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攻约梁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育,孩子们有一样的免费上学受教育权,统一的校服。你爹是经理,是船长,混得有面子,家有钱,这在学校都没用,你只有个统一的名字,那就是学生。

    不但如此,为了维护平等团结削弱庄上的官气等级氛围,赵老二还有别的特别针对的手段。

    最寻常的手段,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奖善罚恶等促进大家努力保持社会正能量奋发向上是应该的,也必须做的。

    赵老二还要父母在每年年末都要亲自走访看望庄上的孤儿寡母病患之类的贫弱之家,男对男,女对女的拉拉家常,重视他们的存在和意愿,维护他们在庄上的平等地位权力和尊颜,询问并用沧赵家族自己的钱财物资解决他们面临的难题,平常及时解决和跟进这些家庭骤然遇到的灾难,比如以庄子名义出面从外面请高明医生看病什么的待遇更是有机制化的常态事,就是为了让“咱们是赵庄一家人”的信念继续存在下去并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头。

    这些措施和制度慢慢就深入人心,进一步提高了凝聚力、向心力和社会公平温暖,并随着由庄到国而形成国家体制。

    但是,由庄变成国,由平民之家变成政治家族,必然改变的东西仍迅速稳定形成。

    老奶奶很不喜欢无形的隔阂。

    全家带着亲人一样的庄户们,在那个有田有牧场有海洋,却没有寒冷的遥远海岛悠然生活,其乐融融无忧无虑那才叫好。而且此时的澳洲大陆因为这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冷,并不象后世那样炎热干燥,在这时期是孤立安全独立的真正天堂。

    老奶奶去过那里,本意是去查探一下那的虚实和小孙子心底到底是什么意图,但看过后就喜欢上了。

    那真是个自由安全的美好世界。

    对庄户人家来说,在那安家生活,那才叫最合适最如意的好地方。

    她专注向政治,闲时看了许多史书,也和许多有见识的人闲聊过,再对比现实的凶险百态,看透了政治的血腥与冷酷无情,看透了王朝兴衰,也看透了小孙子对政治本质的透彻了解和骨子里流露的淡漠不屑却又深深忌惮甚至畏惧戒备,看透了小孙子不离祖国却又远避海外生活后半生的根本目的。小孙子不想陷入政治纠缠中,更不想和家人发生政治争斗。

    老奶奶越来越喜欢小孙子远超世人和世俗的远见明智。

    尽管她偏爱长孙偏到骨子里,但仍然决定了,以后要和小孙子多在一起住住,再说了唯一的宝贝儿子也必会在那。

    当赵公廉知道祖母有迁居澳洲这心思后,难受了。

    他心里对祖母有很深的依恋。

    在他心里,母亲是弟弟的。祖母是他的。老人家一直是他上进的动力和意志的最重要支柱。

    他努力上进,努力搞政治,除了兴趣和能力,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表现给祖母看,让老人家更满意更宠爱他。

    身在局中总难免有执迷不悟。

    身为玩政治的,政治的本质必然使他带上些政治的腹黑猜忌。

    赵公廉可没有赵老二的那份身在政治中却又置身政治之外的通达超脱潇洒心和两世为人卓越科学家对政治的天生高超能力,他再英明睿智也不可能有赵老二在政治上的这种超然境界,这是政治与玩政治的必然。

    所以他了解弟弟,相信弟弟,愿意全力爱护弟弟,但仍然难免一直或多或少暗暗忌惮和防范着弟弟。

    毕竟赵老二对新帝国的影响力和实际控制力都太大了,完全是人心中真正的至高无上。

    这与赵老二是不是坐在那个位置上无关。

    谁当皇帝却有这么个弟弟也会忌惮。

    但老奶奶的意愿让赵公廉明白一个道理:家人,从祖母到父母到弟弟原来都特么不喜欢政治,都不在乎权力,只在意自由与自己喜欢做的事过的生活的那种平凡快乐。

    原来全家只有他一个是会玩政治也热衷权力游戏并沉迷其中有小心眼的可笑二傻子。

    苦笑之后,赵公廉真正有了执政的潇洒心胸,真正从赵老二一直以来对他无形中形成的巨大压力和阴影中解脱出来。

    “狡猾”的老奶奶从长孙的神情上就能看出他是真正顿悟了。

    这就好了。

    沧赵家族不会出现大业成却转眼兄弟相争相残的历史悲剧。她开心之极的笑了。

    当天,老人家一身轻松地送心爱的孙子再次踏上大宋官途。

    这是最后一次。

    临别,老奶奶摸着跪拜在面前的长孙叮嘱说:“你弟弟正在北面放马血战,刀枪无眼呐,我很担心他。你在沧北也不是安全的,困难和凶险很多,也要打起精神来分外小心。你们俩个孩子有一个出点事也要了我的命了。可大意不得。”

