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门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次?

    太子主动请立太孙三次?

    为什么自己不知道?

    为什么太子不和自己商量?

    为何连老师也不闻音讯?

    就听刘据道“第一次是李禹案后,孤心灰意冷,于是请立太孙……”

    回想起当初来,刘据迄今依然心有余悸。

    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身边所有人都告诉他—大汉帝国就靠家上您来拯救了!

    而郁夷一案,让这个曾经的美梦出现裂痕。

    李禹之事则让其彻底破碎。

    那一天,刘据明白自己或许不适合统治这个天下,也可能没有能力拯救世界。

    他的长子,或许远比自己合适!

    旁的不说,单单就是那‘建章三誓’就让刘据头皮发麻!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有着一个这样志向的儿子,作为父亲,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刘据从来不是什么政治生物!

    他从前以为自己是!

    但一连串事情,让他知道自己不是!

    非但不是!

    还可能害人害己!

    韦贤听着却是慌得要命!

    他与乃师能有今日,靠的是太子刘据的信任和依赖。

    但现在刘据连这么大的事情都瞒着自己,瞒着老师……

    这………是致命的伤害!

    更是彻底的错误!

    “至于第二次………”刘据却是笑着陷入了回忆“乃是张子重建议治河之后!”

    “孤为张子重之宏图大略而惊愕,更因此知道,此孤最想要做的事情!”

    “治河十里,可造福百姓万人!”

    “而修渠千里,天下有幸!千年之业!”

    “在听完张子重的计划后,孤就立誓,此生修河渠一万里!”

    “如此即使千年之后,孤尸骨已朽,坟冢已毁,魂魄居于九泉之底!”

    “然孤之名依旧响于天地,垂与万古,与神农氏争辉,与禹皇同功!”

    “人生若此,岂不快哉?”刘据看着韦贤问道“卿以为呢?”

    韦贤心里面仿佛如十万头草泥马狂奔而过!

    此刻他很想说一句“殿下您想过我没有?”

    但终究不敢,只好悻悻然的道“那也不至于此吧?!”

    “当然必须如此!”刘据却是站起身来,看着韦贤道“治河之事,关乎天下,观乎未来子孙,关乎千百年后之后世!”

    “乃是千年大计,是国家大策!”

    “使孤不知此,何人可以推动?何人又能安抚民心!?”

    “士绅之贪,官吏之奸,豪强之凶,孤在尚且诸事不顺,孤不在,必是遍地狼烟!”

    “故而,孤请立太孙,以太孙掌孤事,而孤安心经营河道,开万里渠,做千年事!”说道这里,刘据明显兴奋起来“如此,则进儿为我理政、取材,孤则放手以建,抚民作渠,终此一生,践次大业!”

    “父皇如今终于恩准,孤大怀!大怀此心!”

    刘据兴奋的只想高歌一曲。

    在他看来这是完美的设定!

    他修渠道,这是他的理想、志愿也是他的人生追求与最终目标!

    这个念头从他知道这个庞大计划开始就萦绕在他心里挥之不去!

    刘据知道也看清楚了自己。

    他不适合作为一个决策者,自己性格有缺陷!

    强行掌权,最终可能坑害天下!

    修渠道治河就不一样了!

    他不缺人手,也不缺资源,更不缺条件,只要做好勘查、规划,任命能工巧匠,就可以坐受其成!

    而这样庞大的工程,哪怕只是完成一半,未来青史谁能无视他?

    天下后人,谁会不敬仰?

    他就可以借此成为禹皇第二!

    这样,他就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韦贤却是一脸苦瓜色,内心焦急如焚!

    他忍不住侧头看向长安,现在他只希望,李阅不要太天真,要懂得进退,别把命和全家都搭上!

    最重要的是—别牵扯到他身上!

    刘据却是看着韦贤的神色,在心里叹了口气“卿与老师如此,叫孤怎敢治天下?”

    郁夷灾民的神情浮现在眼前,刘据此生也忘不掉那些痛哭流涕的人与绝望的脸颊。

    更忘不掉郁夷地主豪强们的张狂与嚣张!

    那是他自己亲手做的孽!

    这些日子,他每天都会梦到,都会从噩梦中惊醒!

    怎能忘记郁夷?

    如何敢忘记郁夷?

    他终究不是那种视人命如草芥的政治生物,他是刘据!

    长平烈侯卫青的外甥!

    汉太宗刘恒的曾孙!

    。

第八百零二节 处置() 
建章宫,玉堂殿内。

    天子手中的白纸,被传阅到百官手中。

    “立嫡以长,圣王之制,立嗣以贤,先王之度……今孙臣进,为嫡长孙,贤惠有德,儿臣万死,请立为嗣,以承后绪……”

    聊聊百余字,字字珠玑。

    丞相刘屈氂看着,长叹了一口气:“昌邑王再无望帝位矣!”

