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成功移民十几万到台也是大概差不多的地点……从笨港到大员一带都是后世台南区域,近海平原多,山地少,物资十分丰富,不象台中到台北有相当大的山地区域,台北也有大片的宜于屯垦的地方,所以几十年后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一直到清朝中叶时,台湾才完成了汉民移民的过程,清政府设了一府数县,几十万人口,台湾才真正归于中国版图之内。

    不管何时人当然是最重要的,郑成功移民,陈永华等官员兴农植桑,局面迅速稳定,台湾方有养活郑军确定延平基业的根本,相比起来,当初的颜思齐和郑芝龙格局都是太小……当然也可能是没有被逼到那份上的原故。

    十余万移民当然也只是基础和底子,未来几十年内可能会达到几十万乃至百万的规模,这就需要长期的规划和运作,而不是在海边建个堡子屯田就能完事了。

    “尔等要好做。”郑国昌敛了笑容,用告诫的语气说道:“孙国桢,俞咨皋都已经上报,与红夷签定了和约,彼弃澎湖,我们容忍他们使用东番港口存身,其不准至我大明岸边骚扰地方,我们也允许他们前来做正常的贸易往来。此后彼辈会慢慢腾出手来,他们迟早会和你们发生龃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李平之很沉静的点点头,说道:“老大人放心,我们定然会好生防着他们的。”

    ……

    听了李平之的话,常威有些郁闷的道:“同僚叫我们小心,郑军门也是一样的意思,俞咨皋也是叫我们小心,我们就真的是这样的形象,人畜无害?”

    众人闻言颇为赞同,蒋奎道:“他们大约是真的没把李指挥的三千部下放在眼里吧。”

    常威赞同道:“其实如果不是海上力量稍有不足,凭第四团完全能横扫岛上的荷兰人,他们才几个人几条枪,正面对上,咱们完全能打的他们找不着北。”

    李守信道:“他们的战斗经验应该比我们的新军将士强的多,不过我们还是有信心在陆上正面会战时获得胜利。但我们必须要承认,暂时没有实力去攻打他们已经修筑好的堡垒区域,强攻是不可能获胜的。”

    常威怒道:“这帮狗、娘养的也会筑堡,和咱们商团军在草原上干的活一样,也真是活见了鬼了。”

    常威等人当然不知道堡垒战术本来就不是张瀚的发明,以点带面,中心建堡,处处开花,要的就是防御和进攻能够配套,这种打法,明军就没有办法,女真人也没有办法。前者是军队不行,后者是物资不足和体系落后,只有这个时代的荷兰人与和裕升可以这么搞。

    殖民者的惯技就是在沿岸边的地方筑堡,然后沿内陆一路修堡推进,一个军堡可以辐射数百里方圆的地方,主要也是视抵抗者的实力而定,象台湾这种地方,如果不是有和裕升这种外来势力,荷兰人修三四个军堡,基本上就算是可以说是拿下来了。

    “他们在大员那边修的城堡我去看过。”李守信以纯粹的军人身份说道:“值得称赞,也值得肯定。事实上我们大人还有参谋司的人都提起过这种棱堡。”

    李守信站起身来,拔出佩刀走到室外,众人都跟着他走出来。

    “你们看,”李守信画了一个简单的棱堡图,说道:“棱堡的概念说着复杂,其实是十分简单的,以前的城防主要是一个凸起的多边形,而棱堡是凹进去的多边形,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哪一天,进攻方都会暴露给两三个棱堡面,防守一方可以用火力交叉攻击……这种堡垒配合火炮和火铳,几乎是没有办法正面攻克的。比如这个热兰遮城,其实是一个大型棱堡,有好多个多层棱堡的集合,其一面近海,我部没有办法从靠海的一边攻击,另外三面都是棱堡构造,而且无门,只能打掉其火力点再攀爬,那又会遭遇第二和第三层上层堡垒自上而下的火力打击。这么说吧,敌军只要以一千人守堡就能兼顾各个火力点的输出了,我们三千人是无论如何也攻不进去的。不要说三千人,就算六千,九千,两万人也很难。除非配置超过二百门的火炮,以一万以上的老兵,不惜代价不惧死伤的强攻,以伤亡数千人的代价可以拿下,除此之外,就是只能用长期围困的办法拿下此堡了。”

    “对强攻这样的军堡,我军是否有必胜的信念和不惧死伤坚持进攻的决心,士兵们是否会持续听令攻击而不崩溃,老实说,我没有信心。”

    李守信补充完毕,退向一边,他在军司没有任职,就是纯粹的军事主官,和十二团在辽东的情形不怎么相同,那边的温忠发等人还要负责屯田还有和东江镇打交道的事,而第四团在台湾就只管打仗和训练,任何军政外交事宜都由行军司来负责,军队主官不必操心军事之外的事情。

    常威皱眉道:“听说已经任命了周耀为军训司新的司官,在他的调教下,我商团军的整体面貌会有大的改进吧?”

