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山西,虽然不敢说各路起义军占据绝对的优势,但要想集中全部人马攻打其中几座城池,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与此同时,在场的众人之中,也就李过与田见秀明白李自成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彻底奠定了韩段两家不敢阳奉阴违。最起码,也不敢与官军勾结搞各路起义军。
否则,一旦韩段两家与后金有粮食交易的事情传出去,那绝对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比卖粮食给乱军还严重。
所以,众人之中,若论谁坚信李自成的判断,非二人莫属!毕竟,李过与田见秀分别掌握着一个情报系统,一明一暗,一个负责情报搜集,一个负责人员潜伏,只待将来的某一天。
不久之后,屋子里只剩下了李自成、李过与田见秀三人。
其他人刚一离去,李自成的神色一敛,面露郑重之色,沉声说道:“过儿,见秀,虽然韩段两家阴奉阳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不得不防,不能将咱们的安全寄托于其他人的手中,咱们必须占据主动权。”
虽然两人一直坚信李自成的判断,但一听到李自成这样说,心里还是没来由的为之一松,长舒一口气,谁也没有插言,他们知道,老大接下来就会说后手的安排。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与韩段两家是否交易,都要密切监视两家的动向。尤其是他们每次提供官军购买粮食的消息,都要细细详查一番,再谨慎行动。”
“老大,我们明白了。”
李过与田见秀异口同声的答应一声,前者似乎想到了什么,犹豫了一下,突然说道:“叔叔,再过三四个月,婶婶就该生了,你要不要返回终南山根据地看一下?毕竟,这是你的第一个孩子,咱们李家的第一个血脉。”
李自成楞了一下,脸上虽然掩饰不住那种当爹的喜悦,但还是犹豫了起来,喃喃地说道:“过儿,我明白你的意思,虽然现在是风平浪静,各路起义军的处境还算好。但是,这种情况根本就持续不了多久,咱们在畿南闹得动静那么大,朝廷不可能放过咱们,一定会派重兵前来围剿。如此这个时候,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突变,我怎么可以离开?”
第二百四十七章 形势隐隐不妙()
看到李过还要说什么,李自成当然知道,侄儿还是想自己前往终南山根据地一趟。
与此同时,李自成的脑海里浮现高桂英的音容笑貌,那一颦一笑,还有怀孕时的大腹便便,不禁心中一松,脸上尽是甜蜜之意,随即改口道:“过儿,放心吧,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在你婶婶生之前,回去一趟。只要咱们渡过了黄河,与王自用他们进入了河南,只要情况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会骑着黑痞回去一趟。以黑痞的速度,两三天应该就能到达终南山根据地。”
闻听此言,李过的神色明显一松,不禁想起了离开终南山根据地之时,婶婶的所托。
不过,似乎想到了什么,李过的神色忽变,眉头紧皱了起来,担心地说道:“叔叔,我并不怀疑黑痞的赶路速度,全力之下,两天之内就能将你送到终南山根据地。可是,叔叔,如此一来,你就等于单枪匹马的穿越河南、陕西两地,这样是不是太危险了?如果被人发现了你的行踪,可就危险了。”
李自成笑了,笑得有一些轻松而坦荡,似乎是并不在意的样子。
“呵呵。。。过儿,你是关心则乱,怎么忘了?先不说黑痞有着灵敏的嗅觉,方圆十里之内,就能判断敌人的行踪,就说它那奔逃的速度,就算是官军真的发现了,又能怎么样?还能追的上黑痞的速度?”
说完这句话,李自成眉毛微微一挑,转而问道:“对了,过儿,我听说那个复社又要举办什么虎丘大会,汇集了大量的文人墨客,有识之士,是真的吗?”
“嗯,是的叔叔。”李过脱口答应了一句,眸光闪动,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进一步地说道:“不过,此次的虎丘大会并没有什意思,虽然是在苏州府举行,却远远比不上上次的金陵大会。由于复社的成员相继登科,声震朝野,虽然提高了复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得许多文武将吏以及朝中士大夫、学校中生员,都自称张溥的门下。可是,也使得社员更加专注入仕当官,有一些不在乎这样的集会。”
李自成露出失望之色,也就放弃了前往苏州府的打算。
“对了,过儿,见秀,各个起义军相继离去,你们不仅要密切留意他们的动向,还要时刻保持对山西各个州府官军的警惕。尤其是曹文诏叔侄俩,这两个人平定了太原府的起义军之后,隐隐有南下之意。”
“嗯,老大,我们知道了。”
李过与田见秀对视了一眼,两人都听出了李自成话语里的重视之意。当然,两人也有同样的感觉。
转念间,回想起这些日子得到的消息,田见秀略微沉吟了一下,随即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大,从山西巡抚许鼎臣对张应昌和曹文诏两人的安排来看,两人呈现东西掎角之势,彻底堵住了起义军从太原府返回陕西或者再次进入畿南的可能。”
“而且,两人这次的用兵很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哪里告急,就立即发兵救援,解除危机。”
“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李自成默念了这两句,转而看向田见秀,询问道:“见秀,这话怎么讲?”
