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好国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度夹上教材大笑着离开了办公室,没有多久办公室里面就响起一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我早晚要离开这个没有是非、公平和正义感的烂地方!”

    袁九黎很生气,从第一次见面,他就觉得马度瞧不起他,平常对他也缺乏该有尊敬,他在书院的待遇也是最差的,心中一直为此而苦恼。

    他自认安贫乐道,不是真的在乎银钱和宅子,在乎的是公平正义。尤其是马度这次跟他说话,让他产生了很大危机感,是时候证明一下自己了。

    读书人如何证明自己,最有说服力的办法那就是科举了,就比如书院里的朱升和陶安两人,就曾参加过元朝的科举,虽然中的只是乡贡(应该是举人),但是却是大明的开国功臣,很受皇上器重,到了书院马度也得乖乖把山长的位子拱手相让。

    元朝的科举数次中断,袁九黎当时年轻背井离乡的逃难根本没有机会参加,可现在大明同样也没有科举,就在他因为没有一试身手的地方而万分惆怅的时候,机会却不期而至。

    洪武三年二月初二,朝廷颁布科举制度,正式开科取士。闻听消息,袁九黎欣喜若狂,老天爷都在帮他,这次科举简直就是为他而设,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考个进士回来,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的瞧瞧,更重要的是还能光宗耀祖改换门庭!

第407章 袁九黎的科举之路(始)() 
    

    袁九黎想的太简单了,按照大明的科举制度,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都能考进士。除了国子监的监生,只有各省的举人可以参考进士。

    可现在别说举人,就是一个大明官方认可的秀才都没有,于是朝廷连开三年秋闱甄选举人,大明的第一场会试三年之后才能举行。

    对此次科举蠢蠢欲动的可不只有袁九黎一个人,书院的学生同样如此。犹豫的则是书院里的先生,他们不知道该不该让书院的学生下场,认为这事关书院的生死存亡。

    大明的科举制度简直是在挖书院的墙角,中了举人自不必说,如果中了秀才是要在户籍所在地的府学或者县学中入学的,虽然不用日日上课,但是要常常接受监督考核,不然这秀才的功名很有可能不保。

    如果那些优秀的学生都考上了秀才,回到了原籍,这书院怕是不用再办了。几个一筹莫展的的老头,再次围住的马度的办公桌,这次却是好言相问找他拿主意。

    马度的回答很坚定,“考!为什么不考!几位觉得是自己教的不好,还是书院的学生太差,比不过人家?”

    “老夫对学生们尽心竭力,书院的学生虽然说顽皮一些,可对于学问却不曾有半点的懈怠,别看他们年轻,很多年长的读书人远不如他们,能与书院的学生同场较技的人不多。”

    朱升下意识的看了一下袁九黎,大明的能读书识字的人仔细搜罗一下不算少,可稍微有点水平的都早就被老朱拉了壮丁,剩下多的大多数是袁九黎这样的歪瓜裂枣,不然书院的历次入学考试中,也不会被年轻的学子拔了头筹。

    陶安道:“也正是因此才担心,到时候学生全都回了府学县学,书院怎么办?

    “哎呀,陶先生,您怎么也问这样的话,您可是做过实务的。您觉得以朝廷的办事效率,这样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哪里是那么容易建的起来的。京畿的府学县学都还没影儿呢,更不用说其他的州县了。就算把房子盖起来了,教谕、教授到哪儿去找,书院那么好的待遇都还找不到学识高人品好的先生。我想只要学生考上了,不用咱们请示朝廷自会主动的拿出章程,免了书院和学生的后顾之忧。”

    老朱不太喜欢读书人,可对培养读书人却不遗余力,不然谁给他老朱家治理天下呢,如果不好用的话,杀掉了再接着培养就是。

    朱升一拍脑袋恍然大悟,“老夫久不在朝堂心思都不灵光了,以皇上对人才的重视,怎么可能忘了书院,更何况这是皇家书院。咱们要是不亮一下真章堵住外人的嘴,皇上也不好置法度不顾,对书院另眼相待。”

    宋克笑道:“还是允升先生看的明白,这下子老夫就放心了,我等只要好生教授学生,便不用担心什么后顾之忧。”

    马度摇头打趣道:“大舅哥你没当过官儿,眼界就是太小了点。干脆让朝廷录取的进士都变成书院的学生,这科举以后就可以废了!”

    如果是在明朝的中后期,马度绝不敢说这样的大话,可现在大明的文教只是从蒙元手里接过来的烂摊子,从那些来应考的读书人的就可以看得出来,水平普遍不高。

    书院有财力有师资,尤其是先生即参与制定科举制度,又熟悉朝廷政策,想在最开始科举中大放异彩很容易,然后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学子,书院的学生终将成为科场的主力。

    当老朱这个务实的皇帝发现书院的学生更好用时候,科举存在便再没多大意义,他能废了宰相一样能废了科举,学院制终将替代科举制。

    这个过程也许有点长,马度现在也是随口一说,几个老头却不淡定了。罗复仁激动一下子捂住马度的嘴,“别胡说八道当心招祸!”

