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钟会想办法看能不能跟姜维和解,甚至让姜维向自己投降。毕竟你家皇帝都已经投降了,你还坚持个啥?
而这个时候,姜维也正想着赶紧投降钟会呢!
这是为何?难道姜维不忠心蜀汉吗?非也非也,正是因为姜维太忠心了,所以他才想着投降钟会!
之前,邓艾刚接受了刘禅投降的时候,就让刘禅修书一封,命令姜维向自己投降。
书信送到剑阁姜维手中,姜维却不愿意蜀汉就此亡国。他想到自己师尊诸葛亮六出祁山,只为匡扶汉室!现在师尊把匡扶汉室的重任交给自己了,自己怎么能半途而废呢?要么成功,要么就义!
可是皇帝都投降了,咋办呢?
姜维不愧是智谋之士,敏锐地看到了钟会和邓艾之间的矛盾。因此姜维生出一计:投降钟会,然后劝说钟会杀掉邓艾,占据益州,自己称王称帝!然后再借住剑阁大军和蜀汉旧臣、旧军突袭钟会!杀掉钟会后,再立刘禅为帝,延续蜀汉国祚!
他相信在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下,钟会忍受不了当皇帝的诱惑,一定会按照他的设想行事的!
(本章完)
第58章 入主南中!()
钟会和姜维虽然心思各异,但却一拍即合!
姜维向钟会投降,钟会十分器重姜维。姜维怂恿钟会杀掉邓艾,在益州自立为王,钟会表明心意,说自己就想这样。
两人“情投意合”,迅速结成了异姓兄弟。说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在正常的历史中,两个人的确在同一天被杀死,倒也遵循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诺言。
两人同床异梦,各怀鬼胎,不过眼下都需要灭掉邓艾掌控益州北部,暂时倒也能精诚合作。
姜维还给刘禅去了一封信,大意是说你在京都城安心等着,等我设计杀了邓艾、钟会,就再次拥立你为皇帝!
但是刘禅觉得吧,姜维成功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不愿意拿刘氏一大家子的命陪他玩火。因此回了一封信拒绝了他。但因为刘寻还在为复国而苦苦努力,所以刘禅让姜维去辅佐刘寻。
其实姜维之前也接到了刘寻写给他的信。
但是姜维认为,刘寻不过是个新兴王,名不够正言不够顺,辅佐起来太不容易。所以依然想努力一把,看能不能把刘禅扶上皇位,实在不能的话再去辅佐刘寻。
所以钟会和姜维合并一处,让监军卫瓘当先锋,一块儿去原蜀汉京都城找抓邓艾去了。
除了姜维,另外两个接到刘寻招揽信的人,罗宪和霍戈,也各有不同的表现。
说到罗宪,不得不说说蜀汉的盟友——东吴派来的救蜀大军!
当日东吴接到蜀汉来求救的使者,想着两国本是盟友,应该救援。但是救别人不比救自己,用不着着急也用不着费多大力气。所以东吴派了无名小将孙异带了几千名士兵,不急不缓的往蜀汉走。
孙异行军不急不缓,还没走到两国交界线,刘禅就投降了,蜀汉就完蛋了!
孙异一看要救援的对象都完蛋了,就派人到吴国都城建业,问吴帝孙休接下来该咋办。
孙休一看蜀汉已经完蛋了,那还救个啥,赶紧趁乱过去抢点儿地盘增强自己国家实力吧!不过抢地盘十分重要,孙异能力不足。因此赶紧派了实力派大将陆抗前来,还带来了三万大军!
而孙异则作为抢地盘的先锋军,继续前行。孙异来到两国交界处巴东郡永安城,遇到了永安都督罗宪的阻击。
罗宪觉得,东吴身为蜀汉的盟友,在蜀汉危急的时候不但不来帮忙,反而落井下石,实在是从里到外坏透了,道德低下的让人不敢相信!所以坚决地阻击了孙异,说至始至终忠于蜀汉,刘禅投降了,他也跟着刘禅,绝不背叛!
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刘寻的招揽信。看完信之后,忠于蜀汉的他倒是挺愿意跟随刘寻的。可眼下东吴大军正在攻击永安,要是不挡住可就要国土沦丧了呀!而且东吴还有后续的敌人要来呢!
因此罗宪就给刘寻回了封信,大意是你要是有足够的军力,挡住东吴的侵犯,保住我国的国土,我就跟随你为复兴蜀汉做努力!要是连保住国土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复国也只是一个根本达不到的目标罢了!
回了这封信之后,罗宪继续阻挡东吴大军。
而霍戈那里,情况就比较复杂。
因为霍戈是镇南将军、建宁太守,要镇守整个南中七郡,直接管理建宁郡。所以手下大军、将领颇多。接不接纳刘寻还得问一问手下人的意见。
霍戈私下里找一些文官武将,隐晦地向他们提了一下,如果有皇子来到南中七郡,想要掌控南中七郡的地盘、军民,那他们会是个什么态度。
结果大多数人都说不同意,因为皇子掌握了这一片的势力,也许是投降曹魏的时候,能多获点封赏而已。皇子得了封赏,他们这些臣子得的就少了。所以,这种皇子过来抢封赏的事儿,他们是不会同意的。
只有少数的人说,生是蜀汉的臣,死是蜀汉的鬼,皇子要来,那就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他吧,应该的!
