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懒散初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当下也急切的开口问道,上次李泰可是派人去拉拢过自己,不过却被自己给拒绝了。

    “嘿嘿,魏王现在可得意不起来,因为上次他太心急了,竟然让韦挺亲自将这件事捅出来,陛下虽然宠爱他,但也不可能一味的纵容他,据我所知,陛下将韦挺训斥了一番,并且还警告魏王要老实一点,结果这段时间魏王也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府里,魏王一系的人也没有人敢出来搞事。”提到李泰,马爷却是再次一笑道。

    赵德言听到李泰现在的情况,当下也是放下心来,他还真怕现在魏王四处活动,到时说不定还会拉拢自己,而经过上次李休的警告,他可不想再和李泰扯上什么关系了。

    东宫那边的鼓乐之声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月,这才慢慢的安静下来,估计李承乾自己也厌了,李世民也算是听进了李休的建议,之前一直没理会李承乾,直到这时感觉李承乾的火气终于消了,于是他下旨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

    魏征在朝中可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他以谏闻名,朝堂内外都知道连李世民都要敬他三分,可以说无论是朝野都拥有极大的声望,现在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其实也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不会改变的。

    这个消息一出,李承乾那边的赵节、杜荷等人也都是欢心鼓舞,而李泰那边的人却一个个都是如丧考妣,甚至所谓的魏王党一时间竟然有些人心涣散的趋势,毕竟他们之所以依附在李泰身边,大部分都是为了能够得到拥立之功,可是现在李泰夺得太子的可能几乎被堵死,这让他们自然也都是死了心。

    这件事对李泰的打击也是十分严重,甚至他在这个消息传出来不久,竟然上书请求去洛阳暂居,对此李世民也同意了,而随着李泰的离开,一时间再也没有人能够威胁到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这让本来暗流涌动的长安城竟然奇迹般的平静下来。

    也许是看到长安城的平静,李世民也终于放下心来,而李承乾在赌了一段时间的气,后来似乎也慢慢的消了气,并且开始像往常一样上早朝,并且帮助李世民处理政务,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恢复了。

    只不过谁也不知道,长安城外的李休却越来越不安,因为他知道长安城的这种平静并不正常,随后可能埋藏着一个更大的动乱,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到来忽然打破了长安城的宁静。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李恪回京() 
    李恪回来了!这个消息一出,就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粒石子似的,长安城的气氛也立刻变得微妙起来,无数或明或暗的目光也都在盯着李恪,当然这主要是对于大唐的上层来说,普通人根本不会关注这些事情,顶多也就是在街头巷尾聊上几句闲话,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谈资罢了。

    当李休听到李恪回来的消息时,也同样是大吃一惊,因为李恪回来的这个时机实在太微妙了,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从而让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更加稳固,李泰也因这件事,失意之下去了洛阳暂居。

    可是刚走了一个李泰,却又来了一个李恪,而且相比性格有缺陷的李泰,李恪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德才兼备,而且他在扬州的政绩也是实打实的,为此不少人都称赞他是“大唐贤王”,才能为诸皇子之冠,而李世民也经常夸赞自己的这个儿子,说李恪无论是性格还是德行都和他最像。

    如果不论出身的话,李恪应该是众多皇子中才能最优秀的一个了,当然李承乾以前也不会比李恪差,只是这几年李承乾太过胡闹,品行和声望都被他给败坏了,所以现在不少人都觉得李恪要比李承乾强。

    只不过李恪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一来他不是嫡子,二来他母亲又是前隋的公主,这个身份几乎注定了他不可能登上皇位,而他在十几岁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来在李休的指点下,这才跑去遥远的扬州不回来,免得被卷入到这场皇位之争中。

    这些年李休和李恪一直保持着通信,有时也会和他讨论一下朝中的局势,只不过对于李承乾和李泰争位这个事,李休从来没和李恪说过,毕竟和李恪说这些实在有些不合适,不过李休估计以李恪的聪明,肯定可以从一些渠道了解到李承乾和李泰的事。

    李休最近一次通信还是从泰山封禅回来,当时李泰在洛阳为长孙皇后修建了石窟,李休就知道肯定会引发新一轮的争斗,所以还特意写信告诫李恪,这段时间千万不要回长安,可是却一直没有收到李恪的回信,本来他还以为李恪可能是因为有什么事情耽误了给自己回信,却没想到他却忽然跑回了长安,这让李休一时间也有些想不通。

