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李自成神色一敛,郑重地说道:“还有,告诉李信,凡是新加入咱们李家军的其他起义军,要是不是那种死心塌地的投靠,全部弄到黄河以南沿岸,随大军一起北渡黄河,围剿清军,推翻朝廷在黄河以北的统治。”
这时,看到陆世仪与徐霞客走了过来,又望了望行刑场,已经开始行刑,转而对两人说道:“陆世仪,徐先生,我率领大军北渡黄河之后,你们与李信相互配合,结合各个根据地的驻守李家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剿灭或收服那些河南乱匪。”
“是,老大!”
第三百六十九章 出乎意料()
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一日,河南章德府武安县境内,太行山根据地上。
一支近万人的李家军整装待发,清一色的火器配备,几乎每个人拿得都是三眼铳、迅雷铳这样的冷、热两用火器,身上散发着强悍的气息,乍看之下,宛若是现代军人。
李自成站于一处高台上,神情肃穆的看着这些人,下达着一系列的命令。
“李自奇,你率领三千人马,兵出黄泽岭,经由邢台,陈兵于巨鹿西南方向,距离十里一带,一定要隐藏好行踪。”
“是,老大!”
“李仲,给你三千兵马,兵出太行山根据地,从邯郸逼近巨鹿。”
“是,老大!”
“陈奏庭,给你四千兵马,兵出黄榆关,从西面挡住清军,”
“是,老大!”
。。。。。。
当李家军将要有大动作之时,远在百里之外的京师皇城之内,崇祯平常处理朝政的地方,杨嗣昌满脸的焦急之色,声情并茂的汇报道:“皇上,微臣觉得,还是先与清军和谈为上,平叛匪患之事才是首要之务,重中之重,洛阳城失陷,福王惨死,形势极为危急,已经是迫在眉睫,不能再犹豫了。”
崇祯的心神巨震,久久不能平息,依旧不敢相信洛阳城被克,福王被杀,嘴巴微张,开合了两下,随之有气无力地说道:“杨尚书,你应该知道,现在形势大变,清军绕过京师之地,分兵两路,径直南下,一路沿着北直隶与山西交界肆虐;另一路顺着大运河,直取山东等地,如此情况之下,你还让朕如何议和?”
“何况,切莫忘了,自大明立国以来,即便是最为艰难的时候,也未有过议和之事,一不议和,二不和亲,三不割地,乃是我朝的默认铁律。否则,朕将会沦为千古罪人,名字永远被刻在耻辱柱上。”
这时,一旁的高起潜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皇上,今时不同于往日,清军来袭,在京师周围掳掠,如果再与乱军勾结在一起,后果将会难以预料,各地的勤王部队将会被堵在黄河以北。”
“而且,皇上,根据锦衣卫得来的消息,若不是黄河冰封,至今也不会知道,陕西已经完全陷落于乱军之手,被李家军控制。不仅如此,李自成更是直取洛阳,想必再过不久,河南也将会彻底陷落。”
说到这里,高起潜忽然跪了下去,声音略带一丝哭腔,恳求的又说道:“皇上,不能犹豫了。何况,以朝廷目前在北直隶的兵力,根本就无法与清军正面对抗,既然如此,何不议和呢?唯有解决内患,方可全力抵御清军啊~!”
一直沉默不语的洪承畴终于按耐不住了,忍不住的开口了。
“启禀皇上,即便是议和,现在也不是时候。”
此言一出,顿时吸引住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杨嗣昌与高起潜更是眉头微皱,洪承畴的反应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前者更是插话道:“洪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洪承畴并未理会杨嗣昌的询问,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自古以来,若不能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权,仓促去和谈,先不说对方会不会同意,即便是同意,朝廷也将会无法承受和谈所带的代价。”
说到这里,洪承畴语气一顿,直直地看着杨嗣昌,神色虽然平静,言语却是显得那么咄咄逼人,略有不忿,这才回答对方的询问。
“杨大人,一口口声声将讲,攘外必先安内,应该先与清军谈和,剿灭乱军之后,回过头来再对付清军。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皇太极真的会讲和吗?”
