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好国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到了徐州,民生一下子就凋敝许多,说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点夸张,可乡间有很多良田抛荒,村庄也是十室九空。虽是九州之一,却是四战之地,自芝麻李占据徐州反元以来,城头变幻大王旗,这里的战事就没有停过。估计龙凤朝廷和元廷对战多年的河南,景象还要更惨一些。

    离开徐州绕过微山湖一直往北走,进入山东境内,一路之上看到的景象不比徐州好多少,官道上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的流民,大多数都是再往南走,哪里也许有一条活路,饿毙在路上的人多了去了,马度都快看得麻木了。

    见路边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正在路边拿瓦片挖坑,他的旁边就是一具成年女性尸体,马度不由得想起了沐英,不由得心头一软。

    他从怀里取出半个饼子,“小子接着!”

    少年一伸手就把饼子接了过来,他不吃却急忙塞进裤裆里,对着马度喊道:“军爷,你们还招兵吗?”

    马度笑道:“要啊,你要跟着上就过来!”他隐隐的看见前面有一座城池,便问戚祥道:“前面是哪里?”

    戚祥回头道:“曲阜!”

第266章 孔家() 
坑挖得挺深就是有些短,少年费力的把尸体拖进坑里,却不得不把尸体的双膝全起来,“娘委屈你了!”然后就用手往坑里面推土。

    马度问道:“你怎么也不哭两嗓子!”

    少年抬头笑了笑,“俺们全家都是俺一个个埋起来的!”他用手指戳了戳自己心口,“这里已经不疼了,哭不出来。”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忙从裤裆里面掏出两个亮晶晶的苹果,放到尸体边上然后继续的埋土。马度看得一愣一愣的,差点以为他这裤裆里面是机器猫的魔法口袋。这大冬天的,苹果可是个稀罕物,也不知道他哪里搞来的。

    “咱们走!”马度一挥马鞭,轻轻的敲打在马屁股上。

    戚祥笑道:“俺看小子不错,国舅爷可以收了当义子。”

    “义子?算了吧。”马度可以没有这个癖好,“在外头要低调,喊爵爷就成。”

    老刘道:“不等等他吗?”

    “他若想来自然会追来的,走,咱们到城里歇歇脚!”马度一夹马腹,马儿就小步的跑了起来。

    关于曲阜,能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孔子,这里是他的老家。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史公写书的时候又稍稍的提了一笔,孔子的地位就像是坐火箭一样的飞了起来。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刘邦给孔家人封了爵位之后,不论世事变化孔家人一直有爵位继承。到了宋时就变成了“衍圣公”听起来很牛掰,但是不过是八品小官。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头衔也渐渐的水涨船高,从元朝的三品到明朝一品,到了清朝甚至可以宫中骑马御道行走,虽然没有多大的实权,但是极尽尊荣。

    若是有心便不难发现,他们的地位是随着皇权的不断集中提高的。宋时讲究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他们这个头衔并不怎么高。

    元朝时忽必烈需要汉人的认同,一下子就给拔高到了三品。到了明朝碰到朱元璋这个权利野兽干脆到升到一品。清朝更不用说了,不光是少数民族也是皇权最巅峰的时代,孔家人这才有机会在宫中驰马。

    虽然历史上没出几个出色的人物,但是孔家人却能把这种尊荣延续两千年,除了有一个好祖宗之外,他们还是有大绝招的,那就是道上一句,皇帝最牛!皇帝最大!

    不论是谁当皇帝谁掌权都要去谄媚一番,蒙元、满清、袁世凯,甚至是呵呵,别说什么延续儒家传承,儒家早已根深蒂固,儒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他们,说到底不过是了为了富贵荣华。

    对万圣先师马度不乏敬意,对他的后裔好感缺缺,但是他不会一棒子打死所有的人,千年世家总有知晓民族大义的,当然也少不得不肖子孙。毕竟“哪里都有一部分人是狗”,这是他们自己人说的。

    比如袭封衍圣公的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友,就曾在金兵南下之际背负孔子雕像随驾渡江后定居衢州,成为孔氏南宗始祖。

    至于留在曲阜的这一支,当初为了衍圣公的封号可没少捧忽必烈的臭脚。纵然忽必烈一代雄主也被他们的节操给震惊了,最后只说:“尔等皆回,务要竭力苦读,若果有才华,朕方能封官”。忽必烈又找来南宗的人,南宗的孔洙就把衍圣公的头衔主动让了出来,忽必烈赞道:“乃真圣人之后!”

