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发祥看着这开封商人渐渐远去,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

    和记在大明境内的商行消失,包括大量的现银,货物,车队,人员,这是海量的物资和人员的调配,就算早就有计划,还事前演练过,但不出错是不可能的事情。

    好在早有计划,大量物资囤积在天津,早就随海船出海,运往皮岛和宽甸地方,登州一带也有不少车辆和货物藏匿,由于事前下足了功夫,也并没有被人所察觉。

    人员来说,去台湾的有不少,也有一些人去了宽甸皮岛,更多的人从蓟镇一带出关,进入草原。

    当然,随着新平堡一战消息传开,蓟镇一带的关门又封闭了,这一次当然和上次不同,上次是大家都在走钢丝,和记在反或不反之间威胁了朝廷一把,朝廷也并没有准备好,所以大家讲和了事。

    这一次新平堡外躺着几千大明将士的尸骨,巡抚军门洪承畴,阳和兵备道卢象升在内的大量文官武将战死,同时朝廷悍然下令拿捕所有和记中人,查抄和记商行财产,现在的局面和天启年间已经完全不同了。

    明年就要改元崇祯,原本改元是气象更新,万物初始的好事,但现在由于和记之事,大明上下包括民间均是心思十分沉重,但对王发祥来说,无非是更加忙碌和更加麻烦一些而已。

    而从史从斌的态度来看,大明境内的士绅,豪商,对大明并不是一片忠枕,相反,大家都是各有打算,最少对张瀚君临天下,并没有人有太多的排斥和坚决反对的态度。

    由一个喇唬到主持现如今的大事,不夸张的说和记在大明境内所有人员物资的安全主要是在王发祥一人之手,身上的责任前所未有的沉重,反是叫王发祥感觉振奋。

    “你们给我打起精神来。”王发祥身边没几个人,但他向暗处道“听说没有,厂卫一定要拿到老子,要老子的命,真被逮住了,老子一定是被押到东市斩首的命,你们都是老子一手带出来的,老子的命可是交在你们手上了。”

    黑暗处传来传来几声隐约的笑声,但很快就又回复成一片寂静。

    王发祥轻笑一声,自提了一把灯笼离开,他知道四周有护卫人员,但很快就会离开,王发祥有自己一个单独的传讯小组,单线联络,但除非王发祥主动,不然这个小组也不知道他在哪里藏匿。

    京师人口有百五十万,浩瀚如海,城中居民这么多,房舍几十万间,王发祥早就准备好多幢房屋安身,有清水和大量的食物,潜藏不出,神仙也找不到他。

    这样的安全屋每个重要的军情人员都会有一幢,甚至有专门用来接收和传递消息的地点,就如今天在槐花胡同的这一幢屋子一样。

    而王发祥更知道,从京师到宣大甘肃,再到永平临清,甚至开封和南京,一整张大网已经张开,罗织天下,鹰犬早就准备好,大明虽然庞大却似手无寸铁,肥胖臃肿,只待可以掌握天下的那只手落下,王发祥在内的所有人都会蜂拥而上,将肥胖臃肿的大明撕成一堆碎肉。

    现在看似平静,但罗网已经张开,开始做的事情不会停下,平静的海面下是浪潮汹涌。

    这是一场独特的战争,不见硝烟的战场已经开始,而罗网和刀剑之下,敌人却懵懂无知,夜空之下,王发祥冷冷笑了起来,当今大明天子,真是可笑啊。

    ……

    被王发祥嘲笑着的天子正端坐在乾清宫的东暖阁中,晚膳时间早就过了,可是皇帝几乎没吃什么东西,御膳房上来的都是天启皇帝爱用的饭菜,当今皇帝却都不喜欢,天启皇帝在饮食上不大讲究,最喜欢吃的就是杂烩菜,对天子来说,实在有点掉价和跌份。

    年轻的帝王被红烛掩映着,脸颊通红,不过是健康的红润色彩,和天启皇帝最后半年的那种病态的潮红完全不同。

    少年天子的身体极好,从皇帝召后妃侍寝的起居注的记录也看的出来。

    今晚是袁妃侍寝,袁妃也就是个年未十七的少女,进宫还不到两个月,被太监送入乾清宫的时候睁圆双眼,尽管来过好几次了,袁妃的脸上还是一脸的好奇。

    皇帝抬头瞟了一眼一脸羞怯的袁妃,袁妃的相貌比周后要差一些,但胜在更加温柔可人,皇帝对其还是相当的喜爱,见袁妃袅袅婷婷的进来,皇帝点头笑道“你且等等,吾还要批一会儿奏折。”

    袁妃应了声,接着从一个太监手中接过银盏,内里是熬的雪白的燕窝粥,袁妃轻轻将粥放在御案一侧,盘中尚有几样精巧的宫点,都是皇帝平素爱用的。

    皇帝果然很高兴,放开奏折,轻轻将粥荡了荡,啜饮了几口,又吃了两块点心,感觉不是很饿了,便对不远处的曹化淳道“厂臣也尝尝。”