    太子请立太孙,只要成功,那么,即使刘髆再有能耐,也只能遥远长安叹息。

    道理是很简单的。

    太子和太孙并存,固然会削弱太子的存在感,甚至影响太子的威权!

    然而……

    当太孙被立,这就将明确传达给天下士大夫和贵族一个信号:忠诚的大汉义士们,你们有了一个新的效忠对象。

    尤其是边塞的将校,军功贵族们。

    他们将得到一个保证:即使太子不肖,也可以指望太孙!

    而对皇室而言,这是双重保险!

    哪怕太子有意外,太孙也可以立刻接过权柄,从容理政。

    故而……

    看似,太子此举有些孟浪,实则这是最好的选择。

    是稳固权力和地位的最佳选择。

    从基层爬上来的刘屈氂深知一个真理:这个世界,要生存下来,才能再谈理想、信念和道理。

    连生存都无法保证的人,也不配有未来!

    而在刘屈氂身后,光禄勋韩说,则是失望不已。

    本以为,今天能看一场好戏,谁料发展到这个地步!

    真是……

    可惜啊!

    张越这时,也从震撼之中,回过神来。

    “太子此举,真是出乎意料……”张越心想着。

    太子的选择,固然是很明智的。

    但,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不然,历史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悲剧!

    但……

    张越明白,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立刻反击!

    决不能让李阅活着走出建章宫!

    这不仅仅是为了报复,更是为了表明立场和态度,也是为了向天子与天下人证明:长孙刘进和太子刘据绝没有指使此人做任何事情!。。

    只是得讲些技巧。

    一念至此,张越就立刻拜道:“太子贤能,长孙孝悌,臣毅为天下贺!”

    “只是……”张越顿首而拜:“微臣不解,洗马李阅是如何得知的太子请立太孙之事……”

    “微臣昧死,请陛下严查之!”

    天子一听,欢喜的看了一眼张越,然后就冷笑着看向那李阅,问道:“洗马是从何得知,太子欲请立太孙的?”

    他对李阅,本来就杀心甚重!

    作为君王,他岂能不知李阅的心思?

    只是,因着李阅是首倡‘请立太孙’之人,天子一时半会,也没有找到好的理由和借口来处置。

    但,张越却适时的递上了刀子。

    真的是舒爽!

    这让天子回忆起了当年公孙弘和张汤在的时候的那些日子。

    只要他想做的事情,公孙弘和张汤就立刻去做,做完了,成功就报告成果,说‘全赖陛下洪恩’,而失败……

    则自己坦然背锅,将所有责任揽下来,说是‘臣愚钝不达大义,致有此失’……

    现在,天子终于又品味上这种酸爽了!

    妙啊!

    李阅听着,却是战战兢兢,汗流浃背。

    原本的谋划,满盘皆输。

    甚至为他人做了嫁衣!

    如今,又沦落到了连全身而退的机会也没有!

    李阅真的是很惶恐!

    他看着张越,眼带绝望。

    “原来,张蚩尤的别号,真的不是坊间夸大……”李阅哀叹着。

    此刻,李阅内心无比悲凉。

    但群臣却是一点同情心也没有。

    “臣光禄勋说昧死以奏陛下:太子洗马李阅,私窥天家父子机密,图谋不轨,居心叵测,宜当以大罚齑之!”一个阴冷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李阅回过头去,看到韩说的模样。

    他嘴角笑了一声,然后就垂下头来。

    他知道,自己被卖掉了!

    原本的计谋里,此刻应该是光禄勋请命,彻查他‘图谋不轨、离间天家骨肉’。

    但现在,韩说果断的落井下石。

    “也罢!”李阅心想:“吾当为天下正义,留下一线生机,为未来文士,留下一缕希望!”

    他是士大夫出生,从小锦衣玉食,接受儒家正统教育。

    之后拜入谷梁名士门下,从小诵读经典。

    他深信,这个世界,应当由高雅的贤能士大夫来教导、引领。

    他深信,道德与人品的力量,超越一切。

    在古代,圣王推贤纳德,垂拱而治。

    所以,三代盛世,文治斐然!

    而自秦以来则不然,虎狼当道,以才能论英雄,而非道德。

    所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他去过新丰,亲眼见过新丰的体制和官吏、人民。

    虽然,新丰如今,民安乡定,近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很多农民,都有了温饱,生活较过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很多人都以为找到了希望,看到了小康社会与太平之治的序幕。

    但李阅却知,新丰体制,一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