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建筑之所以坚固,钢筋水泥便是它的自信之源,以钢筋为骨,水泥为肉的高大建筑高耸在城市的建筑群中,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抗震标准,那么是通过不了质检部门的检查的(虽然国家有那么一些败类,但是作者始终相信,会有美好的明天,世界上好人还是多的)。
张可并不是很了解水泥的成分,可是对于水泥的发明确是略有所知,最早的水泥出现在英国,英国人将石灰石和黏土配合烧制磨细之后得到了最早的水泥,后来加了铁矿粉之后更加的坚固了,没理由英国人做得出来,中国人就做不出来,这就叫上一个老石匠,然后派蒜头鼻子去准备石灰石和黏土和铁矿粉,总要先做试验才成。
蒜头鼻子准备东西的效率很快,南方多的是天然石灰石,黏土也很好找到,工地上就有,拿些过来便是,铁矿不太好找,也不知道蒜头鼻子从哪里找到的。张可不太清楚具体的步骤,也并不是很清楚石灰石和黏土铁矿粉的具体比重是多少,但是材料有的是,先试着做一下看看。
老石匠在听到张可说有这么一种材料的时候,居然大怒起来,认为张可嘴上没毛说话不牢,认为张可大言不惭,说什么盖房子几百年了都是这么过来的,这种石灰石用来做房子都是下品石头,怎么可能会坚固的起来,黏土?盖房子是用的到。可是铁矿粉又怎么说,难道要做铁做的房子不成,皇帝也住不起用铁做的房子啊。说完便挥挥袖子离开了,一点面子也不给张可,没办法,现在的石匠和木匠还在拜鲁班呢,还不是城市中要不到工资的民工,长气得很。其实张可再知道木匠是风水大师的时候,就觉得那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人是不是嫌自己赚的太多了,万一碰见一个真懂风水的给你弄个缺德的布置,去哪说理去。
算了,没人看着自己做,招手让蒜头鼻子过来。“小公子可是让小人帮忙去打他一顿?我看还是算了吧,现在人手不够,这种老头打不得,还是等以后再慢慢计较吧”
刚刚挨顿骂,正愁找不到发泄的渠道呢,伸手就在蒜头鼻子头上来了一记,“本公子有你说的那么小气吗,赶紧干活,没人帮咱们,咱们自己干,做出来之后也好让那老头子开开眼。”
高温条件并不好达到,现在没有这种设备,用木炭的话估计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行,蒜头鼻子只好又找来了煤,这就好办多了,在城外找几个人盖了一件水泥窑,就计划在这里实验水泥了。
张可自人文很幸运,第一次烧制的就很成功,看着水泥在加水之后慢慢变得坚固,张可对于打脸老石匠的信心越来越强,三天之后,等水泥完全凝固了,张可便命令蒜头鼻子抬着水泥块前往工地上,这就拿出水泥来让那没见识的老石匠开开眼界。
趾高气昂的来到工地上,看到工地上如火如荼的盖房子的场景,张可不想打断这番场景,随便抓一个人,让他喊老石匠过来,指名道姓的叫那个那天骂他的老石匠过来,等到老石匠过来之后,蒜头鼻子气势汹汹的将水泥块往地下一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做出来的。
大锤抡圆了砸在水泥块上,火花四射,但是水泥块却没有见到任何损坏,这就不得了了,老石匠趴在地上仔细的研究起来,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什么来,转身便趴在张可脚下,祈求张可让他学习这项手艺。
谁都能看到着水泥的市场,以后这东西一旦流行起来,谁家盖房子还不得要这种材料,再贵也有人买得起,毕竟地震这种东西来的时候可不管你高低贵贱,不走运了被砸死可买不回来,有这种坚固的材料哪有不用之理。
张可并没有打算私藏,他知道这种东西一旦应用起来,莫说是寻常百姓家的房子,就是城墙上也用的到,到时候唯一能够控制水泥的部门绝对会是皇家,其他人若是掌握了这种技术,不见得是件好事。
一个小水泥窑明显是不够的,老石匠让自己所有的徒弟停下手中的伙计,全部投入到生产水泥的大军中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水泥造够了再盖房子也不迟,至于已经改好的部分,征得房主同意之后也完全拆除,有好东西不用的那是傻子。
老石匠们生产出来的水泥比张可做出来的都要好,毕竟之前有了张可的经验,对于各种材料的配比也敢大胆的尝试,自然效果也要好很多。
仅仅三天时间,生产出来的水泥就够盖好东街的房子了,新房子重新动工,有了水泥的帮助,张可放手让工人们随意建造,房子一天一个样,仅仅二十多天,一个四合院便已经完工,由于情况特殊,搬进去的人没有请人吹吹打打的图个热闹,只是点了两个爆竹,不过县里有头有脸的人都过来了,县官们纷纷过来参观,也就是这家的主人也算得上大户人家,还撑得过去,要是换个小门小户的,早就不知道该在晕着了。
