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在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席话勾起了徐霞客的回忆,面露感慨之色,紧接着说道:“老大说的正是。俗话说,天灾人祸,两者伴随而生,前者只是占了三成。真正使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关键根源就是在朝廷的重税,对百姓征收的官粮越来越多。使得百姓不堪重负,更不用说渡过天灾了。”

    记忆如泉水般涌来,源源不断。足记遍及大江南北,徐霞客看到的更多,了解的更加详细,感慨也就更加的深刻,不由得进一步地说道:“朝廷的财政、战争的开支以及军粮的征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源民间,从百姓身上收刮。即便是没有陕西与河南的天灾,各地的百姓也会不堪重负,纷纷而起造反。”

    如此沉重的问题,李自成还没有真正的认真想过。虽然对历史了解的不多,但李自成还是知道一些事情,比如古代的官方财源可是有很多的,怎么到了明朝就这么拮据了呢?

    心里想着这些,李自成也就问了出来:“哎,徐先生,据我所知,像盐、铁、煤等东西,都是属于朝廷官方经营的,这些生意都是很赚钱的,朝廷怎么可能少得了银子呢?”

    李自成的想法很简单,不等徐霞客回答,又补充的问道:“不说别的,单讲盐政这一项,这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足够战争粮饷开支了。”

    徐霞客点了点,随即露出无奈之色,沉声说道:“老大,你讲的不错。仅凭盐铁这两项,从中征收的税银,足够朝廷绝大一部分开支。可是,从前朝开始,两淮和江南的盐政就掌控在福王朱常洵手里。如此一来,大明王朝的财政就少了一大半。”

    “还有,像江南等地,还有中原地区,一些权贵富贾背有靠山,将田产隐瞒不报,或者只上报了一小部分。所以,朝廷的财政收入只能转嫁到黎民百姓身上,施以重税。”

    这一刻,李自成的心里有一丝明悟,从徐霞客的讲述之中,他听出了一丝怨念。明白了徐霞客为何无心于仕途科举?原来是万念俱灰,对这个大明王朝完全失去了信心。

    还有一点,李自成觉得,徐霞客之所以跟随自己,之所以全力辅佐,而是从自己的那些所作所为中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在榆中县的时候,自己在百姓中有着非常高的口碑,自己率领的起义之军堪称仁义之师。

    这时,李自成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个“李鸿基”的一丝记忆,转而问道:“哎对了,徐先生,我记得大明王朝实行的是军垦与戍边并行,驻守在九边地区的边军怎么就经常哗变呢?按理说,相比于普通老百姓,边境军队屯垦的土地上缴的粮食少得多,他们怎么可能就缺少粮食呢?”

    徐霞客叹息的神色愈发的浓郁,无奈的说道:“老大,你有所不知,戍边军队屯垦土地,自给自足,按理说,确实是一大良策,既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又开发了边境。”

    “可是,随着时日的推移,日积月累之下,军垦屯田制早就变质,那些良田被将领私自瓜分,士兵沦为种田的佃农,使得边境驻军的战斗力大幅度降低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一旦收成不好,士兵就会饿肚子,也就出现了哗变。”

    “哦。。。原来如此,难怪各地哗变的部队那么多,比造反的农民少不了多少。”李自成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的自语道。

第一百二十八章 眼花缭乱() 
一边赶路,一边闲聊,转眼之间,众人就来到了终南山下。不用任何的招呼,众人默契的抬头望去,看向终南山。虽已是二月份,早就是春天时节,万物冒出了绿芽。然而,一眼望去,终南山到处都是枯草,一条小路也是坑坑洼洼。

    李自成转头看向徐霞客,询问道:“徐先生,既然你曾经来过终南山。那么,你知不知道哪里有适合藏身的地方?既能建立村寨,地势相对平坦,又能靠近水源。”

    “老大,你容我想想。”

    徐霞客那么说了一句,随即陷入深思之中,脑海里犹如在放幻灯片一般,不断浮现终南山的记忆。

    与此同时,李自成再次看向终南山,看着深山密林,遍地草丛,就不禁暗自感叹:“这还真是建立秘密根据地的好地方,群山陡峭,易守难攻。只要人员不多,闪身就能进入密林草丛之中,很容易就能躲避追兵,变得无影无踪。”

    “而且,就算是建立的村寨遭到官军的攻打,也能退到深山之中。就算是有百万大军前来围剿,也无可奈何。偌大的山脉,绵延几百里,要想躲藏起来,官军想要围剿,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嘿嘿。。。终南山树多林密,一定也不缺少野味儿。在村寨的周围布置重重地陷阱机关,既能捕获猎物,也能防患官军,真是一举两得,建立秘密根据地的上佳之选。”

    。。。。。。

    渐渐地,李自成的脑海里分析着在终南山建立秘密耕聚地的优点之时,也在盘算着如何加强存在的安全,防止寨子里的人出去,以及接下来的行动,该如何安排。

    片刻之后,就在李自成的眼中闪过明亮之光时,徐霞客也从深思中醒转过来,没有过多的言语,朗声说道:“老大,你们跟我来,有一个地方很符合你的要求。”

    闻听此言,李自成顿时面色一喜,招呼众人:“都跟紧了~!”

