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好了,他们走就走了,反正是迟早的事情,省得再见之时尴尬,咱们还是商议一下接下来的行程比较切合实际,是直接进入太行山好?还是再与官军游斗一段时间,然后在进入太行山比较好?”
李自成略微安抚了一下众人,随即提醒了一下,紧接着开始商议以后的具体行程以及大概方向,气氛慢慢回升。
与此同时,章德府涉县附近,以高迎祥为首的各路起义军聚集在这里,旌旗招展,随风而舞,一队队兵卒正在巡逻,游走各处,高迎祥、老回回、张妙手等首领聚集在一起,坐在高迎祥的大帐之中。
“各位,在下觉得,既然曹文诏已经离开了山西,咱们可以完全可以再次进入,与张献忠他们会合,重新夺回黎城,继续在山西发展。”
“不不,我不同意,曹文诏虽然离开了,但他的侄儿曹变蛟还在,别看其十分年轻,却和其叔并称为大小曹将军,无论是统兵能力,亦或是其它才能,丝毫不逊于前者。现在返回山西,太过冒险了,利大于弊。”
“滚地龙说的不错,先不说曹变蛟怎样,单论山西的朝廷兵力,都不是咱们所能比拟的。走了一个曹文诏,带走不过寥寥三四千人,余下还有万人之众。”
众首领鸡一嘴鸭一嘴,争论不休,好不热闹,宛若菜市场一般,嘈杂不已。
最终,还是上座的高迎祥发话了,制止了众人的争论,平复了混乱的场面。
“各位首领,安静一下安静一下,再这样吵下去,即便是吵到天黑,争论到明天,也没有一个结果,那又有什么意思呢?还是冷静下来,坐下来,好好说,平息静气的商谈。”
旋即,混乱的场面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渐渐安静下来,可见高迎祥的威望,足以震慑住众人,这些枭雄之辈。
高迎祥紧绷的神情为之一松,绽放出虚伪的笑容,朗声说道:“这就对了嘛~!各位首领,咱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解决问题,商量事情,而不是吵架,何必弄得脸红脖子粗呢?不值得。”
张妙手看到场面得到了控制,又看到高迎祥一副众人首领的样子,眉头微皱了一下,似乎有什么心事,转瞬就恢复了正常,紧接着说道:“高首领,你认为大家何去何从?是返回山西呢?还是就在这章德府继续发展呢?总不能就这样继续下去吧,漫无目的的。”
很显然,高迎祥露出迟疑之色,并未有所准备,不仅将自己的目光投到一个方向,寻求帮助。
“张首领,高首领,在下有一些看法,不知能不将讲一下?”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说话之人居然是袁宗第,既是高迎祥望向之人,也是其帐下一个队长。
张妙手回头看向高迎祥一眼,见其眼睛微眯,露出轻松而自得的笑容,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随即又看向袁宗第,朗声说道:“行,你说吧。既然你是高首领的手下,又得到高首领的默许,当然可以。”
袁宗第并未立即说话,而是缓走两步,来到大帐的正中央,正视张妙手、高迎祥与马回回三人,身上散发着若有若无的自信之意,徐徐的说道:“各位首领,咱们之所以造反,来到此地,都是被逼无奈,官逼民反,为得不过是能够苟活于世,能够有一口吃的,能够填饱肚子。”
“既然如此,只要哪里对咱们有利,哪里有利于咱们的发展,就在那里,就去那里,何必局限于一城、一地呢?而且,黎城虽好,但也经历了好多次战争,除了一座城池之外,对咱们又有什么好处呢?那里既没有丰富的储粮,也不是权贵的聚集之地。”
众人听得频频点头,深以为然,有一名首领适时地问道:“那你觉得,咱们何去何从,接下来该干什么呢?”
等到这名首领说完之后,袁宗第深深地看了一眼高迎祥,得到对方的点头示意之后,轻轻一笑,随即答道:“现在刚是七月份初,麦子早已收了两个月左右。既然如此,咱们何不攻打一处富饶之地,解决一下大军的粮食问题。”
“那觉得,咱们该攻打哪里呢?”坐于另一侧首位的老回回颔首以待,感兴趣的也问了一句。
“磁州~”袁宗第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说出两个字,又进一步的解释道:“经过这么长的时日,朝廷征缴的税赋钱粮,应该收得差不多了,若无意外的话,应该暂时放置于各地的库房粮仓。而在磁州,城里就有一座永盈仓。攻下磁州之后,即便缴获的库银不多,但一座粮仓是到手了,里面的储粮足够各路起义军均分的,应该还有富余。”
听到粮仓二字,众首领都是精神为之振奋,眼前一亮。尤其是高迎祥,攻下过大大小小的好几座,深知其中的油水。如果真能攻下磁州,拿下那座永盈仓,足够他们这些人一个多月吃喝不愁!
