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好国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朱一直翻到最后一页,瞪着眼睛问道:“就只花这些钱吗?”

    马度点点头,“是的!这包括了前期研制水泥的费用,还有工匠的工钱,而皇上的拨的工匠是不用工钱的。”

    “好!玄重,这差事就交给你做了!”老朱又看看那灰扑扑的城墙,“只是这城墙也太难看了些,没有大国气象还是在外面裹一层青砖吧,等过了秋收就动工。”终究还是逃不过那种刻字的青砖,不过有钢筋混凝土做主体,可以省下不少。

    “皇上微臣觉得这城墙还不着急修,这水泥到底是新材料,不如就让这面钢筋混凝土的城墙,再经历一年的酷暑严寒风吹雨打,如果没有问题再建也不迟!”

    老朱一副信任的口吻,“连炮石都禁得住还怕风吹雨打,玄重尽管放手去干!”

    马度试探的问道:“那如果出了岔子怎么办?”

    “哼!那还用说,自然是找你,反正你有银子到时候给朕重建就是!”

第382章 朱小四和方孝孺() 
    书院的名声大噪,第一个原因当然是老朱那个牌坊和题字,皇家书院这是多大的名头,不管是功勋贵族还是平头百姓,有哪个不想和皇家沾点关系的。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书院的学生为了田寡妇而烧掉永嘉侯府的事情,在读书人之中广为流传。儒家本就有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思想,可千百年来真正撸了须子去干的读书人还真不多。

    书院的学生不光干了还干得惊天动地,这种有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对普通读书人来说简直太刺激了,甚至心生向往。

    于是书院还没有开学陆陆续续的有很多学生前来报名,等书院正是开学的那一天,已经有两千人。这两千人可不都是京畿各县的,江浙、江西的人都有,这些地方马度可没有贴招生简章,没有想到书院的名声已经传了这么远。

    两千人听起来不是很多,跟后世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相比,简直就是毛毛雨,可是在经过战乱的明初读书人绝对是稀罕的,两千人可是一笔不小的数量,书院却吃不下。

    在老朱以极其卑劣无耻的手段将书院收为己有之后,马度就知道书院新的学期会迎来一大批的学生,早就提前盖了校舍,可是也容纳不下两千人,只得继续的采取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

    对于马度把招生年龄限制在十八岁以下,书院的先生极为不满。朱升捋着胡子道,“学无止境,最重要是恒心,怎么能以年龄断了读书人的求学问道之心。老夫当年家贫,学业断断续续,直到四十岁方才有所小成,若是换做今日怕是也进不了书院当学生,更没资格当这个山长。”

    朱升率先开炮,其他的老头群起而攻,马度招架不住一退再退,一直让步到二十四岁,这是他最后的底线。朱升他们要的人才和马度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马度无法想象跟一群皓首穷经的老爷爷讲物理化学。

    对于马度的让步老家伙门仍不知足,老朱的一道圣旨替马度解了围,凡事二十五岁以上的考试优异者一律送去国子监。老朱明显的是在做人才储备,那些还没有长成的毛头小子再优秀也不堪用,他似乎还有不让书院一家独大的意思。

    对此朱升等人都把责任归罪在马度的身上,还说好人才都让都让老朱给抢走了,不过很快就有一个人帮着马度打了老家伙们的脸。

    入学考试的成绩很快就出来了,在两千号人中脱颖而出的竟然是一个小朋友,真的很小还不到十四岁,他的名字叫方孝孺。

    朱升等人几乎不敢相信,要知道来书院应考两千人还有不少三四十岁的,谁能想到竟然是让一个小少年夺了魁首,甚至怀疑方孝孺作弊。只有马度肯定方孝孺没有作弊,“读书种子”的名头可不是谁都能叫的。

    先生们把小方叫到办公室,一番考校下来大为惊叹直呼神童,几个老家伙争得面红耳赤要收作入门弟子,还严厉的警告马度不准跟他们抢。

    马度当然不会和他们抢,大明的未来会怎么走,他心里头一点谱都没有,并不想做方孝孺的第十族。走出办公室就看见袁九黎站在门外窥探几个争论不休的老家伙,搓着手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马度问道:“袁先生也想收那个孩子做入门弟子。”

    袁九黎脸上一红,叹气道:“那孩子确实是一个好苗子,着实让人看得心痒,不过我还有些自知之明,以我的学识没有资格做他的老师吧。”

    “不!”马度望着袁九黎无奈的摇头,“你是没资格做他的学生!”

    他转身离去,隐隐的听见身后有一个悲愤的声音,“我早晚要离开这个没有是非、公平和正义感的烂地方!”

    马度不想和方孝孺太亲近,可这小子却主动找他。他在办公室正拿着那个有老朱和马大脚双重附魔的戒尺教训朱小四,好歹是个王爷怎么能做抄作业这样的事情,抄也就抄了,可为什么要抄李景隆的作业,他还不如朱小四呢。

    挨了两戒尺朱小四就泪眼汪汪的装可怜,“舅舅我真没有抄李景隆的作业,是李景隆抄我的作业。”

    马度抓过他的手又是一戒尺,“还敢抵赖!”