    中午之时,太阳正高,终南山深处,一个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带,灌木丛生,到处都是枯草,不远处还有一个潺潺的溪流,哗哗作响。水质极为清澈,还有很多的草鱼在水里游弋。

    徐霞客当先而行,牵着战马。其他人紧随其后,往这片地带走来,徐霞客一指前方,兴奋地说道:“老大,就在那片树林的中间深处,还有一个山洞。如果兄弟们挤挤,还是能够对付一夜,住一段时间没问题。”

    很快,众人停在树林中,战马嘶鸣,不时地打着响鼻。李自成驻足而望,位于最前方,与徐霞客并肩而站,缓缓移动视线,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轻轻点头,随即朗声下达一系列的命令。

    “李过,田见秀,你们两个分别带领一百人,一个负责清理前面的洞穴;另一个就地收集干草,选择安全的区域,埋锅做饭。”

    “吴汝义,你率领三百兄弟,将这片的树林清理掉,腾出一个平坦地带,以便安营扎寨,为建立村落做好准备。”

    “袁宗第,带一百兄弟四散出去,排除周围可能的危险,顺便摸清附近的情况。”

    “刘芳亮,你带着一百擅长打猎的兄弟出去,尽可能地弄回一些野味儿回来,为兄弟们加加餐。”

    “还有你,马信,带着余下的兄弟下水捉鱼。”

    一连串的回答之后,所有人都开始行动起来,动作极为迅速,干脆而利落。先是将战马牵到一旁,有嫩草的地方。随后,每个人都解下背后的包裹,将里面的木棍抽出,连接在一起,或组装成简易的梯子,或是加长,组装成长棍,一拧某处,露出锋利的尖锥,顿时形成几米长的长枪。

    很快,短则五六米,长则八九米的梯子形成,架在树上。紧接着,一个士兵攀岩而上,将一个绳子绑在靠近树冠之处,随即跃下。

    与此同时,下面的士兵将大刀拆开,一柄柄大刀并在一起,锯齿状的刀背朝外,两侧组合上木柄,伐木的锯子就这么组装完毕,锯木头的声音骤然响起,此起彼伏。

    嘎吱。。。轰。。。

    树木被锯到一半之时,一侧的几名士兵一起拉着绳子,同时使劲,一颗颗大树应声而倒,轰然倒地!

    不仅如此,那些木棍的一段露出尖锥,插在地上,就可以构制陷阱,形成倒刺。如果稍微加长,那就是捕猎时的标枪,捕鱼时的鱼叉,用处多多,看得徐霞客眼花缭乱。

    这一刻,徐霞客惊呆了,不仅是为众人的配合默契而惊讶,还有那方形的包袱,犹如书生背在背上的书箱。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吃惊于组成书箱的木棍。

    木棍看着不显眼,却没想到用途这么多。战时,组装起来,既可以当作武器长矛使用,又可以作为攻城的长梯,还能不断地加长;平常之时,当作放衣物的箱子就不说了,却可以当作捕猎的狩猎工具。

    不久,徐霞客清醒了过来,不由得看向李自成,手指那些大刀组装成的锯子以及木棍,询问道:“老大,这些是谁研究出来的啊?”

    李自成得意的一笑,朗声说道:“嘿嘿。。。这个嘛~!算是我和宋应星一同研究出来的,我提出的想法,他负责设计,并加以改进。”

    不得不交代一下,众人之中,就属李过与田见秀的任务最轻。当其他人还在忙碌之时,两人已经将自己的事情完成的七七八八,后者也已经洗米下锅,只待饭熟。

    因此,当李自成和徐霞客交谈之时,两人联袂而来,分别站在李自成的前面两侧,向徐霞客点头示意之后,随即看向李自成,异口同声道:“老大,我们都弄好了,要不我们和余下的兄弟也去打猎,弄一些野味儿回来。”

    李自成还未回答,徐霞客笑着附和道:“是啊,终南山有不少的野味儿,比如肉质鲜嫩的金角扭角羚、獐子等等。”

    这时,似乎想到了,徐霞客突然面露郑重之色,转而提醒道:“不过,这里也有云豹、熊之类的大型野兽。打猎之时,你们也要多加小心。”

    然而,李过与田见秀浑然不在意徐霞客的好言提醒,一听到这里有獐子、羚羊之类的野味儿,都是兴奋不已,翘首以待李自成的允许。

    “不行,你们不可以去打猎,都得给我在这里老老实实地休息。之所以给你们分派这么轻的任务,就是让你们好好休息,恢复体力。午饭之后,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两人的眼中同时闪过失望之色,在一听到后面之语,再次兴奋起来,不禁问道:“老大,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李自成笑了笑,随即答道:“当然是潜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