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在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啊,高公公?”另一名心腹小校插了一句,不解地问道。

    “哼~这都不懂,难怪你们难当大任!”高起潜恨铁不成钢的斥责了一句,看了看二人,这才缓缓解释道:“无论是孙传庭,还是洪承畴,他们都是多么精明之人,负责警戒和打探消息的骑兵遍布方圆十几里。”

    “若是得到了乱军靠近的消息,逼近昌平,一定会有一路探马向咱们示警。然而,直到乱军打到了昌平城下,都没有任何的消息传来,其中一定有什么猫腻,其中很大的可能就是,各个官道,尤其是昌平以西,包括正北和正南的方西,所有的官道都被乱军控制了。”

    高起潜话语稍稍停顿,吞咽了一下口水,略微沉吟,又补充的说道:“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之所以没有得到任何的风声,没有得到示警,很有可能是昌平城的叛将封锁了消息,但咱家还是觉得,前一种的可能性最大。”

    “也是,不管是哪一种原因,从南门逃走,风险性都是最大。相对而言,绕道这条路,虽然远了一些,但要更加的安全。”扶着高起潜的小校轻轻点头,忍不住地也望了一眼昌平方向,进而不安的说道:“高公公,咱们还是赶紧离开这里吧,越早到达顺义城,也就越安全,才能更快的到达京城,向皇上禀报乱军来袭的消息。”

    “不错,如果我分析的有误,也能有另一路人马更快的传递消息,向京城告急。”高起潜答应了一声,没有再蹲在地上,在属下的搀扶之下,迈着沉重地步子,继续向前赶路。

    小榆河,孙传庭的营地。

    洪承畴缓缓而行,在一名将领的带领之下,直奔孙传庭的帅帐而去,身后还跟着偏将以及一些近卫兵。

    渐渐地,随着距离帅帐越来越近,洪承畴的心头没来由的一跳,右眼皮更是跳个不停,感觉到一股压抑的气息正在逼近自己,忍不住地张望了一下四周,忽然间,眼睛眯了一下,转身就向营门退走的同时,更是故作镇定地说道:“对了,左光先,本官忽然想起军中还有一件紧急要务,必须立即处理,改日就与孙大人商议军情。”

    然而,洪承畴刚转身迈了几步,形势骤变,被一群兵丁团团围了起来,里三层,外三层,更有一个大笑的声音随之回荡在空气里。

    “哈哈。。。洪大人,既然来了,又何必着急走呢?”

    李来亨从人群中走出,缓缓来到双方对峙的缓冲地带,笑吟吟地更是说道:“来人啊,请洪大人入帐喝茶,在军营里小住一些日子。”

    霎时间,随着李来亨的大手一挥,顿时弓箭手出现,对准着洪承畴一行人,稍有异动着,就会被无情射杀。

    咻咻咻!

    几名近卫被射杀之后,洪承畴这才抬手制止了蠢蠢欲动的手下,缓缓说道:“不要再反抗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不知是真的听命令,还是珍惜自己的小命使然,余下之人还真的就那么照做了,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兵器,任由被押走,洪承畴更是随着李来亨向着大帐走去。

第三百八十一章 史上最吝啬的国丈() 
日落西山,晚霞袅袅,一支骑兵宛若一道闪电,风驰电掣之中,裹挟着奔腾的气势,忽然停在了北京城以西的卢沟桥,尘土飞扬,渐渐落下,慢慢变淡,随之显露出这支骑兵的军容,正是李家军。

    此刻,李自成骑马而立,位于队伍的最前方,李来亨就在一侧,手中的马鞭更是一指东北方向,激动地朗声说道:“老大,你看,越过这卢沟桥,沿着这条官道再疾驰三十多里地,就是皇城了。”

    闻听此言,李自成的脑海里就浮现了一个画面,北京城地理图的大致轮廓,六九门的分布,随之大喝道:“继续前进,趁着官军还未发现,立即占据有利地势,日落之时,争取陈兵于阜成门外,接应后续部队的同时,等待忠贞营和其他部队的到来。”

    “是,老大!”

    转瞬间,随着李自成暴喝一声“驾”,当先疾驰出去,李家军紧随其后,直奔东北方向而去,目标直指北京城的阜成门。

    奔腾的气势骤然再次形成,宛若滚滚涌动的洪水。

    天色越来越暗,太阳早就不见了踪影,唯有剩余的几缕晚霞,也在渐渐变淡,德胜门外,一支几十人的队伍疾驰而来,刚一靠近城门,伴随着一阵杂乱的马蹄声,响起一声爆喝:“快,打开城门!”

    “你谁啊?”城上传来一个不屑的反问,似乎看到了一行人的不简单,多是身着铠甲的甲士,进而语气略有缓和地又说道:“现在已经是门禁时辰,若无九门提督和兵部的行文,不能放任何人进城。要想进城,明天请早。”

    “哼~真是瞎了你的狗眼,也不看看我们是谁。。。。。。”

    话还未说完,就被一行人之中的高起潜给打断了:“住嘴!”