“老大,是这样的,张应昌与曹文诏两人不仅是驻扎在汾州和平定州,看他们那架势,还有稳步南下的意思,从北往南,配合许鼎臣和张宗衡,一步一步围剿起义军,直至将所有的剩余起义军赶到黄河以北,河南与山西交界之地。”
田见秀刚说完,李过紧接着补充道:“而且,根据咱们在京城的探子来报,飞鸽传书,崇祯皇帝不仅给曹文诏、张应昌、左良玉和邓玘四大总兵分别派了一个太监当监军,更是给曹文诏以军事大权,可以辖制诸将,听他指挥。如此一来,山西的官军的团结将会超过以往,战力飙升,配合的将会更加默契。”
“不仅如此,自从卢象升会合了朝廷派给他的两千通州兵和两千,加上保定总兵梁甫的兵力,手下就有了上万人的兵力,将真定府和顺德府打造的固若金汤。即便是高首领和老回回、混天王他们也只能望之兴叹,不得不撤回河南卫辉府,再次准备合力攻打辉县潞王府。”
李自成的神情再次凝重起来,越来越难看。
此刻,李自成的心里很清楚,形势之所以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对各路起义军不利,原因是在于,京师虽然遭遇皇太极之围,又有陕西、陕西等各地的叛乱,但并未重创大明的筋骨,朝廷的实力依在,远不是自己这些造反之人能够对抗的。
所以,李自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那种看法,在陕西、山西和河南还未普及根据地、根据地还未完全发展、壮大与成熟之前,绝不会轻易扯起发明的大旗。
韬光养晦,蓄积实力,才是上上之策,聪明之举,一改历史上李自成的最终结局,改变历史的走向。
李自成清醒的知道,如今的种种,随同各路起义军纵横于各地,不过是小打小闹,一点一点啃食与动摇朝廷的根基,让更多的人清醒过来,加入起义军的队伍。
一念及此,李自成刚想要说什么,却见田见秀叹息一声,幽幽地说道:“哎,老大,那些首领真的是有一些短视了,没有看到山西的大势所趋,聚集了这么多的官军,怎么可能还是起义军的乐土,发展壮大之地?”
李过眉头一皱,神色愈发的凝重,紧接着附和道:“叔叔,如果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你之前的预想和打算,想要全部的起义军进入河南腹地发展壮大,可就无法实现了。而且,依旧停留在山西的起义军很有可能被剿灭,或者遭到重创。一旦官军宛若泰山般的压下来,到时候,即便各路起义军再想南渡黄河,也几乎没有可能。”
李自成露出一个苦笑之色,连连摇头,无奈地回道:“这能有什办法?总不能将咱们探听而来的消息全部告诉其他起义军首领,说明其中的缘由吧?”
无奈之色消失不见,李自成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
“如此一来,就等于将咱们李家军的情报系统完全暴露出来,不仅引得起义军内部恐慌,忌惮与疏远李家军。在李家军被孤立之时,还有可能沦为朝廷重点围剿的对象,我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哪怕。。。。。。”
李自成的话语戛然而止,李过与田见秀却已听出了后面的内容,哪怕是各路起义军全部覆灭,老大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冒险。
毕竟,之所以会出现那种结果,完全是那些首领自找的,李家军已经是仁至义尽,无愧于心。
第二百四十八章 韩段两人的焦虑()
最终,李自成不再犹豫,决绝的说道:“不管了,事已至此,说得再多也无用,反正大部分的起义军已经离开。而且,我不能冒着将李家军置于危险的境地,而去帮那些无关之人。”
紧接着,李自成漆黑的眸子光芒闪烁,晶莹流转,极为的坚毅。
“就这样吧,过儿,见秀,这段时间里,将咱们所有的探子全部启动,密切注意各方的动向,并予以汇总,只有如此,即便是将来形势不妙,咱们也能从容面对。”
“是,老大。”
。。。。。。
在李自成交代田见秀与李过之时,同在绛州城的段袞与韩云二人还在密室里商议,密室里的气氛已经变得轻松愉快的许多。
“韩兄,经你这么一说,咱们这一步还真是走对了,不管是谁夺得了天下,亦或是崇祯守住了江山,咱们韩段两家都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还能财源滚滚。”
说完之后,段袞满脸红光,双眼放光,整个人激动不已。
“哎。。。段兄,高兴的过早了。”韩云的神色敛了敛,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