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在暂时掌管云南?”
“回皇上的话,草民只是辅佐,云南兵马依然是老爷手下的将领在管,草民无权过问。”罗志安老实回答。
“希望你说得是实话,朕会查。对了朕想问你一件事,你有没有听老王爷说起过当年魏忠贤到云南平定土司叛乱的事。”崇祯一直想知道为啥魏忠贤当年平定叛乱后会被截杀。
“皇上算问对人了,当年平叛的时候我跟随老王爷一同前去的,至于后来护送魏忠贤回京的事,这草民有听老王爷提起过。老王爷对大明忠心耿耿,他经常说当年要不是因为“鬼影”在旁,就能杀了魏忠贤。”
崇祯一听,有点明白过来了:“按你刚才说的,那些杀手是老王爷派的?也就是说老王爷派了护送的兵马也同时派了杀手。”
“回禀皇上,是,但是也不是。具体让草民跟你说说经过,事情是这样的:当年云南土司勾结喇嘛造反,一开始魏忠贤并没有把这些人放在眼里,魏忠贤带领几百人进行平叛,但是进了云南后魏忠贤发现土司已经联合出兵,兵马尽然达到近万人,于是来找老王爷帮忙,老王爷不喜欢魏忠贤,但是这事关系大明,于是亲自带领五万人马与魏忠贤一起平叛,可是由于地形险要,又有瘴气,但是最终还是在百姓的帮助下,逐一瓦解各个土司。魏忠贤见平叛已完,决定带领残余人马离开。老王爷以护送为名让两百兵马随行进行保护,然魏忠贤不知道其实这两百兵马是王爷精挑细选的杀手。另外在他们背后又有近千人紧随其后,由于途中下暴雨使得与两百人相距过远。没有按原计划在他们必经之路的沫儿山上埋伏,可两百杀手根本就不清楚此情况,当他们到达沫儿山后,两百杀手以探路为由离开,然后在隐蔽处穿上早已准备好的夜行衣返杀回去。但由于迟迟没有等到那波人的支援,最终全部战死,魏忠贤逃脱,那近千人是第二日才到沫儿山,见满地尸体,于是打扫了战场后,就直接回云南。这就是事情的经过。”罗志安说完,秘密总算解开了。
崇祯道:“原来如此,所以说并不是没有人护送,而是护送的人就是杀他们的人,另外所有的尸体为啥会消失,都是因为近千人打扫了战场。行了,朕明白了。你退下吧。”
见罗志安走后。王承恩道:“一切都明白了。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
崇祯摇了摇头,一边说一边走出乾清宫:“解开了一半,魏忠贤如果当时没有想到是沐王做的,过后也应该会查到。但是魏忠贤既然没让人公开调查,也没有报复老王爷,他在隐瞒什么呢?算了,不想了,也许这个谜团会因魏忠贤的死而永远无法得到解释。行了,明天把十二个王爷一起再叫来乾清宫来,朕要正式跟他们讨论大事。好了,朕累了,朕回后宫了。”
为什么一直想了解这段魏忠贤的故事,是因为穿越过来的崇祯帝心中一直有个疑惑,当年的九千岁,为什么他的党羽会这么快的被清除,为什么会如此之快的倒台?真的只是因为明朝特有的体制问题?真的只是树敌太多?真是迷一样的魏忠贤,迷一样的九千岁。
第一百四十章募捐(一)()
经过己巳年的大战,国库的银两几乎已搬空,大明如今就如同吞金怪兽,再多的银两也不够填。北方的赋税寥寥无几,而今年的江南的赋税还没上来,崇祯已经多次催促,但是江南官员的办事效率还是依然如此。现今全靠东厂的查抄违法商贩在维持着。这次王爷进京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带动官员为大明捐款。除此之外为了达到目的,崇祯不单跟复党通了气,还特意找人画了一张图。这次募捐能不能成功,就看如何配合唱好这场戏。
天未亮,十二位王爷就被崇祯宣召。见十二位王爷还带着朦胧的双眼,崇祯道:“各位王爷辛苦,朕今日如此早请各位来,是有件事要于各位王爷商量。”
“皇上辛苦。”十二位王爷一一跪拜。崇祯坐下后,用手抬一抬,王承恩叫道:“各位王爷请起。”
崇祯道:“大家都知道,自成祖以来历代王爷不再掌管兵马,同时无皇上的命令是不可出封地。甚至连祭祖都得请示。可如今后金蛮夷屡次犯我大明边界,大明内又是匪寇横行,然相对的是各地方兵马腐朽至极,朕能用的兵马十分匮乏,所以朕这次召集各位王爷希望你们能帮朕一把。”
崇祯这话,让底下的王爷为之一振,朦胧的双眼瞬间明亮起来,这意思太明显了这是要给他们权利啊,好事,天大的好事。
就在崇祯刚刚说完,益王朱由本跪拜道:“皇上圣明,如今大明匪寇四起,而我等王爷因明法规定无法投身报效朝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后金犯边,匪寇作威,百姓饥寒交迫。微臣觉得这规定是该改改了。记得太祖当年对待各地王爷可不是这般情况。”说完后顿时泪水哗哗的直流。
这一哭,所有的王爷也跟着哭泣,但是多少人真哭多少人假哭那就不得而知。十二岁的孩子的哭泣肯定是被带动的。
崇祯一看是益王朱由本,此人算开了个好头:“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益王说得对,是该改改了。各位王爷也是皇子皇孙,跟朕是一脉相承,再怎么疏远,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崇祯这一说,又说到一些王爷的心里去了,刚刚停下的泪水,又不经意开始往外冒。崇王朱由樻上前一步道:“皇上,别说了,都是为了大明江山,您说吧,要我崇王做什么,我崇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崇王严重了,朕决定让你们十二位王爷重掌兵马。不知各位王爷是否愿意?”崇祯先丢了个礼包给他们。
从刚刚崇祯的话语已经听出,但是真正说出又是一回事,十二位王爷纷纷跪下:“谢皇上。微臣愿为皇上分忧。”
中套了,好,崇祯第一步算成功了,该下手了:“如今大明情况各位应该都了解了,后金已被朕打退,北方匪寇基本也都扫除,在座的各位王爷分两部分:淮王,益王,周王,荣王,沐王依然回各地封地,朕同意你们每人募兵五万,淮王招募完兵马后带兵前往两湖进行剿匪,益王带兵前往江西,周王负责浙江,荣王负责福建。沐王依然负责云南。五位协助当地府衙和驻军共同剿灭匪寇。不知各位王爷意下如何?”