霍戈又问,那如果有皇子想要在南中七郡继续对抗曹魏呢?这下子表示愿意的人多了一些。毕竟抵抗敌国跟抢夺投降后敌国的封赏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还有一些人,说完全听将军的。将军说投降曹魏,咱立马就放下兵器。将军说跟曹魏干到底,那就算没有皇室中人过来,也要跟他干到底!
这下子霍戈心中有了计较,给刘寻回信一封,说等刘寻过去了,细细商讨,奉不奉他为主,到时候再做计较!
刘寻在僰道城呆了三天,任命卻正为犍为郡郡守。那名郡丞因为效忠蜀汉,就让他继续做县丞。
然后刘寻就没有做什么事情了。这些天行军赶路,可以说相当辛苦。无论是娇生惯养的刘恂身体,还是现代的刘寻灵魂,都累坏了!
因此刘寻在城里好好地休息了三天,一应事务,政事交给卻正,军事交给张通。两个人都曾是朝廷里的文武要员,处理一郡事物,游刃有余,忙而不乱。
三天后刘寻启程,带着吴济、陈至等文武,继续去建宁郡霍戈处,希望在他那里正式建立政权。
临行时,刘寻命令卻正,要是曹魏大军来打,僰道城能守就守,要是守不住,就坚壁清野,把所有的物资和人员都带到南中七郡去,增强自身的实力!
犍为郡南部就是建宁郡,镇南将军霍戈就在建宁郡治所滇城。滇城有一个著名的湖泊,在现代都很有名,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叫滇池。刘寻距离那里已经不远了,沿途也无心再收服一些小县城。毕竟得到了霍戈的支持,整个南中七郡都能得到!所以还是赶快去霍戈那里的好。
刘寻行进途中,收到了罗宪和霍戈的来信。罗宪那里好办,收服南中七郡后,带上一支援军过去就可以了。霍戈那里,怕是还要经过一番努力,说服大多数人支持自己才行啊!
不过,既然选择了帝王路,就算是前方处处需要披荆斩棘,又如何?建宁郡滇城,我刘寻来了!
(本章完)
第59章 立南汉政权!()
建宁郡,是南中七郡中的大郡,有泰威县、牧麻县、陆良县、宜良县、晋江县等等十几个县,人口众多,经济较繁盛,人口构成也比较复杂,有不少少数民族。
正因如此,这个郡的治安比较差。才需要镇南将军率领大军在此镇压!
大关营,就是镇南将军统率的大军驻地,有着两万精兵呢!
刘寻一行人经过十来天的跋涉,终于到达了滇城。这一次,刘寻没有让骑兵去抢占城门。一是因为府城守城门的卫兵既多且正规,还有瞭望塔,基本不可能夺取。更重要的是刘寻需要霍戈真心主动地效忠自己!
要不然,使用诡计得了这滇城,令霍戈以及一大帮子南中七郡的官员厌恶,在其他城池集体抵抗自己,那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相反,如果光明正大的话,即使十分意外地没有得到霍戈的效忠,那也可以暂时以僰道城和犍为郡为根基,正式建立南汉政权,昭告天下,去争取南中七郡里那些效忠蜀汉的郡守和县令!相信总会有一些地方长官是忠臣的。偌大蜀汉,不可能全都是奸臣啊!
所以刘寻带领三千兵马,停在了滇城之外,让武安家前去报上名号,就看那霍戈如何反应了!
城楼上城守官一听是蜀汉遗王,来到了自己这蜀汉遗地,心情既高兴又担忧,可以说是十分复杂。但起码是丝毫不敢耽搁,连忙去报告最高长官霍戈去了。
霍戈正在召集麾下多名官员议事。这个时候,刘寻欲建立南汉政权的事儿还没有通告天下,许多下面的官员不知道。但是霍戈依然大义凛然地表示绝不投降,起码现在不投降!
他说服众人的理由是:现在刘禅刚刚投降,曹魏如何对待他还不知道。我们身为臣子,即使在最后的时候也要想着报效君王!如果曹魏封刘禅为公侯,好好对待,到时候咱们再投降也不迟。如果曹魏将刘禅杀了,那么主辱臣死,咱们为了自己的老主子,要坚决彻底的跟曹魏干到底!
古代人非常讲忠义,这种说法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赞同。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魏善待刘禅,从而和平地获得蜀汉全境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而杀死刘禅的可能性近乎于零。
所以最后的结果都一样,还能搏个忠臣美名,何乐而不为呢?
霍戈刚刚和众属下确定了这样的大政方针,守城官报告说,刘寻来了!
霍戈面容一肃,知道关键的时刻来了!眼下的这个节骨眼儿,将决定他,以及整个南中七郡官员的命运!
以后是做曹魏的降臣,还是做蜀汉永远的忠臣,甚至有那么一丝可能做刘寻的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