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替我回复乔治国王陛下,自从上次见面之后,我一直都挺挂念他,如果有空闲的话,希望乔治国王能够来德国做客,我会陪他一起去打猎和钓鱼。”德国元首微笑着说到。

    “非常感谢,我会向陛下如实转告您的话,这可以看做是正式的邀请吗?元首阁下。”费伊一脸喜色的望着帝国元首。

    “你觉得呢,爵士先生。”德国元首微微抬起了下巴。

    “国王陛下一定会很高兴的,尊敬的元首阁下。”费伊连忙谦卑的低下头去。

    英王乔治六世到现在还没有宣布退居二线,于是温莎公爵也没有正式摄政,因为内阁考虑到这个问题过于敏感,英国刚遭遇一场战败,此刻实在不宜刺激民众的神经,所以推迟了英国王位的交替日程。

    在丘吉尔把所有责任承担起来之后,乔治六世被媒体描绘成了一个被首相欺骗的无辜君主,英国人似乎忘记了此前对国王的不满,反而开始同情起国王的处境来。一些保皇派趁机给内阁大臣们写信,希望他们向德国政府提出请求,废弃终站条约里追究王室责任的条文。

    让英国内阁感到欣慰的是,德国元首仁慈地同意了张伯伦首相的请求,同意乔治六世继续保留王位,至于温莎公爵的摄政命令何时发布,德国人那边似乎并不怎么着急,驻英德军司令赖歇瑙曾经公开表示,记几系德国的将军,以后这种问题直接去问白金汉宫。

    英国内阁倒也乐得德国人那边不在意,否则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推脱,毕竟国王自己都在那份文件上签了名。于是乔治六世退位的事情就一直被拖延到现在,德不究英不提,看上去倒也皆大欢喜。

    顺便提一句,使用了抗菌素和新疗法之后,张伯伦的健康正在逐渐好转,当时的细菌没有什么抗药性,原本这位首相死于手术之后的并发症,但目前看来他至少还能在台上蹦跶好一阵的。

    如果说英国国内还有谁对这件事感到不满,那就属温莎公爵和他的党羽们了,特别是那位温莎夫人,她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带上大英帝国皇后的冠冕。这是个虚荣心极强的女人,为了夺回失去的头衔她可以不惜一切,甚至不惜站在国家的敌人那边。

    公爵夫人是纳粹党的坚定支持者,据说和德国那位外交部副部长相交甚密,如果像她这样的人成为英国皇后,对于英国议会里的老爷们来讲,或许比战败更无法令他们容忍。

    费伊爵士会因为德国元首一句简单的邀请而感到激动,并不是他大惊小怪没见过世面,而是因为这意味着德国元首依旧承认乔治国王的执政地位,说得再直白一些,至少在乔治六世出访德国之前,内阁不用担心国王会被逼着交出权柄了。

    至于幸普森夫人是否会因此而抓狂,这就不是他需要去考虑的事情了,温莎公爵家别说葡萄架倒了,就算是楼塌了于他费伊又有何妨。

    费伊爵士倒也不是对乔治六世有多么的忠心,他只是以一个政客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只要他把这个消息传回伦敦,一定会在上下议院里引发一场地震,处于事件中心的费伊,将会积累起一笔宝贵的政治资本。

    国王当然不会把他当成感激的对象,因为做出决定的是帝国元首,但是作为交涉使节的费伊爵士,一定会在国王心中被记下重重的一笔。

    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之后,德国元首和英国爵士展开了友好又亲切的交谈。英国爵士是一个相当健谈的人,因为哪怕是再笨嘴拙舌的人,在上议院里时间呆长了,也会混成一个老油子。很快话题就转到正在阿拉伯半岛上进行的战争上面,德国元首表示他对目前的战局进展很满意,但同时他也对前线运输力量的缺乏而感到忧虑。

    “尊敬的元首阁下,对于战略和战术方面的问题,我纯粹是个外行,无法发表什么有用的意见。但要是单纯的运输兵力方面的问题,我倒是可以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费伊一边说着,一边往红茶杯里放了一勺蜂蜜。

    “请说,费伊爵士。”徐峻就着帝森豪芬手中的火柴,点燃了嘴上的雪茄烟卷。

    “元首阁下,我先想问您一个问题,您对骡子这种动物。。。究竟了解多少。”费伊上身凑向德国元首,故作神秘的沉声说到。

    “你是说。。。骡子?”德国元首闻言愣了一下,随即微微眯起了眼睛。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一转眼又到了月底了,作者会在八月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九十七章 骡子() 
“你是说。。。骡子?”德国元首闻言愣了一下,随即微微眯起了眼睛。

    “是的,骡子。”担心对方误解,费伊爵士还在脑袋边竖起两根手指。

    “我知道骡子,费伊爵士,我们利用它来牵引火炮与车辆。”徐峻表示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