    李恪回来后,第一时间自然是进宫拜见李世民,第二天就跑来李休的府上拜访,毕竟他们师生间也是多年不见,而且他这次忽然回来,也必须要给李休解释一下。

    “拜见先生!”李恪刚一见到李休,立刻十分恭敬的行礼道,这里是李休的书房,而不是平时见客用的客厅,这也足以说明李休对李恪的看重。

    “不必客气,坐下吧!”李休这时伸手指了指面前的位子道,他现在并没有坐到书桌后面,而是坐在旁边的茶桌旁,因为炒茶出来的时间还太短,并没有形成什么茶艺,所以这段时间他也开始研究一下后世的功夫茶,也算是增加一些生活中的情趣吧。

    李恪当下十分听话的坐在茶桌前,随后李休取水泡茶,用的是后世功夫茶的手法,只不过他前世对饮茶并不怎么感兴趣,功夫茶也只是见过几次,有些细节也记不清楚了,所以只能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但也做的有模有样。

    等到茶水冲泡好了之后,李休将茶水送到李恪面前,李恪也急忙道谢,等到两人品过茶后,李休这才开口道:“你这次回来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你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回来?”

    只见李恪听到李休的话却是苦笑一声,随后这才开口解释道:“先生有所不知,其实我这次回来是接到父皇的书信,因为父皇的寿诞快要到了,而且他也有许多年没有见过我,再加上我在扬州政绩出色,所以才特意召我回长安为他祝寿。”

    “什么?”李休听到李恪的话也不由得惊讶的大叫一声道,他之前设想了各种可能,甚至连李恪可能对太子之位动心的可能都想到了,但却唯独没有想到李恪回长安竟然是李世民召见的,至于祝寿什么的都只不过是借口而已,毕竟以前李世民过寿时,也很少将外地的皇子召回来。

    “我刚接到父皇的信时,也同样有些惊讶,当时对长安的局势也不是很了解,再加上我也的确很想念父皇和母妃,特别是我弟弟也特别的不省心,没少让母妃担忧,所以我才决定回长安一趟,却没想到回来之后,发现大哥和四弟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李恪这时再次解释道,提到李承乾和李泰的事时,他脸上也满是苦笑。

    “你昨天应该见过你父皇了吧,不知你父皇都对你说了什么?”李休这时皱着眉头考虑了片刻,随后就再次追问道。

    “父皇昨天见到我倒没说什么特别的,只是夸我在扬州做的不错,而且还多次说我最像他,让他十分的省心,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家事了,而且父皇还让我安心的在长安多住一段时间,等到他寿诞结束后再回扬州,顺便也能多陪陪母妃。”李恪也再次回答道。

    “说你最像他吗?”李休听到李恪的话却是重复了一遍,随后脸上的表情也变得颇为复杂,因为他从李世民的这句话中,已经口味出几分不同寻常的味道。

    “对了,昨天我也见过母妃了,只不过母妃对我回来这件事十分不高兴,一直让我早点离开,但问她原因她也不说,只是说长安是是非之地,我若久留只会惹来大祸。”这时李恪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当下开口补充道。

    “你母妃真是个聪明的女子,如果我是她的话,同样也会劝你早点离开!”只见李休这时却是苦笑一声道。

    听到李休的话,李恪却是露出不解的神色,刚想再问点什么,可是这时只见李休却忽然脸色一变,神情也变得十分凝重的再次问道:“恪儿,你老实告诉我,你来之前真的不知道你大哥和四弟的事吗?这次回来就真的没有其它的心思?”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李恪回京() 
    李恪回来了!这个消息一出,就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粒石子似的,长安城的气氛也立刻变得微妙起来,无数或明或暗的目光也都在盯着李恪,当然这主要是对于大唐的上层来说,普通人根本不会关注这些事情,顶多也就是在街头巷尾聊上几句闲话,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谈资罢了。

    当李休听到李恪回来的消息时,也同样是大吃一惊,因为李恪回来的这个时机实在太微妙了,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从而让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更加稳固,李泰也因这件事,失意之下去了洛阳暂居。

    可是刚走了一个李泰,却又来了一个李恪,而且相比性格有缺陷的李泰,李恪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德才兼备,而且他在扬州的政绩也是实打实的,为此不少人都称赞他是“大唐贤王”,才能为诸皇子之冠,而李世民也经常夸赞自己的这个儿子,说李恪无论是性格还是德行都和他最像。

    如果不论出身的话,李恪应该是众多皇子中才能最优秀的一个了,当然李承乾以前也不会比李恪差,只是这几年李承乾太过胡闹,品行和声望都被他给败坏了,所以现在不少人都觉得李恪要比李承乾强。

    只不过李恪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一来他不是嫡子,二来他母亲又是前隋的公主,这个身份几乎注定了他不可能登上皇位,而他在十几岁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来在李休的指点下,这才跑去遥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