    他拿过一张满是丑字的白纸,指着朱小四的名字前面的一团墨迹,在阳光下隐隐的能看见一个“木”字。

    被抓到了真凭实据,朱小四也不装可怜了,破涕为笑道:“外甥也是抄的急了,写了一半才反应过来,舅舅打我两下就好了,回头莫要跟父皇母后说。”

    “算你没有蠢到家,你若涂的重些,我便抓不到证据了。”

    “这个都怪常茂,都是他催着我去蹴鞠。”

    “你是个王爷,不要出了错把责任推别人身上,做男人总要有点担当。”马度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少年进了办公室,冲着他躬身一揖,“学生方孝孺见过马先生!”

    方孝孺不过十三四岁,生得面红齿白,明明是个小帅哥,却整天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规矩的不行,几个老头却还夸他少年老成。马度可不觉得少年老成是夸人的话,什么样子的年纪就做这个年纪该做的事情,比如眼前朱小四就有十岁顽童该有的贪玩胡闹。

    咦?这个两个人可是注定的冤家,竟然提前的凑到一起了,马度不由得感慨命运之神奇。他不由得生出一丝恶趣味,伸手指了指朱小四,“方孝孺这位是燕王。”

    方孝孺转过身冲着朱小四躬身一礼,“草民方孝孺见过燕王殿下!”

    朱小四点点头,笑着回道:“这是在书院不用这般的客气,你就是那个在两千多人里考了第一的方孝孺,以后记得作业给我抄。”这副口吻像极了后世的恶霸学渣。

    饶是方孝孺聪明绝顶,听了这样的样的话也目瞪口呆,脑袋不会转弯了,难不成自己千里求学,竟来错了地方。

    马度瞪朱小四一眼,对方孝孺道:“莫要理他,你找我何事?”

    方孝孺再次躬身一礼,“学生是来向先生致谢的!”

第383章 王小锤的书院生活() 
    方孝孺是浙江宁海人,马度除了跟着沈万三去过一次杭州,就再没有踏足浙江的地界,跟方孝孺更不曾有过半点的接触,他突然的过来致谢,让马度很是摸不着头脑,便疑惑问:“谢从何来?”

    “先生不知,家父乃是济宁知府方克勤,因为开仓粮收纳流民,又给流民分发土地,却被下属县令联名弹劾。幸得先生在皇上面前美言,家父不仅没有受到朝廷惩处,还得了皇上褒奖。”

    马度没有想到那位帮着他打脸妥懽帖睦尔的济宁知府,竟然是方孝孺的老爹,他回到应天之后,在给老朱的奏章上确实夸了两句济宁知府。

    不等马度说话,朱小四却插嘴道:“这跟我舅舅其实没多大关系,是我父皇英明,当然不会被几个小官糊弄住,改日放假我带你去宫中谢我父皇。”

    方孝孺朝着应天的方向一拱手,“皇上自然是圣明天子!”

    马度撇撇嘴,得了吧,老朱可没少听信谗言冤杀好官。

    他拿出先生的架势正色看向方孝孺,“本侯是皇上的臣子,这是我分内之事,无需相谢。嗯,是你父亲让你来致谢的。”

    方孝孺回道:“那倒不是,当时学生正随着家父在济宁读书,家父听闻被同僚联名弹劾,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学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若非得先生相助家父可能就要一病不起,学生身为人子,今日得见先生应该前来相谢。”

    “哦,是这样。”马度淡淡的道,自己无权无势,果然连一个抱他大腿的人都没有。

    “汝父是一员干吏,扶危济困之心可钦可佩,然国有国法不论如何权变都应该在朝廷法度之内,否则他日悔之晚矣。”

    方克勤开仓放粮给流民分发土地,显然是走到朝廷前面了,不然也不会被同僚弹劾。老朱对手下官员吹毛求疵,马度不忍这么好官因为一时之失逾越了红线被砍了脑袋,便随口劝一句。他不知历史上方克勤就是因为空印案,糊里糊涂的丢了性命。

    方孝孺拱手道:“多谢先生教诲,学生回头就给写信将先生的话转告家父。”

    “去吧,不要老是呆在教室里读书,有时间可以跟燕王去蹴鞠,老四你也回吧。”

    方孝孺点头应是,不让读书却让玩的先生他还是第一次碰上,告辞一声便转身离去,他刚刚的出了办公室就有一个胳膊突然的勾住了他的脖子,耳边接着就想起一个声音,“哥们儿,以后记得给我抄作业!”

    看着朱小四和方孝孺勾肩搭背的样子,马度感觉犹如做梦,至于朱小四更是在做梦,学霸怎么可能和学渣做一样的作业。

    王小锤一直以为自己的人生会像爹爹王大锤一样做个铁匠,一辈子守在火炉子旁边不停地敲敲打打,后来爹爹无意中发现了个铁矿,他更是觉得这辈子做定了铁匠。

    谁知道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