    世间真真假假最是难辨,老朱就是个睁眼瞎,占了衢州多年也不去找孔家后裔,等徐达一占领曲阜,就请当代的衍圣公孔恪坚去应天。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在登极大典上捧自己的臭脚。

    老孔显然忘了当初祖上跪舔忽必烈的艰辛,装逼称病不去,让自己的儿子孔西学去。老朱好面子讲排场自然不愿意,干脆不要了。

    老朱很生气,虽然他没发话,底下人可明白着呢,这不今年收了秋粮就有人来家里征税了。开玩笑,孔家就没有交过这玩意儿。

    孔恪坚当然知道怎么回事,他身体确实有点毛病,可要说去不了应天那是假话,从曲阜顺着京杭运河直达应天,不会太辛苦。

    想想祖上为了衍圣公的封号,还曾随着蒙元大军征战死在征途上,去一趟应天便不算什么了。曲阜也已经收到老朱登极的消息,他琢磨着等到开春化了冰,就顺着运河南下应天朝见老朱。

    眼下也不能闲着,他还在城门处开设粥铺,让他的儿子亲自主持,一为救济流民,二为犒赏往来的明军,最近往来的明军可不少。当然第二个目的才是最主要的,这是为了向应天的老朱表明态度,顺便积攒一些声誉。

    到了曲阜门外正是晌午,城门外有好些流民,差不多要有三四千之多。一个个的端着破碗,排队领粥呢。

    一听说是老孔家在施粥,马度立刻凑了上去,可看到那清亮得可以照出人影来的稀汤,他心里减少的那一份恶感立刻又回来了。

    孔西学看到南边一队骑兵打马而来,威风凛凛奔驰之间透着一股杀气,虽然他不知兵,也看得出来这是一股难得的精锐。

    一个刚及弱冠的年轻男子下了马,只见他模样俊朗,身材颀长,穿一套精致的盔甲,外罩一件裘皮大氅,手里握着一只皮鞭,两腿走起路一撇一撇的,一副嚣张到不可一世的模样,俨然一个十足的纨绔。

    不过有如此多的精锐护送,绝对不是小人物,怠慢不得,父亲可是吩咐过的。他上前一拱手,“在下孔府孔西学见过军爷。”

    “哦?哪个孔府?”

    孔西学眉毛不由得一蹙,到了曲阜竟然问是哪个孔府,不是二傻子,那就是故意来找碴的,不悦道:“当然是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之后裔,衍圣公的府邸!”

    马度眉毛一蹙,嘿嘿的冷笑,问身边的戚祥,“我大明洪武皇帝封过什么衍圣公吗?”

    孔家人不给老朱面子,作为的老朱的忠实走狗,戚祥自然不喜欢老孔家,“没听皇上说过,听说蒙元鞑子倒是封过!”

    (昨天的那一章发布之后,大家看到曲阜两个字就留言不少,可是还没到一个小时就被删了,所以作者临时改了情节,不敢写太激烈的,怕被封了,请谅解)

第267章 赔偿() 
孔西学闻言心头不由得一颤,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不是毛头小子,连忙道:“军爷误会了,衍圣公的封号,从宋时至和二年就有。”这话倒是真的,不过现在他家的这个衍圣公确实是忽必烈当时封的。

    “对大明、对洪武皇帝我孔家满门都是心存敬畏,家父正准备等运河里冰雪化了,就去到应天朝见吾皇。天寒地冻的,诸位原来辛苦,在下早就备好了热饭热菜,还请不要嫌弃。”

    一听见有吃的,戚祥的火气就消了两分,“算你孔家识相,赶紧的把饭菜摆出来。”

    “戚祥算是说到点上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人比他们家更识相的了!”马度心头冷笑。当然元朝“识相”的儒生多不胜数,捧过蒙元臭脚的读书人多了去了,比如马度的老熟人刘基,蒙元的遗老一点都不少。

    他庆幸这个时代还能孕育出很多不识相的人,当家人亲眷被置于钢刀之下,黄子澄仍能对朱棣口称殿下犹言削藩太晚。当朱棣喝问不怕诛你九族的时候,方孝孺却能说出诛我十族又如何。

    虽然他们迂腐些嘴巴又臭,但是一身的铮铮铁骨不得不让人敬服。不管哪个马度都做不到,都是老朱的子孙管他谁做皇帝呢。

    孔家准备的劳军的饭食很不错,大块的猪肉混着萝卜炖的酥烂,盛了满满的一黑陶碗,再加上两个雪白筋道的大馒头,跟那些流民稀粥简直就是云泥之别。马度不是孙猴子,变不出来粮食救不了他们。

    看着马度剩下的大半碗菜和一个馒头,张五六舔舔舌头,“爵爷您还吃吗?”马度正要把饭碗给他,却听见身后有人气喘吁吁的道:“军爷小人赶过来了!”

    马度扭头一看,就是在路上碰见的那少年,笑问道:“吃了吗?”把手里碗递给他。

    少年看看马度的碗咽了一口水,却从裤裆里面取出马度之前扔给他半张饼子,就往嘴里塞,看得马度直犯恶心。

    “还是吃这个吧!”马度把陶碗递给少年,看得张五六直叫可惜。

    “谢谢军爷!”少年接过碗到了护城河边上,背着河吃了起来那叫一个狼吞虎咽,两只眼睛却四下里瞄着,像是一只正在进食的小兽。

    老刘笑道:“他这是怕人家抢他吃的,定是流浪很长时间,养出来的习惯!”

    马度笑道:“若是没有这个习惯,怕是他早就饿死了!”

    少年吃得很快,一个馒头一碗菜没多大一会就吃完了,又从裤裆里面取出那半个饼子,刮了挂碗壁上的菜汁放进嘴里。马度不由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