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灵丘到新平堡约四百余里,距离不近,好消息就是和记多年来渗透灵丘等地,几个州几乎就是和记在管着,很多道路地方官根本不会修,都是和记雇佣力役修缮道路,灵丘到李庄和新平堡的道路是最高等级,因为要不停的运送生铁块和精铁到李庄,在李庄工场没迁走之前,从灵丘到李庄的车队几乎可以首尾相连,这样的情形下道路养护状态极好,哪怕是山字令下了,道路养护人员仍然正常上值,并且有人给他们发工资。

    “好了,一刻钟后出发。”孙耀看了看自己胸口处的怀表,对几个军官下令。

    他自己大步走到矿工队伍前,环顾一周。

    几乎所有人都认得他,孙耀在矿工队伍中属于传奇人物,而且不象李守信和张春牛他们,走了就几乎没回来过,孙耀隔一阵子就会到灵丘一次,几乎人人都认得这个黑脸的高级军官,也知道他是从矿工群体中走出来的英雄人物。

    “大伙儿听好了。”孙耀大声道“现在朝廷已经派出大军,前往新平堡了!”

    众人一下子轰然一下,好象受了惊的鸟群,很多人只差飞跳起来了。

    山字令下,毁矿山,所有人撤离,包括李庄也在撤离,连农庄上的和记管理人员都撤离了,整个李庄到灵丘等处都将成为一片白地。和记几乎完全放弃了以李庄为核心的所有产业,这已经使人知道大事不妙,朝廷可能要动手了。

    很多人都抱着无所谓的心思,他们也知道早就有很多人去草原安家了,故土难离也不是没有机会回来,和记是大人物之间的争端,他们这些小人物只管跟着讨口饭吃,将来老了再考虑落叶归根的事情。

    草原很大,大伙都活的不错,这是这几年来陆陆续续得到证实的消息,所以矿工们对撤离没有太多的想法,他们的家人也早就过去草原那边了。

    很多矿工的亲友早就离开,当兵走的,或是为和记的商行效力,也有的少数人当了官吏,还有人去草原做小卖卖,开饭店,酒馆,或是茶棚子都有,草原上的汉人已经有好几十万人,加上驻军官吏人口基数不小了,陕西甘肃那边还在往河套地区不断的移民,由于农民起义的爆发,这个进程暂时被打断了,但所有人都相信,和记迟早会把河套地方塞满汉人移民。

    所以对去草原,矿工们并不排斥,而且他们也在和记体系内很久了,对任何的指令都不会怀疑或排斥。

    但朝廷派兵去新平堡,这个消息毫无疑问是一个重磅炸弹,立刻在人群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弹和不满。

    甚至可以说是愤怒,无比的愤怒。

    。

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怒吼() 
孙耀有意停顿了一下,其实他自己也在愤怒之中。

    等人群稍微安静一些,孙耀才又接着道“朝廷派兵干什么,相信大伙儿都知道。现在新平堡住着张大人一家,咱们和记的商团军在草原上打跨了卜失兔汗,鞑子和咱们大同人打了二百多年,是张大人向鞑子讨回了血债。现在鞑子已经听了和记的话,老老实实的在草原上讨生活,再也没有哪个鞑子敢犯边,敢欺负汉人,这是不是张大人的功劳?”

    “没错!”

    “就是这个理,张大人对咱们大同汉人可是立了大功。”

    孙耀继续道“张大人还平了喀喇沁,平了漠北三汗,平了却图汗,打败了林丹汗,这些曾经有名的大汗,现在一个个都被张大人俘虏了。张大人仁德,叫他们住在青城,他们听话顺教,张大人留了他们的性命。不听话的,要么关着,要么杀了。这些年的征战,死在咱和记商团军手上的蒙古人,不管是什么贵族台吉,还是普通的牧人,咱们和记一视同仁,敢和咱们打的,就杀他娘的!”

    孙耀其实不是太适合做这种战前动员,他的风格是谨慎小心的事务型军官的风格,但在此时此刻,在真实的愤怒情绪下,孙耀的话和姿态极具冲击力和爆发力,最少,底下的矿工们已经被点燃了情绪。

    是的,没有人会怀疑和记打击蒙古人的决心!

    连续数年的会战,和记的商团军将士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多少矿工子弟也在军中效力,难免死伤。

    和记对伤残死亡军人的抚恤更是令人感觉到诚意,在这样的军队效力,所有的军人都免除了后顾之忧。

    甚至有人开玩笑,死后的军人其家族会被照顾的更好,不如早点战死,早些领抚恤。

    当然这是早期的情形了,现在的和记财力充足,给士兵的薪饷很高,而且大兴屯堡,每个士兵的家属都被照料的很好,不再会有人眼红士兵的抚恤了。

    “当我们和鞑子血战厮杀的时候,朝廷在哪里?当我们干冒矢石,不惧牺牲干挺了鞑子的时候,朝廷在哪里?当今皇帝,十七岁不到的毛孩子,胎毛未脱,就他娘的要下黑手谋害张大人,我们能不能答应?”

