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懒散初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不会那么轻易的退去了,所以我们也要做好长时间驻守的准备,至于平壤那边的援助,也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所以粮食还是要节省一点好。”说到这里时,只见杨万春顿了一下接着又道,“从今天开始,除了守城的将士,其它人的粮食缩减到八成,我的粮食配额直接减少一半,以后早饭一个素菜足以!”

    “父亲,您就不必了吧!”杨宠听到父亲竟然先从自己的粮食配额减起,当下也不由得十分关切的道,杨万春身为城主,每天处理的事务繁杂无比,若是再吃不好的话,他真担心自己父亲的身体撑不住。

    “我既然身为城主,自然要以身做则,否则凭什么服众?”杨万春这时却是脸色严肃的道,他不要求儿子也和自己做的一样,但至少也要明白这个道理。

    听到父亲这么说,杨宠也不敢再说什么,当下点了点头,然后等父亲吃完饭后,又亲自端了下去,而杨万春这时却将手中的公务放下,然后迈步出了城主府,往城墙方向走去,这也是他的习惯,无论唐军有没有动静,他每天早上都要去城墙上观察一下城外的情况。

    安市城已经全部军管,城中的百姓粮食上缴,每天按人头到固定的地方领取粮食,当杨万春走在街道上时,也到处可以看到领粮食的百姓,不过这些百姓非但没有怨言,反而在遇到他这个城主时,一个个也都露出尊敬的表情,纷纷的向他行礼,而他也微微点头致意。

    说起来杨万春家中世代都在安市城中担任城主,传到他这一代时,已经是第三代了,而且他们杨家一向以爱民如子著称,以前每次发生饥荒时,城中都会放粮赈灾,冬天更是会组织人手四处巡逻,因为天太冷时,辽东经常发生冻死人的情况,而每当遇到挨饿受冻的人,都会被带到城中集中安置。

    再加上杨家处事公正,从来不会欺压百姓,所以杨万春一家在安市城中的威望也是极高,哪怕是城外大军压境,大部分百姓也都相信自己的城主,可以带领他们打败唐军。

    城主府位于城中心的位置,刚开始周围还十分正常,不过随着杨万春离城墙越来越近,道路两侧的房屋却开始有些不正常,有些地方更是有烧灼过的痕迹,这些都是之前唐军进攻时留下的,特别是用投石机扔进来的火油弹和火药弹,更是将城墙附近的房屋炸毁了不少,为此杨万春不得不将百姓尽量的迁往城中心,剩下的房屋拆毁后,将砖石搬到城头。

    越过这片已经被拆除房屋的空白带后,杨万春终于来到城墙边,然后登上城头向远处打量,今天的天气很热,头顶的骄阳似火,晒的人心中发慌,不过越是这么严酷的天气,杨万春反而越是高兴,因为这种天气实在不适合攻城,毕竟唐军穿的那么厚重的铠甲,恐怕没跑几步就可能中暑。

    唐军大营离的太远,只见杨万春这时从怀中拿出一个丝绸袋子,然后从里面小心的抽出一副望远镜,每天看到这副望远镜时,他都不由得感叹大唐的强大,像这种望远镜只有唐人才能制造出来,而且据说对方军中的将领每人都有,而他的安市城中,却只有他这个城主有一支,而且这支还是当初荣留王在世时赏赐给他的。

    当下杨万春将望远镜架在自己的眼睛前,仔细的向唐军的方向打量,结果发现唐军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虽然用望远镜也看的不是很真切,但依稀可以看到唐军大营中一切如常,看样子似乎还没有从上次的失利中恢复过来。

    “咦?”不过也就在这时,杨万春忽然发现有一些异常,并不是在唐军大营中,而是在唐军大营的东侧位置,那里竟然有一支唐军正在做着什么,只是离的太远,根本看不清楚,但是对方的人数很多,看起来足有上万人,这么多人聚在大营以东十分的繁忙,这让杨万春也不由得心中一沉。

    “这两天唐军有没有什么异常?”杨万春观察了好一会儿,最后放下望远镜向旁边的守将问道,他身为城主,虽然每天都来城头,但毕竟不可能十二个时辰都呆在这里,所以平时他也叮嘱守将时刻注意对面唐军的动静,免得遗漏了什么。

    “异常倒是没有,只是前几天唐军打着旗号前来收尸,因为人数很少,所以我们也没管。”守将当即回答道,每次大战结束后,若是双方不分胜负,就会派出收尸的队伍,将自己一方的尸体带回去,主要是怕尸体腐烂从而引发瘟疫,而收尸的队伍一般数量不多,彼此也不会发生冲突,这也算是战场上约定俗成的规矩。

    “除此之外,唐军还有没有其它的动静?”杨万春听到这里却是皱起眉头,随后再次追问道,唐军派出一支上万人的大军出了大营,而且就在大营东侧做着什么,这其中肯定有什么蹊跷,而且十天过去了,唐军也该恢复过来了,以他的估计,很快唐军就会第二次攻打安市城。

