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寒帽,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武器更为重要。

    德国的“沙普卡”被定型为40型防寒军帽,外层布料选择了结实耐用的粗纺毛呢,护耳和护额使用了混纺呢绒,士官和军官可以选择高级呢绒或者动物皮毛制品,比如羔羊皮和兔皮,如果有钱也可以选择貂皮和海獭皮,不过无论你选择何种材料,军帽的颜色必须要和军服统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在护额上钉上德军的制式帽徽,统帅部推荐使用针织制品,不过你非要装一个金属的也没人介意。

    再说说德军的大衣,元首选择了一种短风衣式样的防寒服,领子后面带着防风雪的兜帽,领子外包覆着一层呢绒,防寒服外层采用经过防水处理的毛呢布料,内部是羊毛混合棉絮的保暖内胆,军官可以换成皮毛内衬,目前欧洲最常见的是澳大利亚和美国生产的羊皮,除了价格稍贵一些,保暖性能相当不错。

    其实保暖效果最好的是鸭绒鹅绒之类的羽绒材料,但是目前的欧洲的家禽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军队如此巨大的需求。

    采用鹅绒内胆的防寒服目前只能提供给装甲部队的乘员使用,很多人以为坦克里会比外界温暖,实际上坦克时常需要开窗观察与散烟通风,内部温度其实和外界差不了多少,而且坦克手在坦克里长时间无法活动,体温流失的情况比想象中要严重。

    至于普通士兵何时装备羽绒风衣,看来只能等欧洲的家禽饲养业产量恢复之后了,美国人的农业刚从大萧条中缓回一口气,他们自己现在都缺鸭绒,所以别想从他们那里进口了。

    选择短风衣式样,是为了士兵在雪地环境下也能自如的行动,不再被厚重的大衣所拖累,不过军大衣并没被元首从装备栏里划掉,毕竟这衣服确实很帅气,可以作为士兵外出的常服和礼服使用。

    德军短风衣式样保留了德国制服的精神和帅气,采用了双排扣内襟重叠的设计,更方便抵御正面风雪的侵袭。

    至于那双行军靴,徐峻觉得并没有多少改造的余地,虽然现在皮革材料很充裕,徐峻也不准备重新加长靴筒。不过新的行军靴不再采用皮制钢钉靴底,而是采用橡胶作为材料,加上了元首亲自设计的防滑纹路,不但防滑效果没有下降,而且比原版的轻便了许多,同时它可以有效隔绝地表温度,防止足部温度快速的流失。

    至于毡靴以及木底哨兵靴之类的,目前德军还没有迫切的需要,只是提前少量生产了一些,在极地进行使用试验,作为一种后勤方面的技术储备。

    德军的制式军袜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士兵手里多了两双绒线袜,用来套在原本袜子的外面,到了冬季穿军靴时,或许会感到有些夹脚,但总比冻掉脚趾要好。

    ps:第一章奉上,吃饭后写第二章,可能会比较晚,早睡的朋友可以每天再看。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感谢书友的月票和打赏,作者会继续努力的。

    谢谢

第九十三章 准备(续)() 
光是让士兵们身上脚上穿暖了还远远不够,你需要提供足够的食物,用来补偿士兵在战场上的消耗。

    在刚结束的欧洲战争中,德军一直处在进攻的位置上,全盘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不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作战准备,并且可以合理安排士兵的休息时间。

    一旦进攻开始,德军就会连续不断的进行战场机动,德军士兵的体力消耗非常大,为了达到闪电战的效果,德军必须保持住高强度的进攻节奏,不让对手有任何喘息之机,同样自己的士兵也就没有时间可以进行休整。

    在这段时间里,德军士兵只能食用随身携带的干粮,通常是方便保存的腌肉罐头和面包干,上面还会配发一些干酪和人造黄油,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得到一瓶果酱什么的,对于德国士兵来讲这就是一顿丰盛的战地餐了。

    要说德军的腌肉罐头,“铁配给”中的绝对主力,看上去有些类似于英国著名的咸牛肉罐头,实际上就是一种加足了盐和油脂的混合肉酱,没人想知道这东西究竟用什么制造的,不过总算味道还能入口。

    德国陆军的伙食除了量大,真看不出有什么亮点。其实这年头所有的欧洲国家军队,战地伙食全都一样的糟糕。法国陆军给士兵配发的是小块的咸肉和面包,还有沙丁鱼和肉类罐头,如果后勤线畅通,那么还会有一些啤酒和葡萄酒。但是大多数时候,士兵拿到的只有面包和咸肉。

    英国陆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标准的战地口粮是可以拿来磨牙的罐装硬饼干和万年不变的咸牛肉罐头,通常还会发几盎司茶叶和干酪、果酱、黄油什么的,以及雷打不动的朗姆酒。

    这时候还没有出现什么系统化的军粮,各国军队都是就地采购食物,或者分包给民间的食品商。德国部队常常是后勤搞到什么就吃什么,倒也不算十分挑食。

    历史上东线德军的食物补给没有出过什么质量问题,德军后勤采购单位对部队的食物配给还是比较上心的,问题是很多国内输送来的物资,都卡在各级兵站的仓库里,并没有及时发到一线士兵的手中。

