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我知道。”张瀚点头,语气也不乏有些沉痛,到了他这种地步,自己的发展暂时就是水磨功夫,事情慢慢一步步来就行,同时他也有了很多的责任感,以前他并不认为上位者会真的有这种感觉,现在他才渐渐感觉到了。

    张瀚道:“我身为两卫指挥兼卫城守备,对这一方水土总归是有责任……孝征,你和李东学两人专门负责这事吧,现在放一次赈,年前再放一次,不必替我俭省,咱们现在富的很,不必在意这一点小小的开销。”

    孙敬亭大喜,同时心里也是极为感动……张瀚在天成和镇虏两卫做的事就是用水磨功夫慢慢把军官们的地收进来,都是要大块的田亩,以李庄为中心辐射开来,形成一个较大的粮食生产基地。

    别的地,中小军官和民户士绅地主的地张瀚并没有打主意,更不会主动去收,普通军户手头的田亩原本就不多,而且是零散的,不易开发利用,张瀚更不会去收这些人的地,而且田亩兼并弄的太厉害容易招致人的反感和非议,特别零散田亩的兼并,容易给人恃强凌弱的感觉。倒是从这些将门军官手中买走田亩,旁人说不出什么话来,这些家伙的地原本也不是好来的,而且他们都有官身,只要手段上不用强,这事不会有太多的人关注。

    再有一条,便是张瀚知道军官们使用了大量的军户当佃农,他要把这部份人手从田亩中解放出来。

    张瀚决意放赈,孙敬亭固然眉开眼笑,李慎明也颇为赞许,当然他是从另外的角度,以张瀚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放赈当然是收买人心的好手段,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户都会在年前施粥,张瀚这么一做,效果肯定比他们要强的多。

    “走吧。”李慎明起身催促道:“就算叫他们等着,时间也差不多了。”

    “唔。”张瀚点点头,站起身来。

    ……

    张瀚坐镇天成卫城已经有小半年的时间,坐在马车里的他看着卫城的模样时,也是感觉心有自豪。

    其实更多的时间张瀚还是在李庄,根基毕竟是在李庄而不是这里,但经过这么久时间的经营,天成卫城也是有了极大的改变,并且也渐渐可以成为李庄的分支,

    (本章未完,请翻页)甚至将来不在李庄之下。

    卫城周长五里零三百五十步,有四门和四箭楼,没有瓮城,但有护城河与拦马墙,城外的拦马墙原本岌岌可危,很多地方倒塌了,张瀚令人重新完全整修了,几条官道,通往新平堡和大同的都重修过,通往李庄原本没有直达的官道,也是招集了三千多人,用两个月的时间修了一条二十里长的官道,耗资当然不少,不过也是十分值得。

    在城中,不少公房仓库已经是危房,也是拨资重修,道路重修,被堵住的明沟排水渠道被重新疏浚过,城中堆的如小山一样的垃圾被移走了。

    明面的变化就是城中变的干净卫生,而张瀚拨款给卫学,堵住了一些有功名的士子和士绅们的嘴,再又兴修和裕升的识字学校,供给饭食,卫城中好几万居民,适龄的少年好几千人,有不少人已经在学校就学。

    商会和商行都用了不少城中的人当伙计,薪给优厚,这就带动了城中百姓的经济收入,有了钱的人又会消费,刺激了地方的服务业,不少原本无业的人都找到了活计做,他们的收入也大为增加。

    城中居民的收入增加,四周的郊外菜农也加大了供给量,他们也开始赚钱。

    养鸡,猪,牛的也增加了收入,打鱼的也是一样。

    整个卫城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辐射圈,被影响的人们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变。

    城中原本有不少喇虎游手,当初管家兄弟带走一批,被杀了不少,还有一些被留在灵丘矿场做苦工,就算服役期满出来了肯定也继续当矿工,不能叫他们闲着。卫城里还剩下一些,这阵子被抓的抓,杀的杀……张瀚没有直接杀人的权力,还是在大同请了巡抚大令下来,在衙门口杀了十七人,全部是城里为恶的喇虎,这一下,几乎使两卫的游手为之一空。喇虎们彼此相戒,那张瀚虽然是用的喇虎起的家,现在却是辣手的很,最好远离此地,免得凭白无故的掉了脑袋。

    这一下,城中治安大好,连带着在这里做生意的行商也多了许多。

    在张瀚坐车经过时,看到的便是市面繁荣,街市上熙熙攘攘的情形……当然这只是卫城和辐射到的周边地方,能住在城里的原本就是境况不错的,不论是军户还是民户百姓,多少都有点家底,最贫困的军户肯定是在乡间,被那些小旗和总旗,百户官们管着,受诸多压迫苦楚,卫城现在的繁荣还没有力量影响到他们,况且现在的繁荣也是张瀚一力影响出来,只要和裕升一抽身立刻打回原形,距离真正的繁荣还差的远。

    城中原本就有几个还算象样的酒楼,这半年来繁华,新的酒楼纷纷开张,张瀚等人过来的便是一座叫“翠柳楼”的三层高的大酒楼,门前有几株移植过来的大垂柳,取的是当年太祖在南京酒楼的故名……这种事当然不是别人能做的,东主实在就是李慎明。