    李守信颔首道:“确实会,周耀带兵就是一个狠字,要我说,本军真的什么也不缺,体能技战术训练很规范实用,装备军饷待遇也差不多到顶了,但各级将领多数不是边军出身,打的仗也不算多,而且激烈程度很低。这样没有受到捶打的军队,一旦遇到大仗会有麻烦。我们大人真的是英明天纵,看到这一点,果断用周司官,我想草原上的十来万战兵和辎兵有难了,但对我们商团军来说是大好事。”

    常威和张续文等人都是暗暗点头,李守信的判断和他们私下里的交流结果也是一样的。

    蒋奎和王鄣等军方人员并不怎么服气,王鄣笑道:“我已经接到调令,到军训司培训一段时间,李指挥你把周司官夸到天上去了,我倒想亲自领教一下。”——

    一千章了,感慨一下,和标题一样,这本书写的小心翼翼,不敢马虎怠慢,如果成绩不能更好,应该水平就是这样了,为什么上天不给我更好的天赋呢,我不高兴啊,天知乎?

第一千零一章 探索() 
李守信用同情的眼光看着王鄣,直到把这个团级参谋官看的毛骨悚然,李守信道:“周司官带兵的时候你在李庄留守,后来随使团到平户,然后直接留在台湾这边等着组建部队,我估计你是真不了解他啊,这样吧,你走的时候我会请你喝酒的,另外多吃点鹿肉,养养身子,还有我会叫人准备点跌打损伤的好药给你随身带着的……”

    一番话说的在场的人都笑起来,王鄣本人倒是紧张起来了。

    常威笑道:“你既然要去青城那边,想必我兄长会召见你当面询问台湾这边的情形,你如实汇报就行。不过,要强调再强调,我们这边的局面虽然紧张,但未到刀兵相见的时候。我们要造大船,是未雨绸缪,一切还会以军司那边的需要为主的。”

    王鄣点头,此前派甘辉出去也是给辽东那边吹吹风,制造一些紧张和压迫感,台湾这边对各方的紧张气氛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从水师的实力到陆师的实力,台湾这边有信心和荷兰人掰一下腕子,而同时考虑到现在驻在澎湖的大明水师还有相当的实力,对荷兰人想必是有效的牵制,加上与巡抚在内的大明文武官员的良好关系,说荷兰人敢怎么样……包括常威在内,台湾这边的高层并没有太多的担心。

    “何时动身?”张续文温言道:“到时候我们也要替你践行的。”

    “张政事不必客气了。”王鄣笑道:“听说你要沿河而下,这一次打算深入到三百里开外,那边就有相当多的高山族人,安全方面,请一定要多加小心。”

    如果从地图上来看,此时和裕升开拓的地方是后世台湾台南市范围,属于南北朝向的岛屿的东边,与澎湖列岛十分接近,所以也是颜思齐等人开始选择安身立命根基时的最佳选择,近澎湖各岛,是淡水河的出水口,平原地带,真的十分易于安身屯垦,开初的十寨设立,顺风顺水,福建本地人对台湾的气候饮食和水质也很适应,疟疾方面问题也不是太大,不象后来大规模移民时,疟疾横行,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而从卫星地图可以发现,十寨区域就是台湾几个淡水河的出海口区域,张续文现在要做的就是沿河口一直往东部去,预定距离是三百里外,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现在行军司控制和哨骑所至的范围了。

    常威也有些担心,说道:“你看本地那些结社的山民是怎么说的,大坑,守城大山,雾峰,大横屏山,大坪山,阿冷山,八仙山,开刀山,梅峰,端岩……那天那人说着往里头的地名,我听着便是感觉头疼的很。笨港到荷兰人所筑热兰遮城,地势都是一样的,南尖北阔,而且诸水交汇,很多地方水太多了,形成了沼泽和平地交汇地方,稍有不慎就会陷在淤泥之中,行军很是困难。二百里外就是山多平地少,土人皆是结社在山中,此辈披发纹面,性情凶悍难以驯服,我们迄今为止也没有对驯服这些人有太多的办法。续文兄一意要一直东行,确实是叫我很是担心哪。”

    以常威等人的看法,所居笨港地方,勘测出来的方圆近二百里地方,除了近海外,还有好几条大河冲涮而过,还有五六条相当规模的溪流在境内,除了交汇出相当大的湿地区域外,也使得冲涮下来的平原土地异常的肥沃,福建那边是找不到这样原生态的地力肥沃的地方了,这么大的地方,土地是以百万亩来计算的,事实上后来郑成功移民十几万人也就是在台南地方安置,拿下热兰遮城之后改为郡王府邸所在,后来将台南这一片改为东宁府,清军打下台湾之后在台南设府,一直到二百多年之后才改为在台北,这里可以说是移民和屯垦的最佳地点,堪称治理全台的最佳跳板。

    既然已经占了块好地方,再继续探索,从军事上有必要,而张续文代表的是民事这一块,似乎就没有太大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