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这话之时,郑鸿奎心中一动,不禁喜出望外,暗暗高兴。
第四百八十章 愚不可及()
在这个时候,南京城内,气氛已经恢复了正常,如往日一般,黄宫内却是一片喜气洋洋,很是轻松,尤其是武英殿之上,这种轻松而愉快的气氛愈发的浓郁,越发的明显,在文武百官的身上都能体现。
“启禀皇上,在高元帅与陆世仪将军联手之下,大军已经占领了四川全境,张献忠等一伙之人想要浑水摸鱼,夺取成都府,还好高元帅事先做好了准备,张献忠等人刚一进入四川,就被我军击退了,不得不退回湖广。”
“而且,女将秦良玉与她的白杆子兵也归顺了我朝,明廷在四川的驻军,十之七八归顺,接受了收编,或是解甲归田,或是混编于高元帅与陆将军的手下。”
“还有,浙江也传来了好消息,潞王朱常淓主动投降,迎李锦元帅于杭州府,换防杭州城,现在正在来南京城的路上。”
。。。。。。
听到徐霞客说出这么多的好消息,一个比一个令人兴奋,不管是大殿之上的群臣,还是端坐于上的李自成,都是情不自禁地喜不自胜。
一时间,两日之前,关于张献忠等人偷袭武昌府所带来的阴霾,仿佛被一扫而光了一般。
当徐霞客说完最后一个好消息之时,左梦庚老老实实地听从了命令,率军而行,跟着贺珍所部,进入了湖广,直逼武昌府,李自成还是不禁想起了那个坏消息,张献忠带给他的恶心感。
李自成眉头微皱,幽幽地问道:“既然如此,徐先生,那张献忠这些起义军的情况如何?还有多少支起义军盘踞在武昌城?”
徐霞客还是迟疑了一下,转瞬就恢复了正常,朗声答道:“启禀皇上,张献忠聚集的数万起义军,多路起义军,其中的大半退出了武昌府,但依旧在湖广游荡,而罗汝才更是与张献忠分道扬镳,直奔南直隶而来,看其架势,是想投靠我朝。”
“而且,据可靠的消息,武昌城内探子传回来的情报,就在这两日,张献忠就要在武昌城内登基称帝,建立大西朝,开元大顺,更改武昌府为天授府。”
一时间,群臣的神色变得异样起来,李自成的神情也有一些古怪,忍不住地说道:“这个张献忠,还真是有意思,兵马不过两三万,地盘也就只有一个武昌府,可谓是危如累卵,随时都有可能被我军夺回来,如此情形之下,居然还想着当皇帝,脑袋被驴踢了不成?”
很显然,众人之所以神色异样,多是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觉得张献忠这样做真是愚不可及,建立大西朝之时,恐怕大大小小的官员数量,差不多能够兵力等齐!
袁宗第也很不解,高声的紧接着说道:“早就人听说,在被明军追杀的四处逃窜之时,不得不隐入深山之中,在那段时间里,张献忠那是一个刻苦苦读,请人讲解《孙子兵法》,以及各种兵法战阵,难道就读的这些?不会是相当皇上想疯了吧?”
这个时候,徐霞客听得连连摇头,颇有感慨之意,再次说道:“话说回来,张献忠妄想建立大西朝,虽然是一大败笔,但他的那些政策还是很得民心的,一上来就搞‘免三年租赋’,更是制定的森严的军规条例,三个不许,不许‘擅自招兵’,不许‘擅受民词’,不许‘擅取本土妇女为妻’,违者正法。”
徐霞客虽然说得认真,但说话的语气,众人总感觉怪怪的,有一种嘲弄的味道,片刻之后,群臣恍然了,明白了徐霞客的话语为何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像是在嘲弄。
原因很简单,张献忠看似是在学习大顺朝,颁发惠民之策,但也只是针对所占领的地区,攻取其他地方之时,他的士兵依旧可以进行烧杀掳掠,一阵哄抢。
所以,张献忠的那些政策太过于局限了,并不对他的扩张有利。
而且,受限于这些军规条例的约束,在攻城拔寨之时,张献忠的那些部众也就更加的疯狂,疯狂的掠夺,由此酿成无法想象的恶果,致使民怨沸腾!
听到这些,李自成已经无心于湖广之事,确切的来说,已经不将张献忠放在眼里,贺珍肯定可以收复武昌府,清除湖广的各路起义军。
李自成将目光投向了宋献策与牛金星的身上,询问道:“对了,宋大人,牛大人,那些明廷藩王怎么样了?尤其是那位弘光皇帝朱由崧,公开审判的怎么样了?”
忽然间,李自成的话语一顿,似乎想到了什么好笑之事,整个人有一些忍俊不禁,进而补充道:“呵呵。。。准确来说,应该称之为‘蛤蟆天子’!没有了女人在身边,这位“蛤蟆天子”的身体也就好了许多,恐怕朱由崧会想念以蛤蟆为药引的壮阳圣药吧?”