    这主要是德军后勤调度部门的责任,战争中期面对苏军的不断破坏,德军的运输能力开始变得严重不足,调度们被迫在向前方输送弹药还是食品补给之间做出选择,而司令部的军官们往往会选择前一种。

    于是当苏军发起反攻时,在德军后勤仓库里缴获食品物资几乎堆积如山,其中不乏从欧洲搜刮到的高级食材,于是这些缴获全都成了苏方发起心理战的武器,他们宣称德国后勤军官勾结高级将领,故意积压下这些食品,拿去在黑市上做生意,结果有不少德国士兵还真相信了,对军官命令的抵触情绪开始蔓延。

    现在再来看,徐峻为他的士兵们准备了些什么好东西。军用罐头是少不了的,德军原本的肉酱罐头其实还不错,稍微调整一下材料和口味就可以了,用不着特意去开发什么斯帕姆。

    主要问题还是在如何加热上面,在冰天雪地中所有的罐头都会冻得像石头。历史上士兵们会使用“埃斯贝特”也就是著名的“口袋炉”来加热罐头,这是一种迷你折叠炉具,“埃斯贝特”是生产商的品牌,这种炉子只有普通人手掌大小,展开后需要配合随炉携带的固体酒精块使用,就像现代饭店里的干锅下面点的那一种,因为燃烧时不会发出烟雾,所以很适合在战地使用。

    只不过这种炉火的火头还是小了点,而且不怎么防风,于是德军还装备了一种小型气化炉,大小和德军的防毒面具罐差不多,可以使用德军配发的所有燃料,这本来是仿制于瑞典的民用炉具,经过改装后成为了军用级别的加热器,它可以一次加热一个班的热食,因为重量和体积比较大,所以也就只配发到班这一级,不像上面的口袋炉,可以做到人手一只。

    前文里已经提过了,徐峻给部队装备了化学加热袋,用来加热野战食品,不过在温度低于零下二十度的室外环境下,加热袋产生的这点热量显然是不够用的,必须使用明火加热才行。

    于是徐峻搞出了罐装固体酒精,以及配套的折叠炉架。看上去就像个普通的圆形罐头,打开盖子后,你只需一根火柴就能把它点燃,可以使用附送的架子,甚至只需要搭起几块碎石或者砖块,哪怕是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用泥土也能垒起一个支架,接着你就能在上面加热任何你想要加热的东西了,一个二百克的燃料罐头,可以持续燃烧一个小时左右。这种罐头有五十克、一百克、两百克三种,士兵可以按照需求选择一种携带。

    不过在战斗间隙,可能没有时间让士兵生火加热食物,那时候就只能食用随身军粮了,于是元首研发了一种高热量食品,他把这种巧克力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称为“能量棒”。

    这是一根混合了可可脂、牛油、焦糖、葡萄糖、维生素、小麦粉和盐的棒状食品,一根可以提供一千大卡左右的热量,两根下去就足以补充士兵在一场高强度作战中的消耗了。

    不过这只是热量的补充,应急食品,不能当作常规食物来使用,只有获得军官许可之后,士兵才能撕开外面铁皮包装盒的封条,取出这种“能量棒”食用,一个包装盒装有四根能量棒,食用完之后铁皮包装盒也不用丢弃,士兵可以用它作为防水容器,也可以回收后重复使用。

    元首还研发了一批速溶汤料,将各种调味料、麦粉、蛋粉混合油脂和脱水蔬菜压缩成块状固体,六块这样的汤料为一组,装在一个有油纸内衬的纸盒里,只需要放入开水中搅拌之后,就能冲泡出一杯美味的热汤,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和糖分,同时给士兵带去愉悦的享受,安慰被战争创伤的心灵。

    德军采购了一批新的罐头食品,比如意大利产的油浸凤尾鱼,就非常受到士兵的欢迎,同时得到赞美的还有意大利特制的香料腌肚,切碎之后放在罐头里,每个罐头一百五十克重,试验分队的士兵发现这种肉食很适合夹在面包片里食用。

    等到欧洲的农业开始恢复生产,预计德军的伙食水平将会再拔高一截,在一个吃货元首的领导下,可以相信德军的伙食迟早有一天,会让美国大兵都感到眼红。

    ps:第二章奉上,谢谢大家的支持。

    关于德军军用口粮方面有什么建议,大家可以在书评区里给我留言,我会选择一些在后文里食用的。

    谢谢大家。

第九十四章 装备(上)() 
德军步兵的单兵装备,性能不能讲有多先进,但是质量和做工非常优异,不愧是老牌军工企业的产品。Δ┡参加冬季试验的就是以往那些常规武器,主要是试验在低温情况下武器的可靠性与使用情况。

    法本公司和荷兰壳牌一起研制了防冻枪油,在试验室冰库里已经进行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