县令对于张可的成果大为满意,连连保证一定将张可的功绩上报,说什么也要给张可某个前程,看到孙思邈在一旁这才作罢,有这位大婶在,哪用得着自己啊。
今天先更这些,这几天都是,直到下周四,要考试了,见谅,下周四之后一天两更好不好。
第十九章 黑作坊()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等到张可再次轻松下来的时候,cd区的房子已经建好了大半,东街的老人在街道上种了一些小树,就开始憧憬起来以后在树下乘凉的样子,临时避灾区已经没有多少人了,都已经欢欢喜喜的住进了自己的新房子里。
cd区的人早就已经习惯了张可的存在,并且对张可抱有极大的敬意,甚至在东街的一处风景最好的地方,居民自发的为张可建了一所庭院,和自己的房子一般,尽管张可并没有住进去,可是那所房子仍然为张可留着。
张可仍然住在避难所的帐篷里,倒不是说帐篷里比自己的新房子还要舒服,只是张可觉得如果自己住进房子,还有灾民住在帐篷里的话,那么就显得自己很不称职,很不利于自己接下来的工作。
县令大人对于张可的高风亮节很是欣赏,也要向张可一样搬出衙门,被孙思邈说了一顿这才作罢,毕竟两个人的职责不一样,张可负责的是灾后重建,和灾民住在一起无可厚非,县令除了灾后重建,现在至于已经恢复了好多,所以好多事情都要在县衙坐镇才行。之与孙思邈,一开始的几天老道士非常的忙碌,不过现在已经轻松下来的,每天除了研究张可说过的关于医学的事,剩下的就是教育吴迪了,这孩子底子太薄,需得好好管教才行。
由于灾后反应有力,应对方式得体,白s县算得上是最早从地震中恢复过来的地区,这梯田县令天天笑呵呵的,即使是看到作奸犯科的人都摆出一张笑脸,之后照罚不误,刺史的嘉奖令已经在路上了,升官就在眼前的事。
张可每天除了查看自己的重建计划之外,其他的时候都在读书,虽然张可自认为自己账务的只是在唐朝生存下去并不是很难,可是真的要彻底融入大唐,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熟悉唐朝的文化,作为一个穿越者,气势最为理想的朝代应该是宋朝,那是个饮食文化发达,理学发达的时代,出了民族自信上可能会有损失(宋朝时候最大的国家应该是北方的辽),其他的条件都适合穿越者的风流傲世。
至于唐朝自然也就差了好多,且不说生活上要差上好多。单单是制度上的限制,还有唐人特有的傲慢,如果不好好的了解一下,弄不好就是一个很悲惨的下场。如果张可不看书,不听孙思邈说都不知道,唐朝的皇帝应该是有胡人的血脉,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大族是如何的强势,就算是李世民这个千古一帝,面对这些大族都要小心应对,隋炀帝到想过削弱这些大族,然后就是天下大乱,皇帝让别人家来做了。
一本礼记就够张可细细读上好几天的,至于里面的意思,倒也能知道一知半解的,要是再具体一点的话就不行了,跟孙思邈聊天的时候发现孙思邈各种引经据典,让张可羡慕了好久,不过一想到老道士冲小时候一直看书看到现在,也就释然了,反正让张可花那么长时间读书他是做不到的,也就羡慕一下罢了。不过再参照一下吴迪的学习进度,张可就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
竹鼠来了一趟,张可大口的嚼着竹鼠捎过来的烤鱼,可怜的,镇子里虽然不缺吃的,可是当时饥困的时候一顿饱餐至今难忘,阿黄也给带过来了,自从张可走了之后阿黄就不是很开心,尽管有吴老照顾着不会缺少吃的,可是总是无精打采的样子谁都能看得出来,趁着这次竹鼠过来,吴老索性让把它也带过来,自家的狗还是自家养好一点。
“可哥儿,现在寨子里过得可好了,你做出来的农具在耕种的时候让别的村的人看得眼红,晚上就一个个的往吴老家跑,祈求吴老将工具给他们做几套,里长也将今年的地重新分了一遍,白沙寨这次分到的都是平原的好地,山脚下的地,难种不说,产量还低,早就不想种了。”
“家里你不用担心,好得很,你种的土豆也长得很好,已经开过花了,吴老按照你说的,用毛笔将每一朵花都细细刷了一遍,不过花落了也没有看到果实,是不是种的方法不对啊。”
“应该没有坏,这种粮食是长在土里面的,你看不到很正常,等土豆熟了,再好好挖出来让你看看,今年的土豆少,等明年长得多了,我亲自给你炖上几个,那滋味,神仙也不换啊。”
“嗯嗯,这是自然,今年的土豆又要带到长安,又要留在白s县剩不下几个,自然是不能吃的,不过你带过去的水泥没多少人用,寨子里的人住惯了竹楼,楼下还能养猪什么的,谁都不想搬进砖瓦房子里。”
对于这一点张可早就想到了,改变习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张可也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