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啊?”
“诺诺,就是你那好友刘继业嘛……最近很是反常啊!”
雀斑少年面露不屑之色:“谁说不是!整日埋首书堆中,要不就是一大早就爬起来跑步,无趣的很哩!几次相邀耍耍也不出来,丝毫不给面子!若我早知他居然是这么无聊的人,当初谁会和他玩耍?”
“上次英文考试又是拿了第一,还被师图尔院长表扬,据说写的英文时论还被上海租界那边的洋人报纸给收录了,拿了十块的稿费!如此不会享受生活无趣的人,不理也罢!”
“哈哈学那些搓大,读些酸书就自以为了不起,我算是看错了!如今也好,省得见面惹得小爷恶心!”
“再加把劲,还有两圈就跑完了!”
“是啊是啊……”
这群少年渐渐跑远。他们所议论的刘继业在最近的三个月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他们,很多朋友都觉得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不认识了。
“三十五、三十六!……”
在数到四十的时候刘继业跳下来,一边揉捏酸胀的肩膀拿起挂在单杠上的白毛巾擦了擦额头汗水。一天的体育训练基本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自习时刻。想到这里少年便朝宿舍走去,准备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再去图书馆阅读。
开学以来的三个月里,刘继业的成绩永远排在前三、再也没有出去玩耍,把空闲的时间全部拿来翻阅书籍和锻炼身体,并且对时事产生浓厚兴趣;不光是每天阅读外文的、中文的报纸,时不时也会和教习讨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与同学们交流国家、立宪、民族主义的问题。
这也是理所当然,毕竟不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17岁少年了。
面粉厂的事情已经由父亲那边全盘接手,除了一些建议之外自己不再需要为此操心了。闲下来的时间,才开始真正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未来的乱世,自己该如何应对?刘继业开始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并没有一个准确答案,但是刘继业知道自己必须开始提前准备了。
了解中国、了解局势、了解立宪、了解革命,简而言之了解一切与中国政治相关的内容,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信息才能够做出最接近完美的选择。
在一次平常的午饭时,刘继业对坐在对面的王东说:“我准备去日本留学。”
对方差点喷饭,惹得桌上几人哈哈大笑。
刘继业当然不是为了捉弄王东才如此说,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在日本有康有为、梁启超,有孙文,有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并实行立宪的政体。如今大部分中国人都一致认同必须变革;绝大多数支持模仿日本行君主立宪,少部分选择种族革命。但无论哪种成功中国的社会都会借鉴日本之经验,因此我想去日本。去会会立宪保皇的笔杆子、去会会革命的火种,去见识东西结合的社会和它的经验。”
“至于为何不去英法德美等国,因为他们的社会相比日本而言与中国大不相同,或许科学方面远胜之,但说到与中国社会的结合性还是不如日本。况且如今朝廷开始大量派遣留日生,这些人大都是中国社会的精英人士;与他们交往也可扩充我的视角。”
这番话桌上没有人懂,刘继业也没指望他们理解自己。事实上这只是某种自言自语的陈述。
留学日本,为了了解中国这个社会。
留学日本,为了结识那些在未来将改变中国命运的豪杰。
留学日本,让迷茫的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革命还是实业还是立宪还是出洋,等见识到了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学生和革命派政治活动家们,应该就有答案了。
还有三个月学期就结束了。届时自己将收拾包裹去上海,在那里见识一番外白渡桥、外滩,租界,中国最现代化的魔都。然后从那里出发搭乘渡轮前往东瀛。
前些时候找到书院,提出毕业后准备留学日本因此希望书院可以帮助自己申请官费云云。书院联系了江苏学政,答复说必须参加一场全江苏省留日学生名额的考试,录取后才能获得官费生的资格。虽然刘继业对自己很有信心,但还是打算小心行事。所以最近在恶补自己最弱势的一点;国文。
不过就算拿不到官费资格,也可以选择自费,只是有些学校却是进不去了。
这些天一直在复习准备,之前朋友们的邀请一概拒绝,也被不少人记恨。无所谓了。
每天就是上课、锻炼、复习、睡觉,不断重复。只是别人或许觉得枯燥乏味,刘继业却懂得把学习当作兴趣。况且他也深深地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现状所吸引了;在这个二千年封建的末世,一切仿佛都有可能。究竟最终历史会否演变为辛亥革命,说实话刘继业开始怀疑了。
严重的危机感;周围恶邻、国事沉沦、全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力求变法希望能挽救这个老大的国家。而清廷此刻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立宪的态度,似乎也在证明亡羊补牢未晚也。
或者历史已被改变?或许中国会走上另外一条路?
