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这首《卫风。氓》和他与卫侯元的关系出奇的搭配,但赵无恤却听得连尴尬癌都犯了。

    他对同性恋说不上歧视,只是自身无法接受罢了,等会还要靠弥子瑕打开宫城大门,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听下去。同时心里万分侥幸,自己改变了南子的命运,没让她趟进卫国这个污浊肮脏的泥潭里!

    半刻后,弥子瑕终于哀怨完了,他说道:“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亦已焉哉!我如今算是看透卫侯此人了,能善始而不能善终,我若再不为自己考虑考虑,恐怕迟早要被他当做死狗一样摒弃!我今日愿助将军破卫,所求也不多,只望后半生能有个好下场。”

    赵无恤摸着马鞭,轻咳一声道:“连硕鼠都知道从将沉的船上逃离,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弃暗投明,也是一种智慧。子瑕所求我已经知道了,等卫侯束手投降后,新君蒯聩将取代他,自然会论功行赏。”

    “恕小人直言。”弥子瑕依然忧心忡忡。“蒯聩这个人我清楚,从小便德行非常之差,国君请了鲁国的贤人颜阖做他的太子太傅也无法规正,蘧伯玉更是直言,蒯聩是不可管教的,长大后肯定会危害邦国。他虽然现在对将军言听计从,却不是个有容人之量的人啊,若他取代为君,恐怕会掀起一场报复,逼死所有先君之党,蘧伯玉肯定会第一个死,我也逃不过他的毒手。卫国有这样的新君,恐怕还要乱上一阵,将军不可大意。”

    赵无恤微微沉吟,孔圉也拐弯抹角地这样提醒过,这蒯聩无人君之状,破卫后能不能更换一位公子做国君?赵无恤也挺诧异,因为蒯聩看上去还算勉强,难道在国内时真的无法无天,让所有贵族臣民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不过蒯聩若真能几年内就让卫国人对他离心离德,赵无恤反而会更高兴些,卫也好曹也好,他这个人,吃到肚子里的肉,绝对不会再吐出来!

    “勿忧,只要有我在,蒯聩是无法为所欲为的,渠邑会留给你,让你在那终老,无人打扰,何如?”

    “多谢将军!”弥子瑕心里一松,今夜的事情算是商定了,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他,他成功地将老情人卖了个好价钱,也卖掉了卫国的未来。

    ……

    是夜,在弥子瑕的指引下,赵兵趁夜摸向了宫城,弥子瑕再度坐吊篮登城垣,约定好三更时开门,让赵军掩杀进去。

    而此时此刻,卫侯元却对此茫然无知,他将所有事情都交给了王孙贾、蘧伯玉、祝鮀三位肱股之臣,自己一个人抱着酒坐在台上吹着风,还招来了乐官。

    “君上,老臣来了……”

    熟悉的脚步声,乐官抱着琴受招而至,还是那么身形瘦削,十指修长,只是头上已白发苍苍,不若年轻时风度翩翩了。

    我们都老了啊,不比当年……卫侯元见此情形,也不由心中一哀,随即惨笑道:“师涓,寡人就要亡国了,你过来,再为孤奏一曲桑间濮上之音吧!”。

    第735章亡国之音(中:

第736章 亡国之音(下)() 
ps:第三更,四千字大章,好累,求推荐票,求月票!

    师涓,鼎鼎大名的卫国乐师,近几年他大隐于帝丘,可早些年,却是名传诸侯的雅士。

    那是弭兵之会后的和平年代,师涓是风华正茂的卫国乐官。春秋之世,乐官多数是盲人担当,因为当黑暗遮蔽了双目后,他们能更好地辨明音乐。但师涓例外,他双目清明,却记忆超群,听力非凡,曲过耳而不忘,在弹琴方面更称得上“天才”。他年纪轻轻便与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慧齐名,带着那把七弦古琴,当音乐奏响时,能令无数濮阳女子为之倾倒。

    他能写列代之乐,善造新曲,用来替代古曲,谱写过表现四时的乐曲。春有《离鸿》、《去雁》、《应苹》之歌;夏有《明晨》、《焦泉》、《朱华》、《流金》之调;秋有《商飚》、《白云》、《落叶》、《吹蓬》之曲;冬有《凝河》、《流阴》、《沉云》之操。

    师涓将这四时新曲演奏给同样年轻气盛的卫侯元听,卫侯听后久久沉湎于新曲中不能自拔,竟忘了料理国家政务。以至于蘧伯玉忧心忡忡地规道:“师涓谱写的四时新曲虽然发扬了气律的特色,但是这些新曲都是听了让人心神迷乱的靡靡之音,跟风雅等古曲有本质的区别,不适宜在宫廷演奏。”

    卫国内外群臣称得上群贤云集,卫侯也颇有中兴之志,那之后卫侯疏远了师涓很多。他也不以己悲,开始云游各国寻找灵感,间或才回卫国一趟。

    世道渐渐变了,诸侯开始摒弃礼与信,对天子和国君也不再尊重,甚至连祭祀和聘享也怠慢起来,宗姓氏族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卫侯也从锐意进取的青年雄主变成暮气沉沉的昏庸之君,身边的贤人仍在,却只能做泥瓦匠,好让卫国这间大屋子在风雨飘摇中多撑一会。

    师涓也老了,手指的灵敏不如当年,记忆渐渐消退,甚至连留下的乐谱都被蘧伯玉焚毁。蘧伯玉太天真,以为焚了这些新曲就能阻止国君淫乐,但卫侯元的男宠和佞臣却一个接一个。

    连乐官也换了一批人,他们哪是在奏什么雅乐啊,而是更加****荒唐,不堪入目的东西!