不能杨嗣昌回答,洪承畴的声音拔高了几分,将他到嘴的话语给堵了回去。
“纵观历年与鞑子的征战,当鞑子有和谈之意,那都是什么情况?虽不是战局对他们十分不利,但也相差不多,战争已经对他们没有好处,甚至于有着某种危机。”
“那。。。。。。”高起潜不甘地刚吐出一个字,想要进行反驳,却又被洪承畴后面的话语给挡了回去。
“一旦他们在战场上占据着优势,绝不会和谈,而是在关内肆虐一番,烧杀抢掠,毁良田,杀百姓,所过之处,必是一片焦土,使得当地再无力抵抗。”
短短的一番话,不过是寥寥百余字,里面却蕴含了大量的讯息,不啻于当头棒喝,提醒众人,试想当年,袁崇焕也是主和,稳住皇太极,不惜杀死大将毛文龙。
然而,结果却是事与愿违,结局恰恰相反,没有了后顾之忧,没有了毛文龙在皮岛的牵制,后金频频攻打山海关,更是毫无顾忌地东征西讨,向西收服蒙古一些部落,向东攻打朝鲜。
如今这个时候,回想过往,在场的众人心里都很清楚,那个时候主张和谈没有错,但却不该斩杀毛文龙,没有了这名大将楔在鞑子的老巢附近,没有了威慑,皇太极就没有了顾忌,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大展拳脚,为所欲为。
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一连串事故,鞑子多次进犯关内。
如果毛文龙还在的话,镇守于皮岛,皇太极要是还敢大肆进犯关内,或者攻打山海关,宁锦防线,他的老巢可就危险了,将会被毛文龙一锅端了。
毕竟,清军的总兵力就那么一点,一下子入关十万,又有几万人在宁锦防线牵制住关宁铁骑,留守的兵力可想而知。
这一刻,崇祯已经冷静了许多,坐直了身体,看向洪承畴,沉声说道:“洪承畴,京师周围的安全就交给你与孙传庭了,至于大举南犯的清军,就由卢象升与杨嗣昌来收拾。”
“是,皇上,微臣遵旨!”
紧接着,朱由检又望向了杨嗣昌与高起潜,吩咐道:“杨尚书,高起潜,杜度率领清军越过了涿州,直扑巨鹿而去,你二人一定要全力协助卢象升,挡住他们,不让他们与岳托在山东会合。”
“是,皇上,微臣领旨!”
“是,皇上,奴才遵旨!”
几人离去了,来到大殿之外,高起潜与杨嗣昌并肩而站,前者看着洪承畴渐行渐远的身影,略有不满的说道:“杨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儿?洪承畴乃是你推荐之人,今天怎么会临阵倒戈,不会误了你我二人的大事,使得皇上对咱们失去信任吧?”
“放心吧,高公公,虽然不知道洪承畴今天这是怎么了,但有一点你尽管放心,皇上还是信任你我二人的。”杨嗣昌眉头微皱,淡淡回答的同时,意味深长地也看向洪承畴渐渐远去的身影。
“哦~杨大人,为何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吗?”高起潜心里一喜,但还是不安的忍不住问道。
“高公公,如果皇上不信任你我二人,就不会让咱们待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统领这么多的兵?”杨嗣昌收回了目光,一捋胡须,看向高起潜,极为自信的又说道:“而且,虽然皇上明面上没有任何表示,已经向和谈上面倾斜,只要咱们稍作。。。。。。”
说话之间,杨嗣昌的声音越来越低,趴在高起潜的耳边低语了起来,后者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第三百七十章 李家军来也!()
第二天,巨鹿县贾庄,尸横遍野,狼烟四起,卢象升与他的天雄军驻扎于此,虽未有战斗,却弥漫着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每个人的神经都在紧绷着。
此刻,天雄军多是老弱残兵,没有了往日的那种雄壮威武的气势,三五成群的散落在各处,脏脏的面庞之下,尽是蜡黄之色,面容枯槁,很是憔悴,嘴唇发白,不时地用湿湿的舌头舔舐着,虽未言语,却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仿佛好多天没有吃饱的样子。
卢象升一身的绒衣铠甲,正在巡逻各处,询问部下各营的情况,目光不时地遥望远方,镇定的神情之下,眸光却是明灭不定,闪过一缕忧色,旁边突兀的响起了偏将的声音。
“将军,杨廷麟主事已经去了一夜半天,高起潜那个阉人率领的大军,就驻扎鸡泽,营地距离这里还不到五十里地,若是真的能够借来兵力,弄来粮草,就算赶不到,也早该让人捎句话来了。”
“我知道这些,但那又能怎样?”卢象升头也不回地回应反问了一句,进而又语重心长地沉声说道:“如今之时,清军分两路南下,要是咱们撤离巨鹿,阿巴泰、阿济格与济尔哈朗率领的清军,轻而易举地就能拿下巨鹿,攻克广平、顺德、大名等地,咱们的家乡,然后东进山东,与另一伙清军岳托汇合一处。”
闻听此言,周围的将领心中就是一沉,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名府以及周边之人,他们深爱这边热土,几经生死,最为一名军人,更是知道,一旦清军南下,打到家乡,那他们的亲朋好友将会难逃荼毒的下场,死多生少,难逃鞑子的毒手。
清军所过之处,必是一片焦土,即便是有幸存之人,也是被当做了牛羊、奴隶一般,被鞑子掳走。
“将军,我们明白了,不管别人怎么样,咱们不仅是为了朝廷而战,更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人而战,为了捍卫自己的乡土而战,大丈夫该当如此,死则死矣!”
不知是谁喊出了这番话,顿时引起了共鸣,卢象升随之心神一震,胸中涌现莫名的战意,忍不住地慷慨激昂道:“说的不错!为了自己的家乡而战,为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