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鞅愕然:“为何?”战胜于疆场,为宗族扬名。然后在国内获得更大的权势,这是他在这场战争里渴望的事情。

    “因为物极必反。”

    下宫之难的阴影从未远离历代赵氏家主。赵鞅眉宇一跳:“你且细细道来。”

    阳虎扫了一眼大帐内对他敌视的赵氏家臣,还有笑而不语。任由他表现的赵无恤,知道自己的去留、生死、乃至于未来在赵氏内部的地位都决定于之后说的话。

    “我虽然是鲁人,却听说过鄢陵之战的事情,当时新军佐卻昭子(卻至)才学卓越,多谋善断,果敢刚毅。他以一己之力劝说诸卿与楚交战,又在战前指出了楚国二卿相恶,楚卒师老,郑卒陈而不整,附从的蛮兵阵列无序,各顾其后,莫有斗心等六个弱点。在战时,又三次靠近楚王驾前,出尽了风头。战后,卻昭子在出使成周时夸耀鄢陵之战全然是自己的功劳……当是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卻氏盛矣,在晋国乃至诸侯间都威名远播,可结果如何?“

    赵鞅口中有些干涩,那段历史他自然是清清楚楚的:”卻氏太过强大显赫,惹了国君,乃至于诸卿的嫉恨。于是晋厉公与栾氏、中行氏共灭之,卻昭子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昨日辉煌一朝而灭,连封邑温地也变成了赵氏的领地,莫之哀也。“”然,此番赵氏与晋国诸卿,尤其是知氏、范、中行的关系并不佳,任何举动都会影响到局势,此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司寇横扫卫国濮南地的功绩已经足以让人侧目,但这是以晋、鲁、曹三国惩戒卫候的名义占领的,名正言顺。且距离晋国新绛尚远,触及不到诸卿利益,他们虽然羡慕,但不会引发太大动作。”

    “其后,中军佐诱四万齐军南下,前后消耗、杀伤、俘获共万余人,让齐人丧师于雪原。此战以少胜多,足以震撼诸卿。但击败齐人对彼辈也有利,所以只会让他们忌惮赵氏,心生畏惧而不敢轻易得罪,甚至能让骑墙的卿大夫考虑逢迎强者。”

    赵鞅和赵无恤对视一眼后颔首道:“然。”

    “可若是像中军佐想的一样,生擒齐侯,押解回国,让晋君和诸卿好好观摩赵氏一战之威,莫不是想让他们和秦邑大夫一般膝行相迎?这是为虚名而故意刺激诸卿,到时新绛朝堂便会震惊:赵氏不过动用了三分之一的族兵,外加西鲁的力量,竟能击溃齐国主力,俘获大国之君,这会让晋侯和诸卿觉得,赵氏的力量已经太过强大了。”

    “若换了我,我一定会想,赵氏今日能俘获齐侯,明日是否会俘获范吉射,中行寅乃至于知伯,晋侯?虎恐怕到时候,这几家会联合起来对付赵氏,一如他们曾攻击卻昭子一样。俘获齐侯,至多能逼其割地,赵氏本部与齐国无接壤,到头来只会便宜了范、中行。外敌一去,内乱便起,赵氏如今可做好应对之策了?总之,此事于赵氏无益,反倒有害。“

    阳虎毕竟是在鲁国政坛摸打滚爬过的,对这些贵族卿大夫的嫉妒心思最是了解不过。他当年利用这些心态执掌了鲁国权柄,又被赵无恤利用同样的事情扳倒。怎会不吸取教训?

    无论阳虎以前做过什么,这番话的确是站在赵氏的立场上分析的。于是赵无恤也站出来同意此言:”然,过犹不及。“

    赵鞅听了劝,觉得此话有理,对未能生擒齐侯也不再惋惜。

    正如阳虎所说,赵氏现在还只是一国之次卿,若是太过张扬,远远盖过了执政和国君的风头,反倒不美。经次一役,已经给在风雪里挨饿受冻七八天的齐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少一年内,齐侯是无法再度兴兵了,有公子阳生捏在手里,齐人对西鲁的威胁大大降低了。”既然如此,那吾等携带数千俘虏,也不便追击,就此放过齐侯也罢。再让人速速甄别,将其中的士大夫挑选出来隔离关押,加强秦邑防务。省得齐人反扑回来,至于南方……“

    赵氏已经赢得了北方战线,可南方欠收拾的卫人依然在顽抗,据邮无正回报。狡猾的王孙贾在击败曹军后领兵试图东进与齐人夹击赵氏,可此时却接到了齐侯撤军北返的消息,于是谨慎的他果断放弃了辎重。跑回濮阳龟缩,刚好躲开了邮无正的五千精兵拦腰截击。

    卫国丢然丢了濮南好几个邑。但两万卫卒相当于在大河两岸武装游行了一番,损失不超过千人。所以现在不打亦不降,还在观察形势。

    齐国人虽败却未伤筋骨,尤其是夷仪仍然在他们手中,牢牢握着战争的主动权。陈乞击退了中行氏渡河的举动,他对齐侯生死漠不关心,似乎一手交给了儿子,赵无恤在南方的胜利居然没有影响到夷仪局势。

    而赵氏,虽然以千人伤亡的较小代价大胜一场,但兵力依然不足。飘落的风雪没有甄别齐人和晋人,对他们有同样的杀伤,长满冻疮的伤员挤满了营帐,还有关押俘虏的围栏,各种病症最喜欢挑人口集中的兵营爆发,所幸有扁鹊正带着弟子为他们诊治。

    赵兵目前需要休息,至于休息过后……

    “齐人已经被吾等打怕了,如今莫不如北守南攻,略地卫国,非得逼迫卫候降服为止!”

