田贲手笔。石曼身被数创,却尤自死战到了最后,这点燃了部分卫国人的斗志,给赵无恤的兵卒造成了百余伤亡,自身却也死伤过千。

    其余卫卒统统缴械投降,只有数百人逃出了树林,不过外边的战马嘶鸣声预示着他们前途未卜。再过不久,大概就会被虞喜拴在索头绳上牵将回来,或拴着勒起淤血的手腕,或拴着滴血的首级……

    公孙驱大腿中了一箭,此时虚弱地缩在车后,冠歪在了一边,手紧紧抓着浸透鲜血的土壤颤抖不已。

    “的确是卫国师帅,公孙贵胄?这倒是条大鱼。”赵无恤对那位战死的邑司马满怀敬意,对这个苟且被俘的卫国公孙却视若无物。

    不过,他依旧下马,言语亲切地安慰他,让人将他安置妥当。

    因为公孙驱接下来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他的职守,他的身份。

    “子我。”赵无恤呼唤跟随身侧的佐吏。

    阚止在阚邑时也见识过盗跖之徒攻城的景象,但城外的尸横遍野依旧与他有一墙之隔,之后目睹的零星战事都是小打小闹,哪像这场屠杀一般的战事一样,胜的简单粗暴,胜得对方一点脾气都没有。张孟谈的智计,赵无恤一手练就的精兵结合,敌人再顽强的反击也会变成土鸡瓦狗。

    据说孙武子曾讲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对这一点,他算是信服了。

    此刻听到赵无恤传唤,他才猛地从满地的血泊里反应过来,匆匆趋行至跟前,拔掉翻倒在地的车舆上那些深深扎着的箭矢后,铺展开纸张和笔墨等待记述。

    “传令冉求,时机已到,可以驱使群盗围攻巨野邑了。如承诺所说的,城破后分给盗跖一些粮食衣物,乃至于钱帛,但不准他们肆意劫掠。其余零散各处的武卒立刻和统领的盗寇分离,双方要在卫国民众面前合力演一出武卒驱逐盗寇,解救濮南黎民的大戏来,一切破坏都要归到盗寇头上,一切建设和善政都要以我的名义来实行!”

    无恤看了周围的卫人一眼:“再让随军的军医官扁鹊之徒子豹给公孙驱疗伤,一定不能让他死掉!随后吾等收拾战场,让武卒换上卫人的旗号甲衣,再筛选部分愿降的卫卒来,共同装扮成溃败逃回的卫卒,胁迫公孙驱领着吾等撤退到历山卫军大营,还有濮南剩余的三邑而去,则大事可成也……”(……)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网,无弹窗!

第404章 攻敌所必救?() 
“噼噼啪啪”,龟甲在火燎灼烧时发出了轻微的破裂声,披头散发的祝鮀闭着眼睛聆听这鬼神在耳边低语的声音。∽↗,

    正所谓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祝鮀是卫国太祝,掌于祝辞,遇有大事巨变时,祈求鬼神保佑等事,因为他擅长占卜,所以偶尔代替太卜之职,为君主行龟策之事。

    卫人承袭了不少殷商的文化,对龟卜十分看重。

    春秋之际,麟、凤、龟、龙,被谓之四灵,子路曾问学于孔子,为何占卜以龟甲最佳,孔子答:占卜就像是一个幼稚的小儿遇事都想问一个为什么,也许他首先会去找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在小儿看来一定是经验丰富的人。人们占卜时首选龟甲,是因为乌龟的寿命最长,它博古通今,无所不晓,那有疑问时不问乌龟又能问谁呢?

    所以卫国府库里的龟甲都选用濮水里的大龟,灼烧后的卜甲上点缀着烫烧成的小孔,小孔周边有因高温造成的细密裂隙,这些纹理也是天帝鬼神在听到祈愿后留下的神秘符号,它们的脉络走向和邦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也许会决定卫国的走向,它们或决定着战争,或决定着媾和,或决定着迁都,或决定着收成是否风调雨顺。

    此时,待火燎移开后,祝鮀又不顾龟甲上残留的灼热,用指尖轻轻抚摸。

    “龟甲烧焦了,下臣卜得此行若贸然前进,不吉!”半响后。祝鮀垂下了眼帘,向在一旁焦急等待的卫侯元汇报占卜的结果。

    “不吉?你说寡人率军经过中牟邑。进攻邯郸氏的领地不吉?”

    随着年纪见长,卫侯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他讨厌忤逆自己的人。

    现在是十月中旬,距离齐人发动夷仪之战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据说如今在双方付出数千伤亡后,外郭已经被攻破,只剩下内城还在死命顽抗。

    只要继续围攻一段时间,齐人便胜利在望,拔除了夷仪,晋人在大河以东便再无据点,卫国北境也会摆脱他们的威胁。

    但晋国毕竟是老牌霸主。六卿虽然各自为政,但哪怕仅仅是两卿或者三卿合力,也足以对抗齐国!像卫国这种小邦,能和随便一卿分庭抗礼便不错了。

    经过中行穆子改革后,中行氏车兵少而徒卒多,中行寅在东阳之地集结了三百乘战车,一万多人在大河西岸,可对岸却是齐国陈氏的万余族兵守着,所以他们无法渡河驰援。

    中行寅向国内呼吁支援。中行的亲家邯郸氏自然不能无视之,他们的三百乘战车,九千徒卒也正在离开邯郸,开往了那一带。

    作为中行氏的盟友。范氏则是车兵多而徒卒少,他们在朝歌也集结了六百乘战车,总计万余人正欲北上。却被卫国十日前的突然叛晋打乱了计划。如今只得停留在中牟邑,与卫国的左右两军对峙。虽然卫国的战车不多,仅有五百乘。但徒卒的兵力却多达两万。

    中牟的邑宰佛肸虽然是赵氏之臣,但早已投靠了邯郸氏,休戚与共,所以竟能和赵氏的敌人范氏合兵自保。

    在帮齐人拖住了范氏后,卫侯尤不满足,他还准备北上去邯郸一带。这是一个冒险的军事行动,可却暗合兵法上“攻敌必救”的道理。到时候,说不定能逼得邯郸氏回师,那样一来,齐国在夷仪的压力顿时会减轻一半。

    但就在卫人占卜经过中牟如何时,龟甲却烤焦了,这是不吉的征兆。

    臣下们都劝卫侯说,不如停留在此地,不要远离卫国太多,如今已经为齐人拖住了晋国太行以东三分之一的兵力,已经仁至义尽了。

    “够了!”

    卫侯元却阴着脸斩钉截铁地说:“范氏和中牟合兵六百乘,卫国的战车只有五百乘,但有寡人在,也相当于一百乘,这就相等了,何惧之有!欲成大事,焉能不冒些风险?”

    于是卫国左右两军便经过中牟,范氏之兵则在城外摆开了架势,想要进攻卫人。

    但多年前因为与卫侯交恶而逃到中牟寻求庇护的卫人褚师圃却劝谏范吉射道:“卫国虽小,但他们有国君在军中,定然士气高涨,加上绝晋的理由充分,国人都有君辱臣死的心思,恐怕不能战胜。”

    “若是卫人北上,夹在中牟和邯郸中间,不单吾等无法顺利北上,邯郸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