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宁与玉娘杨柳三人已都迎了出来,常宁小腹微微凸起,杨柳怀抱尚不能走路的老三,三个妇人见张瀚过来,都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今番又叫你们担心了。”张瀚不乏愧意,对着妻妾们道:“还好,自此之后,再无险事了。”

    常宁抚着小腹,微笑道:“虽惊不险,我们倒是不觉得害怕,也知道你必定无事。就是我们三人在一起商量,却是发愁又得再搬家,孩儿们刚惯了在新平堡的生活,又复再度离开,这搬来搬去,居无定所,真是愁死人了。”

    三个妻妾面有愁容,倒是为了这一点小事,张瀚只能哈哈笑起来。

    玉娘嗔怒道:“你还笑,只管外事,不管内事,不知道常姐姐和我们的辛苦。”

    “这倒是,倒是。”张瀚见杨柳也要跟上,赶紧拱手投降,笑着道:“此次离开,最少三五年内不会再搬家了!”

    “要去中都了?”常宁虽然恪守内宅不管政务的古训,但张瀚却是经常和她聊一些大事,倒不是要咨询妻子的意见,或是鼓励内宅干政,而是不想妇人们都成为丝毫不懂军国大政的愚妇。

    张瀚对常宁点点头,笑道:“中都兴造,差不多快完事了。”

    常氏小声道:“花钱不少吧?”

    “那也与我无关了。”张瀚一脸轻松的道:“那帮人弄鬼,赶鸭子上架,财赋上的事田黑脸也不同我叫苦了。”

    张瀚的话好笑,众妇人都面露笑意,玉娘一脸憧憬的道:“听说旧中都大的很,比青城大的多?”

    “是的。”张瀚道:“青城周广不到四里,在内地只是个小城。旧中都是蒙元极盛时动员大量人员丁役耗费巨资完成,规模十倍于青城。”

    众妇人愕然,她们在青城居住已经觉得宅邸极大,城池宽广人员众多,城市里十分繁荣热闹,旧中都规模十倍于青城,这是什么概念?

    张瀚倒是有些惭愧,自成亲到如今也好几年了,搁后世最少得带着老婆旅游过十次八次了吧?自己却是一直忙忙碌碌,根本就没有这种机会来玩这种情调。三个妻妾,从李庄到青城,青城到李庄,李庄再到青城,再到新平堡……一直就是在晋北和草原上来回的兜圈子,而且隔几个月就得搬一回家,算算这一次在新平堡住了一年多,还算是时间比较久的呢。

    不过,若是后世哪个男子畅言想娶三个老婆,似乎也是自寻死路的行径吧……

    “宫室亦有十倍于青城,甚至不止。”张瀚又笑道:“旧中都乃故元为了控制草原及西域,辐射好几个汗国,便其朝贡往来而修筑,意义重大,所以不惜耗费重金修筑。不过其内乱不止,当国者骄奢自大,临华夏不足百年就亡国,其奔窜草原,也是在上都等处躲避,待捕鱼儿海一役之后,故元皇室一扫而空,草原自此分裂,各汗国也完全自行其事,自此旧中都无用,二百多年过来,当然荒芜之至,野草从生,狐兔生于其中,若再不管不顾,宫室倾颓,自然就完全废弃了。”

    旧中都在后世是相当大的考古发现,但在蒙元初亡和后来二百多年草原与大明的争霸之中,不管是哪个蒙古大汗或分裂的部族首领都没有利用起来的打算,主要还是能力不足,不管是对草原的统治还是物资人员的调配,蒙古人都没有能力把旧中都修复,也没有那个必要。算是雄才大略的达延汗和后来的俺答汗都不够格,俺答汗修了一个青城已经是利用了十万汉民之力,而且是和大明和解之后才有的财力和物资,换了别的大汗,比如漠北三汗,用了吃奶的力气才修了一个小小的库伦,要比旧中都的宏伟大气不知道差了多少。

    旧中都是以完全的都城为目标修筑的,有内廷宫室,外朝衙门,还有诸多的民居范围构成,后世考古时,光是在外的大型永固式蒙古包建筑就发现了很多,而其仿汉人模式修筑起来的宫室,规模不在大都之下,当时也是蒙元盛时,下决心修筑了一个在草原上的离都,规制确实宏大。

    常宁犹豫片刻,还是道:“夫君意思,数年之内不会攻打大明京师吗?”