    所有的矿工怒吼起来,士气沸腾,矿工们面色凝重,已经完全没有了刚才的轻松。

    蔡九等人已经将高炉炸完,整个矿区成了一片废墟,更是增添了一些悲壮的气息。

    老蔡和韩老六,蔡九等人从另外一条路线直接撤退,还有一些各处的官吏跟他们走在一起,矿区的一些年龄大的管事,不适合在军中效力的,也是跟着他们一起撤走。

    “杀向新平堡,救出张大人!”孙耀最后振臂高呼,眼前两万多人跟着他一起高呼起来,矿工的气势完全起来,可能在此之前有些人心存犹豫,毕竟眼下的事和反叛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一般人吃的饱穿的暖都不会想造反,造反的都是朝不保夕的贫民,矿工们虽然辛苦,生活却相当不错,他们很珍惜眼下的一切。

    孙耀的话却是将他们彻底点醒了,是的,如果没有和记没有张大人,那么想想几年前大伙的生活是啥样的?

    也就相隔不到八年的时间,当年那种辛苦和危险,还有来自韩畦等人的压迫,吃不饱穿不暖的窘迫和穷苦,家人也跟着一起吃苦,孩子们瘦弱不堪,妇人们还得不停的做活贴补家用。

    矿工是辛苦的,收入也是相对菲薄,都是在家乡没有土地,或是土地太少养活不了自己和家人的壮年男子,他们被迫到矿山来做活,辛苦不说,还面临各种压迫和危险。

    这样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是谁给了他们这一切,当然是张瀚!

    对当今皇帝,矿工们只是觉得遥远和神秘,天子,这是何等光荣神圣的字眼,又是拥有何等大的权力,而在孙耀刚刚斥骂天子的时候,一层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了,这时矿工们才醒悟过来,天子不就是一个十七岁不到的毛孩子?他懂个屁,咱们大同这边的事,哪一件不是张大人带着众人做的,就凭他一个毛孩子,刚即位不到半年,凭着血脉高贵,就能为所欲为?

    如果说华夏有什么文明内核最叫人感觉骄傲,那就是陈胜吴广的那一声高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对天命,对高贵的血脉,华夏人就没有在骨子里敬服和尊从过!

    能过的下去,天子就是天子,过不下去了,天子的脑袋也是照砍不误!

    从华夏有信史到如今,多少皇帝被愤怒的黔首从龙椅上拉下来,然后砍下了他们高贵的头颅?

    相比之下,欧洲要到二百年后才有大革命,王权天授的传统才被真正打破,就算这样,他们还是有贵族,有国王,而在中国人心里,皇帝是用来砍头的,传统是用来打破的,这世界上,不该有一群人天生比别人高贵!

    张瀚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皇帝要捕杀张瀚,直接的后果就是使自己的形象完全崩坏,现在的皇帝在人们心里就是宋高宗,当然,众人绝不会容忍朝廷加害张大人,使张大人成为当世岳飞。

    岳飞和秦桧,还有宋高宗的故事在大明可谓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文宣司也一直有意无意的把朝廷对张瀚的逼迫往宋高宗加害岳飞的事情上引,在早就有定论的情形下,煽动人们的情绪实在是太容易了。

    师指旗已经竖起来,有专门的车辆安插着这面红色的丈六高的旗帜,旗帜之下,孙耀猛然一挥手,令道“全军出发!”

    激昂的军号声响了起来,所有矿工在指令之下站立起身,背好背包,每个人握紧手中的武器,在军旗的指挥下,一个连队接一个连队的出发,整条大道和四周的旷野遍满了行动中的矿工,到处是矿工们手中兵器闪烁的寒光,田野和官道上被穿着灰黑色衣袍的人群挤满了,漫山遍野,层层叠叠。

    几十匹军马在嘹亮的军号声中先奔向远方,这是两万多人大军中仅有的一支骑兵队伍,他们将负担哨探和指引道路的责任,划定行军区域,用最快的速度行军赶路。

    在不远处,灵丘知县朱之余一袭蓝袍,头戴乌纱,面色苍白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

    和记未反亦反,朝廷撕破脸,和记当然也撕破脸。

    不过和记也无人过来为难朱之余,他与孔敏行等人熟识,这几年对和记也相当配合,因为和记的牵连,朱之余两次考评都是中下,其实灵丘户数充足,地方富裕,文教仓储也没有出问题,刑名律令更是上上,但考核时就是中下,朱之余也没有办法可想。

    他其实早就想挂冠而去,但数次请辞朝廷均严令不许,估计也是没有人想到灵丘来趟和记的浑水,朱之余考评不高,不能升迁也没有平调,在灵丘已经是近六年时间,想想真是苦不堪言。

    但最苦的还是现在了,朝廷鲁莽灭裂,悍然起兵,洪承畴的兵马刚出大同人家这里就接到消息,然后毁矿山,迁离撤退官吏和相关人员,二万多矿工不到一个时辰武装完毕,开始向着新平堡进发。

    朱之余嘴里象是含着世间最苦的药材,这一刻他真是悲苦万分。地方官守土有责,灵丘出这样的大事,朱之余肯定跑不脱,他罪责难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