崇祯这话,对于淮王,益王,周王,荣王,沐王来说那是天大的好事,山高皇帝远,崇祯说五万,只要有银子招募个五十万也没人管。所以这些王爷顿时心花怒放。淮王朱常清急忙下跪:“皇上圣明。”
“好,不过朕要提醒一下你们五位,匪寇并不是纸捏的,有些实力。五位切不可轻敌冒进。另外陕西逃亡的匪寇很可能会逃亡湖浙一带,这股匪寇实力是最强的。淮王,益王请特别留意。”虽然知道这五个是去送死的,但是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
“谢皇上提醒。微臣明白。”淮王,益王纷纷上前回答。王爷家中坐,想象中都是拿着锄头的农民,哪里知道匪寇的实力,他们关注的是私募兵马,嘴上说谢谢皇上提醒,实际上都没把剿匪的事放在心上。
崇祯喝了口茶又道:“福王,唐王,潞王,鲁王,崇王你们五王,留在京城跟朕共商大事,朕决定文武分开,武臣正式建立一个叫军机处。专门管理全国兵马,由五王协助朕一同掌控,不知五位可否愿意?”
那个地方虽说挂了个“军机处”的匾,但是要正式成为全国兵马的指挥总部,需得靠这些王爷来撑台面,用王爷和保皇派,再加复党一起推动,东林党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而留在京城的五个王爷就比较为难了,进入京城掌管天下兵马,这是好事。可是离开封地,进入京城,这自由度就依然没有啥改变。福王朱常洵上前道:“多谢皇上信任,只是臣的封地在洛阳,还需有人打理。”
这些王爷心里想什么崇祯一清二楚:“各位王爷封地的事务交于子嗣就行了,朕明白,等扫平匪寇后,朕会让你们荣归故里,待遇跟他们五位是一样,如何?如今危难之时,都要同心同德嘛。”
见皇上都这么说了,福王朱常洵也不好再说什么:“那微臣遵命。”
糖果给了,总要拿点回报吧;崇祯又道:“多谢各位王爷理解,可如今朕有件难事请各位王爷倾囊相助。希望王爷不要推迟。”
这话一听王爷们也清楚了,给了那么大的权利,皇上这是要东西了:“请皇上明示。”
“各位也知道,大明刚刚经历大战,又江南税赋迟迟未能到京,朕有点囊中羞涩,各位王爷能否借给朕些,等天下太平朕一定加倍偿还。”崇祯开口要钱。
刚才的权利不是白给的,是明码标价的,王爷们都听明白了,皇上都放了权了,给点意思呗。但是给多少是多,给多少是少呢?大伙心里都在衡量着。
崇祯说完又补了一句:“昨日沐小王爷已经捐赠了五十万两白银。今日已入国库,朕在此多谢。”
沐天波今天来后就被这一幕幕搞得是一愣一愣的,有人哭就跟着哭,有人跪就跟着跪,听皇上说起昨日五十万白银的事,沐天波走上来:“皇上,小意思,能为皇上排忧解难。是微臣的荣幸。”
云南沐家,世代镇守,根深蒂固,财大气粗,五十万两,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小意思。不过从孩子说出口,各个王爷摇了摇头微微一苦笑。这里面有钱的除了沐家外,就数周王朱恭枵了,周王朱恭枵上前道:“既然沐家出五十万两,那微臣也出五十万两。”
崇祯一听不错带了好头:“好,周王能如此深明大义,乃大明之幸。”
出手就五十万,这下苦了后面的王爷们,不过皇上同意让每人招募兵马五万,那就算用花钱买这个权利也是十分划算的,要是以前哪有这种机会,于是王爷们咬了咬牙。基本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