    师涓震惊,怒其不争,恨不得自己瞎了眼。

    见卫国宫廷成了这般模样,他没有选择避而远之,而是再度入宫,希望能以修习到极致,不再依靠新奇的曲子劝诫卫侯。然而为时已晚,他跳进了一个火坑,正巧碰上赵军围卫,于是师涓便被一同困在宫城里了。

    被困的日子不好过,尤其是乐官,除了弹背上的琴,他做不了任何事情,加上听力灵敏,所有事情都往耳边涌来:卫人的惧怕,士卒的胆怯,将吏的懦弱,城外接连不断的发石声,瓦砾的碎裂声,众人的哭泣求助声……

    白发苍苍的师涓只能抱着琴挤在人群里,闭着眼默默忍受一切,这时候,他后悔自己生来有如此敏锐的听力,恨不得自己聋了。

    今日受到召见,他不喜亦不忧,穿上一身简朴的麻布白衣,背着古琴前来。再见面时,如今的卫侯早没了刚即位时的意气风发,这位在位三十多年的半百老人衣着邋遢,倚在台榭的栏杆上,手里摇着玉酒杯醉生梦死,大概是希望一觉醒来,城外的赵兵就会褪去似的。

    “师涓,你最擅长识人心,告诉寡人,我是一个昏聩之君么?”卫侯元红着眼睛,昏昏沉沉地问道。

    ……

    师涓犹豫了一会,说道:“君上继位之初,非但不昏聩,且颇有中兴卫国之状……”

    那是二十多年前,卫国的司寇齐豹、北宫喜、褚师圃等四家叛乱,是年夏历六月二十九日齐豹首先发难,以伏兵杀卫侯之兄公子絷,当时卫侯在平寿,闻乱返都,但时局已经失控。在旁边看来,这位年轻的卫侯,恐怕要失国流亡了。

    但卫侯只得带少数人逃至帝丘不远处,面对叛军的威胁,他却不慌乱,而是机智地联络齐侯杵臼,得到了齐国帮助,随后派人返回帝丘说服国人迎回他。一场反杀后叛党作鸟兽散,卫侯展现自己的政治手腕,在各阶层势力间长袖善舞,且知人善任,很快便彻底稳定了卫国内部局势,自此之后二十余年卫国再无此类内乱,而卫侯元当时只有18岁。

    作为乐师,师旷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他和当时年轻的蘧伯玉、史鱼、王孙贾、祝鮀、孔圉一样,对卫侯元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复兴卫国,不说达到康叔时的地位,卫武公时的极盛,至少也是卫文公时的短暂中兴吧。

    甚至连鲁国的颜阖和孔丘也瞩目以待,希望卫国能出一位贤君。

    可终究,他们还是失望了。

    卫侯元辜负了他们却尤不自知,还在喃喃自语地说道:”我虽宠溺过宋子朝、弥子瑕等小人,可齐桓公身边不也小人成群么。吾限于国势未能称霸,但所作所为丝毫不逊于齐桓晋文楚庄那些霸主们,为当世诸侯中的佼佼者,可为何,会落到这种地步?“

    或是赵军太强,或是判断错了局势,一步错步步错,以至于众叛亲离,连亲儿子也想要他性命。

    不过在师涓看来,还是卫侯元自甘堕落导致的,这些年其作为称得上无道之君了,之所以不亡,全因为臣子们苦苦支撑。他过去曾怒其不争,可如今眼见国君陷入如此窘境,师涓又有些哀其不幸。

    “是老臣无德,不能学师旷抱琴撞晋平公,对君上加以规劝……”心慈的老乐师甚至将罪责往往自己身上揽。

    “若君上亲贤臣而远小人,痛改前非……“”晚了!“卫侯元重重地摇了摇头,指着城外围城的赵军大营和已经陷落,赵兵执行宵禁时一片寂寥的外郭,惨然说道:”敌军已经兵临城下,齐国、郑国又不来救,恐怕撑不了几日了……此时才来改过,太晚了!“

    顺着卫侯的指头,防守严密的宫墙上突然响起了一阵示警的鸣金声,随后这阵声息归于沉寂,但大半个宫城都被惊醒,连卫侯也停下了动作,定定地看着声音传来的位置,那是宫城的西南角,他的男宠弥子瑕守备的地方。

    莫非是赵兵夜袭?

    很快,他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在短暂的平静后,那一带再度响起了剧烈的喊杀声,伴随着明亮的火光,他发现西南角的宫门大开,人影憧憧的赵兵从外郭杀将进来,如同奔腾的大河洪水,势不可挡。

    卫侯就这样愣愣地看着那处被攻破的宫门,直到大臣祝鮀蹒跚地走过来向他汇报:”君上,西门被赵军攻破了!“”怎么破的?“事到临头,卫侯元反而多了一丝冷静。”据说是弥子瑕叛国,为赵军打开了城门,引其入内……“”弥牟!“卫侯元咬牙切齿,他感觉自己受到了背叛,那弥子瑕本就像一条养在身边的狗,供其满足畸形的*,喜欢了就赏根骨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