    曹化淳大喜,最近因为和记的事,皇帝狠狠训斥了他好几回,如果不是皇帝对宫禁并未掌握,对原本的太监毫无信任,而只能信任信邸出身的众太监,恐怕曹化淳已经被撵出去了。

    。

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叔侄() 
史可法其实还是性格温和的人,但不是很有主见的人,容易为他人所左右。和一群对和记有意见的人混在一起,自然就受了不小的影响,感觉叔父贪图小利为史家招祸,诚为不智之举。

    史可法语气一变,一脸诚挚的道:“叔父大人,和记虽兵强马壮,但失道义人心,今上不及弱冠即位,数月间朝中奸党一扫而空,人都说皇上是中兴令主。从来没听说过有这般的皇帝而亡国的王朝,遍览史书也找不到这般亡国的皇帝。是以和记能逞一时之凶,杀害我大明巡抚和兵备,杀我宣大数千将士,然则其将来必被剿灭,和记上下,无人能够幸免。为叔父计,也是为我史家计,还是……”

    “屁话连篇。”史从斌阴着脸,说道:“小儿辈也敢站在长辈面前,说三道四了,我史家耕读传家,居然出了这样的悖逆子,真是家门不幸。”

    史可法在史家向来是族人的骄傲,二十来岁就拜了东林大臣左光斗这样的名师,后来又名闻天下,也早早中了举,俗话说银进士,金举人,举人的含金量可是比进士要高多了。这样的人,自是有自己的骄傲,当下史可法沉着脸站起身来,说道:“正好,原本要约黄太冲到这里来住,但感觉这是叔父的别业,有些不方便,既然三叔这么说侄儿,那侄儿去绍兴会馆住去了。”

    说罢史可法目视史可诚,史可诚为人木讷,哪想过会遇到这样的场面,一时左顾右盼,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也罢,二弟你在叔父这里住着,这里到底要舒服些。”史可法长揖到地,向叔父告辞,接着振袖而起,潇洒出门,虽然外间一片漆黑,雪地难行,却是一派名士疏狂的表现,一个长随和一个书童苦着脸把史可法的东西收拾好,牵了匹马,打着灯笼追上去了。

    “三叔,大兄说话也是好意。”史可诚小心翼翼的对史从斌道:“不知道三叔为什么这么喝斥他?”

    “他懂什么……”史从斌一脸无奈的道:“和记能一夜之间消失,那些买卖上的事人家能没安排?真是狗屁不通,尽和那些腐儒交结,迟早惹下大祸,他出去住也好!”

    史从斌有话没直说,第一他这里经常有和记的人来往,史可法住这里得小心会出事。二来史家已经决定偏向和记,但万一和记战败了,怕是将来会有麻烦。史可法是左光斗的弟子,忠义之名传于天下,又因为这事和家人闹了生份决裂,对史可法的名声很好。如果将来和记失败,史可法就是史家未来的希望和机会了。

    当然,这些深层的计较史从斌是不会和史可诚详细解释的,有些过于厚黑和阴暗,不适合十几岁的半大孩子。

    叔侄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直到史从斌的长随从外走过来,轻声道:“有人来拜老爷。”

    这个长随做了一个相当隐蔽的手式,史从斌会意,站起身来,转头对史可诚道:“你明早带一百两银子送给你大兄,他大手大脚惯了,近来京师物价飞涨,你叫他省着点用,一百两够四口之家用好几年了。”

    若是以前史从斌最少也要给史可法二百两以上,史家好歹也家大业大,史从斌又是管帐的,对这个举人身份的侄儿不能刻薄,宗族里可是有不少人一直在眼红史从斌因为与和记合作赚到的巨额财富,要是屈待了侄儿,宗族里那些老不死的定然会说三道四。

    现在既然打定主意要叔侄反目,史从斌也就只给一百两,对向来出手大方,挥金散玉的侄儿来说肯定很难受,对史从斌来说也是心里舒服,一大家族都是他最辛苦赚钱,别人都不曾将银钱当什么好东西,似乎史从斌也是浑身铜臭味道,为难一下侄儿也好,叫他知道银子虽不是什么好东西,缺了银子却是万万不行。

    史从斌匆匆自厢房出来,外间几个长随提着灯笼在等待,昏黄的灯光照映出乌黑的地面和白色的积雪,一个穿青袍的汉子正在灯光下等候着。

    “未请教尊姓大名?”史从斌抱拳一礼,不知道对方是何等身份,但礼数一定要周到,和记的人不喜欢讲排场,可能青衣小帽的人就是一方大商行的掌柜,地位不低。

    “我就是个带路的。”青衣人笑笑,做了一个请史从斌跟上来的手式。

    史从斌会意,从长随手里接了灯笼,两个人各提一盏灯笼,不叫人跟着,就这么在寂静的夜里往远处走去。

    这样的事史从斌还是第一次经历,但他并没有怎么紧张。这么多年与和记的合作使他深信对方的能力和办事人员的操守,说好了的事情就会一定滴水不漏的办好。不要看此时就两人在陋巷里走着,可能四周就有整队的人在哨探戒备。

    “史先生不错。”领路的青衣人七拐八绕,但史从斌知道这里还是在槐树胡同附近,并没有离的太远。到了一幢小院门前,青衣人停住脚步,回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