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以王屋山根据地为中心,徐徐图之,向周围发展,与陕西各个根据地遥相呼应。
一念及此,脑海里闪过想法之后,李自成随即看向了田见秀,模糊的吩咐道:“田队长,按照我之前跟你讲的,先派出那么一股人马,根据徐先生的王屋山资料,查探一番,寻找适合建立营寨的地方。”
“是,老大,我这就去安排。”
田见秀答应一声,面露郑重之色,就要转身离去,却被李自成叫住了。
“见秀,一定要注意,派出的小队人马,一定要是精明能干之人,行事足够谨慎小心,切莫被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踪。”
“是,老大,属下明白。”田见秀重重一点头,转身而去,看得高一功目瞪口呆,不明所以。
“姐。。姐。。。”高一功脱口才说出这两个字,姐夫的夫字还未喊出,随即反应了过来,掩饰那一丝尴尬,转而改口道:“老大,不就是在王屋山建立山寨吗?咱们用得着这么偷偷摸摸的吗?莫要说那些首领不知道,即便是告诉他们,难道还敢干涉不成?”
看着高一功满脸的天真模样,一副不以为然、满乎地说道,李自成只觉得好笑,不等其他人解释其中的原因,只是隐晦的说到:“一功,你说的不错,即便是那些首领知道了,也不敢干涉什么。以李家军今时今日的实力,无论是哪路起义军,也不敢轻易指手画脚。可是,一功,我现在还不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更不想让朝廷知道咱们在王屋山有这么一个巢穴。所以,一功,最好管住你的嘴巴。否则,别怪姐夫我不客气,再次使用一指禅了。。。。。。”
一语落罢,李自成面露奸笑,举起自己的右手,中指指向天空,用意颇深。
高一功的面色僵住了,尤其是看到李自成竖起的中指,指向天空戳了戳了,顿时心里哇凉哇凉,嘴角直抽抽,只觉得的菊花一紧,连忙后退,结结巴巴地答道:“老。。。老大。。。我。。。我知道了。。。我。。。不会跟人谈论这件事情,保证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不只是高一功的身体反应若此,一旁的刘芳亮亦然,对李自成的这个手势太熟悉了,胆寒的同时,菊花也是一紧,整个人处于凌乱中。
一时间,刘芳亮看向了高一功,心中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这时,李自成没有再理会小舅子高立功,再次看向了李过,交代道:“李过,虽然咱们即将离开山西,但也不要忘记留意山西各地的情况,密切各路官军的动向。”
“嗯,老大,这个我知道,咱们的情报人员一直都没有收回,还在探听和监视山西各地官军的动向。”
听到李过的答复,李自成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心宽了一些。
紧接着,李自成看向了刘芳亮与贺珍,转而交代道:“刘队长,贺队长,这一个多月里,咱们李家军几乎暴增了三倍。所以,你们两个和其他队长密切注意,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对那些新加入的人员,不仅要加强他们的军事训练,还有咱们李家军的军纪。”
“是,老大。”
。。。。。。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师,皇城之内,崇祯皇帝的御书房之中,兵部尚书张凤翼正在向崇祯皇帝汇报着军情。
“启禀皇上,辽州已经收回。而且,李自成等乱军虽未被全部剿灭,但也被赶回了山西平阳府一带。根据山西巡抚许大人的汇报,曹文诏率军驻扎在平定,防守太原府东部,确保不再有乱军从太原府、辽州畿南;张应昌总兵驻扎在汾州,防守太原府西部,防止乱军再从河曲逃窜回陕西。。。。。。”
随着张凤翼的讲述,崇祯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围剿山西乱军的计划,山西巡抚许鼎臣、曹文诏总兵和宣大总督张宗衡齐头并进,从太原府一路向南推,消灭碰到的乱军,从而将的乱军赶到黄河北岸,一举将其全部消灭!
而防河中军官袁大权率水师游弋在黄河岸上,彻底将乱军南逃的路堵死。
想到这些,崇祯那紧绷的神经就松弛了一些,心中一宽,脸上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第二百四十四章 韩云与段袞()
似乎是心有所感,感觉到崇祯的心情变化,一直都在闷头汇报的张凤翼语气一顿,停了下来,抬头看向了崇祯,一旁的周延儒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取出了一个奏折,举过头顶,同时也在说道:“启禀皇上,这是太常寺卿玄默托微臣呈报的奏折,里面是关于河南的情况。”
在太监取过奏折、呈给崇祯之时,张凤翼立即会意,连忙说:“皇上,咱们的计划虽然完美,却还有一个遗漏之处,河南的兵力薄弱,只有七千多人的兵力,远不能控制住黄河南岸。而且,一旦事有突变,乱军侥幸逃入河南,这么一点兵力也不能有力的阻止。”
看到崇祯面露迟疑之色,周延儒随即又加了一把料。
“而且,皇上,据微臣所知,攻打辽州、元氏的李自成等反贼,就是从河南发展壮大,逃窜进山西的。虽然有很大的原因是河南巡抚樊尚燝不作为,任由乱军蛊惑民心,发展壮大,还因为河南的驻守兵力太薄弱了。”
顿时,崇祯勃然大怒,几乎就要拍桌子,恨恨道:“传朕的旨意下去,立即削去樊尚燝河南巡抚之职,提到京师受审,由太常寺卿玄默暂代河南巡抚,率领左良玉、汤九州、李卑和邓玘等将来前往河南,协助曹总兵等人围剿乱军。”
话语一顿,崇祯低沉的转而说道:“同时,任命内侍太监陈大奎、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为内中军,分别出任曹文诏、张应昌、左良玉、邓玘的监军。”
听到此言,原本心中窃喜的两人宛若被霜打了一般,心里是哇哇的凉,很清楚皇帝这样做的目的和原因,根本就是不相信那些武将。令两人最为心寒的还不是这一点,而是因为,宦官再次有干预朝政的苗头,怎能不让这两位朝廷大臣心惊和胆寒?