    ……

    等众人告退后,赵鞅却让身边谋臣之首的傅叟,以及赵无恤留下。”汝等觉得,阳虎此人如何?可否能为我所用?“

    方才阳虎的一番论述,赵鞅是极为欣赏的,大有启用此人的意思。赵无恤看了一眼傅叟,礼貌地鞠礼,请他先说。

    于是傅叟断言道:“阳虎虽然有才干,但此人不可留也,不如杀之!”

    “为何?”

    “下臣可不是嫉贤妒能,而是阳虎此人不能信任,他曾言,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无论是侍奉季氏而欲杀季孙斯,还是逃归齐侯而乘着请平的机会出卖东郭书,都是如此。总之,虎善窃人国政,若是君上起用,恐怕不能轻易收其心,赵氏反将受其乱……

    他咬了咬牙道:”若是妄加信用,待他尾大不掉,恐怕又是一个中牟佛肸!“

    佛肸,是赵氏的中牟宰,却在成为一方镇守后投靠了离中牟的邯郸午,仿佛成了邯郸名下的属邑,其城池广大,人口数万,兵卒两千。赵氏受到知、范、中行的掣肘,加上中牟也没有明确谋叛,在太行以东没有动武解决此邑的机会,所以一直拖到了如今。

    这是让赵鞅不太痛快的事情,傅叟此言在于提醒他,阳虎和佛肸一样,都是有才无德,以背主为己任的人,哪怕是杀掉,也好过任用。

    赵鞅犹豫了,他的目光转向了赵无恤:”无恤,你与阳虎相斗多时,如今虽说和解了,但你仍是最了解他的人,你觉得呢?“

    赵无恤思索了起来,仿佛在斟酌用词,最后他笑了笑道:”虎,治国之英才,乱国之桀雄也!“(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男儿行小说谜145,神幻界,柢步末日光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订阅,求推荐,求月票!

第431章 营中有变() 
ps:感谢书友药瘾男成为本书堂主!另外明天临时有事,所以还是两更,三更改在周日了”虎,治国之英才,乱国之桀雄也!“

    赵无恤一直觉得,阳虎,是治理邦国的贤才,也是祸乱国家的桀雄,他从一个小小家臣凌驾了鲁侯和三桓,孔子也得仰其鼻息,入齐后又闹了个大新闻,骗了齐侯的爱将东郭书作为投名状降了赵。,

    之前无恤之所以阴了阳虎一把,是顺势而动,两人并无仇怨。但阳虎因为无恤这一推手在鲁国倒了台,虽然在五父之衢受无恤不杀之义,但他可不一定领情。然后在那日重逢,无恤向阳虎敬酒赔罪后,阳虎却极其识时务地将那份怨念藏了起来,这几日除了极尽其能地想在赵鞅面前表现才干外,还将赵无恤也当成主君般示好。

    “鲁国北鄙有俗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说的便是虎这样的人。当初还想凌驾小君子之上,终究自食其果,见逐于鲁,见疑于齐。虎如今除了赵氏,已经无处可去,还望小君子看在当年初入鲁国时,虎曾帮衬过一二的份上,能收留我,虎必世代为赵氏隶臣!“

    单单一个赵氏,其实力已经不下鲁国,若是能给阳虎一份比鲁国更大的舞台和功业的话,两人的恩怨倒还是有可能淡化的。

    何况不能彻底消除那又如何,无恤要做,便做叫阳虎又惧又怕的主君,让他心存忌惮反倒是件好事。

    冤家宜解不宜结,所以对于阳虎,无恤倒是想推他一把。让他入赵鞅麾下,发挥点余热也好。

    所以说完这句话后,无恤又加了一句:”小子也是爱其才而忧其德,然岂不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臣下的贤与不肖,不全在其本人。更重要的是在于为主上者如何驾御。在鲁侯、季氏、齐侯处他或许是乱国之贼,但若是父亲能任而用之,或许能成为强邦之臣。””为何如此断言?“

    无恤心中暗道:“因为我记得原本的历史上就是这样的,阳虎相赵,几至于霸!”

    但他最后却拍了个马屁:”正如其言,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父亲乃是少见的贤明雄主,这世间谁不倾心?也唯有父亲能够压制阳虎。“

    在这个时代。能否吸引人才,个人魅力是占有很大比重的,而赵鞅就是个极具魅力的人。当那一日雪原之战,他挥动大旗开始朝齐人反冲时,连赵无恤也热血沸腾,恨不得作为一个开弓的小卒追溯着那高大背影而去。

    阳虎权力欲强,有野心没错;但赵鞅和赵无恤正好能利用他这一点,让他建功立业。这就好比捕猎时。鹰是凶猛的,驯养得宜。是打猎的好帮手;鸽是温驯的,再怎么努力培养,也不可能让它去抓兔子。

    如今也唯有赵鞅,能驯服这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