“哈哈。。。”
顿时,武英殿里哄笑声一片,每个人都忍不住地哈哈带笑起来,在场之中,南京城之内,又有多少人会不知道“蛤蟆天子”的出处?又有多少人会不知道指得是谁?
尤其是这段日子,对于朱由崧的公开审判,更是将“蛤蟆天子”的声名弄得家喻户晓,不断地向大江南北蔓延,传播。
一时间,在各种口诛笔伐之下,在百姓的控诉之下,朱由崧不禁声名狼藉,“蛤蟆天子”的称谓也“传颂”于天下。
片刻之后,大殿里安静了下来,宋献策与牛金星分别站了出来,相继发言。
“启禀皇上,除了在公审的‘蛤蟆天子’和前朝太子朱慈烺,所有的藩王都押在了一起,关于一个大宅院之中,由重兵把守,只待浙江与四川的藩王押送来,就会一同送往京城。”
“启禀皇上,‘蛤蟆天子’的公审,已经进入了尾声,民怨已经达到了鼎沸状态,都在等待将其处斩的那一天,还望皇上定夺处斩的具体日子。”
一语落罢,牛金星刚一说完,李自成还未来得及给予答复,在这个时候,黄宗羲却站了出来,面有紧张之色,抢先说道:“启禀皇上,微臣受‘蛤蟆天子’的小舅子所求,也就是弘光皇帝还是福王之时,王妃黄氏之弟黄盐梅,想要收敛朱由崧的尸身,将其与其姐合葬,还望皇上恩准。”
一时间,武英殿里的许多人震撼了,不是震撼于黄宗羲的出言相助,所有人都知道,李自成并不会追究这些,而是震撼于黄盐梅的大胆,居然胆敢替朱由崧收尸,就不怕受到牵连吗?
“好,朕答应了,朱由崧被处斩之日,黄盐梅不仅可以在旁观看,还可以替朱由崧收尸,任何人都不得横加阻拦!”
第四百八十一章 阴李定国()
湖广,武昌府。
武昌城内,没有了数日之前的混乱与哄抢,此时,却是一片彩旗招展的喜庆场面,到处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宛若过年一般。
一队队起义军士兵在巡逻,全都统一了制服,游走于各处,维护着城里的稳定与秩序。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却给人以一种莫名的违和感。
相比于城里喜庆而盛大的场面,气氛却显得异样,是那么的冷冷清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紧张之感,虽有路人在穿梭而行,往来于大街小巷与商铺之间,虽有店铺、酒楼在营业,不管怎么看,都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行人与客商宛若行尸走肉一般,好像一切都是假象,都是装的。
楚王府,已经是旧貌换新颜,被修葺一新,雄伟依旧,却换了另一个匾额,此时,乃是张献忠的行宫,登基之地,大厅也被改成了宫殿的格局,就像上早朝的地方,只是空间相对小了一些而已。
到处都是张献忠的部众,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哨兵站岗,警戒的同时,更是彰显那种属于帝王所特有的气派。
大殿之上,张献忠端坐于上方,下方分站着文武百官,虽还未正式举行开国大典,朝廷的格局却已经初现端倪,六部与五军都督府的官吏全部就位,只待册封的那一天。
“启禀大西王,此次开科取士,招揽人才,共录取进士三十名,廪膳生四十八名,全都授以州县官职。而且,《通天历》也已经编撰完毕,随时都能够颁发,印制发行。还有钱局,钱币的模子也已制好,正在日夜不辍的运行,赶制铜币”
不得不说,尽管有许多的谋士与将领并不赞同张献忠这样做,过早的建国称帝,但也不得不佩服张献忠的行动真够雷厉风行,不到十天的时间,组建了一个几乎相当完整的朝廷。
当然,不可否则,即将出现的大西朝,充满了水分,堪称粗制滥造,鱼龙混杂,官员之中,什么样的人都有。
没有人再试图劝说张献忠,不仅是因为箭在弦上,一切都准备妥当,主要还是因为,这位大西王已经被迷惑了心智,一心就只想当皇帝,以其霸道的风格,谁又敢多做言语,说逆耳之话?
此刻,随着左右丞相汪兆麟、严锡命等人的相继奏请,汇报情况,张献忠有一种春风得意之感,脸上的红光愈发的炽盛,中军王尚礼一脸的凝重之色,神色很不好看,更是说道:“启禀大西王,根据探马来报,贺珍率领着大顺军,自安庆府而来,直奔武昌府,加上左梦庚的降军,兵力大概在两万人左右。而且而且”
“而且什么?”张献忠的浓眉上挑,瞳孔收缩,冷声问道。
王尚礼一个激灵,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口水,转瞬就恢复了正常,但话语依旧有一些紧张,连忙答道:“而且,而且,罗汝才离开武昌府之后,率众直奔南直隶,据咱们安插在里面的细作来报,罗首领是想投奔李自成。还有其他的起义军,也有跟风的趋势”
祸不单行,不外如此。
张献忠仅仅是沉默了片刻,眉头皱了一下,像安抚众人,又似在自言自语,不以为然地说道:“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没有什么好在意的,这段时间里,时日虽短,但我军扩充了何止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