    说话之间,高起潜策马来到了近前,摘掉了自己的头盔,在昏暗的光线之下,露出了真容,这才看向城门楼,高声喊道:“我乃高起潜,昌平失陷,乱军正在逼近京城,速速打开城门,让咱家面见皇上,禀报紧急军情。”

    然而,城门楼上只是传来了吭吭哧哧的犹豫不决之音,似乎猜到了守门兵卒的顾忌之处,高起潜随之又喊道:“如果你们还不放心的话,可以将兵部尚书杨嗣昌叫过来,辨认一下,就知道我的身份真假。”

    守城门的将领暗暗心舒了一口气,一听到对方直呼杨嗣昌的大名,心中就相信了几分,高起潜接下来的话语就像又加了一把火,虽然心中还是犹豫不决,但使得他们不得不下定决心,拼一把,前去请杨嗣昌。

    “我可告诉你们,乱军随时都有可能兵临城下,攻打皇城,若是因为你们的原因,耽误了军机,咱家一定会参你们一本!”

    一瞬间,守将这才想起来,这一行人刚开的时候,声称昌平已经沦陷,要是属实的话,那可就是天大的事情,贻误军机的责任绝非他们能够担当得起的,相对而言,这个时候冒犯兵部尚书杨嗣昌,最多也就是被臭骂一顿。

    “公公,各位将军,稍等片刻,末将这就去请杨尚书,如此紧要关头,京城处于暂时状态,打开城门,绝非在下一个守备所能决定的,还望海涵,担待一番。”

    寂静的傍晚,高起潜一行人能够清晰地听到守城将校下楼梯之声,还有骑马之时的爆喝,以及战马疾驰的踢踏踢踏的一连串之音,渐行渐远。

    紫禁城内,崇祯的书房之中,回荡着大明王朝这个至高无上之人的怒喝,再也不复往日的从容与镇定。

    “哼~一群酒囊饭袋,山西已经失守多日,怎么到现在才传回来消息?那么多的乱军涌入山西,之前居然没有得到一点风声,那些朝廷大员和将领都是干什么吃的?”

    “哈哈。。。真是朕的‘好臣子’啊。。。除了代州的总兵周遇吉死守而战死之外,其他的全都是TMD一群草包,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更是当晚递上降表,居庸关、昌平和宣府更是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被乱军攻陷。”

    朱由检状若疯癫,笑得比哭还难看,声音越来越大,突然间,忽得睁大了眼睛,怒喝道:“兵部尚书杨嗣昌呢?发生了这多的事情,陕西、河南与山西相继落入乱贼手中,身为兵部尚书,难道不该向朕解释一些什么吗?”

    通过这么一连串的话语,很显然,朱由检并未意识,真实的情况比他了解到的要更加严峻,还不知道李自成已经一连攻下了宣府与昌平,正在向北京城逼来!

    就在这时,朱由检依旧是怒意滔滔之际,忽然间,一名小太监急急忙忙的从外面走了进来,跌跌撞撞地跪拜道:“启禀皇上,高公公与杨尚书在殿外求见!”

    “让他们进来!”

    崇祯的怒意未消,对着跪在地上的小太监大手一挥,似乎并未意识到汇报的异常之中,本该在昌平监军的高起潜,怎么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很快,杨嗣昌与高起潜神色难看的走了进来,不等朱由检发问,扑通一声,高起潜立时跪在了地上,整个人匍匐在那里,脑袋紧贴地面,并带七分歉意、三分哭腔的颤声道:“皇上,奴才有罪,昌平失陷了,奴才不察守将与乱军勾结,致使昌平沦陷,落入乱贼头目李自成的手中!”

    刹那间,朱由检只觉得天旋地转,就是一阵头晕目眩,大脑出现了短路,骇然了那么片刻,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着急地问道:“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乱军攻打昌平,洪承畴与孙传庭没派人支援吗?”

    “就是今天上午的事情。”高起潜本能地回了一句,见皇上没有迁怒自己,这才敢抬起头,轻轻摇了摇,随之继续答道:“奴才是从昌平城东门逃走的,并不知道孙大人与洪大人是否救援昌平。”

    看到朱由检面露怒意,就要斥责什么,很是不满意,高起潜连忙又补充道:“启禀皇上,乱军攻陷了昌平,就离京城不远了,为了以防万一,做两手准备,为了皇上尽早的得到消息,奴才只好绕道顺义城,借兵护送返回京师。如果昌平告急的消息没有传到京城,奴才还能另一条路送到京城。”

    不等朱由检说话,继续追问,杨嗣昌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躬身行礼道:“皇上,昌平沦陷,乃是上午之事,至今还未收到昌平和孙大人、洪大人的告急,可见那条路被乱军控制了,根本无法向经常传递消息。如今看来,不仅是昌平已经被乱军攻占,恐怕孙大人与洪大人率领的陕西军也发生了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如果高公公再从那条路,很可能也遭到了不测,恐怕朝廷到现在也不知道昌平丢掉的消息。”

    杨嗣昌的弦外之音,不仅使得朱由检震惊了,更是使得高起潜骇然的目瞪口呆,即便是早就有了猜测和心理准备,情绪还是久久不能平息。

    “而且,参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