当然,吃喝不愁,是指的一般农家生活,而不是大鱼大肉、有酒有菜的那种。
第二百七十一章 计成()
当高迎祥等人商议如何攻打磁州之时,吴汝义与贺珍二人却待在一起,两人在营帐里来来回回走着,一脸坐卧不安的样子,不时地发着牢骚,以发泄心中的郁闷与焦躁。
“汝义,田见秀与高一功也太精明了,将咱们从广武山骗来,根本就是给他们顶雷,办这鬼差事。要是早知道任务是这个样子,率军就是为了协助高迎祥,保其安全,打死也跟他们交换任务,这也太让人憋屈了。”
“贺珍,别说是你,我也后悔了,后悔死了!如果知道高迎祥狗改不了吃屎,事事想要插手咱们李家军的内务,还想安插人进来,从而控制住这四千李家军。要是早知如此,就算高一功跪下来求我,也不带答应的,这也太坑人了!”
“是啊,我算是明白了,咱们两个答应田见秀与高一功之时,替他们率军掩护高迎祥,刘芳亮那些人为何是那副表情?又是怜悯,又是同情的,原来全都在这里。”
。。。。。。
这时,贺珍忽然停了下来,面露郑重之色,认真地问道:“哎,汝义,你说咱们的那个方法可行吗?高迎祥那些人会按照咱们设计好的那样做吗?”
“嗯。。。细节上也许会有所出入,但大方向应该不会有失的。”吴汝义也停了下来,面露沉吟之色,又进一步的补充道:“而且,别看那些人一副人模狗样的,人前有多么的清高,实则。。。全部都是道貌岸然,一听到钱粮二字,魂都丢了。何况,还有袁宗第的配合,铁定能够成功。”
“呼。。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咱们又能拖一段时间了。”贺珍长呼一口气,神色有一些放缓,又继续说道:“而且,如果事情顺利的话,不仅缓解了咱们的处境,还能减少老大他们的压力。一旦磁州失陷,玄默铁定从怀庆府或者卫辉府抽调兵力,前来驰援。”
“不错,此计可谓是一举两得。”吴汝义轻轻一点头,非常赞同地回应了一句,似乎想到了什么,转而又补充道:“况且,怀庆、卫辉与彰德这河南三府,总共加在一起也不过只有这么三处粮仓,卫辉府的广积仓早就被高迎祥端掉,如果再少了磁州的这一个,先不说朝廷会不会追究他玄默的责任,就是在三府的官军粮草问题,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说完这句话,吴汝义眉头微皱了一下,转瞬面露感慨之色,自语道:“也不知道老大他们的情况怎么样了?这都快半个月了,没有一点关于他们具体的消息,真是让人担心。”
“是啊,按照惯例,每隔十天,咱们都会得到关于老大的具体消息。由此可见,老大他们的处境并不怎么好。”贺珍的神色也是一敛,变为浓浓的担心之意。
“最为关键的是,短短的这几天,朝廷的军队不仅全都集中在山西的东南区域,就连山东与京师的官军也向这边转移,彻底断了咱们向北、向东撤退的可能。而且,就河南的这三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名将,什么曹文诏啊,左良玉父子啊,邓玘,汤九州等等,一个比一个猛,善于打仗,围剿各路起义军。”
说到这些,贺珍的神色不禁多多少少有一些黯然,仿佛前途一片渺茫一般。
“哎~贺珍,也不全都是坏消息嘛。”吴汝义安慰了贺珍一句,故作轻松之色,接下来的话语却显得那么口是心非,缺少一种底气。
“像徐霞客徐先生和李过他们,开辟新的根据地,事情进展的就非常顺利,李过不仅在王屋山建立了新的根据地,渐渐走上正轨,徐先生他还准备往河南的腹地发展新的根据地。”
“如果局势真的急转直下,越来越不好,咱们李家军依旧可以从容撤退,就近躲入根据地之中。凭着根据地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最近几个月的粮食储备,就算官军知道了咱们的藏身之处,也拿咱们无可奈何。”
听到这些话,贺珍的神色明显好了许多。
“也是!凡是咱们根据地的地方,周围密布着陷阱机关,哪怕是千军万马来袭,不付出血的代价,也难以撼动。如果官军只围不攻的话,以根据地的粮食储备和具有自给自足的能力,无论耗多久,咱们都能耗得起。”
“不过贺珍,话说回来,相比于王屋山根据地,我更关心徐先生发展的新根据怎么样了?”
说话之间,吴汝义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兴奋之色,不等贺珍回应,再次问道:“哎~我说贺珍,你还记得吗?咱们离开之前,徐先生可是透露过,新的根据地有一些特殊,一旦发展顺利,吸收足够多的百姓,聚集一定的劳力,不出两年,咱们就可以自己生产出一大批火药。”
闻听此言,贺珍顿时也来了精神,面露兴奋之色。
“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如果徐先生说的是真的,一旦凭空多出那么多的火药,加上陕西各个根据地制造和储备起来的火器,两者相结合,李家军人手一支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