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风启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泉州自宋代起,就是全球第一大港,随着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虽然洪武,永乐,两朝泉州海商受到了一定的打压,但是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批的水师上岸,北调,这泉州新一代的海商已经悄然崛起。

    这些新崛起的海商在泉州附近购田置地,已经几乎垄断了泉州附近的农田,而这些海商集团到了嘉靖末年的时候,早就已经可以在泉州登堂入室了。

    泉州城的郭许陈苏四家,都是纵横东洋的世家大族。

    “老郭啊,这草原的榷场,朝廷怎么就一点都不让咱们碰了啊。”

    “行了吧,是朝廷看上草原每年这大把的银子了。”

    四家上了一条小海船,飘上了海。商量着在这里。

    “老苏啊,你也别急,你看看这个是什么。”

    说着苏家家主拿出了一份朱红色的请柬递给了三个人,说道:“各位,看看吧,这次我打算亲自进京一趟。”

    郭保田拿过来请柬看着苏明礼说道:“这个孙毅,可是江西安仁的那个水泥厂出来的?”

    苏明礼点了点头,对郭保田说道:“这孙毅倒是个奇人,亲手创下了荣昌,现在也算的上是出将入相了,听说最近又进了裕王府,日后必成气候。”

    郭保田震惊的看着苏明礼说道:“我听说此人今年不过二十余岁,竟如此妖……孽?”

    苏明礼看着郭保田说道:“正因为如此,才要去会会这位孙老板,几位有所不知,这裕王府现在可当真是人才济济,裕王如今不过二十余岁,这孙毅张居正等人,全都在裕王府,一旦新皇登基,咱们这些人或大有可为啊。”

    众人震惊的看着苏明礼,赶紧问道:“苏老三,你这话可当真?”

    苏明礼点了点头,说道:“几位可愿一同进京?”

    请柬这几个人手里都有,但是却没有打算亲自去,今天经过苏明礼这么一说,这几个人心里却开始使起了小心思。

    发出去请柬之后,孙毅倒是清闲,原本总理皇庄事物这个官儿就是嘉靖随口封的,现在可算是有了个正经差事,直接去了裕王府。

    这天跟孙毅一块过来的,还有张居正,孙毅之前在徐阶府上无意之中见过张居正,倒是跟后世历史书上记载的差不多。

    裕王在书房带着高拱恭候孙毅和张居正,裕王不是寻常人家的人,所以不需要学习八股,加之裕王现在已经二十多岁了,这个所谓的学士其实就是嘉靖塞给裕王的幕僚,教裕王一些处理政事的事情,所以孙毅才会被调进了裕王府。

    张居正看了一眼孙毅之后,作了个揖,不卑不亢的打了个招呼。

    其实在裕王府算得上是这大明官场的一片净土了,一旦进了裕王府,无论之前是何党派,无论是严党还是徐党,都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裕王府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力。

    没有一点权力,也代表了没有任何事情,每天就是一群人聚在一块吹牛逼,然后等着嘉靖哪天咽气然后裕王进宫继承大统之后,一起飞黄腾达。

    只有刚刚进了门的时候,孙毅才松了口气,潜邸的阳光很诱人。

    整个裕王府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在韬光养晦,连太监都在外面极力的装孙子,谁也讨好谁也不得罪,生怕给裕王惹了麻烦。

    当天的事情完成之后高拱来到了孙毅和张居正的面前。

    “两位,日后咱们就一起共事了,出去吃个饭吧。”高拱不由分说的拉着两人直接就去了城外的一处酒楼,这酒楼藏在一处胡同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不过这菜倒是足够让孙毅惊讶的,绝对是名厨,才能做出这样的菜来。

    “来来,这店啊,高某一直觉得得改名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才能配上这院子的气氛啊。”高拱端起酒杯就要敬孙毅和张居正,张居正和孙毅都是一脸懵,还没回过神来呢,就让高拱拉出来一顿喝。

    喝完高拱就开始了,对着孙毅说道:“孙大人,不知道你可曾听说过漕帮?”孙毅一愣,其实孙毅早就猜到了,这仨人之前一点交集都没有,这顿酒已经注定了是全场尬聊了。

    孙毅点了点头说道:“略有耳闻。”

    “前几日我在内阁看到了一封奏章,这每年漕运北调粮草,天下漕工已有百万之巨,实属触目惊心啊。”张居正在一边说道:“这漕工也多为失地之人,若田赋合理,断然不会有如此之巨的漕工。”

    高拱点了点头,说道:“张大人是明白人,但是这百万漕工无非是加大了朝廷负担,朝廷的负担不轻,永远解决不了这失地之事。”

    “高大人的意思是?”张居正惊讶的看着高拱。

    “这我大明富有四海,完全可以在南通州直接入松江府出海,将粮草走海运北上,虽有漂没但必胜于年年漕工之饷和疏浚河道之靡费。”