    目前的德国国防军里,至少八成的陆军部队依旧还保留了骡马编制。就像本书前文里提到过的,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除了车辆的采购数量跟不上扩军速度之外,主要还有后勤方面的问题,德国获得的燃料极为有限,大规模摩托化必定会加重这方面的负担。如今德军的燃料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各部队都开始加大摩托化的比例,不过全面换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骡马车辆主要是配备给连排级步兵单位,作为基层部队的后勤运输工具,除了士兵随身携带的口粮和弹药,一个连队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给养物资,都是装载在这些制式后勤马车上。

    德军书面编制中,每个步兵连会配属三到四辆双驾后勤马车,以及一辆骡马牵引的小型机动炊事车,也就是连级野战厨房。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国防军的军用马车是制式装备,设计可以上溯至一战之前,虽然看上去式样老旧,但是却相当的皮实耐用。

    早期德军一个常规步兵师里会配备三千五百至五千匹骡马,几乎每四名士兵就能分到一匹,这个比例可以说相当的惊人。

    当然实际中马匹的分配不可能那样算,因为除了牵引辎重马车之外,德军的炮兵单位要占用其中八成以上的马匹,一门沉重的师级火炮,往往需要六至十二匹强壮的驽马才拖曳得动。

    战前德军中配备的大都是高大强壮的驽马或者战马,军队里骡子的数量却不是很多,因为德军对马匹的培育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将军们对军马情有独钟,而骡子只能作为部分后勤马匹的后备补充。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德国农村不怎么养驴子,骡子的产量当然也有些不足。

    欧洲战争中德军马匹的损耗很大,甚至发生过一线步兵师因为挽马大量死亡导致机动力丧失的情况,战后德军不得不在占领地区征用马匹,同时补充了一大批骡子,这才总算把军队配备的骡马数量恢复到了开战前的水平。

    目前德国军队中的骡子主要是奥地利和匈牙利出产的,马扎尔人有养骡子的习惯,法国军队也为德军提供了大量的骡子,法国人很早就开始用埃及驴子进行配种实验,发展出了法国特有的骡子品种。相比之下意大利陆军更喜欢驴子,因为小个头的驴子更适合在意大利山区狭小的山道上机动。德国山地部队也配备了一些驴子,这种牲畜确实很适应山地环境,而且比普通马匹更加耐寒,可以在雪线之上长时间活动。

    “爵士阁下,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你是建议我们补充一批骡子吗?”魏尔勒忍不住插话到。

    “是的,将军阁下。”费伊点着头回答。

    “这确实是个补充运力的办法,但问题是,如果从欧洲把马匹和骡子运到这里,路途上的消耗会很大,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魏尔勒皱起眉头说到。

    “你说的很对,将军阁下,不过你显然没明白我的意思。”费伊笑着对魏尔勒说到,随即他望向德国元首:“尊敬的元首阁下,其实根本不用从欧洲抽调牲畜,我知道有一个地方拥有很多骡子,而且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运送到半岛前线。”

    “很有趣,请继续说下去,费伊爵士。”帝国元首坐正了身体。

    “我说的地方就是印度。”费伊爵士的语气里带着一点点得意,总算发现德国元首还有不知道的领域。

    “艾瑞克,地图。”徐峻抬起头吩咐到。很快一张大比例地图就摊放在车厢正中的矮几上。

    “您知道,大英帝国在印度驻守有大量的军队,基地几乎遍布整个次大陆。您看,印度主要城市之间的距离都很远,特别是靠近东北方的部分土邦,当地的环境和道路情况都很恶劣,后勤补给方面的困难相当大。”跟随德国元首来到地图前,费伊指着地图上的印度半岛开始解说道。

    “于是大英帝国在印度专门建立了一支辎重运输部队,因为功勋卓著,五年前还被国王赐予了“皇家”的称号前缀。”费伊说到。

    “你指的是印度皇家陆军辎重团?”徐峻笑着抚掌说到,他确实早就该想到这个的,在费伊提起印度的那一刻,他就隐约的有了些预感。

    印度皇家陆军辎重团,正式名称是印度皇家陆军勤务兵团,这支部队就是日后印度陆军后勤兵团的前身。这是一支专业的运输部队,编制目前是六个运输团,在马德拉斯与孟买各自设有一个指挥部。

    英印皇家辎重团曾经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印度辎重兵在欧洲战场与英国陆军并肩作战,因为一直在阵地前沿活动,常常遭到德军的空地联合打击,人员和装备的损失相当严重,为了表彰印度辎重队的功绩,领队的英国军官时常会获得上级的嘉奖和勋章。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因为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兴起,为了拉拢以印度裔士兵为主力的英印部队,乔治六世给予一部分英印军单位前缀“皇家”的荣誉,一直都表现的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英印军辎重队,光荣的成为其中一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