    (本章完)

第三百七十九 子粒() 
张瀚与李慎明的关系还是以朋友为多,不过李慎明在商会也有自己的股份,而且不少……这便是他眼光独到,投资的早的好处,另外李慎明在张瀚的体系里头也管着侍从司,拿着最顶级的薪给,他的手头余钱很多,又不能买地置产,商人有钱后的老路不好走,于是在新平堡和卫城还有大同等处开设多座酒楼,各以“垂柳”,“醉仙”,“谪仙”等名字命名,赚钱之余还颇为风雅,因为张瀚的关系,商人们也喜欢到这些酒楼来聚会,李慎明的生意并不坏。

    等车马停下来,因为东主和张瀚的关系,酒楼的掌柜和大小伙计们都在门口迎接,张瀚的从属有侍从司的人,也有特勤局的护卫,他们要么跟在张瀚身边,要么就在四周警备,防止闲杂人等中出来一个刺客,有韩畦之事在先,张瀚的仇敌也不少,有范家和韩家,还有蒙古台吉,这些人在正面是没有办法了,但设法派几个刺客,亦属极有可能之事,是以张瀚的特勤护卫,亦是越来越严格了。

    几个卫所武官,亦是在酒楼门口等着,因为是事先说好的酒局,不算公事,各人都没有穿着官服,都是一身棉服便袄,大冷的天,天上还在落着雪花,他们却只得在门口等候,时间久了,各人身上都落着一头一脸的雪。

    张瀚向这几人笑笑,手伸了伸,说道:“大冷的天,诸位大人何必在外等候,弄的如此狼狈,还请赶快进来。”

    指挥同知卢先春赶紧道:“是,谢大人。”

    眼前这几人,两个同知一个叫卢先春,一个尚致庸,这两人都是天成卫的,两个佥事李艾和贺梦得,这两人一个是天成卫,一个是镇虏卫……镇虏卫的公事也都在天成卫办,其实是两卫合一的格局,天成卫指挥照例兼卫城守备,而镇虏卫有的时候派掌印指挥,有时也是由守备兼任,现在的卫同知也只有一个,姓魏,年事已高,身体不大爽利,世职是大同中卫百户,子嗣都留在老家准备将来袭职,这人来不来是不要紧的。只有一个叫张其昌的佥事,是将门张家出身,年轻气盛,原本想着守备的职位,被姓郑的抢了先,他自己资历差,却是心高气傲,姓郑的资历深还罢了,张瀚一个商人却抢了守备的位子,张其昌不想想张瀚的实力,却是心里的一口气咽不下,平时就很不合作,当然更加不可能参加今天这样场合的酒宴。

    各人答应下来,不论心里是怎样想,都是脸上陪笑。

    众人一路登上三楼的雅间,张瀚在上首坐了,李慎明在一边相陪,其余的同知佥事们也按官职和资历排了座纷纷坐下。

    张瀚先不提别的,首先向卢先春道:“上头下了牌票,催缴近年两卫应纳的子粒粮,共计四十三万石,卢老兄,这么多石粮,数量实着不少,你看应该怎么办啊?”

    缴纳子粒粮的事,不谈是哪个同知或佥事负责,主要还是指挥使的事,但这几年前后几个指挥使交卸,张瀚刚刚上任,拿出上司的身份问这些同知和佥事,也是上来一记杀威棒。

    卢先春不能不答,赤红着脸道:“回大人,子粒粮已经有数十年没有上缴过,上宪催缴我们没有话说,但不能把几十年的积弊都算在职下等人身上。”

    张瀚道:“这话诚然有理,上头也说了,旧欠可以慢慢来,从今年起,子粒粮要如数完纳,替各卫做一个表率,两卫应纳子粒粮是七万石一年,诸位大人,日后就要拜托你们了。”

    这一下不仅卢先春如坐针毡,其余的几个也是坐不住了。

    宣大的各卫,只有少数富裕地方的卫所还能上交子粒,多半的卫所不仅不能上交,甚至还要从都司伸手要粮,后来是卢象升总督宣大时,清理积弊,切实屯田之事,一年收入二十多万石粮,被朝中上下惊人天人。

    其实无非就是做事认不认真,愿不愿意得罪人的事情。

    各卫田亩,当然都是被军官们私自瓜分,军户成为佃农,交粮给这些军官瓜分,哪还有剩下的粮食上交给国库?大明太祖设立卫所,原本就是打的更彻底的府兵制的主张,唐时府兵是闲时为农,战时为兵,自备战马兵器,国家给他们减免赋役,打赢了仗会有奖赏,靠着这种制度初唐时兵力大盛。到了中唐时田亩兼并,府兵制的基础没有了,当然就只能用募兵,兵制就此改变。

    明太祖的主意就是军户始终为军户,国家拨给田亩,他们世代为军,不能转为民户,这样限制死了,现在是多少军户,将来还是多少,国家始终有打仗的军人,另外军人屯田,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上交国库粮食,真是一本万利。

    这种如意算盘当然破灭,卫所的田亩倒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