这种无线的可能性吸引着刘继业,所以每天晚上数个小时的复习在他眼中绝非痛苦,反而是极享受摄取知识的过程。厚积薄发,年轻的时候多学习多了解多看,等需要的时候才能用到。
放松的时候开开玩笑、也算是一个性格阳光开朗的少年。但是一旦需要沉下心来,潜心去做某件事情,他也能完全专心致志不被身边事务所干扰。本质上刘继业其实是一个颇为较真的人。
所以刘继业想要留学日本还是打算学点什么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太祖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近代政治的真谛;其本身没什么特殊的,民**阀们都深知这点将军队看得比什么都重。但是这句话通过语录以及七十年代的疯狂让那一代每一个中国人都了解到了这一点,也自然包括刘继业。
一方面是置办实业以经济为后盾,另一方面却也需要武力去捍卫。
所以刘继业打算去日本学习军事。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历史知识一般的刘继业也知道中国民国不少风云人物,特别是军界都出自此校;阎锡山、蔡锷、何应钦、蒋中正。
学习军事、锻炼体魄、也能培养意志。
当兵是残酷的,特别是以严酷著称的日军。所以想要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想要不被淘汰,刘继业只能努力拼命准备,从体魄上从心理上。
合理利用时间科学锻炼身体,数个月下来万米奔跑已不成问题。最近开始在背包上装上二十斤的砖头模拟行军,一开始背部不习惯而酸痛难耐,但经过了一开始的疼痛后背肌明显发达起来,重量也越来越重步伐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刘继业的准备也越来越充分。
(注:蒋介石所就读是成城学校,后改名振武学校,乃日方为中**事留学生专门开办的预科班。只有从此校毕业才有资格报考士官学校,而蒋在毕业后被分到日军中实习时,恰好辛亥革命爆发而决定中断学业回国,因此并未进入士官学校学习;此处刘继业回忆错误。)
第十四章 伯先()
(大家11血拼愉快!)
第十四章伯先
经过充分准备的刘继业自信满满地参加了一个月后的江苏学政署举办的留日官费生考试。与清廷其他各省的学政署在省内各府轮流驻扎不同,江苏的学政署却从明代便常驻江阴,因此刘继业在专门与学校方面申请告假后提前一天,从下关日清码头乘船北上。
随行的还有早已立下志向留学日本的王东。
自1899年下关区被划做江宁的通商口岸,各国商人便陆续来此;相继兴建数个码头和洋行,此刻也是一副大兴土木的样子,倒也有几分现代化的感觉了。沿路不少商铺,来来往往也能看到一些金发碧眼的洋人。
晨露过去不久,碎石路面上还有些湿滑,穿着布鞋的刘继业踩在上面略有不稳。
水泥做的新型码头上,各色各样的人川流不息,有乘客、有苦力、有商人,也有一些与他们一样穿着学生服的少年。好在大清早人不多也不显得拥挤。刘继业与王东在船务公司买了票,见还有些时候便找了公共椅坐下,身边一个红发洋人正拿着报纸阅读着。
刘继业瞄了眼封面,是上海的申报。
大家都是很早起来,此刻都无精打采的发呆,而刘继业的思绪也回到了一个星期前…………
书院惯例两个星期一次的外出时间,刘继业借此回了一趟家,向父亲禀告了准备前往日本留学的打算。
“你要去东洋!?”
“是的父亲,儿子决定等学期结束,便前去日本继续深造兵事。”
“兵事!!”
刘寿昌觉得最近脑细胞不够用了,儿子接二连三的爆出惊语。那边面粉厂的事情才刚刚了结,这边却说要远渡重洋去异外之地东瀛,还学的什么兵事!
本能的,刘寿昌立即反对,身为商人世家指望的也只是长子能够在商界出息,有朝一日继承家业最好能发扬光大为祖宗、为自己长脸面。天可怜见刀兵无眼,又是在自家无法照顾到的东瀛,听说那里的人粗鲁野蛮、以杀人自杀为乐……自家儿子如此知书达礼到了那无耻无礼的地方,身为父亲哪里可以安心!自然是坚决反对。
“你好好的家业不去继承,大好前途不顾,竟然!竟然……竟然说什么当兵!”手指着儿子的鼻子大骂。
“父亲,请您先听听我的理由。”
看到儿子平静却又坚决的面容,刘寿昌也就不吭声了。
“有备无患,此乃古之真谛。中国之现状已到不得不改,而且是全面从体制从根本进行变革。效仿何者?试看开化各国唯以日本文化最像、历程值得借鉴,因此儿子留学日本便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