    “这个……”守将听到杨万春的追问也不由得露出思索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只见他这才恍然道,“我想起来了,前两天下午时,倒是有几个唐军将领打扮的人,在远处围着城墙转了两圈,最后在城的东南角方向停留了好一会儿,然后这才回到大营中,昨天又有人出来,不过却是直奔东南角的方向,也是呆了好一会才回去。”

    杨万春听到守将的禀报也是一愣,他身为安市城主,对整个城池的情况自然是了然于胸,当听到“东南角”这三个字时,他也是如遭雷击,立刻就猜到了唐军要做什么!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筑土山() 
安市城大概位于后世辽宁省鞍山市城区的位置,因为这里临近大海,地势属于东南高而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安市城东南属于千山山脉的延伸,有许多的丘陵与小山,靠近东南角的方向位置,就有一座不大的丘陵,而且十分靠近城墙。

    杨万春身为安市城主,安市城里里外外的地形全都了然于胸,而且以前没事时,他就喜欢在地图上推演,想像如果是自己要攻打安市城的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而其中安市城的落案角因为地形的关系,可以说是安市城最大的破绽之一,所以当他听到唐军两次去城的东南角查看,立刻猜到对方要做什么。

    当下杨万春也顾不得再观察唐军的大营,大步下了城墙回到自己的府中,然后将城中的一些主要官员和将领都召集起来,随后开始布置加强安市城东南角的防御事宜,他几乎可以肯定,唐军的下一次进攻肯定是从东南角的方向开始。

    不得不说杨万春的判断十分正确,就在他刚刚加强东南角的防御,结果第二天唐军就再次出兵,两万大军直奔安市城的东南角,一时间整个安市城也大为紧张。

    “上!”随着李道宗的一声令下,手下的士卒也立刻拼命的向前冲,不过次唐军的举动却十分奇怪,因为他们并不是为了攻城,甚至连攻城的器械都没带,反而每人都背着一个个沙袋,冲到安市城附近时,就直接把沙袋丢下,然后转身就跑,而他们身后还有无数替换的士卒。

    “果然如此!”安市城头上,杨万春看到唐军的举动也不由得焦急的一捶城墙,随后命人放箭阻止唐军的靠近,因为唐军的举动很显然就是要堆一座土山,到时就可以通过土山直接登上城头,特别是唐军最可怕的骑兵,若是让他们骑着马冲上城头的话,到时就算拼尽全城之力,恐怕也挡不住唐军的兵锋。

    城头上的高句丽人刚开始也没反应过来,直到接到放箭的命令,这才万箭齐发,不过唐军却是早有准备,运送沙袋的士卒不但身穿铁甲,而且还能将沙袋顶在头上,箭支很难伤到他们,起到的效果自然十分有限,眼看着唐军先是把护城河给填满了,随后土山也一点点的开始增高。

    “父亲!这样下却不行啊,咱们的箭支虽然比较充足,但也不可能一直射下去,而且效果也十分有限,再这么下去的话,恐怕没等土山堆起来,咱们就无箭可用了!”正在这时,杨宠跑到杨万春的身边低声道。刚才已经射了几轮箭,但是唐军几乎没有什么伤亡,反倒消耗了他们大量的箭支,所以杨宠才会跑来向父亲请示。

    “箭支绝不能停,另外将投石机拉过来,无论如何也要阻止唐军把土山堆起来!”杨万春这时咬着牙道,东南角的这个位置,城外的地势本来就高,再加上又有一座丘陵,使得唐军更容易堆起一座土山,现在他们之所以能够挡住唐军,就是仗着城墙之利,若是有了土山,那他们就再也没有任何优势了。

    听到父亲这么吩咐,杨宠也只能痛心的叹了口气,随后跑出去将父亲的命令传达下去,城头上的弓箭也一直没停,一批弓箭手累了,就换另外一批,哪怕效果微乎其微,至少也能给唐军造成相当大的压力,从而减缓土山的建造。

    与此同时,李世民却站在城外的一座丘陵上,打量着远处唐军建造土山的举动,一边看一边笑呵呵的说道:“承范的这个办法真不错,虽然看似笨了一点,但却是光明正大的阳谋,哪怕被敌人看破了,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旁边的李绩与程咬金等人听到李世民的话也都赞同的点了点头,承范是李道宗的字,上次商议攻打安市城的策略时,李道宗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他发现安市城的东南方向地势比较高,而且还有一座靠近城墙的丘陵可以利用,只要在城墙下堆出一座土山,大军就可以直接越城而入,对方再多的兵力也守不住安市城。

    “人多力量大,数万大军一起动手,竟然真的可以移山倒海!”李休这时也边打量边赞叹的道,像眼前这种场面,后世恐怕很难看到,当然后世也不需要,毕竟几台挖掘机就可能超过上万人一起动手,不过在看到眼前的场面后,李休也终于明白长城为什么能够建造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