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神不应有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妻子上位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正常来说是的。但是对刘邦来说却不一样,因为刘邦曾经做过一件很著名的事情,就是要吃他父亲。”

    “啊!”柳如是醒悟,“你是说吕雉和刘邦的父亲一起,被楚军俘虏过!”

    “不错。想想项羽在阿房宫是怎么做的?如果吕雉没有一个连项羽都忌惮的身份,她一个女子,被敌军俘虏会发生什么?简直不敢想!项羽对刘邦的父亲喊打喊杀,却不敢动吕雉分毫,如果身后不是吕不韦,你告诉我区区一个沛县吕公,凭什么让项羽忌惮?”

    想想女子被敌军俘虏可能发生的下场,在座几女都是不寒而栗。吕雉能完好地从楚军出来,显然不是刘邦妻子的身份那么简单。那个身份只会让她遭遇更多的屈辱。

    “还有一个问题,吕雉的儿子刘盈,既不是刘邦的长子,又不是刘邦最喜欢的儿子。如果吕雉身后没有足够雄厚的背景,刘邦有的是理由让其她女子做皇后。比如他长子刘肥的母亲曹氏之流。未婚先孕什么的,和被俘虏相比,都不能算污点了吧?”

    “难道不是为了拉拢樊哙吗?”

    “你搞错了一个顺序,是樊哙娶了皇后的妹妹,而不是樊哙的妻姐被封为皇后。这个顺序史书语焉不详,并不可靠。但想来吕公没理由把小女儿嫁给一个屠户。刘邦皇帝的身份还能在吕家抖一抖的话,一个舞阳侯,基本上属于拉低平均水平的。想想当时在沛县,萧何曹参如何?就连最后诸吕的死敌周勃,也是沛郡的。谁知道周勃后来那么恨诸吕,是不是因为当年吕媭嫁了樊哙而不是他?沛县如此人才济济,怎么轮能够轮得到樊哙?他比其他人强的唯一一点,就是对刘邦死忠而已。如果说什么武力值的话,吕公应该把女儿嫁给项羽,两边下注。樊哙的勇武,在项羽面前,也只是说话不抖而已。”

    柳如是心气相当高:“你说的这些人。曹参萧规曹随,哪有什么本事?周勃与其说是有才能,还不如说是常年征战积累的经验。沛县真正有本事的,不过是萧何而已,萧何又比刘邦还大,妹夫比姐夫还老,不太合适吧?反而是樊哙的勇武,是显而易见的才能,乱世更能安身立命。被吕公看上,也不稀奇吧?”

    “汉初刘邦大封功臣,封了一共一百四十余,将刘邦自家人不到十个排除,剩下的有三十余沛县的,三十余周边的,加起来六十多。嗯,对了,我这种说法,是吧丰县和沛县当做一体的,这两家都说自己才是刘邦故里,又是紧挨着的,我就不做区分了。”

    “你说这些有什么用?”

    “你们听我接着说。对比楚汉,楚国人才并不比汉要少,其余诸国,排除了投向了楚汉两方的,剩下的也不会超过这个数。换句话说,楚汉之际,天下叫得上名号的英雄,四百而已,沛县独占近十分之一,加上周边,七分之一有余。这些人才哪来的?沛县就这么人杰地灵?”

    “难道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为跟对了人,所以成王败寇?”

    “当然不是!楚汉之际,叫得上名号的势力,都是各国遗留问题,如楚国项氏,齐国田氏。众多高门大阀之间,就两个势力看起来是毫无背景的泥腿子。其中一个是首义的陈胜吴广,剩下的就是最后成功的刘邦。我问你,你觉得刘邦不是遗留问题,可能吗?”

    花雪说道这里,情绪有些激动:“我告诉你们,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所有起义成功的,真的是泥腿子出身的,太祖一人而已!然而太祖是怎么成功的?鞑虏肆虐,天下倾覆!太祖挽天倾于我华夏危急存亡之秋,这才能以布衣之身立国,统摄天下!没有大危难在前,没有大功德在后,门阀大族无数,谁会看着一个泥腿子出头?”

    陈沅听到此处,头脑中如一道电光闪过。

    她想起了花雪跟她说的建立势力自保的计划。她当时虽然同意了花雪的说法,但其实心底并不觉得真的有机会成功。当时的答应,更多是不愿意拂了花雪的拳拳之心。

    然而花雪今天这个说法,终于让她明白了花雪所言的机会到底有多大。如能取得驱逐建虏之功,纵然不如太祖当年驱除鞑虏之功,也差之不远了吧?这又是一个草莽英雄,可以奋起的年代。

    只不过,从前的英雄豪杰,都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去拼杀,你这个想把自己妻子推上位的家伙,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花雪还在继续说着:“反秦的各路义军里,六国诸侯纷纷复国,各自都亮明车马,旗号来历清清楚楚。那么我就要问了,六国遗老都蹦出来了,刘邦这一路人马,哪里来的呢?”

    班主试探着问:“你是说,吕不韦的三千门客?”