    张居正就像是找到知音一样,对高拱说道:“朝廷早就当如此了,若不是坚持漕运,时政断不至于此。”孙毅在一边静静的看着这俩人,合着这俩人是跟漕运干上了。

    高拱看向了孙毅,问道:“孙大人想必有高见吧。”

    孙毅笑了笑说道:“高见不敢当,但是辽东之地甚广,且地大无民,一旦开垦出来,岂不是塞上江南,辽东之粮南运岂不更省民力。”

    如果在以前说这个话,高拱绝对会付之一笑,但是现在不同了,草原设立一十七座榷场,每年有大量的耕牛可以输入辽东,一旦辽东开垦出来,这财政绝对会节省出来。

    孙毅继续说道:“而且据下官所知,则中南暹罗等过,粮产颇丰,南直隶等地不妨于暹罗购进粮草以资灾年之用,总而言之,朝政就是一盘水,活则生,静则死。”

    张居正看着孙毅叹了口气说道:“孙大人之高见,我张居正自愧不如。”

第495章 开蒙 (求收藏,求订阅)() 
“徐华亭最近要伤脑筋了。”说着高拱叹了口气,听到高拱提到了自己的恩师,张居正瞬间来了精神,看着高拱问道:“高大人此话怎讲?”

    “先是调走了东南擎天柱胡宗宪,现在东南战事糜烂,加之户部估计剩不下多少存银了,这徐华亭是得想要把一个铜板掰成两瓣花了。”

    高拱喝了口酒说道,张居正诧异的问道:“这户部不是还有年前竞标鞑子的银子吗?”

    高拱苦笑了一下说道:“那点银子,发了往年拖欠的军饷,还剩下什么东西,明知道这里面一大半要被喝兵血的人给吞了,这银子不还得花,这打仗还得指着这些人。”

    吃空饷问题,自古皆有,但是到了大明的军户制度,加之士大夫免税的政策,双向拖垮了大明财政,甲申天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这也是小事情,无非就是空饷问题,只需要将上报编制的权力在基层军官那里收上来就可以了,单独成立一个衙门,总理饷银,另外就是财政问题,这才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

    孙毅今天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药了,一直是贯彻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方针。

    “孙大人此言何意?”

    “天下田亩不清,单单是士大夫免税田究竟几何都弄不明白了。”这仨人都是官员,这所谓的免税田究竟是有多大的猫腻,这仨人都是心里门儿清的。

    高拱看着孙毅问道:“孙先生可是有高见?”

    “只需要将免税田每年的粮食折现不就可以了,官绅一体纳粮,然后收缴中央,然后下发。”张居正拍案而起,感叹道:“好一个官绅一体纳粮啊,孙大人当真是我大明古今第一奇人。”

    张居正站起来喝了杯酒之后,对孙毅说道:“孙大人,说实话,我在湖广老家来京城的时候,民间不纳税之田,连山蔽邑,长此以往,国必不国啊。”

    孙毅看着张居正笑道:“这仅仅是乡间地头罢了,张大人可知道孙某为何呕心沥血创立荣昌?”

    为什么?为了钱呗,高拱和张居正在心里不屑的说道,但是还是瞪着大眼睛如饥似渴的等着孙毅说。

    “这天下苍生如同一汪水,这商人,就是鱼,这水至清无鱼,水至浊无鱼,但是偏偏是唯独有了鱼,这一汪水里才能繁衍众生,我大明自立国以来,只重农桑,不重商,不言工实属误国啊。”

    孙毅越说越激动,高拱赶紧拉住了孙毅说道:“孙大人,小心祸从口出。”重农桑的国策,是朱元璋定下的,现在孙毅的话被人听到锦衣卫都能直接拿人了。

    “总之这天下大事无非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那一环崩掉,也不会有太平盛世。”

    张居正诧异的看着孙毅问道:“不知道孙大人的这个工,指的是什么东西?”

    孙毅笑了笑说道:“这个工,自然就是工匠。”

    孙毅说着在怀里掏出了一只怀表,对张居正说道:“张大人可见过这个东西?”这东西裕王府就有,但是听说这东西靡费甚多之后,裕王几次想扔掉。

    孙毅听了以后心里就妈卖批了,知道靡费甚多还想扔掉,这还比这来看谁浪费的更多吗。

    “此物倒是精巧,但是于家于国,又有何益?”张居正把玩着这怀表问道。

    孙毅笑了笑说道:“张大人有所不知,这玩意上的些许零件都是可以用在改良火铳上的,也就是说,朝廷的火铳,加上了这怀表之中的些许配件之后,就能无往而不利。”如果张居正要是说火器也没什么用的话,孙毅也就没话说了,这连续几次的战俘出售,已经让大明的臣工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战争红利的味道,还是不错的。

    这几千万两银子,无非是给大明王朝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是这些战俘涌入内地,而且还带着大量的牛羊马匹,这大明的民间已经在慢慢的发生微妙的变化了,起码最近几个月的账单上孙毅就能看出来,这荣昌的四轮马车已经开始增长了,一旦这四轮马车推广开来,有些东西孙毅也要考虑着陆续引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