    “并不是不打。”张瀚道:“而是将来京师可能改为北京,设朝廷分支,不太可能为新朝根基,所以,暂且不必入京师,以绝人望。”

    常宁等人没有细问,张瀚也没有细说,事实上他就是这般打算的。

    将来征服辽东,包括外东北在内囊括在内,北上直抵北极圈,蒙古草原汉化,再取西域,华夏东北,北方,西北三大患消除,北京的地理位置更适合当一个军事中心,而不适合成为首都。

    以北方兴造这么大规模的京师,居民过百万,供给方面实在很吃力。以大明来说,年漕运四百万石至京,还有大量的人员物资进京,沿运河两岸一年四季漕船不绝,光是专门用来漕运的运军就有十几万人。

    这样的耗费是相当惊人的,以北京来说,任军事中心相当适合,政治中心也可以,再扩大规模以为经济中心,实在有些不堪重负。

    明时京师城外还有相当多的河流,水道运力充足,到明末至清季,水流已经枯竭,到后来连地下水都枯竭了。

    不堪重负,强以政令开发的城市,大抵都会陷入这样的尴尬。

    相对而言,张瀚更上心的是海洋的开发,中国一直是内陆农耕民族,一些农耕民族的定式思维和陋习都相当严重,不尊守规则,也不喜欢制定规则,不扩张,内敛,保守,这都是农耕民族特有的不足之处。

    对北方和西部的拓取扩张,并不能取决这个难题,想要彻底解决,唯有南向!

    南向的话,现在的京师,亦就是北京当都城并不适合了,其只是北方的军政中心,经济中心都相对困难,如果不是有朝廷在京师,大量的太监,勋贵,武官员,又怎会吸引到各地的富商蜂拥而来,没有大量的商人,谈何商业繁荣?如果不是南方每年以漕运大量物资至京师,北京连自给自足也办不到,自古有这样的经济中心?

    秦汉时国都俱在关中,那时候关中可不是唐宋之后的关中,彼时的关中堪称沃野千里,定都咸阳的秦,定都长安的汉,都在京师聚集了大量人口,但三辅之地,不仅粮食自给自足,还有相当丰富的产出,供应皇室,百官,贵族,平民,都是绰绰有余。

    有这种打算,就如当年朱棣迁至北京一样,张瀚也是下定决心,重新修造南京宫室,改低洼潮湿的宫室格局,规划南京城区,使军政工商能和谐并存,张瀚不希望再弄出一个依附在权力之下的畸形城市,他希望将来的国都更有活力,更健康。

    张瀚没有详细解释,寥寥几句之后,倒是使常宁等人明白,未来数年之内,可能都长居于旧中都,不会再随意搬迁转移了。

    这倒是使妇人高兴的事情,三个妇人齐声道:“谢天谢地。”

    张瀚失笑道:“未必叫你们少搬几回家,就高兴成这样?”

    玉娘白他一眼,说道:“在草原时一年见不到你一个月,在新平堡倒是常见,可提心掉胆的不得安生。回草原咱们现在也习惯了,天高云淡的又是自家地方,比住别处可安心的多。”

    常宁则道:“住这里到底不如回北边,回北边才象是回家。”

    张瀚闻言先是有些愕然,接着摇头一笑,自家妇人长住草原没几年就习惯了,甚至对回汉地居住都不怎么期待,若是这般,移民迁居到草原的人怕也差不多一样,人都是这样,下定一回决心迁移都很困难,但到了新的地方之后,又能很快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之中,因为一般的迁居都是旧地难容,到了新地方之后,稍加努力,就多半比旧地过的好的多。

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请罪() 
许显纯知道生死存亡在此一搏,当下也是咬着牙齿答应下来。

    至天明后许显纯打听到曹化淳没有在宫里留宿,其在东厂胡同附近买了一座大宅邸,曹公公还是很尽忠职守的,为了掌控东厂,连家都安在东厂附近。

    这位新上位的权阉并没有显示出和魏忠贤一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东厂事务还是靠理刑千户和手下的一堆大档头,番役们从厂公上任后见了曹化淳不到三次,但上任之后,曹府内外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客人进出,旬月间曹化淳收受的礼物价值数万两白银,这就是第二号大太监的好处。

    就算曹化淳收入颇丰,对和记的财富肯定也是无比垂涎,也是这事最上心的权贵人物之一。

    待许显纯折腾了大半夜没有丝毫进展后,只能赶到曹化淳府邸之外,递手本请求厂公接见。

    曹府门房里睡着好多等着见面的人,一个个都是萎靡不振的样子,许显纯被带进来的时候,这些排队等着传见的人都在打着呵欠涮牙洗脸……

    过不多时,内宅出来个长随,请许显纯和一个江南过来的姓钱的人一起进去。

    两人一前一后往内宅走,许显纯是加了都督同知衔的二品实职武官,锦衣卫使在京师绝对是一号人物,比起三大营的那些副将什么的强出许多。勋臣世家,或是锦衣卫世家出身的武官,才有可能到这个位子。

    现在许显纯堂堂掌印指挥,却与一个穿着青衫的普通生员一起被召见,许显纯却只能强按怒火,甚至要故意在脸上露出一些笑容出来。

    曹化淳当然是故意的!

    许显纯的差事是他自己争取的,当然也是和曹化淳等人的支持有关,现在差事办砸了,京师里闹了这么大动静出来,要是获得颇丰也就算了,百官和京师百姓议论一阵也就忘了,可偏偏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却是连根毛也没捞着。

    这叫曹化淳如何能不生气?

    当然曹化淳绝不会责怪自己,堂堂厂臣,麾下数千番子档头,也被部署看管和记商行与人员,那些番子和档头们不也是什么都没找着?

    这就是王朝末世之病,掌权的漫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