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现在受冬季和南方水灾的影响,游客骤减,收入大幅下降,若不是有新上架的清渊密卷销售,这几个月可以预见的是利润大减甚至赔钱。

    将纪念品和工艺品做成文人日用消费品,这就是张籍给出的理由。换成后世的话就是,我们要做文具!

    当今天子重文章,满朝一片朱紫贵,原是寒窗读书人,无数人视读书科举为青云之路,这笔墨纸砚的消耗定然少不了,若是在这方面打开销路,形成以经义书籍和文具销售为正道,以教辅书和纪念品为奇兵,正奇相辅相成,三元书坊的腾飞指日可期!

    且不提这张园门口的小插曲,但讲讲郎和士子们来到暖阁后的惊讶。

    为何惊讶?

    只因暖阁之外寒风刺骨,而暖阁之中温暖如春却不见一盆炭火!

    还是张百万在场中解开了众人的疑惑。

    原来,此处暖阁坚实的青砖地面下面是空的,在建设之初就有匠人设计了火室、烟道和火门,在青砖地面下砌好烟道,在冬天里面是可以烧柴或是烧炭,通过烟道传烟并合理配置出烟囱,以达到把青砖温热而后传到室内,使室内产生温暖的效果。这样的取暖方法有散热面积大,热量均匀,没有烟灰污染的好处。

    听了张百万的解释后,众人中有忍不住的摸了摸脚下地面,这地面果然是热的。

    这大明版的地暖设计让张籍对古人的智慧心服口服,他原来只是在游故宫时,听说皇宫中有取暖用的地龙,不曾想民间之中也有。

    说是暖阁,其实面积甚大,能容纳四五十人同时入席。

    暖阁北为正座,有希伊先生,周学正居于上首,下面左右按距离远近分列讲郎和学子,中间有张园乐师奏乐,舞姬起舞。各个案几旁不时有张园的仆役穿梭往来给士子们送上瓜果、茶水、美酒。

    因为此时文会还未开始,张籍出了厅堂,在回廊、露台上居高眺望着张园冬日美景,随处可见徜徉、高谈阔论的士子。这般规模比张籍曾经参加过的清渊雅集要隆重的多。

    不多时,张老财也到了席中,张籍等人知道时间差不多了,纷纷返回暖阁。

    希伊先生看到众人皆已落座,向身边的张老财低声说了几句,只见张老财一拍手,丝竹之声起,一众舞姬翩翩起舞。

    至此,张园暖阁腊八文会正式开始。

第二百一十三章 清渊文集() 
    且说腊八文会于丝竹之声、翩翩舞姿中开始,约莫盏茶时间后,在众人恋恋不舍,意犹未尽之下,暖阁内曲停舞收。

    希伊先生双手一拍合击下按,示意厅中安静。

    只见希伊先生对众人道:“昔日总听人言道江南文教兴盛之地,各大书院皆有文集传于坊间,以扬起名,以教其民。我清渊书院于成化年间也有文集刊发,不过事有所变,未能持久,今次办腊八文会,聚众人于张园,是为重办清渊文集之事。”

    希伊先生说完稍作停歇,环视厅中,初闻此事的讲郎和学子们小声交谈、议论纷纷,只有张籍王讲郎和张百万等几个人,安坐于案几之后,丝毫不觉的惊讶。

    “成化年间,清渊文集旬月一刊,每刊五十篇文章,皆选自书院讲郎、士子佳作。今日与会众人或为书院的得意弟子,或为学识渊博的各院讲郎,清渊文集主要录用你们的文章,今次文会之中你们皆要或成文,或作诗一篇,待回去三日内再各写两篇文章来,不要拿往日旧作来凑数,要现写,诗赋,古文皆可。我与教习会替你们在两篇里,选一篇署名在清渊文集上,作各自著作刊发。这是替你们扬名的机会,尔等要用心写。”

    希伊先生讲完,厅中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这是个好事啊,诸人多是应声点头,纷纷表示要做出好的诗文,来为书院扬名。

    外院的学子没来几个,这不必说了,在内院的学子基础都很扎实,若是综合而论其中绝大部分都有取得秀才功名的实力,所欠缺的只是运道罢了。诗词讲究天赋灵感他们可能做的不够好,但是对于制艺文章他们作得却都不差,每月五十篇,这取中的几率很大啊,这虽比不上大儒们的著书立说,但也能算的上扬名于外了。

    中国从古到今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立言立说之心,古代稍有成就的人就要刊刻几本文集,就拿当世来讲,名将戚继光算是半个文人,即便如此他还要留下如《止止堂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这样的作品,因为他知道人不可能不朽,而书本思想却可以流传后世;看过古人在谈后世之人,基本上是个像明星、大企业家这样有社会地位的人都要花钱出本自传,有没有人买单他们不管,只要有成书即可;这是古今名人,即便不是名人,后世的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个小学生,当他得知自己的作品被发表后,也一定是会欣喜若狂。

    留只言片语于世,这是知识分子一致的追求!