    朱升用手指敲着桌子,一脸认真的道:“你小子这么大野心,是要开宗立派做万世师表吗?”

    马度拿下罗复仁的手,“晚辈哪有那么大的野心,不过是想把爷爷的学问传下去,不至断绝。说到能开宗立派做流芳千古的人师还得看几位先生的,晚辈愿出钱出力鼎立相助!”他说完就一脸严肃的冲着几个老头深深一揖。

    名利迷人眼哪,几个老头贪财却更好名,听马度这么说,虽然嘴上斥责他满口胡柴,可一张张的老脸却笑成了菊花,一个个心满意足笑呵呵的走了。

    马度长出一口气,谁知刚刚一坐定薄启的老脸突然出现在窗户边上,吓了他一大跳。

    薄启嘿嘿的笑道:“嘿嘿,做了坏事果然心虚。”

    “我光明正大,有什么好心虚的,倒是你在这里偷偷摸摸的不像是个好人。”

    “也就那几个老头被虚名迷了眼才被你哄得团团转,老夫知道你从骨子里面就看不上儒家那一套!”

    “别胡说八道,不然几个老头听见了定然要找我的麻烦。”

    薄启嘿嘿的笑道:“不让我说也可以,你也要帮着老夫开宗立派做万世师表,毕竟咱们才是一路人!”

    袁九黎即将开始的科举之路做足了准备,几个老先生给那些准备下场应试的学生做考前复习,他也打着监督的名义跟着旁听。白天给学生上课,到了晚上还要看书看到深夜,那劲头比学生还要用大。

    明天就要去参加人生中的第一场科举,他早早的向山长请了假,在家里的打点行装。从晾衣杆上拿下洗的雪白的小裤,他凑到口鼻上嗅了嗅,又伸出舌头舔了舔,在嘴里咂摸了两下,还好没有辣味儿,只有淡淡的肥皂的香气。

    前一段时间不知道哪个坏透了的学生,半夜跑到他家的院子里把泡了辣椒的清水摸在他晾晒的小裤上,让他又遭受了一次非人的折磨。

    那个学生被找到了,是一个在食堂里浪费粮食被他责罚的家伙。朱升气得要开除他,可袁九黎却不得不为夹着腿为那学生求情,谁叫那学生的爷爷和爹爹都是国公,而且还是皇上重外甥,他得罪不起呀!

    帮袁九黎收拾东西的老妻看得直恶心,“你这是在做啥?”

    袁九黎回过头来道:“你懂个啥,这次对我很重要,不能有半点的意外!”

第408章 袁九黎的科考之路(终)() 
    袁妻撇了撇嘴继续的帮着丈夫收拾行礼,他的东西很多,笔墨纸砚、四书五经、床单被褥、水壶茶碗,干粮点心,都在打包之列。

    袁妻一边收拾一遍抱怨,“你不是去考试吗?带这么多的东西做什么!”

    “你懂个啥,咱们大明的科举从前又没有人考过,谁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多带些东西以备不时之需,总是又用的。”

    袁妻摇摇头,“可这么多的东西你该怎么带,要不我到侯爷家借一辆马车送你去吧。”

    袁九黎闻言连连摆手,“你懂个啥,这事儿不能让侯爷知道。这点东西算什么,忘了我年轻的时候一天就能拉着犁耕两三亩地。”

    他说着就背上陈旧的箱笼,一手拎着一个大布包袱出了门,他做贼似得从田野中的地沟绕过庄子,好不容易才上了官道,不过此刻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老袁你这是去参加科考吗?”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袁九黎一惊回过头来,只见马度一手搀着身怀六甲的宋霜,一手压着从脖颈上垂下来的两条小腿,缓缓的走过来。

    小冬梅正骑在马度脖子上,两只白嫩嫩的小手,不停揪他的头发,马度的发髻被揪得乱糟糟的,鸡窝似得十分好笑。

    袁九黎大呼倒霉,真是最不想碰见谁就越是瞧见谁,他连忙的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我不是去参加科考的,就是到前面的赵庄走个亲戚,嗯,走亲戚!”

    “哦,走亲戚呀!”马度笑呵呵的道:“要不,我派一辆马车送你吧,你带的东西可不少哩!”

    “呵呵不必了,不必了,多谢侯爷厚意,赵庄没多远这便告辞了!”袁九黎话未说完便落荒而逃。

    看着他仓皇的背影,宋霜忍不住的咯咯笑了起来,“真是滑稽,我见到这个袁先生就想起你从跟我说的那件事情。”

    马度却认真的道:“我倒是觉得他突然变得可敬起来了,有追求总比那种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强多了嘶!”

    骑在马度脖子上的小冬梅,终于成功的从老爹的头上揪下来几根头发,立刻高兴的咯咯的笑了起来。

    江宁县没有独立的县城,县衙设在应天城内,所以袁九黎参加县试则必须要到应天城里。现在袁九黎很后悔没有接受马度的好意,背着满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