    “显然。除了吕不韦的三千门客后裔以外,你几乎不能解释从哪里来的天下近七分之一的人才聚集在一起。要知道,知识,是需要传承的。没有传承,能够自悟的,全天下一个时代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夸张了,要是有五六十个,还都聚集在沛县周边,那根本就没有可能。战国七雄,排除了其余六国,自然只能是来自秦国,而秦国里面,莫名奇妙就消亡了的势力,除了吕不韦,还有谁?吕不韦归隐,当然不会带着全部的三千门客,但心腹精华的不足百人,却是不会遗弃的。而跟随刘邦起义的这些,显然都是当时的门客后人。”

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脉之泽五世在() 
    “不对,你这推断有问题,如果是你说的这样,吕氏为什么不自己争天下?刘邦何德何能,拣这个便宜?”

    “很简单,刘邦的身份并不简单。”

    “哪里不简单了?难不成他还能真是赤帝之子?”

    “这倒不是。不过他不是一个混迹乡间的流氓那么简单。无论如何,吕公把女儿嫁给大她十五岁的老流氓这种事,想想也知道没有那么单纯。”

    “不是说吕公会相术,能看出刘邦贵不可言吗?”

    “与其说他通过相术看出刘邦贵不可言,不如说他根本就是认识刘邦,知道他本来就贵不可言。”

    众女表示听不懂:“怎么叫本来就贵不可言?”

    “刘邦,十成里,有九成是周王室遗孤。”

    “怎么可能?这怎么扯得上关系?”

    “这里面关系大了,你们且听我一一分辨。”

    花雪又喝了口茶,娓娓道来:“首先,刘邦出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而恰恰是这一年,秦灭周天子。秦国是不会放过在册的周王室成员的,但是还没有上告宗庙登记的小王孙被隐藏起来却很容易。秦国军队并不知道还有这么个遗孤,自然不会在意。”

    “就算有这么个孩子,这跟吕不韦扯不上关系吧?吕不韦怎么会认识这小孩儿?”

    “这个时候吕不韦还在赵国和赢异人在一起,确实不知道这件事情。但是,接下来就有关系了:异人即位以后,拜吕不韦为相,东周王室的另一支,东周文公,与诸侯密谋伐秦,异人派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公国。”

    “照你这么说,吕不韦和东周是亡国之恨,怎么还会帮东周遗孤复辟?”

    “这件事里有一个相当蹊跷的问题:秦国猛将如云,为什么会让吕不韦领兵呢?吕不韦就算是相国,也只是政治上才能卓著,拜相已经很夸张了,领兵是不是很奇怪啊?真把吕不韦当姜太公用啊?”

    众女都被《三国演义》里曹丞相和诸葛丞相天天在外面打仗给误导了,刚刚没觉得吕不韦领兵哪里奇怪了,这时候一想还真觉得奇怪。相,给人的印象分明是文官,春秋战国的时候也是这样没错,廉颇蔺相如不就是将相和嘛?试想一下,赵国出兵不让廉颇统帅,派蔺相如领兵,怎么看也不对劲儿。

    “很显然,这里面有问题。”

    “或许是异人想要收拢兵权呢?”

    “收拢之后再放出去?异人在位三年,每次出兵都是派的蒙骜,为什么偏偏这一次,去的是吕不韦呢?”

    “好吧,你说为什么。”

    “因为这一次,是吕不韦主动要求的。吕不韦要自己领兵,才有可能保住周王室血脉传承不绝。”

    “吕不韦不是齐国后裔吗?为啥这么关心周王室?”

    “往大了说,姜齐从来没有背叛过周王室,背叛者是田齐。往小了说,周王室和姜姓吕氏根本是一家人,姻亲。”

    “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还不算背叛?”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采取的“尊王攘夷”的口号的另一种说法。

    “这句话显然被曲解了。这个‘挟’字,是辅佐的意思。当年姜太公封齐的时候,接到的命令就有一句,要他‘挟辅周室’。齐桓公尊王攘夷,就跟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一样,有生之年,从来没有背叛过。”

    “那他的后代?”

    “曹操的儿子曹丕取代了汉室,那是他一直把握着大权;齐国自桓公以后,并无霸主,自然就更没有背叛汉室的举动了。”

    “这个算你说得通,那姻亲又是怎么回事?”

    “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根本就是姜太公的女儿。你以为周公旦为什么要恐惧流言?他清楚地知道谁觊觎天子之位,谁就要承受姜齐的怒火。齐国虽然只是侯爵,但在姜太公的治理下,实际上比公国还要强大。”

    “你这追溯得也太古老了吧?到了吕不韦的时代,八竿子也打不着了吧?”

    “这不一样。如果只是某一代并不出名的祖先结了亲,当然不受重视。但武王后是太公女,意味着齐国和周王室是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戚。周王室父系祖先姬姓,母系祖先姜姓,这才是妥妥的炎黄子孙,正统王室。田氏代齐之后,整整五年,周王室才认可田氏的爵位。齐国如此大国,周王室处理起来为何如此怠慢?不甘心最后一个铁杆也没了罢了。在那以后,吕氏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