    “重新刊刻清渊文集,确是一件好事,可是我翻阅书院资料,发现成化年间书院自行刊印文集,是因为院内自有书坊一座,但是后来书坊经营不善入不敷出,文集也就此停办,今时若是要办文集,这书坊还要重建,一切重头开始,所费颇多啊!”

    众人讨论片刻后,有一个声音传来,提出了疑问。

    厅中众人看向说话处,是一个书院的老讲郎,平日里他管着书院菜园等后勤琐碎事务,在书院开支这一点上他有发言权。顺着老讲郎的思路想去,的确,说复刊容易,具体做起来难啊,这并不是只要有优秀的内容就能成刊的,还需要一系列实际操作来完成。

    “这个无需多虑,诸位可知近日来城中热销的清渊密卷,这件事还是按照清渊密卷的模式交于三元书坊承办。”希伊先生话音刚落。

    此间主人张老财,也出声说道:“由三元书坊承办的清渊文集,每期所录用文章,视字数多寡,精妙与否还会参照清渊密卷给予不同等次的润笔之资……”

    不仅有著述扬名这般的精神奖励,还有润笔费这样的物质财富,感兴趣的士子顿时多了起来。当下就有在厅中跃跃欲试发表诗文的。

    看到众人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希伊先生抚须微微点头。这样的情况是他乐于见到了,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能进步,发行清渊文集对书院的发展也是一件大好事。

    想到此处,希伊先生脑海中又浮现出昨日晚上,张籍来拜访时讨论清渊文集内容安排,那一刻师徒两人对话的情景。

    “先生,弟子以为复刊的清渊文集不必像成化时一样,那时采用的是一年两刊的做法,半年时间太长,如此纵有人喜读书院文集,但时隔半年之久难免让人失去耐心,付之脑后。还有那时只刊录书院弟子们的精彩诗赋古文,且没有明确的主题,厚厚一本文集,各方面的文章都有,内容又曲高而和寡,卖不出去几本,销量惨淡最终导致书院自办的书坊倒闭。此两点需要改变。”

    “那依你之间,当作何改变,以哪种形式为佳?”

    “弟子认为,复刊之后的清渊文集当每月一期,且每期有一主题,主题可由讲郎们提出数个选项,再由先生最终选定主题;还有文集不仅要收录精彩的诗赋古文,也要收集摘抄学子们的精妙时文,如此可将文集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录诗赋古文,下卷载时文律判;最后所有选中的文章还要由先生主持人员将文章润色修改一番,这样就几无疏漏了。”

    希伊先生的思绪重又回到了腊八文会上。

    “今次时逢腊八佳节,今次清渊文集当以冬月腊八为主题,诸生各抒己见,若有想挥毫泼墨的,此间也有书案准备。”

    刚才这一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士子有了应景的诗文思路,听到希伊先生话后,纷纷唤来笔墨纸砚,当场写起诗文来。

    场中乐声又起,仆役们将酒水茶点,美味佳肴纷纷呈上,随着士子们诗词赋文逐一登场,一时间腊八文会气氛达到了顶峰。

    这次的腊八文会张籍静静的看着士子和讲郎们展露才华,他并没有以后世诗文来出风头,实则因他已经得了最大的好处,内心已是极为畅快。

第二百一十四章 投稿() 
    腊八之后,书院的士子和讲郎们纷纷行动起来,或出入于清渊藏书楼之间查找资料,或闭门于寝舍讲堂之中笔耕不辍;希伊先生和张籍等人也在加班加点的审核批改递交上来的文章,原因只有一个,都想着尽快拿出优秀的文章,赶在万历十一年新年之前刊刻出版,给堪称书院大丰收的万历十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冬日里的明月,那月光也似有些寒意,高挂在幽暗的夜空中,也如太阳一般由东方升起,夜已颇深,现在正是皎月当空。

    月光照耀下的清渊书院,寝舍灯未灭,讲堂人依在,无论身处何方,学子们不是埋头读书,就是提笔勤书。

    于此同时,在狮子坊张籍的居所的书房中。

    这会儿杜十娘不在书房,只有张籍坐在案前,手拿一卷书,面前点着两盏油灯,旁边的双层窗户和炭盆隔绝了来自北方的寒冷。但那院子中的寒风吹动光秃秃的树枝,飒飒的在耳旁低吟浅唱着。

    紧了紧领口,张籍起身用一个拨火棍挑了两下炭盆,通红的木炭顿时散发出阵阵热浪。

    重新坐回案前张籍将目光收回,又把手中看了一半的时文册子搁下,揉了揉眼睛,心想这一遭自己该如何选题呢。是的,张籍也在准备着为情缘文集投稿,不在腊八文会上出风头,并不代表张籍不在清渊文集上发表文章,这可是复刊第一期,自己得好好的找一篇有深度、有文采的重量级文章为其添彩。

    而且这清渊文集对自己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扬名机会,随着文集的扩散和传播,若是文章写得好了,自己的名声将不仅仅局限于山东一地。

    这也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