    赵公廉应诺,安慰了老人家,信心满满神采飞扬,只带两百卫队中的一百成员就出发了,没带家眷。

    一直冒充家将的花荣也没带。

    沧赵家族在大宋祖地的时间不多了。

    剩下的时间里要面对许多难测的凶险,可能面临许多激烈战斗,没必要带家眷在沧北那苦寒之地一起冒险受罪,事急时又碍事。

    宿元景这面早紧急上奏朝廷喜报,说明赵公廉终于感动了从了,又热血地愿意为大宋效劳了,并且识趣的没有接受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获封骇人的靖国公高位封爵,甘愿仍做原来的文成侯,还主动退级由郡侯退为了县侯,如此就是领罪愿意受罚的姿态,给足了朝廷脸面,维护了君王的权威,却接受了监管整个高阳关路军事的副差使,但这是个干事的职责,副职,有责任却没多少实际权力,名头再大也成不了军事威胁,此时却又是现实形势最需要的。

    宿太尉也知道自己本质就是个文人,空谈可以,真玩军事搞对抗辽寇并不是行家,也没信心和那个领军能力,他也极需要赵公廉这样的真正内行大家帮他训练统领军事全局和分担边防责任与压力,所以也很欢迎赵公廉当高阳关路副手。

    这不是种竞争和分走权力的威胁,而是种当官做一区老大的幸福。

    愉悦中,另一面,他又派人把赵公廉再次出仕捍卫大宋的消息早放得满天飞。

    宿太尉虽然对赵公廉的影响力之大事先有了点心理准备,但放出消息后看到了结果仍然极度惊骇。

    首先是沧北四军州的动荡军心民心立即安稳下来,至少是表面安稳下来,不再那么危机莫测的可怕。

    四军州军民,甚至包括皇帝派来监视并奉秘旨有权直接杀掉赵公廉的那些文武官员也大大松口气,对赵公廉的回归多多少少持有欢喜心,抱着欢迎态度。

    而河间府宿太尉直接领导的部下大军当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对不能追随赵公廉造反谋个推翻大宋建立新朝的富贵前程大为遗憾,但也不敢随意闹事起乱心思了,又恢复往日的日常训练值守,貌似一切都恢复正常。

    这边边关的叛乱危机应声而解。

    消息狂风一样吹到河北西路,那些本打包准备秋收一结束就卷钱粮财产也大举叛逃的百姓又埋头过日子了。

第1119章 网中怎一个乱哄哄,上() 
赵公廉不伺候大宋了,最高兴的人莫过于正陷入兵荒将恐和治下人口极度缺失几成无解难题的田虎王庆了。

    对于身处河北的田虎来说,他其实一直很清楚一点:

    他闹得还不够大,动摇不了宋朝政权,若他真闹大了,折腾得大宋太狠,逼得朝廷不得不下血本尽快收拾他,那么最可能负责来剿灭他的不是西军,而正是赵公廉整顿训练出来并统领的沧北军。

    西军兵多将广,六部共有几十万人马,战斗力强悍,是宋朝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但要护卫甘肃、陕西以及山西一部分西北疆地区,人马是雄壮可要照顾的地盘也大,被仍然保持了凶悍强盛的西夏大军时时威逼着,很难抽调出足够兵力入内地来专门征剿田虎这样的规模比较强大的反贼。

    而辽国表面仍然疆域广大得惊人,人口也众多,辽军表面仍然骁勇善战强大不可轻犯,但实际上却已经无可辩驳的衰败了,又被北方的野兽女真金军时不时攻打牵制损耗着主力部队,实际上如今对宋国已没有以前那么强势的威胁力了。

    象田虎王庆这样的无知目光短浅的内地反贼土包子草头王,自然压根儿没那个放眼看世界的国际视野意识。

    但即使目光只盯着国内眼前那点东西,丝毫不关心与自己没关系的国外动态,也没那个情报系统和能力了解国外信息,却由于赵公廉早年就提出的辽国败落以及女真威胁论在宋国传播引起的注意力,加传闻的北方风声,他们也大致明白点如今的国外形势。

    所以,田虎,包括远在南内地的淮西王庆再无知也都明白:赵公廉若是奉圣命入内地剿匪,完全可以从十万沧北大军中抽调足够的兵力迅猛过来剿灭他们。

    两草头王粗鄙无文自大,但也深知赵公廉之能,知道自家也算将才济济势力不弱却也怕远不是人家的对手。

    人的名,树的影。

    那位侯爷成名太早,威名传天下也很早,可年轻得很,如今精力劲头正足着呐,

    更可怕是这主执政领军完全成熟了,理政统军样样是大宋无人可比的高人强人,行事又异常果敢狠辣,胆子奇大,眼光与谋略又奇足,战无不胜,谋无不成,这几年已经悄然成了大家心目中公认的满大宋唯一真正具备统帅之才的人物。

    西军六部那些名声显赫的老牌将门统帅,包括号称老辣最擅长治军的老种小种兄弟也不过是将才,

    他们是属于当代名将,但真论起来却连真正的大将之才怕是都不具备,要不然也不会有大宋这么雄厚的国力和大力支持,以前打不出去总是不行的借口——战马也有了,却这么些年下来仍然奈何不得西夏分毫,反而还被西夏军打得处处被动防守,不是这被抢了就是那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