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话锋一转,语气缓和了许多。
“对了,还有,传旨下去,曹文诏总兵节制秦、晋诸将,凡是曹部所过之处,地方一定要多积攒粮草以犒劳他的兵马,敕令曹文诏尽快镇压山西的乱军。。。。。。”
第二天,绛州城内,某个密室里,一个圆桌上坐着五个人,其中三个正是王自用、李自成和邢红狼三人。五人坐下不久,邢红狼随即一伸手,指向对面的两人,分别介绍道:“李兄弟,这位是韩家的家主韩云,这位是段家的家主段袞。”
“呵呵。。。在下李自成,见过二位家主,还望日后多多照顾一二!”
整个过程中,李自成一直仔细观察着二人。
两人的年纪相差不多,大概四十几岁的样子,同是一身的锦衣罗缎,戴着富人特有的帽子。
李自成微眯,闪过一丝疑惑之色,总觉得段袞与韩云二人的装束给他以怪怪的感觉,不像平常的富人或者大家族的家主,一副雍容华贵的做派,此二人却显得有一丝那么另类,总觉得和周围人有些格格不入,很是违和。
然而,看到李自成流露出这副神态,客套两句就没有再说话,反而迷惑的看着韩段两人,在场的四人反而没有觉得丝毫奇怪,似乎是早就习以为常,知道李自成会有这样的表现。
“呵呵,李兄弟,你是不是感觉韩段两位家主的服饰有一些奇特,总感觉那里有不对劲的地方啊?”
听到王自用爽朗的笑声,那句问话更是点中心中的疑惑,李自成并未多说什么,只是轻轻一点头,他相信对方既然这样说了,就一定会解释其中的缘由。
得到李自成的回应,王自用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这才进一步的解释道:“李兄弟,你或许不知,韩段两位家主信奉天主教,所以服饰上偏向于那些西洋传教士的穿着。”
这时,邢红狼也是一笑,补充的说道:“不仅如此呢!韩段两位家主可是天主教的虔诚信徒,在这平阳府这一带的教堂,几乎是由他们出资修建。而且,高一志传教士在山西传教之时,两位可是鼎力相助,不仅是出资出钱,还帮忙宣传天主教,拉山西这一带的上层人士入教。”
然而,李自成虽然听得含笑不语,频频点头,一副很佩服的样子,心里却是暗自鄙夷,赞叹二人的精明所在。
李家军情报机构的渐渐成熟,高一志等大部分洋人传教士全都被软禁在终南山根据地,或是教西方国家的那些语言,或是传授西方的先进自然科学,亦或是研制火器,李自成对那些传教士的底细早就摸得十分清楚。
凡是在大明混的不错的洋人传教士,不仅在朝中有着一定的官职,和朝廷里的那些朝廷大员更是关系莫逆,像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内阁次辅的徐光启,同样是朝廷官员的杨廷筠和李之藻,三人可是号称天主教在大明王朝柱石般的教徒。天主教之所以得以迅速传播,在权贵等上层发展,离不开三人的推波助澜,鼎力相助。
细细想来,略微推敲,李自成就怀疑了韩云与段袞二人的动机,真的是那么信奉天主教吗?
在李自成的脑海里浮现这些念头之时,段袞与韩云两人连连摆手,慌忙推辞,段袞更是谦虚地说道:“两位首领谬赞了,我等二人不过是微尽绵薄之力,还是高神父的行为令人感动,一到山西就布衣施药,救济黎民百姓。相比于高神父的所作所为,我们两个所做的就显得是微薄之力,不算什么了。”
“哎。。。段家主,过谦了吧!”邢红狼一笑,适时地插了一句,进而又说道:“段家主,韩家主,据在下所知,不管是建教堂的银两,还是天主教传教士在山西的一切花销,几乎是十之七八都是两位资助的,又帮忙引见山西权贵等上层人士,如此出心出力,这怎么算是绵薄之力呢?”
看着你言我一语的两人,李自成暗暗撇了撇嘴,很是鄙夷韩段两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